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最新研究表明 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或來自南極

2020-11-22 騰訊網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上。

偽齒鳥因其特殊的「骨齒」而引人注目,它們的顎上有著獨特的骨刺,就像是長了一嘴尖牙。此次發現的化石點最先由南極探險隊發現,通過對原始野外記錄研究發現,論文中報導的跗蹠骨化石產出於一處5000萬年前的化石點,而下顎化石卻來自一處4000萬年前的化石點。

論文共同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託馬斯表示,今天鴕鳥是最大的非飛行鳥類,而翼展近3.5米的漂泊信天翁是最大的飛鳥。然而,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翼展在5到6米之間,這表明鳥類在恐龍滅絕後進化得非常迅速,而兩處化石點時隔1000萬年的漫長時間間隔,說明這一巨型的飛鳥統治了海洋上空上千萬年。

現在南極的水域被鯨魚和海豹所主宰,但那時,巨型偽齒鳥展翅翱翔在開闊的海域,尋找它的獵物——魷魚和魚類,而它那標誌性的鋒利的「假牙」讓它成為了南極海域可怕的統治者。

託馬斯表示,五千萬年前的始新世,南極洲氣候比現在要溫暖得多,並不是今天所知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冰冷大陸。當時的南極大陸除了有袋類、樹懶和食蟻獸的遠親,還是鴨類、鴕鳥、海燕以及許多鳥類的滅絕親緣物種的樂園。而此次發現的巨型偽齒鳥也是那時南極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在南極至少生活了1000多萬年。

相關焦點

  •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2020-10-30 10:03:53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陸成寬| 字號:A+ | A- 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
  • 5000萬年前南極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上。
  • 【科技日報】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上。
  • 【中國新聞網】中美合作研究:5000多萬年前南極偽齒鳥或為最大飛行...
    研究團隊 供圖  記者28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學家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同行最新對發現於南極洲西摩島的一塊化石的合作研究結果表明,該化石為一種已滅絕的、5000萬年前生活於南極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或許為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
  • 科技話題:中醫經絡研究、最大飛行鳥類、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
    科技話題:中醫經絡研究、最大飛行鳥類、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空中飛行物探測、磁場、「朱諾號」探… 2020-11-1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中醫經絡研究、最大飛行鳥類、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空中飛行物探測、磁場
    ——中國科技網2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上。此次發現的化石點最先由南極探險隊發現,通過對原始野外記錄研究發現,論文中報導的跗蹠骨化石產出於一處5000萬年前的化石點,而下顎化石卻來自一處4000萬年前的化石點。
  • 最新恐龍研究稱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邱晨輝)長久以來,使用羽翼的撲翼飛行,被認為是鳥類最具標誌性的特徵之一。儘管一些非鳥恐龍的化石表明其可能具有與鳥類相似飛行模式,但是撲翼飛行在鳥類及其近親中的演化過程依然有待研究。中外科學家合作的最新恐龍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 最新研究表明 翼龍出生時就具備飛行能力
    近日據外媒報導,最新公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生活在恐龍時代的飛行爬行動物——翼龍,有可能在出生時就具備了飛行的能力。這項發表在《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的論文,通過分析多種翼龍蛋化石,發現胚胎在孵化前就完成了與飛行能力相關的發育,並對此前翼龍的研究提出了質疑。與之相比,現存脊椎動物剛孵化時都不會飛,迄今已知的其他古生物也是如此。
  • 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撲翼飛行或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撲翼飛行或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8-10 10:33 來源
  • 恐龍最新研究: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鳥類在空中展翅飛翔是如何起源的?這個撲翼行為與其祖先恐龍有關嗎?中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稱,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長久以來,使用羽翼的撲翼飛行被作為是鳥類最具標誌性的特徵的之一。
  • 恐龍最新研究顯示: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研究團隊 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鳥類在空中展翅飛翔是如何起源的?這個撲翼行為與其祖先恐龍有關嗎?中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稱,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 研究表明鳥類是霸王龍的近親
    愛丁堡大學最新公布的一份恐龍譜系圖表明,雙腿站立的食肉恐龍在數千年的時間裡逐漸擁有了鳥類的特徵。一旦鳥類的一些基本特徵出現,比如說翅膀、羽毛和叉骨等,那麼鳥類的進化就開始了。但是在古老的恐龍和現代鳥類之間沒有跡象表明存在「缺失的環節」。技術現在存活的鳥類也是恐龍霸主——霸王龍的遠親。
  • 最新研究表明:翼龍不僅地飛可能還是飛行能手
    新華網倫敦10月30日電(記者曹麗君)中生代三疊紀出現在地球上的翼龍是最早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但有人懷疑它只是徒有虛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腦中處理平衡信息的神經組織相當發達,翼龍不僅能像鳥類一樣飛翔,而且很可能是飛行能手。
  • 原始鳥類研究揭示鳥類肩帶骨骼的發育可塑性
    研究團隊對巾幗鳥進行了比較形態學、骨組織學、飛行能力以及系統發育的研究,認為巾幗鳥屬於目前已知僅次於孔子鳥目的最原始的尾綜骨類鳥類。尾綜骨類是指末端的數枚尾椎癒合成一塊複合骨(稱之為尾綜骨)的鳥類,涵蓋了除始祖鳥、熱河鳥類之外的所有鳥類。反鳥類和今鳥型類(後者演化出所有現代鳥類)是在中生代演化最為成功的鳥類,這兩個類群的早期分子已經出現大量進步的形態和生理特徵,屬種眾多。
  • 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被發現
    北青網訊 一項新的報告顯示,一隻翼展比倫敦巴士還寬的新發現恐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Cryodrakon boreas(通常被錯誤地稱為翼手龍)是一種翼展高達10米的飛行爬行動物。它生活在大約7700萬年前的白堊紀。
  • 7千萬年前,翼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一種翼展比倫敦公交車還寬的新發現恐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 來自翼龍類動物阿茲達奇龍(常被錯誤地稱為「翼手龍」)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翼展可達10米。
  • 斯隆數字巡天最新發布: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
    斯隆數字巡天最新發布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填補了我們在探索宇宙歷史方面可能存在的最重大空白。滑鐵盧大學的威爾·珀西瓦爾(Will Percival)說:綜合起來,對埃博斯地圖和早期斯隆數字巡天(SDSS)實驗的詳細分析,現在已經在有史以來最廣泛的宇宙時間範圍內,提供了最準確的宇宙膨脹歷史測量結果。這些研究使我們能夠將所有這些測量結果連接成一個完整的宇宙膨脹故事。
  • 翼龍是研究古動物如何開始飛行的最好樣本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英國科學家首次結合統計方法、生物物理模型以及考古學信息,證明正是自然選擇,使動物從起源到滅絕,並不斷提高飛行效率。研究以翼龍為例,指出經過1.5億年的演化,翼龍的飛行變得更為高效。翼龍是研究古動物如何開始飛行的非常好的樣本。
  • 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鳥:身長 3 米,一顆蛋能做 50 個煎雞蛋
    這種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鳥類是一種3米多長的長有羽毛的生物,它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馬達加斯加,但已經滅絕了。這種大鳥被命名為Vorombe titan,意為希臘和馬達加斯加語的「大鳥」。這種通常重達800公斤的大象鳥被倫敦動物學會的研究人員授予了「世界上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鳥」的頭銜。
  • 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被關上了!
    據消息稱,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終於關閉了!這一消息來的有點突然,這個持續了一個月的臭氧空洞,仿佛曇花一現,剎那間消失,仿佛未曾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