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顛覆性技術創新在目前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

2020-10-25 晨霧

院士:顛覆性技術創新在目前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

徐匡迪 陽光小巷 2020-10-23

晨霧 / 轉帖


作者:徐匡迪(中國工程院院士)


「顛覆性技術,這種創新在目前的行政審批和評審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出席在上海大學舉行的「機械與運載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國際高端論壇、做主旨報告時,表達的一則個人看法。


這個論壇的主辦方是中國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與會代表近200人,來自海內外的院士就有40多人。


所以,聽徐匡迪做報告的臺下聽眾,有相當數量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有國家科學基金委的負責人——在各類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評審中,他們的作用舉足輕重。



哪個科研項目可獲支持,扶持力度多大,院士們都是具有「話語權」的評審專家。


或許是徐匡迪感到「個人意見」說出來後得罪人,發言末了,他頻頻向臺下的學術同道們作揖,而他得到的則是全場長時、熱烈的掌聲。


創新的「頂峰」是什麼?正是顛覆性的技術。徐匡迪的報告扣住這一主題開展。他認為,作為一種「改變遊戲規則」的前沿技術,真正的顛覆性技術具有兩個共性:


  • 一是基于堅實的科學原理,它不是神話或幻想,而是對科學原理的創新性應用;
  • 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並非設計、材料、工藝領域的「線性創新」。


而在近期,以顛覆性技術取得創新成功的最經典案例,非埃隆·馬斯克(Elon Mask)莫屬。繼比爾·蓋茨、斯蒂夫·賈伯斯之後,馬斯克成為又一個時代偶像。



他先後涉足網際網路支付Palpay項目、用於未來太空商業旅行及星際太空移民的Space X火箭、顛覆傳統燃油發動機汽車的特斯拉(Tesla)電動車以及可能成為人類第五種出行方式的「超迴路列車」……


縱觀這些項目,其核心都是顛覆性的創新技術。


讓徐匡迪頗為感慨的是,馬斯克提出的很多創新點子和想法,乍聽起來,在行業內都是有悖主流或常理的想法。


就以Space X項目為例,火箭是一個典型的高精尖行業,專家薈萃。火箭在升空過程中,依次完成一級火箭、二級火箭的分離脫落,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火箭推進過程。


所以,從來沒有工程師想過要去回收脫落的火箭,直到馬斯克提出回收一級火箭、「製造出比別人更便宜的火箭,還可回收使用多次」的想法。


並非火箭專家的馬斯克,僅用數月時間就啃下了火箭推進的原理,在遭遇4次失敗後,今年4月9日,他組建的Space X終於在海上成功回收了「獵鷹9號」一級火箭。


馬斯克的另一個項目「超迴路列車」也是如此。


替代今天的高鐵和飛機,這種新型高速運輸工具的基本思路是:建成一種人工製造的真空管道,讓密閉艙利用磁懸浮技術,能在管道中實現超高速的飛馳。



而在交通工程領域,大多數專家們考慮交通工具的提速問題,一般的思維方式都是通過對交通工具外形的改變,減少空氣阻力。


和業界主流的想法相悖,提出一個行業裡的人從來沒有考慮過的新問題,這並不妨礙馬斯克獲得成功。


結合這一案例,徐匡迪話鋒一轉,談及眼下國內在顛覆性技術創新領域的問題。


「在古代,那時沒有科技部和教育部,也沒有各種支持科研的基金,但是我們卻有這麼多的偉大發明;可現在,無論是科技部、教育部還是國家自然基金委,在科研投入上不差錢,這麼多錢為啥就砸不出創新來?!」


之所以拋出「行政審批和評審制度下,顛覆性技術難以實現」的觀點,徐匡迪說,這正是由顛覆性技術的本質決定的:在新想法、新技術冒尖的時候,大多數人一般都不看好、不贊同,甚至無法理解。


而我們國家現有的重大科研項目都是搞專家評審制,專家們坐在一起評審、投票,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把真正具有創新想法的項目給投沒了。



「對顛覆性創新的意願應給予寬容、理解與支持。」徐匡迪說,可能對未來產生影響顛覆性創新技術,需要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機制,需要戰略眼光以及風險投資機構的支持。


而關於這一點,在馬斯克的幾次創業經歷中都有所印證。無論特斯拉汽車還是超迴路列車,它們都得到業界支持,還有風投機構適時介入,這都是馬斯克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因。


