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神龍女羅剎》,其實是寫盡八荒奇人異事的伴霞樓主大作

2021-01-09 舊武俠書在這裡

那些年,那些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二十九部:《神龍女羅剎》正式登場。

整理些手中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主要包括內容簡介,出版社,出版時間,冊數,以及作品的真實面目和相同內容不同名字的各種掛名偽作,部分圖片取自網絡。

目前手中這樣的武俠小說偽作約摸百來部,這些武俠小說絕大部分並非金庸先生的真品,部分作品真實面目有待考證,慢慢的來吧。

(溫瑞安的武俠小說你最喜歡哪一部,說英雄四大名捕還是神州奇俠?)

舊武俠書在這裡,歡迎喜歡的朋友前來交流,與青莓時代一起縱武論俠瞎扯淡!

少年唐棣自幼逢異人,十載苦練,藝成後奉師命下山,行俠仗義!

哪知下山初逢羅剎女,即遭慘敗,才知所學尚淺!

於是,唐棣訪名山、求明師,終得絕藝!

時有武林大惡人「苗山媧母」生性淫蕩,殘虐武林。唐棣為拯救武林同道,與「苗山媧母」所領邪派,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

本書情節驚險,語言風趣幽默,並穿插以動人的愛情描寫,讀起來盪氣迴腸,實為佳作!

本書結尾處,天都秀士和秀姑遨遊於名山勝境,大幻補丐麻谷老人又復浪跡江湖,燕山客回歸燕山,唐三鈸返劍閣之後,了解人生痛苦均為私心過重,邪念不去所得,便在室中懸一副對聯,作為警語:「心無邪念自得其樂,事去私心便獲平安。」 

唐棣和藍茜結婚後,前赴小五臺山一趟,也正到媧母死去,便埋葬了媧母,雪娘和醜少年日久情生,便留在小五臺山上和醜少年共結連理之枝。二人回返苗山伴著媚娘度那春月秋花。

本書有插圖數張,簡單素描,聊勝於無。

考證可知,本書真實面目是武俠小說作家伴霞樓主的《羅剎嬌娃》,早期真善美出版社1959年出版8冊小冊子。

伴霞樓主本名童昌哲,祖籍四川,是臺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曾任臺中《成功晚報》副刊編輯;因下班時每近黃昏,故自號「伴霞樓主」。

其文筆輕鬆流暢,非常俏皮;尤以描寫兩小無猜與插科打諢最妙,書中總少不了幾個裝瘋賣傻、玩世不恭的老道、和尚、狂生或渾金樸玉的楞小子,極富趣味性。這一點,倒是和李涼有諸多相似之處。

(古龍逝世35周年,27部古龍武俠小說偽作原貌探究)

