設計隱身衣的80後「夢想家」

2020-11-22 中國青年報

    每天,劉若鵬用來打開辦公室大門的,不是一把鑰匙,而是手機裡的一束光。在他的辦公環境裡,無線網絡通過燈光傳播信號。「沒有輻射,而且絕對安全,不會被盜號哦!」他一臉得意地笑著說。

    國字臉,微胖,聲音洪亮。乍一看,劉若鵬就是個普通的80後小夥子。可當他滔滔不絕地講起「哈利波特的隱身衣」,能夠接收衛星信號的年畫,變成一束光的信用卡時……你會發現,他似乎整天都生活在科幻小說裡。

    「我不是個想當超人的人,但我希望把所有人都變成超人。」這個剛剛榮獲第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80後「夢想家」說。

    轟動世界的「隱身衣」

    早在中學時代,劉若鵬就對數學、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三時,他已經可以給大學生當家教,補習高等數學。

    面臨畢業,得到保送資格的劉若鵬在4所大學中選擇了浙江大學,進入竺可楨混合班。在這裡,學生沒有固定的專業,前兩年「什麼都要學」,每學期會根據成績淘汰部分學生。後兩年,則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由大家自行選擇喜歡的研究方向。

    那時,雖然一直知道自己喜歡數理科學,但劉若鵬並不能確定這種喜歡來自「對未知領域的衝動和好奇」,還是「對這一領域的真正熱愛」。「從大二下學期一直到大四,我都在觀察和批判自己,直到開始做真正的研究,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了論文,我終於確定,自己是真的熱愛這個領域。」

    於是,劉若鵬決定「成為一個技術創新者」。「我喜歡通過自己對事情的深刻認知,去作出決策、設計、產品。而這種認知,基於深刻的科學基礎。」劉若鵬說,「我相信科學的力量,但『用』科學,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2003年,劉若鵬開始接觸「超材料」,當時這個領域還沒有明確的命名。直到2008年前後,超材料被美國國防部列為六大顛覆性技術之首,開始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

    劉若鵬用「做飯」舉例,解釋了什麼是「超材料」:「做材料就像做飯。以往人們通過烹、炒、蒸、煮、烤等方式,打斷食材的纖維結構,讓食物變得好嚼、好吃。這是用宏觀的方法去改變物質的微觀結構。而超材料,就是用微觀的方式,按照指定結構形成新的人造結構。因為是人為組裝的,你對它的結構會控制得非常好。」

    這個「需要深刻的物理理解力」的領域,讓劉若鵬覺得「非常有趣」。大學畢業後,他獲得了美國杜克大學研究院全額獎學金,遠赴美國深造。

    2009年,劉若鵬研製出連自己都覺得「恐怖」的隱身衣,即在指定的電磁波頻段內,使電磁波轉向,繞過被超材料覆蓋的物體,造成「隱身」的效果。這一成果論文發表在權威雜誌《科學》上,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

    被一位美國記者問及能否設計出一件真正的「隱身衣」產品時,劉若鵬反問道:「你能確定壞人不會拿它去做壞事嗎?」他十分關注創新應用的結果到底是造福還是災難,「就像愛因斯坦關注核的應用一樣。」他笑道。

    別讓夢想被現實打敗

    科學為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讓劉若鵬感到遺憾的是,目前「用得好的科學」大多來自西方國家。這正是他後來決定帶領研製「隱身衣」的團隊回國發展的原因。

    不過,剛從美國回來時,劉若鵬常常感到沮喪。「一夜之間,實驗室沒了,研究工具沒了,投資沒了……因為租不起房子,我們還曾經在一輛『小破車』裡辦公。」許多困難讓劉若鵬感到很無力,好像「死過一回」。

    為了尋找沒有電磁波幹擾的實驗環境,劉若鵬鑽進了深圳一棟尚未竣工大樓的地下車庫。買不起實驗設備,他就租用別人準備廢棄的設備。深圳的夏天,地下車庫溫度高達40幾度,蚊蟲滿天飛。

    26歲生日剛過,劉若鵬創辦了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簡稱「光啟研究院」),包括劉若鵬在內的5個院領導帶領兩名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8歲,他們在三四十平方米的辦公室兼實驗室裡奮鬥了很久。「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從美國回來,會得到舒適的環境,優越的待遇。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理所應當。」

    2010年,廣東省引進人才,光啟研究院才開始得到各種資源。目前,光啟研究院已經吸引了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創新人才,擁有的專利總量佔全世界該領域專利總數的86%。回望此前種種辛苦,劉若鵬覺得,奮鬥的過程非常重要。「雖然有很多水土不服的地方,但我們並沒有灰心,而是很努力地往前走。只要你選擇的方向是對的,就去堅持,所有困難都是暫時的,千萬別讓夢想被現實打敗。」

    成功從來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劉若鵬最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人類的三大夢想——尖端技術革命,拓展生存空間,改變生活方式。「把可預見的美好未來帶到大家面前,讓大家生活在科幻片裡」。