信息來源:2020-10-23 微信公號 陽光小巷

https://mp.weixin.qq.com/s/JptbNaj461wlNXS3BOv9fw


【聲明】本文為轉發分享,已經註明來源。不代表本平臺贊成或反對原作者的觀點,文責和版權屬於原作者。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徐匡迪:顛覆性技術在目前的審批和評審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
    創新的「頂峰」是什麼?正是顛覆性的技術,而這種創新在目前的行政審批和評審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在「機械與運載工程科技2035發展戰略」國際高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表達了一則個人看法。我國現有的重大科研項目都是搞專家評審投票制,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把真正具有創新想法的項目給投沒了。
  • 解讀院士「中國顛覆性技術是被專家「投」沒的」
    「中國顛覆性技術是被專家院士這句話,實際意思是:「顛覆性技術,這種創新在目前的行政審批和評審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這句話可能有人不願意聽,但卻道出問題的實質,真正顛覆性技術不但是對科學原理的創新性應用,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他列舉顛覆性技術經典案例。埃隆-馬斯克,提出許多創新點子和想法,乍聽起來,在行業內都是有悖主流或常理想法。他提出回收一級火箭,「製造出比別人更便宜的火箭,還可多次使用」的想法,而取得成功。
  • 支持基礎研究 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在各個關鍵點上實現突破是我國科技發展所必須的。我國科學研究在單一技術指標上實現世界領先已有不少事例,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創造了不少世界紀錄,最近潘建偉院士領導的小組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的世界最高記錄。然而,作為以實現實用顛覆性技術為目標的量子信息研究,更需要綜合性全鏈條地從基礎研究到精密測量技術多方面的原始創新。
  • 蘇世偉丨顛覆性太空技術的創新機理與應用邏輯
    下一個「人類的一大步」邁向何方?未來倘若人類還想再進一步向深空發展,這就是顛覆性的發展,當然其也呼喚顛覆性太空技術來助力。02顛覆性太空技術的創新機理與應用邏輯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顛覆性太空技術產生的頻度變快,應用前景更加難以確定,但世界航天大國試圖通過顛覆性太空技術建構非對稱戰略制衡能力的願望並沒有減弱
  • 戰略研究丨支持基礎研究 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在各個關鍵點上實現突破是我國科技發展所必須的。我國科學研究在單一技術指標上實現世界領先已有不少事例,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創造了不少世界紀錄,最近潘建偉院士領導的小組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的世界最高記錄。然而,作為以實現實用顛覆性技術為目標的量子信息研究,更需要綜合性全鏈條地從基礎研究到精密測量技術多方面的原始創新。
  • 康紹忠院士:農業領域若干顛覆性技術初探
    農業領域顛覆性技術發展態勢 當前和未來技術創新活躍的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納米材料技術等方向,對農業領域各子領域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義,並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
  • ​出席科博會主論壇 歐陽曉平院士:顛覆性技術助推科研彎道超車
    ,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曉平做了主題為《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思路與實踐》的主題報告。新型石墨烯合成技術讓續航1000公裡的新能源汽車成為可能「我們寫信可能很平淡,文學家卻能寫成優美的詩歌、散文。」歐陽曉平說。在他看來,一項顛覆性創新技術,可以在應用領域帶來很多突破。歐陽曉平舉了石墨烯製取技術的創新。
  • 深度丨支持基礎研究,促進全鏈條顛覆性技術創新
    從事各類基礎研究的不同機構要定位明確,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要實施差異化穩定支持,形成我國關鍵技術的全方位綜合實力,進而帶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突破。在各個關鍵點上實現突破是我國科技發展所必須的。我國科學研究在單一技術指標上實現世界領先已有不少事例,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創造了不少世界紀錄,最近潘建偉院士領導的小組實現了18個光量子比特糾纏的世界最高記錄。
  • 為「顛覆技術」研發助力者點讚
    以前有院士說過:「中國顛覆性技術是被專家「投」沒的」。實際意思是:「顛覆性技術,這種創新在目前的行政審批和評審制度下,是難以實現的」。真正顛覆性技術不但是對科學原理的創新性應用,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埃隆-馬斯克,提出許多創新點子和想法,他提出回收一級火箭,「製造出比別人更便宜的火箭,就是Space X項目。顛覆性技術,剛開始許多人不㸔好,不贊同,經專家評審,往往把有創新的項目給投沒了。所以對有顛覆性技術的項目給予寬容與支持。
  • 【光明日報】顛覆性技術的預測與展望
    」,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常,這類技術的出現沒有規律,更難以預測。  顛覆性技術和新興技術既有共性,也有區別。一般來說,顛覆性技術可以是科學技術突破的結果,如電子的發現。而新興技術也有可能是顛覆性的,其剛剛出現時顛覆性可能沒有馬上顯現。但當它被創新性地應用時,其顛覆性就會得以充分體現,如臉譜等社交網站。鑑別新興技術會不會成為顛覆性技術,我們可能要問三個問題:第一,哪些技術有潛在的顛覆可能?
