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照顧媳婦的婆婆鄭伍華。圖 / 符洹雨
" 媽媽,謝謝你照顧我。" 這是株洲市淥口區南洲鎮馬家灣村的毛慶年因車禍成為 " 植物人 " 後說的第一句話,這句話是對她的婆婆鄭伍華說的。
2008 年,毛慶年車禍後,一直細心照顧她的,是婆婆鄭伍華。三年後,毛慶年終於能再次開口說話。現在,雖然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但因為左手、左腳還是使不上勁,洗衣、做飯等事情,還是婆婆鄭伍華幫她做。
因為 11 年來對車禍後的兒媳的細心照顧,2019 年 1 月,鄭伍華獲評 " 孝老愛親 " 類湖南好人。
鄭伍華和毛慶年坐在一起時,在陌生人看來,她們更像是母女,而不是婆媳。
43 歲的毛慶年嫁到馬家灣後,和婆婆鄭伍華的感情就好過大多數婆媳。即使是一場車禍後,毛慶年成為 " 植物人 ",成為大多數人眼裡的鄭伍華的 " 負擔 ",鄭伍華也沒嫌棄過她,仍把她當女兒一樣細心照顧。
毛慶年是 2008 年 3 月 6 日和丈夫一起出的車禍。那天,丈夫孫谷平騎摩託載著她們母女倆發生了車禍。孫谷平左腿骨折,毛慶年的媽媽左手骨折,受傷最嚴重的是毛慶年,頭部遭受重創的她緊急送醫後,雖然保住了命,但是被醫生宣布成為 " 植物人 "。
鄭伍華介紹,為救毛慶年,她和家人到處借錢,一共花了 20 多萬,才讓毛慶年的傷情沒有進一步惡化。
和擔憂兒媳婦要花費的巨額醫療費相比,她更擔心的是兒媳婦的傷情。有人曾建議她放棄,但她選擇對兒媳婦細心照顧," 只要人還在,就還有希望,這是我兒媳婦,我不能不管 "。
因為親家母也在車禍中受了傷,兒子孫谷平傷愈後出去打工掙錢了,孫子才 10 歲,照顧兒媳毛慶年的重任就落到了鄭伍華的身上。
毛慶年在醫院裡住了兩年多。為了方便照顧毛慶年,也為了節省請護工的費用,鄭伍華乾脆也住進了醫院,給毛慶年擦身子、接大小便。聽醫生說,多跟病人交流會刺激病人腦部神經,能提高喚醒的機率,鄭伍華便每天堅持跟昏迷不醒的毛慶年 " 聊天 " ——說是聊天,其實就是鄭伍華自言自語,她反覆跟毛慶年說著馬家灣的家長裡短,反覆說著孫子小時候的趣事。
奇蹟在她堅持和毛慶年說話兩年後出現了,毛慶年恢復了部分意識,雖然仍不能說話,但她能夠用眼神和鄭伍華做些交流。見毛慶年已經出現好轉,經主治醫生同意,鄭伍華和家人把毛慶年接回了家。
回家後,鄭伍華像在醫院裡一樣,堅持每天給毛慶年按摩,嚴格按照醫生建議的營養餐給毛慶年搭配飲食,每天早上推毛慶年出去曬會兒太陽,且繼續自言自語地和毛慶年 " 說話 "。
回家一年後,更大的奇蹟發生了,毛慶年能夠說話了。" 媽媽,謝謝你照顧我。" 她對鄭伍華說。鄭伍華聽了後高興得不得了,興奮得恨不得把這個消息告訴所有人。
因為能夠有言語上的交流了,車禍後很少有笑聲的這個家庭和別的人家一樣,笑聲多了起來。
意識基本恢復的毛慶年對自己還需要婆婆照顧感到很自責,哭過好幾次,鄭伍華安慰她:" 沒事,你媽還沒老,你快些好起來,等我老了,你還可以照顧我。"
鄭伍華的細心照顧加上毛慶年強大的意志力,在毛慶年被宣布成為 " 植物人 " 的第六年,她能夠藉助拐杖開始獨立行走,雖然左半邊身體還是癱著,但不影響她獨立照顧自己。兩年前,她的拐杖也可以丟掉了。
毛慶年的兒子大學剛畢業不久,他告訴記者,沒想過去外地工作,受奶奶鄭伍華的影響,他做好了主動承擔更多家庭責任的準備。
瀟湘晨報記者劉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