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進化,人類首次開啟「造物主」之門

2020-08-27 Silktech

近日,國內某電商平臺正式上架銷售人造肉。時隔多年,這一新型食物終於走出實驗室,真正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2019年2月27日,全球知名科技評論期刊《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發布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其中人造肉漢堡與核能新浪潮、定製癌症疫苗等一起入選。榜單中多項技術與生命科學相關,但在人造肉究竟能否替代傳統肉類成為主流食物方面,社會各界還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發布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01、什麼是人造肉

常規的人造肉分為兩類——植物蛋白人造肉(植物肉)和動物細胞培養人造肉(細胞肉)。前者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本次入選「《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發布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的人造肉漢堡,主要原料就是細胞肉——一種存在諸多爭議的人造肉。

1.1植物肉

植物肉是指從豆類、小麥、馬鈴薯等蔬菜中提取蛋白,模擬肉的口感,加工成和肉類纖維口感相近的「素肉」。植物肉是一種已被熟知的食物產品。具備投入成本低、原料來源廣、市場認知度高的生產優勢,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形成成熟的產業和加工體系。

1.2細胞肉

細胞肉是將動物的肌肉細胞脂肪細胞放置在培養皿中,加入血清,為肌肉細胞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如胺基酸、維他命、碳水化合物等,給細胞營造出仍存在於活體組織身上的感覺,促進細胞的自然複製,形成肉類組織

世界上第一塊人造肉(細胞肉)誕生

2013年,馬斯垂克大學生物工程學家馬克·波斯特教授向世界展示實驗室培育出的第一塊「人造牛排」,成本高達32.5萬美元。人造牛排和普通牛排相比顏色更淺,味道也更淡。波斯特教授指出,人造牛排更溫和的味道換來的是更高效地製造蛋白質,如果投入到大規模生產,預測可以將成本降低到每塊10美元左右,並最快在2020年上市。

細胞肉研發的投入成本高,生產周期長、價格優勢低,市場應用方向存在一定局限,在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的培養上還需要經歷一段緩衝期。未來的市場預期則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社會各界對此還未形成共識。


02、細胞肉為什麼存在爭議

2.1認知問題

相比植物人造肉,細胞人造肉的誕生更像是一次解構主義,打破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人為剝離出一條單獨的食物鏈。

千百年來,生命體攝入自然界「加工」的各類動植物、真菌、藻類、甚至其他細胞體,根據食物鏈排序,完成生命的延續。植物人造肉來源於自然界「加工」後的成品——天然植物能量,符合守恆定律,細胞人造肉誕生則是直接參與「加工」過程——分裂新細胞,製造生命體

科技的發展改變了生活,但沒有從本質上改變人類與自然的溝通行為,我們學會了生存以外的事物——由借物到借本,從構成上「幹預」自然界生命形成,嘗試「駕馭」自然之力,完成下一輪「智人」的進階,實現生命體在新一輪自然環境中的生存進化。未來的人類究竟會成為造物主,還是在進化中滅亡,還是個巨大的未知。

2.2倫理問題

拋開成本、法規、結構排斥、認知度等已知因素,細胞人造肉的普及還面臨最大的一個困難——倫理問題,人類是依賴蛋白質和胺基酸維持能量的生命體,而人類細胞也是動物細胞《黑客帝國》和《雲圖》兩部電影已經對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食物鏈生產關係的新一輪進化展開了大膽聯想

黑客帝國

如果人造肉由細胞而來,與構成人體結構的基礎物質相同,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沒有成文的法規約束,是否會產生「人造肉+肉造人=人造人」這樣畸形的算法公式?


03、未來發展

雖然植物人造肉具有穩定性、天然性、可溯源性、安全性等諸多市場化優勢,但細胞人造肉保護環境、減低能耗,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意義無法用數據衡量。如果說細胞人造肉的研發是科技長徵,那植物人造肉的研究就是百米賽跑

那麼是否有一種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天然蛋白,既結合植物蛋白、動物蛋白的優勢,又沒有兩者的應用弊端?其實它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而且是僅次於微生物和細胞生物的世界第三大類蛋白質,擁有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繁殖快等特點,它就是昆蟲蛋白。實際上,全球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已經開始提煉昆蟲蛋白,換一種思路研究人造肉原料量產的可能性。


04、昆蟲蛋白的應用參考

世界上的昆蟲約有100多萬種,其中3650餘種可以食用。昆蟲的蛋白質含量比牛肉、豬肉、雞、魚都要高。而且蛋白質中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胺基酸,尤其是不能自行合成的賴氨酸、蘇氨酸、蛋氨酸等。

昆蟲體內含有少量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成分,能在補充能量的同時,為人體提供均衡的營養元素。一些昆蟲蛋白的分子結構與人體非常接近,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和包容性,這其中就包括了蠶蛹蛋白蠶絲蛋白

多年來,蠶絲蛋白和蠶蛹蛋白已經被廣泛運用於美容美妝、臨床醫療、家紡日化、食品原料等產業中,這類全價蛋白諸多優質特性已被廣泛應用,而現階段基於人造肉的原料改性和科技研發也受到科學界的高度關注,為人造肉研發提供了一種全新選擇。

如何確保在成本低廉、利潤穩定的前提下,安全、高效的量產昆蟲蛋白,既不破壞環境,又不違背倫理,還能實現胺基酸、多糖等聚合物的高效提取和應用?

