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一淵(臺灣)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有沒有人見過牽著一群狗在街上見到遊行就要參加的「立法委員」?有沒有人見過天天在電視上講葷段子的「立法委員」?有沒有人見過把用緋聞當選綱的「立法委員」?有!臺灣人都見過了,而且可能要在今後的幾年時間裡天天見到。前提是,如果我們把柯賜海、吳宗憲、許純美都選為「立法委員」的話。
這就是2004年立冬以後的臺灣「立委」選舉。沒有哪次選舉要比本屆「立委」選舉更像是一次糊裡糊塗的大馬戲團演出,或者叫做京劇生旦淨末醜一起登場。不過民進黨一定不願意把他們比作京劇舞臺上的角色。按照阿扁的理解,這個臺灣無父無母,自然也沒有祖宗文化。那個畫著花臉在臺上蹦來蹦去的更不能代表自己了。相對來說,小丑所體現的西方文化,還和「總統」的政治理想一致。於是阿扁告訴我們,好吧,臺灣就算是西方的小丑,那也沒所謂。
其實按照人民的理解,「立委」是臺灣的民意代表,他們代表的是臺灣社群中的各種不同利益團體。「立法院」也是臺灣人反映民意,提升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是「政權」三大主要機構之一。「立法委員」在臺灣,相當於社區代表,他們要把選民的訴求,大到核四、兩岸,小到垃圾場、家庭用電,全部都保護好,且表達出來。但是無論是北市北區,還是北市南區的老百姓,都不會同意他們的社區形象是狗和葷段子。可是,除了狗和葷段子以外,我們選什麼呢?
臺灣的民主發展到今天,已經不能簡單地用亂象來形容了。一方面,這種民主給每個人說話的機會;另一方面,在紛亂的冬天,政客們求仁得仁,黨魁們求愛得愛。民主對於臺灣政治來說,更像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個目的。民主所具備的真正價值,對於社會多元化的追求和對於民生的穩定,也成為了各路神仙們當選以後早已忘情的水。
或許在這種亂象中,臺灣未來8年中最重要的一次「立委」選舉就被傳媒無情地抹成了冬天的灰色。因為,民進黨要利用這個選舉給自己製造行政權和立法權高度一致的未來4年,進而發展下一屆的新生代力量;而國民黨如果不利用這次選舉重新整合泛藍陣營,他們就徹底失去了重新奪回政權的機會;更不要說對於親民黨來說的政黨生死空間之戰。也許8年以後的臺灣「總統」,就會在這次立委選舉中悄悄走上政治舞臺。但是我們這一代臺灣人可能是看不見了。因為直到昨天,宋楚瑜還在高調批小馬;國民黨的74席,還是連仔圖板上的遠景規劃。
所以許多民眾認為,要選就要選無黨籍的,他們既不認同執政黨越來越綠的帽子,也對泛藍色陣營到今天為止仍然無法統一對外,各方勢力佔據不同山頭的感到失望。當年陳文茜「小妹大」在選民中獲得甚高人氣,也與這種心態是分不開的。因此今年李敖當選,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李敖讓人家選他的目的就是「選我比較爽」——管他什麼黨,我們就要過得爽——其實這也是臺灣島內民眾的真正心態。
小時候家裡的老嬤嬤教我一句歇後語:「立秋後的螞蚱——長不了」。只是不知道立冬以後的「立委」,在臺灣人心中還能不能長久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