本文由青莓時代創作,舊武俠書在這裡出品。金庸、古龍、臥龍生等武俠百家偽作探究,記憶中的武俠解惑,江湖逸聞趣事,武俠影視。

相關焦點

  • 他為金庸寫續集,靠著《九陰九陽》被譽為大陸金庸,如今消聲覓跡
    而武俠迷因為太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看了金庸小說還想看相關人物的故事,在事實上造成了金庸續書的流行。這其中,「金庸新」寫的《九陰九陽》,可說是比較熱門的一本金庸續書了。之所以這本小說會這麼流行,很大原因是因為這個「金庸新」的筆名。
  • 這部劇是玄幻小說的鼻祖直接影響了金庸武俠,天王郭富城造型搶戲
    要說仙俠神魔類的小說莫屬《蜀山奇俠之紫青雙劍》,這部劇來自神魔劍俠小說一代宗師還珠樓主的鴻篇巨著,可以說這部經天神作是玄幻小說類的鼻祖,阻礙了金庸等新派武俠小說的前途發展,就連金庸大俠曾說過「飛雪連天射白鹿,不及還珠一卷書」。雖說有些自謙的嫌疑足見還珠樓主有他了不起的地方。
  • 從《金庸群俠傳》到《逆水寒》,細數國產武俠網遊畫面進化史!
    今天帶大家感受下國產武俠網遊在畫面上的進化歷程,看後真的是不禁感嘆——科技改變畫質!萌芽期(2001-2005)2001年上線的金庸群俠傳ol是一款原創性做的非常到位的武俠遊戲。經濟系統、系統、聊天系統等都有值得稱道之處,當時128MB內存+Win 98就能玩。
  • 新之說:「猴版」韋小寶再毀經典,金庸武俠正在離我們而去嗎?
    金庸老爺子已經駕鶴西去,但我還是忍不住要大喊一聲,作為香港武俠IP扛把子的金庸,自他開始寫小說起,何曾受過這種待遇?!想當初,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代浪潮改變了香港,也促成了江湖的大洗牌,重新塑造了「武俠小說」這一通俗文學門類。延續百年的「江湖社會」在中國灰飛煙滅,南拳北腿於是紛紛聚集在了香港這樣一個狹小的彈丸之地。
  • 《白馬嘯西風》:金庸,這裡都是單相思,與武俠有何相干
    《白馬嘯西風》:金庸,這裡都是單相思,與武俠有何相干如果你深愛的人,卻深愛著別人,有什麼法子改變?沒有,除了苦悶就是苦命,這註定是個悲劇,馬家駿愛李文秀,李文秀卻愛蘇普,蘇普愛阿曼,桑斯兒也愛阿曼,阿曼卻愛蘇普,短短的幾萬字的小說,卻轉圈一樣的描寫愛情,描寫單相思。
  • 金庸武俠世界中最別具一格的武功與門派:唯一的玄幻派代表逍遙派
    金庸武俠世界中最別具一格的武功與門派:唯一的玄幻派代表逍遙派文/無計讀史在江湖和武林組成的世界中,金庸老先生的作品以中國歷史上的數個朝代更迭作為大的歷史背景,嵌入了無數個門派和形色各異的武功而以武俠小說為主的同品類創作者中,其實也不乏優秀的創作者和開拓者,比如專門以武俠小說套路來創作玄幻作品的黃易老先生,同樣是一位極具鮮明特色的作者。
  • 老外翻譯金庸武俠,郭靖成為北方騎士,掃地僧變成匿名的年老僧人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副對聯包含了金庸先生留給讀者的14部長篇小說,只是這副對聯沒有橫批,如若給這副對聯加上橫批的話,那麼當屬金庸先生封筆之作《越女劍》。金鷹武俠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在國外依舊如此,可以這麼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那麼必有金庸武俠。這些年來,金庸武俠被翻譯了多個版本,版本的質量自然是參差不齊,今天咱就說些比較有意思的翻譯版本。
  • 金庸武俠十大補藥:有三種能起死回生,有一種能長生不老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351期)文/江湖百小聖大家好,本文由本小聖帶大家來侃侃金庸筆下的大補藥。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有許多匪夷所思的情節,更有許多讓人大跌眼鏡的神品,比如本文要說的這些大補藥就是其中的一個系列。金庸筆下的補藥,基本上有三種功能屬性:第一當是治病療傷的神物;第二則是能增長功力的補品;第三最逆天,因為它們不僅能讓人起死回生,甚至還能讓人長生不老。那麼到底有哪些?我們馬上開始。
  • 三本一看就很驚豔的武俠玄幻小說,高評分高質量,書荒時期好糧草
    《英雄志》 作者:孫曉這是一本武俠類小說,作者臺灣作家孫曉。該小說被譽為是具有「清明上河圖」風貌的武俠小說,新浪讀書頻道介紹時稱為「古典之性格」和「後現代之結構」。網友將此譽為「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這評價,足見小說的口碑和質量。
  • 金庸武俠中10句經典語錄,大俠風範,讓人熱血澎湃
    金庸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人吧,尤其是對於武俠迷來說,他簡直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吧,他作為武俠大師,每一部作品都精彩絕倫,而且在每一部作品當中都留下了很多經典的語句。今天就和大家介紹10句,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名言,讓你在讀過之後仿佛走進了他的武俠世界。第一、真正的大俠,在他的心中一定是擁有大愛的,並且他願意為了國家和人民去犧牲自己的生命。
  • 專訪新晉奶爸六神磊磊:金庸武俠宇宙中,藏著養兒育女的哲學