    擁有這樣的院長,光啟研究院的企業文化自然也是「夢想家文化」。劉若鵬把光啟研究院形容成一個「夢想家俱樂部」:「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哥倫布、是馬丁·路德·金、是賈伯斯。」

    但是,劉若鵬反覆強調,「夢想」和「空想」不同。「隨著科技發展,人類進步,每個人都在變成超人。你跑得更快,因為有了各種交通工具。你看得更遠,因為有了衛星、視頻。你聽得更遠,因為有了電話。這些可以實現的夢想,才是創新的目標。」

    劉若鵬覺得,許多人對科技創新不夠理解和尊重。身處這個尚未親自經歷過工業革命的社會,劉若鵬深深感到「缺乏榜樣的力量」之痛。「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我們太缺乏榜樣的力量,所以我希望能夠成為這個『榜樣』。」

    因此,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光啟存在的唯一價值就已經確定下來了。「世界上不缺少我們一家企業,但缺少擁有勇氣的夢想家。」劉若鵬說,「我們堅持技術研究,同時要把夢想實現,進行應用,形成完整的創新價值。」

    然而,劉若鵬也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能夠成功。「今天說我想去臨近空間吃頓飯,明天說你把這1000張卡變成一束光,後天說我要隱身衣……這些事情,沒有人敢承諾一定可以做到。但是,我總有一種堅定的信念。」

    有了這樣的信念,甚至面對失敗,他都「非常興奮」。有一次實驗,發生了爆炸,實驗室被弄得亂七八糟,把劉若鵬「高興壞了」。「在如此嚴謹的考慮下,你都把東西做成這樣,那說明裡面蘊藏了太多人腦經過思維設計都無法預見的深刻的原理。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你所得到的認知,這次創新所達到的境界,會是別人非常難超越的。」劉若鵬說,「經過認真、精心的設計之後仍然出現的失敗,是非常值得總結的,失敗代表著更大的可能性,你會從中學到非常多的東西。」

