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代錫海,作者丨金不易,編輯丨Jessie
如今提起熟人社交,大多數人首先能夠想到的是微信與QQ,幾乎再無其他。二者霸主地位,始終無人能夠動搖。然而,在陌生人社交領域,除了知名的陌陌之外,還有諸多後起之秀如Soul、Uki等,甚至就連騰訊自己也推出了陌生人交友軟體。其他打著陌生交友、相親交友的社交APP更是多如牛毛。相較于波瀾不驚的熟人社交,陌生社交這個江湖卻是洶湧澎湃。
「如果正面幹不倒,那就把競爭對手搞下架。」
一位在陌生社交領域工作多年的從業者透露,由於競爭激烈,在誰也搶不到對方更多市場份額的情況下,部分企業就會採用一些非常規手段,把對手搞下架。所謂「搞下架」,就是通過炮製虛假非法內容,然後向監管部門舉報,導致對手APP在應用市場中被勒令下架處理。這是陌生社交領域最為慣用的一種低級做法,雖然不光彩,卻十分直接高效。
以Uki遭競爭對手Soul惡意舉報致下架案件為例,該案例算是陌生社交領域近期非正當競爭的典型案例,操作手段同前述幾乎如出一轍。
一、兩個「靈魂交友」APP對簿公堂
近日,上海市普陀區法院就「陌生社交產品Uki遭惡意舉報下架」一案做出一審判決。根據判決書,此次事件的「設局者」為Soul的前員工李某和範某,均被判刑。其中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5萬元。範某被判九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3萬元。同時,李某和範某共將賠償330萬元給Uki公司。
只看這個判決結果,可能很多人還一頭霧水,不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這裡來簡單回顧一下:
Uki與Soul都是專注於陌生人社交領域的交友APP,而且都主打出了以「有趣社交」和「靈魂社交」為主的品牌口號。
公開資料顯示,Uki正式上線於2018年5月,是一款興趣社交app,曾獲得兩輪融資,其中A輪融資方包含經緯中國;Soul App則於2016年11月上線,是基於心靈的智能社交網絡平臺。
作為競爭對手,二者在很多功能上都比較相似,其中包括了在文字匹配和語音匹配,而語音匹配有著次數限制。根據QuestMobile報告數據顯示,Soul在 2019年9月時,其月活躍用戶數逼近千萬。作為Soul的競爭對手,Uki當時的日活規模在百萬級別(這一數據來自於媒體報導中Uki方面公布的數據)。雖然Uki在體量上遠不及Soul,但是由於功能風格相似,前者還是獲得了快速發展。
2019年7月,Soul的前員工「李某」發現名為Uki的產品與自家產品類似,於是授意下屬「範某」,收集Uki的有害違規言論。原本只是想收集有害違規言論去進行舉報,但在平臺上卻沒有找到想要的證據,於是李某開始授意下屬通過「釣魚」的方式收集。
2019年10月,「李某」及「範某」涉嫌故意在Uki的App上散布有害違規信息,並設局進行惡意舉報。這一舉報導致Uki被下架處理三個月,公司增長近乎停滯、業務受到嚴重危害。
2020年1月20日,Uki負責人被網信辦約談。Uki發現,舉報材料中的大部分內容都已在第一時間被刪除處理,且被刪內容的IP位址都指向上海浦東同一個地點。與此同時,Uki向屬地派出所報了警。經過警方調查,確定是Soul相關人士進行了惡意舉報。2020年3月,犯罪嫌疑人「李某」、「範某」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被普陀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圖片來源於鈦媒體)
關於「李某」的身份,此前網絡上一直盛傳「李某」為Soul的高管、合伙人。不過,根據鈦媒體的報導,犯案時,「李某」正擔任社交應用Soul的審核經理,負責公司產品運營和內容審核等工作,「範某」為基層運營人員。
二、Soul的做法,會玩火自焚嗎?
