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了,說說數學為什麼重要(上)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數學之美》《萬物皆數》《魔鬼數學》《12堂魔力數學課》《什麼是數學》《數學簡史》《數文明》《統計學關我什麼事》《從一到無窮大》
推薦紀錄片:《數學的故事》《數學大謎思》《數學漫步》《統計學的樂趣》《終極密碼》《神秘的混沌理論》
推薦電影:《美麗心靈》《阿蘭·圖靈》《笛卡兒》《心靈捕手》《決勝21點》
「去年斷臂維納斯,今年奪命金字塔,文科鋼琴鍵,理科天壇磚,是我不配。」2020年高考的學子感覺要哭出來了,很多考生表示:今年的「金字塔」比去年的「一朵雲」「斷臂維納斯」都難。順著這個邏輯,大家不妨大膽預測一下明年的高考數學題,艾菲爾鐵塔,比薩斜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亞歷山大港燈塔,秦始皇兵馬俑……
大家都知道,數學一直以來都是高考拉分神器,數學成績好的隨便怎麼學都能考高分,數學不好的那真是叫人絕望,怎麼學都學不好,刷多少道題都沒有用,搞到最後患上數學恐懼症,到了高考的時候直接進入數學癌症晚期,沒得救了。
語文、英語、綜合科目,大家平時都一樣努力學習、刷題、補習的話,成績彼此間的差距不會太大。但是數學不一樣,數學考的是邏輯、想像、靈性等抽象思維,跟大家小時候的數學基礎息息相關。如果大家從小就沒有樹立數學的興趣,那麼到了初中、高中,再去追趕的話就晚了一點,不是說這個階段就學不好數學,而是在這個階段大家學習的科目實在太多,不可能像小時候那樣有那麼多時間去拓展數學思維,換句話說數學是童子功。對於數學來講,99%的汗水固然重要,1%的天分尤為重要。
此前,我們在數理人生專門聊過數學的話題(請大家關注回看),我們講過三次數學危機,最酷的自然常數e(歐拉最早發現了這個常數,因此又稱歐拉數),最優美的數學公式歐拉恆等式,斐波那契數列,黎曼猜想等。其實,自然界最底層的規律就是數學,弄清楚e、π、(√5-1)/2……這些數字,我們才能更好理解我們所處的宇宙。我這裡所說的宇宙不僅僅是地球系、太陽系、銀河系,而是大爆炸以來的整個宇宙。
我們假設有外星文明或者其他形式的文明,可能在生物形態上(比如碳基、矽基、鍺基等)、計量形式上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像e、π、(√5-1)/2這樣的數字,在其他外星文明中也一定會出現,這些數字都是無綱量常數,反映的是整個宇宙文明的底層邏輯。
自然常數e 連接了三角函數與指數函數,更重要的是,如果e不精確地等於2.718281828459……,絕大部分積分變換就會失效,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都是從傅立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希爾伯特變換、Z變換開始的,沒有個自然常數e,整個信息產業都不會存在。
科學家、工程師為什麼要搞這些複雜的數學變換,因為變換可以省事,極大提高工作效率。我們知道,古時候不像現在這麼方便,有計算機輔助計算,為了解決工程學、天文學等方面的大數計算,科學家們就必須進行變換簡化,將複雜的微分、積分計算變換成一般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然後再通過查表還原回原時域的值,比如納皮爾發現對數變換,在高考數學題中就經常用來解決複雜的函數運算。
從更宏大的宇宙觀來看,如果e 的數值變了,整個宇宙也將不復存在。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地月日的距離稍微有點變動,或者宇宙常數稍微變動,人類文明是否會出現還是個疑問,人類文明的出現純屬幸運。我以前在數理人生和增長極限的文章中說過,e就是複利的極限,就是增長的極限(具體請大家關注回看,或者閱讀我推薦的書單,相信大家會獲得思維的樂趣)。
大家都知道,數字0和1對於計算機來說至關重要,沒有這兩個數,計算機的也不復存在。為什麼說歐拉恆等式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數學公式?因為它將數學裡最重要的幾個常數聯繫到了一起:兩個超越數:自然對數的底e,圓周率π,兩個單位:虛數單位i和自然數的單位1,以及數學裡常見的0。因此,數學家們評價它是「上帝創造的公式,我們只能看它而不能理解它。」
數學王子高斯曾說過,如果不能一眼看出歐拉公式,永遠成不了一流的數學家。著名的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稱歐拉恆等式為「數學最奇妙的公式」,因為它把5個最基本的數學常數簡潔地連繫起來。歐拉恆等式已經融入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M理論,未來量子力學的發展依然繞不開它。
據說愛因斯坦上中學時對數學不感興趣,後來研究「引力之謎」便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困難,不得不重新花費七年的時間去補習數學,好在愛因斯坦智力爆表,雖然沒有數學童子功,但是補習起數學來還算順利,為他最終得出相對論立下大功。難怪有人說,要想成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首先必須是一個優秀的數學家。
我們前面說了那麼多,感覺數學是挺重要的,數學有簡潔的美,但是怎麼個重要法、怎麼個美法還是沒有說清楚。
吳軍博士在《數學之美》一書中提到,數學的魅力就在於讓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比如我們今天用的手機、電腦,最常做的一個動作之一就是「搜索」,很多人喜歡點網站上的分類標籤,看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那麼計算機是怎麼給這些新聞分類的呢?這背後的原理其實就是數學,餘弦定理能幫助新聞網站進行新聞分類。數學家用餘弦定理來判斷新聞的特徵向量之間的夾角,從而讓計算機能夠確定新聞的類別(詳情請大家閱讀此書)。
人類從早期文明起,就想弄清楚天上星體的運行規律。古人一直把地球當成了宇宙的中心,這就是「地心說」。按照「地心說」計算出來的星體運動規律極其複雜,比如託勒密為了完善地心說,設計了一種大圓套小圓的運動方式,極為精確地計算出了所有行星的運動軌跡。這個模型相當複雜,這套理論一共用到了40-60個圓形,大圓套小圓。
後來,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在哥白尼的基礎上,偶然發現原來行星繞太陽轉不需要大圓套小圓,一個橢圓方程就可以搞定。克卜勒還通過這個數學模型,總結出了行星圍繞恆星運轉的克卜勒三定律。運用這個數學模型,科學家成功找到了海王星,當時法國天文學家布瓦爾發現,天王星的運行軌道和橢圓模型算出來的不太一樣,後來科學家直接用數學工具,計算出了吸引天王星偏離軌道的海王星。
未完,請關注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