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地球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2020-11-29 中原新聞網

張志和攝

截至2019年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共有14處自然遺產,其中就有6處具有「生物多樣性」特徵。自2016年起連續4年間,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湖北神農架、青海可可西裡、梵淨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4項自然遺產,其「突出普遍價值」均符合「生物多樣性」標準。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大國。

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重新確定於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的目標、方法和全球通力合作,又成為國際範圍的熱點關注內容。

「生物多樣性」不再只是一個環保概念,而是涉及自然與文化多層面的生命共同體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地,涵括了基於生物多樣性原址保護的最重要的自然棲息地,包括從科學和保護多重角度判斷,具有突出的和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棲息地。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描述自然界多樣性程度的一個內容廣泛的概念,包含景觀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多個層次。近年來,生物多樣性也涉及「人」與文化層面。生態文明理念開始融入保護機制。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共同發布了COP15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旨在倡導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努力達成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所有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包含了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溼地等以及黃海、東海、南海等海洋生態系統。同時,我國生物遺傳資源豐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農作物起源地,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規模均居世界第一。生物多樣性專家以物種擁有數目及其特有程度為評定標準,對全球12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進行排序,中國排在第8位。其他國家還包括: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墨西哥、剛果(金)、馬達加斯加、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亞。

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複雜的自然地理環境、高度密集的自然景觀類型和從熱帶谷地到高山寒帶完整的生態系統系列,保存有許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類群,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這也是雲南昆明成為此次COP15大會舉辦地的背景。

 生物多樣性成為社會主流目標任重道遠

2010年9月,聯合國第65屆大會第161號決議宣布,從2011年至2020年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希望各成員國採取行動,推動實現2020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

2010年10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次會議(COP10)在日本愛知縣舉辦,會上通過了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戰略中的5個戰略目標及相關的20個綱要目標統稱為「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其宗旨是激勵所有國家和利益相關方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期間採取措施,推動目標實現。

2016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維持人類的生存與生計」。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生物多樣性國際日致辭中呼籲:生物多樣性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一個貫穿各領域的重要問題,所以各國必須在將生物多樣性納入主流以及改變社會如何看待和管理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高度重視並推動生物多樣性全球進展

我國是最早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在國際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發布和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各地區各部門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有關規劃和計劃,積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會議。他強調指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他還表示,COP15大會將在中國舉辦,要積極做好籌備工作,全面履行東道國義務,確保舉辦一屆圓滿成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

生態環境領域專家認為,COP15大會「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對引導國際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政治意願,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努力達成《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願景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這次大會將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出中國智慧和力量。

鏈 接

 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在哪?

中國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山地,這裡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同時,雲南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最有成效的地區。2020年5月22日,雲南省發布了我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同時,還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書》,為了應對土地利用改變、生物資源過度開發利用、氣候變化、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等方面的幹擾和威脅,倡議書呼籲「雲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我們每個人付諸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019年1月1日起,《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中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段易成)