地球早在5000年前就給出了答案

我們窮盡一生尋找那把開啟造物之門的鑰匙

殊不知它卻藏在陪伴人類上千年的一顆繭中

我是偉大的渺小

也是一切的根源

化繁為「繭」

解鎖未來


參考文獻:

百度百科——《昆蟲蛋白》

知乎——小禽人《人造肉和人造蛋為何沒有大規模流行》

相關焦點

  • 在食物鏈中,蚊子處於哪個等級?它與人類在食物鏈中是什麼關係?
    人類作為當下地球的「主宰者」,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這其實要得益於人類在漫長的進化史中選擇是大腦的進化,而不是肢體的進化,所以人類即使沒有尖利的爪子、龐大的體型以及鋒利的牙齒,也能站在食物鏈最頂端。 但是,人類在自然中並不是無敵的存在。
  • 千姿百態的食物鏈之:食物鏈—食物網—生態平衡
    由於生態系統中食物營養的關係錯綜複雜而密切相關,許多食物鏈現象之間都存著一定的關係。由於是許多食物之間相互縱橫交錯,形成十分複雜的網絡狀結構—「食物網」。上圖為由稻苗—蚱蜢—雲雀—鷹和禾苗—田鼠—狐狸等支鏈食物鏈。由主鏈與支鏈組成食物網。
  • 食物鏈的幾個未解之謎
    所以說,這種餘地不是一點點,而是可以滿足來年食物鏈的完整。食物鏈二、食物鏈的集體進化食物鏈是物種之間互相關聯的整體,是按系統中的不同角色同時進化的一個時代的物種各有各的使命,頂尖物種除肩負整個食物鏈的使命外,還肩負著食物鏈以外,生物系統的整體賦予的使命,比如,恐龍既肩負普通基層,即肩負本食物鏈的使命,使食物鏈向高級發展,又肩負著為後來的人類造煤,造石油天然氣的使命,這是總系統賦予的,通過食物鏈完成的。
  • 人類史三大革命之「認知革命」,人類登上食物鏈頂端的秘訣
    我們誕生以來,心裡就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人類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似乎這是不辯自明的。但在7萬年前,其實人類和一直處於食物鏈的中下遊的其他動物沒有什麼區別,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在7萬年前的某一時刻,一躍到達了食物鏈的頂端呢?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還會進化嗎?未來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
    人類的生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從一開始人類猿猴進化成現在的樣子,就像之前人類其實有尾巴,但是隨著自然環境的發展,尾巴的用處微乎其微,所以變得沒有尾巴,這就說明人類還會進行進化,並且是進化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也有人提出,這些進化都是由人類自己選擇的,而且現在科學這麼發達很多事情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未來還會進化嗎?科學家給出了回答
    生物圈之所以會變得這麼精彩,得益於生物的進化。在漫長的歷史中,生物不斷進化,改變著自己的行為、能力和習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地球環境。在300萬年前,地球生物最成功的一次進化出現了,一隻古猿站了起來,它就是人類的祖先。
  • 鮮為人知的科學常識:人並非食物鏈頂端生物,也不是黑猩猩進化的
    我們經常聽到下面這些說法:「人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貓和狗是色盲」,「女兒像父親,兒子像母親」,「鯊魚在幾公裡外就能嗅到一滴血的味道」,「人類是黑猩猩進化來的」——實際上,這些貌似正確的認知都是違背生物學常識的!食物鏈?
  • 人類真是食物鏈頂端?一猛獸差點吃光人類祖先,至今仍有它的傳說
    在達爾文的進化論之前,各國都流傳著人類是怎麼來的神話故事,各不相同,現今大多數人都認可人類是通過古猿進化而來,不過達爾文並沒有正確解釋古猿是怎麼演變成人類的,德國思想家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則提出了勞動創造人類的科學理論。
  • 開啟平行宇宙之門
    開啟平行宇宙時空之門,求證人類量子糾纏力學的真實性中國夢,是一個巨大無邊的平行宇宙。14億中國人在中國夢中量子糾纏的力學產生了平行宇宙,每一個人有一個夢,來實現各自的夢,好夢成真後,中國人發現原來從平行宇宙走進了真實的宇宙,實現了各自的人生夢。
  • 《極限挑戰5》開啟食物鏈生存戰 迪麗熱巴玩轉海洋館
