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擔心孩子英語和拼音會混淆?專家卻說會兩種語言的寶寶智商高

2020-12-10 沫沫的靜好歲月
圖片源自網絡

中午那會兒我閒著無聊,就想著餵小寶吃飯。結果他一副「寧死不從」狀,一隻小手緊緊捂著嘴巴,另一隻小手去推我手裡的小勺子;堅決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就在我們一推一送之間,飯果然灑了。

小寶一邊繼續捂著嘴,一邊悶悶的笑說:「OH,SORRY!」

……

不知不覺間,小寶的英文詞彙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比如一些常見的水果、零食以及簡單的對話,他都可以在無意中脫口而出。

當然,這要得益于大寶們平日裡在家裡的學習和聽讀。小寶耳聞目睹間,還是有所收穫的。

不過姥姥卻有些擔心:「他現在開始說英語,上了幼兒園之後就會學拼音。到時候兩種語言混淆了,怎麼辦?」

圖片源自網絡

在我家裡來講,姥姥的擔心並非空穴來分。我家的一個侄子就是這樣,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他,常常把漢語拼音用到英文字母裡,轉眼又能把英文字母念成拼音……

我家哥哥在聚會的時候,總是悔不當初,認為是他的寶貝現在學英文太早的緣故。

其實,英文和漢語拼音的混淆,還真不是因為孩子學英文太早的原因。

圖片源自網絡

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的確有共同之處:他們都是表音文字。

這和漢字完全不同,漢字是象形文字。

所謂表音文字,就是看著書寫,熟悉規律,就可以直接讀出來。

我們的漢語拼音本質上就是幫助我們正確讀出漢字的。不是嗎?

英文單詞也是如此,根據若干發音規律,可以直接讀出這個英文單詞。

所謂象形文字,其實也就是表意文字。就是看著書寫,能夠大致了解這個字的含義。

從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從結繩記事到圖畫來記事,漸漸發展為文字……最終變成我們現在的漢字。

簡單舉例,「旦」就是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一天的開始,一年的開端……「水」就是一汪汪細流涓涓而過……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僅僅從讀音上來講,說英文和漢語拼音可能會混淆,並非不會出現的。只是,只要有準備、有步驟的幫助孩子區分就好。

現在很多英文的啟蒙教材,都採取「PHONICS(自然拼讀)」來作為開端。而自然拼讀本身就是通過英文字母的讀音來進行單詞的認讀,通過規律幫助孩子有目標的記憶單詞。

而自然拼讀的本質,和漢語拼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針對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講,既要學習拼音,又要學習拼讀,出現一點點的混亂,的確是正常現象。倘若正處在這個階段煎熬的家長和孩子,只有多加練習才好,多加區分,熟能生巧;當兩種語言都可以信手拈來,自然也就不存在混淆的情況了。

急不得,是對家長的告誡;亂不得,是對孩子的忠告。

因此我個人覺得,學習自然拼讀,要麼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啟蒙,要麼在熟練掌握漢語拼音之後;合理的避開學習拼音這個時間段,是最佳的選擇。

圖片源自網絡

就像我家小寶,現在我對他的學習,真可謂「無欲無求」。

想當年大寶的時候,到2歲半的年齡,應該閱讀有近百本繪本;包括圖畫、益智玩具以及國學,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而現在的小寶,整個不學無術不說,還天天跟在大寶屁股後面,強烈要求要一起看平板、玩吃雞!

但是小寶的「知識」來源,多是自然習得的結果。

例如我和大寶每天會有簡單的英文對話,他聽得多了,自然也就能夠開口說出來;大寶的玩具,他跟在後面看著,很快也可以操作起來;就說是手機遊戲,火了這麼久的吃雞,在某一天我忽然發現,小寶操作的比我還要溜……

回到英文這種語言上來說,現在小寶主要是以說為主,簡單的單詞、簡單的對話而已,且不說還沒有上升到認讀的階段(近期內,我也不打算讓他認讀,就是一起翻翻英文繪本罷了);就算是我有意識要正式教他英文,現在也完全不會存在所謂的混淆現象。因為他對於漢語拼音更是一竅不通的啊!

當他真的用一兩年的時間真正學會了自然拼讀,到了幼兒園大班開始學習拼音,只會對他有所幫助而不會出現混淆,因為彼時二者他已經搞定了其一。

圖片源自網絡

因此姥姥擔心「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會混淆」,真的是多餘的。

新加坡的一個由調查者和臨床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發現:任何雙語家庭嬰兒都表現出早期認知優勢——不是某種特定語言獨具的特性。

研究結果來自長期以來的群組研究(長期以來讓參與主體一起分享一項活動)。新加坡的媽媽和她們的寶寶參與其中,結果顯示6個月大的雙語家庭寶寶能比那些在單語家庭長大的同齡寶寶更快地認出熟悉的圖像、他們也更加關注新鮮事物。

專家表示,「做為成年人,學習第二門語言是痛苦和費力的。人們有時會把大人碰到的困難應用到小孩身上,虛構想像兩種語言會在他們的小腦瓜子裡造成的混亂。」

然而大量的研究顯示,嬰兒能夠很好地勝任雙語學習的挑戰,實際上他們還能從中獲益匪淺。

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隨著交通的便利,「國際家庭」也就越來越多了。但凡「國際家庭」的寶寶,倘若從一出生開始,父母分別就用自己的母語和寶寶交流;等到寶寶能夠開口流利講話的時候,他完全能夠在父母面前自由轉換語言,分別用父母的母語和他們進行無障礙交流的。

所以寶寶學第二種語言,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早,也都不晚。用心就好、開心最重要!