相關焦點

  •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所有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包含了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溼地等以及黃海、東海、南海等海洋生態系統。同時,我國生物遺傳資源豐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農作物起源地,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 在中國,這三個地方的生物種類最豐富
    【諾亞綠種子】為此採訪了楊宇明教授,談及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三大核心區域,以及保護與發展平衡。這是【諾亞綠種子】的第 1 篇文章,全文2642字,閱讀需要8分鐘。從物種的總數、遺傳種質資源、生態系統類型及其景觀的多樣性來看,中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生物多樣性資源的最大特點就是「狹域特有」。
  • 地球上最獨特的兩棲動物,幾千個種類讓它們成為最豐富的物種之一
    天然防水層——糯葉猴青蛙住在樹上固有其優勢,但卻面臨脫水的危險——這可是一隻青蛙面臨的「最危險的敵人」。為把因在樹上棲息而導致的失水降到最小,很多青蛙都具有產生油膩分泌物的特殊腺體。來自南美的糯葉猴青蛙擁有體操運動員般的柔韌性,它能用四肢把這種蠟質塗遍全身各處,使皮膚變得防水。
  • 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比我們想像中的豐富得多
    (原標題: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比我們想像中的豐富得多)
  • 蘑菇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而蘑菇這種由一個個微小的個體,組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生物,相較於動物和植物來講,它們不僅僅屬於第三世界這麼簡單。它們可以在外太空生存,可以影響大腦,有時候我們不禁懷疑,它們是否有思想。     蘑菇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劍橋大學古生物學家馬丁·史密斯也承認,蘑菇是第一批離開水生環境的生物體,並在土地上定居。    在2016年,科學家發現了4.4億歲的蘑菇化石。
  • 鳳凰群島保護區是地球上「最健康」的珊瑚群島之一
    鳳凰群島保護區是地球上「最健康」的珊瑚群島之一,其島嶼數量眾多,物種豐富多樣。當地海域的豐富魚群也讓這塊珊瑚礁島群成為部分海鳥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棲息地。「鳳凰群島保護區」位於吉里巴斯共和國,是太平洋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深水海中央的海洋保護區。區內禁止商業捕魚活動,以保護120多種珊瑚和520多種魚類。有些是之前未曾發現過的種類,還有8個珊瑚環礁、海底山脈等,物種豐富多樣;當地海域的豐富魚群也讓這塊珊瑚礁島群成為部分海鳥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棲息地。
  • 全球植物種類最豐富島嶼「家底」摸清了—新聞—科學網
    99位植物學家聯手
  • 我國裸子植物豐富度分布格局及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物種多樣性的大尺度空間格局是生態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生態學家一直試圖確定影響不同生態區域中生物分布和多樣性的環境因素。研究物種豐富度的模式對於理解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和分布至關重要,了解植物豐富度對環境因子的響應情況有助於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
  • 我國裸子植物豐富度分布格局及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物種多樣性的大尺度空間格局是生態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生態學家一直試圖確定影響不同生態區域中生物分布和多樣性的環境因素。研究物種豐富度的模式對於理解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和分布至關重要,了解植物豐富度對環境因子的響應情況有助於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
  • 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中國確認544種外來生物入侵 已成最嚴重國家之一
    新華社青島10月23日電(記者蘇萬明)記者從此間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獲悉,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已達544種,成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是什麼?
    藍藻應該是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生物,有35億年的歷史,現在全世界海域廣泛分布。藍藻是一種原核生物,全世界存在2000多個種類,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批生物,在距今33~35億年前,就有了藍藻的身影。一些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對改善大氣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藍藻產生孢子進行無性繁殖,其群體擴張速度非常快,對一個地區的水體生態平衡有重要影響。地球大氣經過15~20億年的改造,氧氣含量逐漸上升到10%~15%,一些原核生物進化成真核生物,生物的多樣性開始凸顯。
  • 調查顯示日本近海生物種類豐富
    日本一研究小組在8月2日發行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文章說,調查顯示日本近海已確認的海洋生物達到約3.4萬種,相當於全球已確認海洋生物物種的
  • 走進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雲貴高原,那裡的自然環境太豐富多樣了
    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大致位於東經100°~111°,北緯22°~30°之間,西起橫斷山、哀牢山,東到武陵山、雪峰山、東南至越城嶺,北至長江南岸的大婁山,南到桂、滇邊境的山嶺,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400~800千米,總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雲貴高原包括雲南省東部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生物多樣性
    基礎知識鞏固   一、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係:   (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
  • 世界上最「長條」的國家,當地資源豐富,與阿根廷就隔著一座山
    眾所周知,地球也被稱為「水球」,地球表面有71%是被水所覆蓋。而地球上有七個大洲,據說是由最初的一整塊大陸分散而成。所以每一塊大陸都形態各異,大小也不一,在這些大陸上也分布著各個不同的國家,每個國家各自獨立,擁有著自己的人民、資源、制度與文化。
  • 【地理觀察】高考地理如何考查生物多樣性?其豐富程度與什麼因素有...
    (1)水分和熱量——高溫多雨,水熱條件優越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  (2)自然環境複雜——氣候覆雜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水域環境複雜,水生生物豐富;地形複雜,起伏大的地區,生物種類豐富。  (3)環境變遷與突發事件——如地質時期的冰期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環境變化導致食物缺乏等。
  • 中國野生動物種類很豐富 470多種為中國特有物種
    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脊椎動物種類就達6500多種,約佔全球脊椎動物種類總數的10%,其中大熊貓、朱䴉、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等47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是僅分布於中國的特有物種。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野生動物保護。
  • 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蟲,從不進食!
    在農村裡,經常會見到一些甲殼蟲、天牛之類的東西,尤其是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還用它們來玩耍,不過它們的體型都很小,在我們看來根本微不足道,那你見過世界上最大甲蟲嗎?這種甲蟲的體長加上觸鬚的話可達23釐米之長,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
  • 地球上最神奇的動物之一,它們號稱「最溫柔的美麗殺手」!
    刺胞動物門(也叫腔腸動物門)水母亞門主要分為兩大類群,一個屬於水螅綱,大約有3000種左右,包括花水母目(其中有生活於淡水的水螅等)、軟水母目(其中的藪枝螅是我國沿海最常見的水母)、多孔螅目(有生活於熱帶海洋的多孔螅)、柱星螅目(有生活於熱帶海洋的柱星螅)、淡水母目(包括著名的桃花水母、生活於海洋的鉤手水母等)、盤囊水母目(有習見的銀幣水母、帆水母等)、管水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