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節約資源的根本辦法,也是防治汙染的有效途徑。必須在生產領域千方百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在建設、流通和消費領域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
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構建節約型經濟體系。從現代和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看,節約型經濟體系實質上就是循環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行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是節約資源的根本辦法,也是防治汙染的有效途徑。為此,必須在生產領域千方百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在建設、流通和消費領域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
在生產領域以多種形式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
在生產領域,實行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以多種形式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一是想方設法節約初級資源,把各種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速度控制在必要的界限之內,使得在其耗竭之前能夠找到替代資源;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速度不能超過其再生速度,以保證持續供給。二是通過多種途徑回收利用各種廢舊產品、包裝材料等物質。除了某些醫療器械和特殊用品之外,應限制乃至逐步取消一次性消費品。三是儘可能對一種資源的多種用途同時加以利用。例如,在水稻田中養鴨,養魚,養蟹,就是對土地的多種用途的綜合利用;鋼鐵廠在生產鋼鐵的同時利用熱能發電,也是對煤的多種用途的綜合利用。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是對一種資源的多種有用成分分別加以利用,這種綜合利用的效率明顯高於對資源單一成分的利用。五是設法對利用各種資源所產生的排放物加以利用。如糖廠利用甘蔗榨糖產生的蔗渣造紙,火電廠利用燃煤發電的灰渣製作建築用磚,這不僅節約了資源,而且減少了汙染。
在建設領域注意克服城市建設中的浪費現象
在建設領域,要做好國家和區域等各個層次的發展規劃,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缺乏建設規劃或規劃不當造成損失。無論是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建設和普通民用建築,都應當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對土地、河流、森林、草原、溼地等資源尤其要珍惜和保護,力求把建設中的破壞和浪費降到最低限度。防止各種不利於節約資源的重複建設。在一些城市的建設中,不惜代價地進行大規模拆舊翻新,許多還可以長期使用的建築物也被拆除,造成不少浪費。有些所謂新潮建築過分追求造型的奇特和裝飾的華麗,造價十分昂貴,未必經濟實用。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應當注意克服城市建設中的浪費現象。
在流通領域提高運輸效率,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
在流通領域,要大力推廣運用各種新型清潔高效的交通運輸工具,實現公路、鐵路、水運和空運等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配置及優化組合,提高運輸效率。物流系統要負責兩種物質、兩個方向的輸送:一方面把各種消費品及時輸往消費者,另一方面把各種資源和回收的廢舊物質及時輸往生產者。由於我國各個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建設的空間布局不盡合理,有些資源從內地運到沿海進行加工,然後又把產品運到內地銷售,存在著流通路程過長、流通環節過多、流通費用過高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各地均衡發展和調整經濟布局逐步加以解決。
簡單按照西方國家流行的消費模式來引導國內消費不符合國情
在消費領域,樹立節約理念,反對鋪張浪費。要充分認識我國人口總量大、人均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選擇同資源條件相適應的消費方式。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中,繼續發揚中華民族崇尚節儉的優良傳統。在私人消費中,提倡以適當的消費方式滿足正常的物質文化需要,反對揮霍浪費;在公款消費中存在著嚴重的浪費問題,對社會危害很大,迫切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加以綜合治理。消費與收入分配密切聯繫,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為一部分高收入者提供了過度消費乃至奢侈浪費的條件,同時使得一部分貧困者的基本消費得不到保障。顯然,建設節約型社會,構建節約型經濟體系,必須以更大的力度調節分配,引導消費。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消費中,都要充分考慮資源條件的約束,制定和實施必要的消費政策。
為片面追求某些經濟指標的增長而一味刺激消費,或者簡單按照西方國家流行的消費模式來引導國內消費的做法,都是不符合國情的,也是難以持續的。
專題連結:
科學發展觀學習專題
科學發展觀·理論剖析
和諧理論·和諧社會·和諧廣東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發展循環經濟
(編輯: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