相關焦點

  • 孩子同時學習英語和拼音會不會混淆?
    許多家長常常關心孩子同時學習英語與漢語拼音時會不會出現混淆的問題,在這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什麼是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如果零基礎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地方會使用英文,什麼地方會使用拼音,沒有場景的學習,孤立的內容,的確容易混淆。很多孩子混淆,不是因為有了拼音混英語,或者有了英語混拼音,而是自身對一種內容的學習沒有內化,就算是沒有別的,他們在拼讀的時候也會出現這裡知道是這個音,換個地方就拼錯甚至拼不出的情形。
  • 先學英語還是先學拼音?一起學孩子不會把字母混淆?家長不用擔心
    所以適合3以上的低齡小朋友進行早期的英語啟蒙學習,而漢語拼音的學習,除了要求聽說讀,還必須會寫,這就對年齡要求有了設定,三四歲的孩子,手部肌肉發育不完整,無法握筆書寫,所以學習拼音要到6歲以後適齡入學的階段。自然,先學習了英語拼讀,再學拼音拼讀,語言語境不一樣,孩子就不會混淆了。
  • 貝樂學科英語: 拼音和英語字母混淆了,怎麼辦?
    貝樂學科英語: 拼音和英語字母混淆了,怎麼辦?在孩子接觸語言學習的第一步,幾乎所有家長都會有的疑問。既希望孩子能...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剛接觸英語和拼音,會不會兩者混淆,結果什麼都學不好?在孩子接觸語言學習的第一步,幾乎所有家長都會有的疑問。
  • 一年級孩子學英語不會跟拼音混淆
    通訊員 楊驪 記者 鄒瀅君    本報訊 位於拱墅區的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去年開始在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課,每周5節,讓孩子強化學英語。推行這種教學改革,家長們也有擔心:一年級的孩子學英語,會不會跟拼音混淆?英語提前學,有沒有必要?  小學一般都是在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的。
  • 智商跟血型有關?兩種血型的組合,會讓寶寶的智商更上一個臺階
    但是對方卻說我的血型他接受不了,說我們兩個人以後真結婚生孩子的話,寶寶不會很聰明,此時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有人會專門去看血型。O型擁有O型血的人群平均智商在第二名,這類人擁有較強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性格還十分冷靜,做事也果斷。至今為止,智商最高的男人陶哲軒就是O型血。
  • 三歲的孩子智商多少算達標?你會給你家的寶寶測智商嗎?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居住在英國的3歲男童納齊姆智商超過99.7%的人,是門薩俱樂部最小的成員。其父母表示,他7個月時就開始說話並很快學會閱讀,兩歲就可以根據記憶複述讀過的故事。如今他和一般3歲孩子沒太大區別,喜歡看動畫片,愛在水坑裡玩,喜歡繪畫和唱歌。不過,他對太空和數字表現出濃厚興趣。
  • 多少人的前途毀在英語上,掌握孩子語言黃金期,學好英語so easy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當然是越早啟蒙越好,我們在節目中看到,很多明星的子女,從咿呀學語開始就能很好的掌握兩門或者兩門以上語言,其實孩子在6個月的時候就能夠分辨語言了,這種「特殊能力」在一歲以後就會慢慢退化,為了保持這種能力,他們需要在此期間聽到不同的語言,讓他們的大腦統計各種不同語言的發音,所以在這個期間,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混淆語言,讓孩子在學習漢語時同步學習英語,這樣他們就能在兩種語言之間隨意切換
  • 具備這幾個特徵的孩子,「智商」會比其他人高,快看你家娃佔幾個
    有了孩子之後,父母對於孩子期望無非有二:一是,孩子身體健健康康;二是,孩子聰明伶俐。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健康和先天遺傳與後天養育都有關係,而智商則和父母的遺傳有著較大關係。記得有一次看《最強大腦》的時候,一個嘉賓問專家:「如果兩個智商較高的人結婚,孩子的智商會不會很出色」。
  • 小學一年級「先漢字後拼音」更需「去英語」-漢語,母語,英語,拼音...
    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8月20日《法制晚報》)  不可否認,將於今年9月啟用的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實行「先漢字後拼音」,是一次重大改革,對於強化母語教學,傳承和發揚漢字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 都說「貴人語遲」,說話遲的孩子聰明還是說話早的寶寶智商高?
    導讀:都說「貴人語遲」,說話遲的孩子聰明還是說話早的寶寶智商高?雖然我們經常聽老人說「貴人語遲」,但我想這只是安慰人心的一句好話吧。畢竟孩子說話晚了,作為家長肯定是會著急的。其實,孩子智商高和低跟說話的早晚是沒有必然聯繫。智商高是因為先天的基因、後天的培養和孩子自己的努力,才能讓他比別人更出色。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說話有早的也有晚的,就跟孩子學走路是一個道理,有的孩子走路早也有的孩子走路晚。