  • 什麼是顛覆性技術
    真正顛覆性技術不但是對科學原理的創新性應用,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顛覆性技術經典案例。埃隆-馬斯克,提出許多創新點子和想法,乍聽起來,在行業內都是有悖主流或常理想法。他提出回收一級火箭,「製造出比別人更便宜的火箭,還可多次使用」的想法,而取得成功。就是Space X項目。SpaceX火箭的可重複使用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公司將這一創新引入了航空航天行業。
  • 工博會首設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很多技術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在9月15日舉行的工博會開幕式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團隊申報的這件名叫「5.0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的展品,拿到了工博會CIIF10個大獎中的一個。它突破了「玻璃液不易澄清和高質量成型困難」的卡脖子技術和國際壟斷,首次在中國實現了中性硼矽玻璃管的量產。
  • 戰略研究丨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
    (三)海洋運載領域展望目前在海洋開發裝備技術、海洋科考裝備技術、海洋防務裝備技術、海洋運輸裝備技術等領域還未出現明確的顛覆性技術,但可燃冰開採船舶創新技術、船舶動力–無軸輪緣推進系統技術、船舶綠色化的創新與發展技術、海洋數據資源技術等技術領域可能存在疑似顛覆性技術。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顛覆性技術製備新材料  為原子製造提供支撐  將不同物質分解成原子再聚合成團簇,就能形成新的物質和材料。南京大學王廣厚院士團隊的成果「原子團簇宏觀量製造裝置」此次入選。該裝置可製備上萬種新材料,建設團簇新物質資料庫,可為團簇走向原子製造、建設原子製造科學裝置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 IT峰會高端對話:哪些顛覆性技術關乎人類未來?
    鍾玉表示,1995年哈佛商學院克裡斯教授首先提出了顛覆性技術的機遇、浪潮當中,定義了顛覆性技術。在他的定義中,顛覆性技術能夠顛覆傳統技術的產業和市場,起到一種顛覆性效果。而這種創新恰恰有兩類,一類是完全獨闢蹊徑的創新性技術,比如數位相機替代了膠捲。第二類是現有技術在跨領域、跨學科的應用型創新。這兩類創新帶動了時代變革、產業變革和市場變革。
  • 由「王正敏造假」反思中國院士制度
    第一,院士制度異化對科研的消極作用。隨著「學本位」到「官本位」的蛻變,1440人享受副部級待遇的龐大院士集團,在整個中國學術界、高教界和工程技術界,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學術—科研既得利益集團,極不利於學術創新和發明創造。裘法祖院士曾表示:「科學界是個最要不得權威的領域。現在把院士抬這麼高,塑造成權威,對研究不利,對年輕人不利。」
  • 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
    「我們國家正在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主動作為。首先,在重大科研項目中探索建立新機制,遴選行業領軍企業領銜擔綱,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另外,國家正加快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據他透露,目前國家已在現有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中開展顛覆性技術項目試點工作,在電子信息和生物技術領域採取定向委託的方式,啟動10個試點項目,目前已完成論證和立項工作。
  • 緊抓科創主動權 我國加快顛覆性技術布局
    「我們國家正在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主動作為。首先,在重大科研項目中探索建立新機制,遴選行業領軍企業領銜擔綱,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另外,國家正加快探索建立顛覆性技術發現資助機制。」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據他透露,目前國家已在現有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中開展顛覆性技術項目試點工作,在電子信息和生物技術領域採取定向委託的方式,啟動10個試點項目,目前已完成論證和立項工作。
  • 從「模仿式」進步到「顛覆性」創新—新聞—科學網
    由此可見,顛覆性創新的特殊意義。 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旨在於實現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宏偉跨越;而實現這一跨越的標誌就是由科技創新的「跟跑者」變成「領跑者」;而完成這一「華麗轉身」的突破口就是從「模仿式」進步到「顛覆性」創新。 一、顛覆性創新拉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序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 讓院士制度發揮更大作用(權威訪談)
    針對中國工程院章程修訂等完善院士制度的相關話題,多位院士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說,人們對院士制度改革非常關心,這是好事。幾十年來院士制度對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雖然當前出現的少數和院士有關的問題與院士制度本身沒有直接聯繫,但也反映出制度上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