在判決結果出來之後,Soul做出官方回應:
我司通過媒體渠道獲悉案件已判決,因事涉公司前員工,我司對此有一定關注,但案件與公司並無任何關係。我司對於判決結果和判決過程也並不知情,不方便發表任何意見。
從「李某」的做法再到Soul的回應,以及後續的系列操作,其手段不免讓人感到不齒。
1、甩了一手好鍋,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從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來看,雖然Soul堅稱是前員工所為,和公司沒有關係。但這種說法,多少有點詭辯的意思。我們無從得知前員工「李某」與「範某」是在何時被Soul解除了勞動關係,但是有一點無法否定的是,「李某」與「範某」必然是在職時進行的。法院判決書顯示,現有證據無法證明系單位授意兩名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其實這一點,也比較容易解釋。「李某」與「範某」只要堅稱是自己所為,法院也沒有辦法。
整個事件的關鍵點就在於,只要「李某」與「範某」咬住是個人所為,就無法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是Soul公司層面的行為。從局外者的角度來看,不得不佩服這兩名員工「捨己為公」的大無畏精神。
然而,讓人詫異的是,李某和範某此前上交了330萬保釋金。「李某」為經理級員工,「範某」為普通員工,330萬也算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了,一個中層員工和一個普通員工究竟從哪來弄出這樣一筆巨款?
又為何心甘情願個人掏腰包?不免讓人疑惑萬分。
如果將這筆330萬的保證金來源,另有渠道的話,或許就能夠理解了。這大概也是Soul的兩名前員工甘心背鍋的底氣所在。
2、廣發通稿,傳遞「積極向上」的社交價值觀
在元旦假期的前兩天,「Uki遭惡意舉報下架」一審判決結果引發了網際網路媒體的廣泛報導。Soul的反應也是十分迅速,通發了大量的新聞稿件稀釋這些負面消息。
這原本是PR正常的做法,不過Soul通發的新聞稿件內容著實讓人無法苟同。在這些稿件中,大概有幾種類型: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Soul獲得清白以及榮獲各種獎項。
總之,Soul一邊幹著自己堅決不承認的惡意舉報行為,一邊嘴上宣揚積極向上的社交價值觀,還意圖給自己強行洗白。對於這種類似的行為,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講的是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後半句大家自行腦補吧。
3、Soul也曾因為軟色情問題被下架處理
由於陌生人社交的特殊性,軟色情一直是眾多陌生人社交產品面臨的共同問題。本應該共同應對行業難題,然而,給競爭對手「投黃」的Soul,自身也飽受軟色情的困擾。2019年6月,針對「軟色情」信息向部分青少年群體滲透等問題,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打擊利用網際網路傳播淫穢色情和「軟色情」內容的行為,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規網站平臺,這其中就包括了Soul。
從時間線來看,Soul被查出下架之後的一個月,就採取針對Uki的「投黃」行動,多少有點賊喊捉賊的味道了。近兩年,雖說Soul的發展勢頭還不錯,但是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並不少,例如網絡詐騙問題頻發,以交友為名義的詐騙「殺豬盤」,還有網絡彩票詐騙等不一而足。這類問題在Soul一度泛濫,甚至存在著專業集體詐騙組織。至今,在網絡上還能看到Soul用戶遭遇詐騙的投訴。
縱觀Soul的行為,要黃一起黃,要下架一起下架,大有抱著「我有問題,你也不能好」的意味。但是玩火者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什麼時候會被火燒到,畢竟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三、反思:面對惡性競爭,該如何應對?
Uki在遭到舉報下架時,距離其APP推出的時間也就一年多。很難想像,一款上線僅僅一年多的APP,竟然會被競爭對手惡意舉報。這樣的意外情況,對於Uki來說,的確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三個月的下架時間導致大量用戶流失,由此帶來的無形經濟損失也很難評估。然而,由於這些「看不見」的損失都難以量化評估,Uki的賠償訴求也就沒有得到法院支持。
我們相信,無論是在陌生人社交領域,還是其他領域,Uki不會是最後一個,還會出現很多像「Uki們」這樣的受害者。
這就留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思考,當創業公司在初創期,如何儘量避免惡意舉報?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由此帶來的損失?除了對於這種行為的譴責之餘,企業自身要有未雨綢繆的意識。
舉個例子,如今日頭條、鳳凰新聞等資訊類應用過去也出現了被下架的情況,但是這些APP的極速版等仍能夠在應用市場下載,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戶的流失。
此外,像Uki因用戶流失帶來無形損失,無法得到量化賠償的這種情況,也亟需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在保障受害者得到合理賠償的同時,也能夠有效降低像設局舉報這種的惡意競爭方式,促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