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光子量子糾纏?這種玩法很可以

2020-12-05 科技工作者之家

NIST的研究人員通過將微米級環形諧振腔設計成特定幾何形狀並引入特定波長的雷射,可以產生一對糾纏光子。

目前,正在開發中的先進通信系統主要依靠量子科學特性來存儲和傳輸信息。然而,研究人員在設計量子通信系統時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存儲和處理量子信息的光學元件通常只能使用可見光光子。而具備遠距離信息傳輸性能的近紅外光子的波長是可見光的近10倍。

sciencedaily.com網站2月25日報導,《自然?物理學》發文稱,現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Lu Xiyuan,Kartik Srinivasan和馬裡蘭大學納米中心的同仁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隊首次利用可大規模生產的基於晶片的光學元件,使一個可見光光子和一個近紅外光子建立了量子相關性。這對光子組合了兩者的優點:可見光光子可以與捕獲的原子或離子等進行交互,而近紅光光子則可以自由地通過光纖進行長距離傳輸。這種新方法有望提高光電路遠距離、高安全性傳輸信息的能力。Lu等使用的方法雖然是用特定的可見光光子和近紅外光子形成量子糾纏,但該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其他可見光/近紅外光子組合中,以匹配特定的系統應用。此外,製造這種量子糾纏的微型光學元件已經可以大量生產。

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最違反常理的性質之一。當兩個光子產生量子糾纏時,它們會形成緊密的聯繫,表現得像一個整體——只要確定其中一個光子的量子狀態,即便另一個光子遠在宇宙另外一端,也能自動確定其量子狀態。量子糾纏是量子信息技術的核心,在許多情況下,能形成量子糾纏的兩個光子具有相似的波長或光色,但NIST的研究人員故意創造了奇怪的組合:形成量子光子糾纏的兩種光子的顏色是不同的。Srinivasan說:「我們希望把可見光光子和電信光子聯繫起來。可見光光子有利於在原子系統中存儲信息,而近紅外的電信光子則善於在低信號損耗的光纖中自由穿行。」為了使光子順利與大多數量子信息存儲系統進行交互,研究人員還需要在特定波長處使光達到峰值。

為了製造量子糾纏對,研究人員製造了一個特殊的光學「回音廊」:納米尺寸的氮化矽諧振器,它能將光引導進入微小的彎曲結構中,使其像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圓頂中的聲波一樣,在彎曲的牆壁上暢通無阻。當特定波長的雷射進入諧振腔時,就會產生可見光光子和近紅外光子的量子糾纏。Lu等使用的特定類型的糾纏稱為時間-能量糾纏,可以將光子對的能量與它們產生的時間聯繫起來。Lu說:「我們的設計幾乎沒有背景噪音和無關光。即使通信光子需要穿過數公裡長度的光纖,量子糾纏仍然存在。」

在未來,通過將量子糾纏對與雙量子存儲器結合,光子對中固有的量子糾纏可以轉移到量子存儲器中。這種技術稱為「糾纏交換」。Srinivasan說:「我們的成果是找到了一種恰當的量子光源,它可以實現長距離的量子糾纏。」