    在劉若鵬看來,成功從來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相關焦點

  • 浙大科學家研製「隱身衣」 讓生物隱形
    浙江大學供圖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中篇小說《隱身衣》等全票獲獎
    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出爐中篇小說《隱身衣》等全票獲獎在實名投票評選中,格非的中篇小說《隱身衣》以全票獲獎。此外,作家馬曉麗、徐則臣、劉亮程,詩人大解、海男、閻安,評論家魯樞元、孟繁華等的作品都以全票獲獎。
  • 世界上有「隱身衣」嗎
    電影《哈利·波特》中的隱身衣>隱身衣,這個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衣服,令人充滿幻想。很多人都曾夢想自己能擁有隱身的能力,而加拿大的一家公司「超隱形生物科技」稱,「已將這個夢想實現」。該公司稱,已經研發出了「量子隱形偽裝面料」。這種神奇的」隱形面料「可以使周圍光線彎曲,從視覺上隱藏該面料穿著的人,達到隱身效果! 此項研發得到美國軍方大力贊助,而軍方則是希望未來使用該材料打造新型部隊,「隱身士兵」部隊。
  • 納米織造隱身衣(圖)
    這事如果發生在今天,也許會有人懷疑他是否穿的是隱身衣。傳說中的隱身衣總是這樣被使用:齊格弗裡德靠它騙過凡人不可戰勝的女武神,而希臘英雄帕修斯則披著它躲過目光如炬的女妖斬殺了美杜莎。神話中依靠神奇的頭盔或者披風隱匿形體斬除妖魔的英雄們,在都市傳說中搖身一變,成了依靠喝下特殊藥水讓身體透明的隱形人。在文學、電影的推動下,人類繼續著自遠古以來就有的夢想——似乎隱匿了軀體即可克敵制勝。
  • 她想要的是一件隱身衣
    在楊絳先生的《隱身衣》中,楊先生曾問錢鍾書:「給你一件仙家法寶,你要什麼?」
  • 浙江大學研製出「隱身衣」:可使貓和金魚隱形
    」裝置內「轉變」,但穿過裝置後仍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記者從浙江大學「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項目團隊了解到,根據用坐標變換方法設計隱身衣理論,「讓光線像溪流繞過石頭一樣」,他們用普通玻璃製造出了隱身器具。
  • 隱身衣真的存在嗎?為何大叔穿上後消失,看完你就懂了!
    隱身衣真的存在嗎?為何大叔穿上後消失,看完你就懂了!超能力應該是不少小朋友的夢想吧,我們總是可以在電視上看到,穿越時空飛行的超能力,而且是美國一個女孩就是做了一堆工程,可以隨著主人的指示。都看過哈利波特吧,裡面有一個隱身的朋友,朋友圈上只要穿上就可以隱身,在國外,大叔就發明了一件隱身衣,為了真實效果,他親自拿著隱身衣。直接就消失不見了。我們就只能看到後面透明的背景,大叔去了哪裡呢?正當我們疑惑的時候,將隱身一脫了下來,又出現在我們眼前。難道一直存在於電視中的眼神真的存在嗎?不然的話,大叔是怎麼消失的呢?
  • 美國又失一員「大將」,中國天才研製出隱身衣回國,隱身不再是夢
    引言隱身這是只有在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才會出現的技能,相信大家對隱身也有著不一般的情結,隱身是每個人都幻想過的夢想,我們國家有一個天才,就讓大家隱身的夢想成真,中國有一個天才在去美國深造後,研製出隱身衣,但是就在他回國時卻受到百般阻撓,但是在我們國家的幫助下
  • 中國研究團隊研製出「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日前,我國科學家運用這一原理,研製出能夠在可見光波段將生物隱形的隱身器件。  「我們在可見光中實驗實現了物體的隱身,而且無需使用精密設計的納米電磁材料。」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領銜的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能夠在水中隱形的六邊形柱狀隱身器件和能夠在空氣中隱形的多邊形隱身器件,並用兩種隱身器件使金魚和貓成功隱形。
  • 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導讀: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前不久,微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自稱有隱身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老人身體時,老人確實消失了。雖然從圖片上來看,這種面料的效果十分驚人,但也不能說明量子隱身衣就真實存在了。其實如果隱身衣能夠發明出來,那它的用處是非常大的。在以前,我們利用環境來為我們打掩護,其實也就用到了這樣的原理。但那就比較簡陋,而現在,我們的技術發展起來,說不定真的有一天有能夠讓自己隱身的衣服。這樣,在軍事方面的應用肯定極為廣泛。
  • 航空專家李天:他為戰機披上「隱身衣」
    顧名思義,「隱身衣」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在你身邊,可你卻發現不了」。   從《西遊記》到《哈利·波特》,從文學作品到科幻大片,關於「隱身術」「隱身衣」「隱身人」的故事層出不窮,在打開人們想像空間的同時,也在激發技術創新的活力。
  • 負折射讓隱身不再是科幻 隱身衣可3D列印
    負折射讓隱身不再是科幻  想像一根稻草插在一杯水裡,在正常折射率條件下,你觀察到的水下面的稻草會彎曲,如果這杯水具有負折射的特性,你看到的稻草就會消失不見,這一原理是製作隱身衣的基礎。辛皓說:「理論上說,能夠認為設計任何折射率的材料,當人穿上能夠彎曲他們周圍光的衣服後,身體的一部分自然就隱形了。」
  • 浙大團隊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隱身衣」
    隱身是人類夢想中的超能力之一,也是科學界的重要挑戰。北京時間3月24日,光學領域頂尖期刊《自然·光子學》(陳紅勝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變換光學隱身方法區別於上述兩種策略,它是利用坐標變換的方法來控制電磁波,使其能夠繞過被隱身的區域,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從而達到物體完全隱形的目的。變換光學隱身理論自提出後便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研究熱情。
  • 隱身衣問世
    「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楊絳| 隱身衣 (值得細細品讀)
    「給你一件仙家法寶,你要什麼?」我們都要隱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遊。我們只求擺脫羈束,到處閱歷,並不想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興,不免放肆淘氣,於是驚動了人,隱身不住,得趕緊逃跑。「阿呀!還得有遁地法!」「還要護身法!」想得越周到,要求也越多,乾脆連隱身衣也不要了。
  • 浙大教授研製出六邊形柱狀「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裝置的效果。當一支鉛筆被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原標題:「隱身」裝置  製造出能實現完美隱形的「隱身衣」,是科學家、工程師及科技愛好者夢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等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在從事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電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體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接收後,就表明那裡存在物體。
  • 為戰機披上隱身衣(人物)
    11日,李天因病逝世,享年80歲。李天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戰機隱身專業領域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是航空設計領域的大國巨匠。「李天院士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系統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所)所長劉志敏說。
  • 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隱身衣下的創新與夢想
    隱身衣、「鋼鐵俠」飛行器、空間技術平臺「雲端」號、光子……這些在科幻小說裡常見的詞彙,現實中都與一個歸國留學創業人員聯繫起來——劉若鵬(上圖,新華社發),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   2009年,美國杜克大學以劉若鵬為核心的「光啟」團隊「隱身衣」的設計與製備成果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實力科普:給我一點超材料 還你一件隱身衣!
    所以「網紅」隱身衣之類的「神器」,都是移花接木的電影特效,電影特效,電影特效!  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課題組在水缸裡放了個六邊形的隱身塊(下圖左),它藍白相間,中心有一個小孔,當金魚遊進小孔後,相機只能拍到隱身塊後方的水草,而金魚卻從畫面中消失了(下圖右)。
  • 浙大團隊研製微波段「隱身衣」
    光學領域著名期刊《自然·光子學》24日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可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電磁環境,在微波段實現對雷達「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