    一場食物鏈追擊戰即將打響。賈乃亮遇「墨菲定律」,與黃磊糾葛不斷;迪麗熱巴開啟一日遊體驗。在歡樂與緊張並存的氣氛中,「極挑團」還不忘宣傳海洋環保,展開守衛「家園」的生存挑戰。羅志祥、張藝興做任務 主辦方供圖迪麗熱巴開啟海洋館一日遊 羅志祥模仿企鵝走路在海洋公園的歡樂氣氛中,迪麗熱巴不禁開啟了重返童年的逛園子體驗。一來到北極熊館,迪麗熱巴就開心地隔著玻璃跟北極熊玩耍,還直說好可愛、想帶走。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這就能看出來明顯的不同之處,鬣狗是機會主義者,它們不會錯過任何的食物,有的時候腐肉也不在話下。食肉動物和非食肉動物它們在食物鏈上所處的等級都不相同,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環當屬於食草動物,它們的基礎數量充足,每天都在不斷地吃草,把這些來自於太陽的能量向食物鏈上級傳遞,它們的存在仿佛天生就是為了供養食肉動物的,數量非常多,怎麼吃都吃不沒。
  • 人類真的是在食物鏈頂端?科學家提到一種天敵,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在距今幾百萬年前的遠古時代,人類第一次站在了這片土地上。我們有著其他生物都沒有的獨一無二的的智慧,在不斷進化中尋覓著新的高度。在許多學者眼中,我們已經是地球上目前最為高級的物種,是真正的消費者層次。但人類真的是食物鏈頂端沒天敵嗎?科學家們提到了這個物種,曾經的它差點把我們的祖先全部吃光。
  • 賈乃亮加盟《極限挑戰》,開啟海洋食物鏈追擊戰
    成員們來到海洋公園,自然不忘開啟遊樂體驗。迪麗熱巴、賈乃亮嗨玩過山車,羅志祥興奮地體驗水上漂流;除了玩轉遊樂項目,他們還進入海洋館裡面餵食企鵝,跟北極熊打招呼、觀賞水母等。重返童年的「極挑團」,感受到了無限歡樂。
  • 人類不是大自然唯一的主人,並非站在食物鏈頂端而什麼都能吃
    一、我們並非大自然唯一的主人人類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有探索的勇氣,太多人因為探索未知而失去生命,但絕對不包括吃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而喪命的人。人心難測,有好有壞。火車上,你絕對不敢輕易喝陌生人給的飲料。走在大街上,你絕對不敢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因為周圍全是陌生人。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這怕是有什麼誤會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 終於站上食物鏈頂端 難道還不能想吃啥就吃啥? 這麼想就是對食物鏈 誤會大了! 城 市 文化範 食物鏈是「金字塔」還是「閉環」?
  • 按自然學說,人類是不是一個bug,壓根不在食物鏈內?
    人類在自然界是一個很奇怪的物種,隨著科學界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懷疑,人類究竟是自然界演變而來,還是生物工程的產物,也越來越有不停的疑問出現。按自然學說,人類是不是一個bug,壓根不在食物鏈內?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按生物學的食物鏈來說,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享受著各種天時地利,並沒有天敵的存在,至少生物學上看起來是這樣的。
  • 智慧生物僅為人類?曾經食物鏈最頂層的恐龍,為何「打不過」人類
    但唯獨只有人類形成了文明,並且創造了現在這個時代。既然人類進化的那麼好,那又為什麼當所有的動物都適應了春夏秋冬,而人類卻需要增減衣物才能適應環境呢?很簡單,按照進化論來看,物種的進化永遠都是在進行的,那為什麼我們又現在看不到半人半猿的半成品呢?難道還能是進化戛然而止了嗎? 筆者的觀點是,人類不是地球的土著,就像一些電影裡面那種樣子。
  • 論體能,人類完全被虐,為何能屹立食物鏈頂端?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不是最強壯的動物,論體能、力量、敏捷,人類幾乎排不上號,但是事實恰恰相反,人類已經成為了食物鏈頂端,這是為什麼呢?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智慧嗎?
  • 當人類站在食物鏈高端 佛說不殺生是告誡人類善待野生動物
    等等……當人類站在食物鏈高端傲世各種弱小生命的時候,許多事情發生了。我們人類做了一些佛都反對的事情,包括隨意斬殺蝙蝠,果子狸,穿山甲,以及許多在我們視野裡的生命,來滿足我們的貪慾與口福。而這些動物的生命,似乎就掌控在人類手中了。這些生命其實就是佛陀早在2600年前所說的芸芸眾生,這個芸芸眾生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所有生命。
  • 人和蚊子在食物鏈中的關係是怎樣的?是上下級關係嗎?
    人類作為當下地球的「主宰者」,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這其實要得益於人類在漫長的進化史中選擇是大腦的進化,而不是肢體的進化,所以人類即使沒有尖利的爪子、龐大的體型以及鋒利的牙齒,也能站在食物鏈最頂端。但是,人類在自然中並不是無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