編譯:雷鑫宇

審稿:三水

責編:南熙

相關焦點

  • 澳研究:首次用拓撲學保護雙光子糾纏態,助光量子計算機開發
    澳研究:首次用拓撲學保護雙光子糾纏態,助光量子計算機開發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首次利用拓撲學原理實現對雙光子糾纏態的保護,這有助於開發光量子計算機。
  • 我國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科學網—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 潘建偉團隊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原標題:我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本報訊(記者王磊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
  • 【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學報】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國際上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相關研究已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 郭光燦等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 Nature 重磅:潘建偉團隊實現數十公裡遠程量子儲存器糾纏
    就像計算機中的硬碟驅動器一樣,量子儲存器存儲量子信息。它們是構建量子網際網路的必要部分,並將促進實現超安全的量子通信,允許遠程量子計算機一起工作。以前,科學家已經實現了相距 1200 公裡的單個光粒子糾纏,但是這種糾纏無法存儲,而量子儲存器糾纏之前最大物理距離只有一公裡之遙。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先說一下量子糾纏的定義  它是量子力學理論的一個著名預測 。
  • 「量子糾纏」揭示的宇宙真相
    即便如此完美,他一生卻有兩大憾事:一件是臨終前未實現「大統一理論」的夢想;另一件是關於EPR之爭(量子糾纏)輸給了玻爾。愛因斯坦堅決否定「量子糾纏」這種鬼魅現象,但後來實驗驗證了它的存在。量子糾纏有何神秘,它揭露了什麼樣的宇宙真相?
  • 最大糾纏態保真度達95.5%,南京大學實現矽基光量子晶片三維糾纏
    集微網消息,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在矽基集成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了高維糾纏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並且利用精度的片上量子調控完成了量子模擬與量子精密測量等應用任務。圖片來源:南京大學據悉,馬小松教授團隊利用集成光學晶片的微納加工,藉助矽的三階非線性,採用優化設計的幹涉型微環諧振腔,通過對晶片上光子的路徑模式進行編碼,實現晶片上的三維光量子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形成有源集成光量子晶片(見上圖)。
  • 南京大學馬小松團隊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三維糾纏
    量子糾纏是量子系統所特有的奇異性質,它於1935年由薛丁格給予定義。量子系統的糾纏類型主要包括多體量子糾纏和多維量子糾纏。其中,高維糾纏態(維度> 2)由於其獨特的性質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隨著量子系統的維度增加,相對於常用的二維量子系統,高維量子系統具有強並行計算能力、高信息容量以及強抗噪聲能力等優勢。光子作為量子信息的載體具有相干性好、多自由度、易調控等優點,是實現高維糾纏的理想體系。
  • 量子糾纏是否可以實現讓人瞬間移動?若是真的,多久能實現?
    星際迷航裡面有種設備叫分子傳輸機,光腦記錄下人體所有分子所在位置與狀態然後分解在異地從新組合,從而實現人瞬間移動。現實中,科學已經證實一種可以讓人瞬間移動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量子糾纏可以造成瞬間轉移。
  • 量子糾纏!唯一可以實現「瞬間轉移」的理論!
    但人們帶著這種宏觀尺度下的思維定式去理解微觀世界的量子運動 就會顯得摸不著頭腦!在微觀世界中 量子的運動極其詭異,只要我們不去測量它,那麼它就有可能出現在任何地方!在微觀世界,量子不會像宏觀世界那麼守規矩。也可以這樣說 ,家和公司之間只有兩條路,而量子可以同時經過這兩條路回家, 它可以同時處於兩種疊加狀態,只要我們不去測量它,它不會有任何改變!
  • 南京大學實現矽基光量子晶片高維糾纏態多項功能
    打開APP 南京大學實現矽基光量子晶片高維糾纏態多項功能 愛集微 發表於 2020-04-08 16:26:40 集微網消息,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小松教授團隊在矽基集成光量子晶片上實現了高維糾纏態的產生,濾波,調控等多項功能,並且利用精度的片上量子調控完成了量子模擬與量子精密測量等應用任務。
  • 網友問:量子糾纏技術,是否可以實現人體的瞬移?
    類似「量子瞬移」的新聞和文章,艾伯菌在很多地方見到過,讓我感覺荒謬百出、不切實際。大部分人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大致意思為:傳輸一個人,需要把這個人所有物質的狀態,包括量子狀態進行複製和傳送,然後在另外一個地方使用對應物質進行重組,然後簡單計算數據量太大,所以無法實現!對於這個解釋,艾伯菌就覺得不可思議!
  • 實現了宏觀對象的量子糾纏
    真正激動人心之處在於:科學家將鼓和一團原子云糾纏在一起。儘管分屬宏觀和微觀領域的對象,但在毫米級的鼓和原子云之間實現量子糾纏——突破了量子力學認知的極限。高級研究員尤金·波爾齊克(Eugene Polzik)說:「物體越大,之間的距離越遠,從基礎和應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量子糾纏就越有趣。」量子糾纏是比鬼魂更神秘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獨立於時間和空間而存在的對象之間的聯繫。
  • 科學家認為:通過量子糾纏,人類可以實現瞬間移動!
    一直以來,人們都希望能夠使用科學技術,實現人類的瞬間移動,擁有這種不可思議的超能力。近日,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或許利用量子傳送機可以實現瞬間移動。從科學角度來分析,傳輸量子需要兩個對應的傳送門,一個放置在起點,一個放置在終點。瞬間移動的實質就是量子的隱形傳輸,運用量子糾纏現象完成遠距離的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