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美國在多項領域中均有著穩定的話語權,其中高科技的進步也有著難以忽視的力量。如果對網際網路了解比較多的人會知道,它前身來源於美國1969年開發的阿帕網,從商業化推廣到全球,也因此導致不少國家承受著條條框框的限制,正如《海東青》中所言,受制於人要承受著「垂頭仰飼居樊籠」的困境。
01
就拿其他國家每年要給美國交網費這件事來說,便是受制於人的一個表徵。美國在網絡技術的掌控下,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的運營控制和規則制定者,我國被美國納入國家網際網路,但是仍舊要承擔各項費用。網絡的一大核心便是根伺服器,在世界擁有的13臺根伺服器當中,主根伺服器在美國,其餘十二個為輔根伺服器。
美國對於網際網路的絕對控制權,便是與根伺服器有關,我國只有佔領網絡技術制高點,才能有著足夠的此類伺服器,但是當前的狀態是,我國使用美國網際網路後只能選擇交費。而給美國交費有著幾大分類,地址資源租用、設備軟體費、信道資源費,以及收過的域名解析費,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是免解析費。
02
那麼中國每年向美國支付的網費有多少?專家針對這一問題給出的答案,讓人難以置信。對項目一一進行分析的話,地址資源租用費中網絡地址只能夠通過租賃形式存在,不是永久出售,因此需要繳納費用來保證對資源的租用,在繳費時通過註冊代理機構進行繳納。兩大形式的地址中,IPV6的費用要比IPV4的租用費更高。
信道資源費在我國有著兩部分的繳納項目,我國缺少的信道資源需要每年向美國對租用的埠和全電路進行繳費。前者指的是接入和使用美國國內網絡的費用,這種費用針對全網使用者收費,費用最高,主要憑藉於出口帶寬。後者指的是租用美國公司制定的接入設備、機房等的費用,按年租用或者一次性結清。
域名解析費用不用再交,在國外收取的費用通常是反向解析以及AS號碼費。那麼在這些項目當中,我國究竟每年要給美國支付多少網費呢?很多人可能不能夠想像到這個數字有多龐大。按照2008年的報告,便能夠看出我國每年向美國支付的費用,和同時期雲南省的GDP相當,那就是5000億以上。
03
這一數據能夠看到我國每年在網費上的輸出便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是在形勢的不斷發展之下,這一數字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域名註冊費和信道資源費上。可知,目前域名租賃的年費主要源於通用頂級域名的註冊,每個費用為5.5美元,我國有著300多個,總費用為大約1.2億人民幣。
域名解析費用目前不用收費,我國擁有了自己的解析伺服器,至於信道資源費用的變化也較為明顯,主要集中在埠費用中,2004年的數據,我國去美國的單項流量信道費為10億人民幣。但是時代的發展中有著改變,因為美國去我國的單項流量費也在增加,需要認識到的是在埠費用上,美國也需要向我國繳納費用
整體而言,我國進口美國的要比其進口我國的帶寬更多,這意味著我國訪問外網信息更多,對應的付出的費用也會更多。如果按照2016年的費用進行計算,我國出口帶寬突破6000GB,如果是120萬/G/月,美國一年需要向我國支付3.9億元的費用。進口寬帶數據尚不清楚,因此只能夠做出大致的推斷。
一旦將美國向我國支付費用考慮在內的話,假設我國每年進口美國寬帶的1.2萬GB,那麼便需要向美國支付5.1億,其中包含3.9億流量費以及1.2億域名租賃費用,由此可以推斷出我國如今每年向美國支付的費用不超過10億人民幣。讓人欣喜的是,這個數字和2008年的數字對比相差甚遠,代表的是我們在網絡上的進步。
結語
很多人享受著網絡帶來的便利,但是對於網絡的一些細節方面並不熟悉,也因此當面臨著類似問題時,並不能夠有著較為清楚的概念。其實能夠從我國向美國每年繳納的網費中得知,我國想要縮小費用,要秉持著積極發展的策略,讓國家在富強的道路中越走越遠,擺脫對於各項領域的依賴。正如《道德經》中所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斷奮發圖強。
參考文獻
《海東青》
《道德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