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稻穀價格相對高 米廠收購壓力很大
目前,安徽省秋糧上市已經一月有餘,惹人注目的水稻價格呈現高開高走趨勢。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今年水稻價格比去年同期明顯上揚,收購稻穀的企業也感到競爭加劇,成本有所上升。
稻穀價格高於去年
「我要是存到現在賣,每畝還能多增加100多元收入。」11月19日,肥西縣三河鎮九聯村水稻種植戶佘祥為說到今年的稻穀價格,連說幾個很高,他今年種了50畝中秈稻,雖然前期受到雨水影響,但由於後期管理較好,畝產量基本和去年持平,達到1100斤左右。佘祥為告訴記者,他是10月中旬銷售的,商販給他每斤1.2元的價格,這個價格和去年最高價格相差無幾,他算了一下,每畝利潤達到300元,也還算不錯,就全部銷售了。「沒想到11月初以來,稻穀收購價格持續上漲,目前達到每斤1.38元,是多年沒見過的高價。」
當塗縣黃池鎮水稻種植戶周可才今年種了70畝中秈稻和20畝粳稻,「產量基本和去年一樣,收購價格比去年高。」他說,中稻剛收割的時候就有商販來當地收購,水分比較高的稻穀收購價格達到每斤1.05元,水分較低的稻穀價格每斤1.15元。他覺得比去年同期價格高,就全部銷售出去了。「去年稻穀價格不如今年高,剛收購的時候每斤才0.95元左右。」當他把稻穀售出不到十天的時候,收購價格再次上揚,水分較低的稻穀價格每斤達到1.4元,比去年同期要高出0.2元。
農戶惜售心理不強
「今年明顯感到收購稻穀的商販和米廠多了,根本不愁賣。」六安市裕安區羅集鄉粳稻種植戶劉志勇對記者說,在稻穀收購後沒幾天,就有五六位商販到當地收購稻穀,價格也比去年高,達到每斤1.2元,收購量也比去年多,農戶根本不愁賣。當記者問到他為何不等到現在賣時,劉志勇說,因為今年剛開始的價格就比去年高,自己算下來每畝收入能達到350元左右,比去年還好些,如果存下來等待後市銷售,不知價格是不是下滑,不如趁早銷售,裝到自己口袋的錢才是真金白銀。
宣州區養賢鄉粳稻種植戶王枝平也是在上個月就把稻穀銷售出去,他種植100多畝粳稻,上月下旬的時候,每斤粳稻價格達到1.25元,比去年同期要高0.15元。「這麼好的價格農戶根本不會惜售,我每畝能賺400元左右,很知足了,如果保存在家裡還要提心弔膽後市的變動。」王枝平說,當地絕大多數的農戶都是在上月下旬把稻穀賣給商販和米廠。東至縣官港鎮水稻種植大戶董金亮今年種植780畝中秈稻,畝產量達到1100斤,比去年減產50斤左右。「我是保存到上周銷售的,價格每斤1.3元,每畝利潤能達到300元。」董金亮說,每斤1.3元的價格對他來說已經很滿意,及時銷售賺到錢,為來年的生產做好準備。
收購方感到壓力大
「今年的稻穀價格確實很高,我們收購的壓力很大,成本增加很高。」11月18日,華陽河農場營銷經理常超告訴記者,目前優質秈稻的價格每斤1.45元,普通秈稻的價格每斤1.35元,而去年優質秈稻的價格每斤1.21元,普通秈稻的價格每斤1.2元。截至11月18日,農場大米加工企業已收購稻穀1.2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0%。「因為今年收購稻穀的商販和企業都比較積極,競爭激烈,所以收購量會受到影響。」
天長市倮倮米業負責人錢奕庭對今年的稻穀收購用了一句話總結:「壓力大、成本增、收購量減少。」他說,截至11月18日,該米業公司收購稻穀1.3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20%左右,而收購價格則比去年同期增加30%。「這樣就等於大米加工企業成本增加,不排除將來大米價格上漲。」
據業內人士分析,稻米作為我國大多數居民的主要口糧,需要保證絕對安全,因此國家建有完善的調控機制,不可能任由投機資金興風作浪,導致稻米價格暴漲暴跌。事實上,在中晚稻價格出現快速上漲的苗頭後,國家已經著手加大調控力度,並於11月6日重啟了停拍僅1個月的中晚秈稻競價銷售,反應可謂迅速,以此向市場發出國家不希望稻米價格過快上漲的信號。
(文章來源:農產品期貨網)
(責任編輯: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