  • 孩子睡醒後有這兩種表現,暗示孩子智商高,你家娃是哪一種?
    在父母心裡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都想好好地保護自己的孩子,讓他健康快樂地長大。等到孩子變得優秀後再放手。父母最期待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期待孩子能有一個高的智商和情商。作為父母都知道一個現象,很多孩子睡醒的時候都會去找父母或者找爺爺奶奶其他家人。如果找不到大人的話,孩子就會放聲大哭。
  • 你的孩子可能還在學「只求速度」的「假拼音」……
    在這之後,很多家長都跑來問我:  教學大綱淡化拼音後,孩子還需要學拼音嗎?  先學拼音還是先學英語音標,會混淆嗎?  那拼音與音標一起學,會混淆嗎?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會問到,其實英語單詞和漢字不同,英語單詞的發音與拼寫,是「合二為一」的。
  • 朵媽陪娃|孩子學習拼音90%會犯的通病,早重視早解決!
    我和朵朵一起制定了一份簡單的複習計劃表,主要針對她稍薄弱的項目重點複習。比如語文的拼音和看圖寫話,數學方面的隊形問題,英語的單詞記憶等。對於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拼音是期末考試裡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塊。拼音複習不到位,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最後的語文成績,甚至會挫傷孩子的學習自信。關於孩子學習拼音的問題,前面的幾次文章我們已經進行了非常多的探討。
  • 心理學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在嬰幼兒期會有這些明顯的特徵!
    平時我們看到舞臺上幽默的小撒,不僅情商高,還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生活中,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是高的,是聰明的,希望孩子能夠將來有出息。孩子長大了,上學了,學習成績往往會成為測試孩子智商的標準。其實,也有一部分孩子,他智商並不低,可是因為學習態度不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被認為是笨孩子。所以,也有的父母帶孩子去專業機構測試智商的。
  • 音樂品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貝多芬愛好者中大多數都是智力超高者,而喜歡流行音樂的人群智商測試則相對一般。國內外各項研究中發現,音樂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著獨到的作用。法國文豪雨果指出,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是數學,一是語言,一是音符。
  • 6歲寶寶能英文對話?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你家寶寶也行
    朋友前幾天在群裡發了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就是她6歲的女兒在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口語非常標準,並且語言表達很流利。本以為孩子只是會英語做自我介紹,直到有一天朋友又發出一個視頻,是孩子在與外國人進行流利的英文對話,確實讓我大吃一驚。
  • 順產胎兒比剖腹產胎兒智商高?兩種剖腹產誤區告訴孕媽錯的多離譜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順產和剖腹產這兩種分娩形式已經和寶寶的智商之間產生了聯繫:順產的寶寶更聰明,剖腹產出生的寶寶沒有被骨盆和產道夾一下就不聰明。
  • 在這個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會是誰呢?
    身體外表1、眼睛靈活的孩子人的視覺運動可反映人的智力水平,智商高者視覺加工速度快,質量高,智商低者則視覺反映遲鈍。保護好孩子的視力,讓其多觀察提高視覺的靈敏度,可促進智力發展。2、眼睛顏色淺的孩子單憑眼睛的顏色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天賦嗎?
  • 學霸的孩子也聰明?不一定!專家告訴你,什麼是「智商回歸」
    現代科學也承認了,人的外貌、性格和智商都是先天基因+後天環境造就的。那麼,家有學霸,為何會生出一個「學渣」孩子呢?1、智商均值回歸首先舉一個小例子,如果按照絕對的基因理論,那麼高個父母的孩子應該越來越高,而身材矮小的家庭只能生出更加矮小的孩子。
  • 寶寶出生時的體重,也和將來智商有關係?接近這個數,孩子更聰明
    寶寶剛出生只有6.5斤,奶奶覺得不夠,朋友卻說剛剛好彩玉是個比較瘦的女孩子,就算懷孕了,身上也沒長几斤肉,婆婆一直不滿意兒媳的體重,總是變著法給孕婦補營養,但是彩玉胃口小,沒次也吃不了多少,一直也沒胖。寶寶出生的時候6斤半,婆婆聽到了孩子體重以後有些不高興:「老王家的孩子出生足足8斤呢,生下來就是個大胖小子,瞅著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