    前者以獨特的視角和幽默的風格,解讀金庸小說中的有趣細節,借武俠人物,評說時事熱點和社會現象,獨成一家,備受喜愛;後者同樣以輕鬆有趣接地氣的方式,將唐詩「橫切開」呈現在大眾面前,歷史小說家史傑鵬評價讀唐詩的六神磊磊,「唐詩比他熟的,遠沒他文採好;比他文採好的,唐詩遠沒他熟」。
  • 她是金庸武俠唯一被「封神」的人 卻因為一個男人 讓人落淚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791期)文/江湖小混混大俠們周末好,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筆下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為何特殊?因為這個人是唯一一個被「封神」的人。金庸筆下的高手非常多,其中也有很多神話級別的人物,比如掃地僧、逍遙子、太玄經作者等等,若論武功境界,他們已經超凡入聖。但是若要說到「封神」,他們卻都還相距甚遠。畢竟「封神」是被封,而非自封,如果說自封,那金庸筆下的「神」還真不少,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劍神」卓不凡就是一個,甚至連《神鵰俠侶》中的瑛姑都自稱「神算子」。但是,我們本文要說的「神」還真是真的被封神,而且是被老百姓所封。
  • 刨根問底實驗室:金庸武俠世界裡的那些靈丹妙藥大盤點!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刨根問底實驗室上期我們盤點了金庸武俠世界裡的武功秘籍,小弟拋磚引玉,引來了眾多武俠愛好者的圍觀點評,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還能有這麼多喜好武俠和金庸的夥伴們,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那麼我們今天要來盤點的就是金庸武俠世界裡的那些靈丹妙藥!排名順序以珍稀程度、藥用效果(壽命>真氣>內傷>外傷)、服用者的表現等,話不多少,直接來上乾貨吧!
  • 李敖曾痛批金庸 說了兩個詞五個字 金庸竟無言以對
    而在這些罵過的人中,就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大師級人物——金庸。金庸先生是武俠小說界的巨擘,也是鼎鼎有名的社評家,金庸和李敖也是好友。然而,兩人的性格卻差距甚遠,一個鋒芒畢露,一個溫潤儒雅。如果說李敖似獨孤求敗的紫薇軟劍,招式無雙、所向披靡,那麼金庸更像是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儘管金庸是李敖的好友,但是李敖還是很不客氣的懟了金庸,而且還是毫不客氣的批評、痛批。
  • 金庸版「懸崖奇遇記」這三位掉下懸崖非但不死,還得到神秘大禮包
    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非常精彩,江湖裡面的兒女情長,愛恨情仇,主角更是武功高強,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金庸武俠裡面厲害的武功,大部分都是在懸崖下面,或者是山洞裡面,主角幾乎都是掉下懸崖得奇遇,我們今天就討論一下金庸筆下三大主角的懸崖奇遇記。懸崖奇遇之一:大理世子段譽,得秘籍遇神仙姐姐
  •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可是為什麼他的名氣遠不如金庸?
    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裡最為獨特的一種文學題材,也可以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一種文學類型,其實這也正是和中國的歷史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原因,也正是在這種必然的歷史條件下,所以才使得武俠小說有了合適的土壤,成為了一種新興的文學題材。
  • 金庸曾談"鹿鼎記":韋小寶的"化屍粉"典出聶隱娘
    武俠四大家之一的金庸先生十分喜愛《三十三劍客圖》,讚揚它「造型生動」、「很觸發一些想像」,因而發願「給每一幅圖插一篇短篇小說」。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心願最後未能完成,他自稱「寫了第一篇《越女劍》後,第二篇《虯髯客》的小說就寫不下去了」,「於是改用平鋪直敘的方式,介紹原來的故事」。這就是收錄於《俠客行》卷末的《越女劍》與《三十三劍客圖》,創作時間大概在1970年。
  • 金庸已隨白雲去,還有3本精彩的武俠小說,讓老書蟲眼前一亮
    金庸先生的去世,是武俠界的一個大損失。但正如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寫的那樣:「你看天上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金庸已隨白雲去,聚散匆匆,只讀者們要心中還記得金庸的江湖,那就足夠了。何況這江湖之中,並不只有金庸,還要許多武俠作者。
  • 你不知道的金庸:父與子是一生的心結 最怕的卻是貓頭鷹
    一代武俠宗師金庸病逝,享年94歲。金庸原名查良鏞,武俠小說泰鬥,他曾創作過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天龍八部》,亦是《新天龍八部》網遊的原身IP。先生的書迷過億,幾乎「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