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研究小組在8月2日發行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文章說,調查顯示日本近海已確認的海洋生物達到約3.4萬種,相當於全球已確認海洋生物物種的14.6%左右。
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進行的此項調查是在全球25處海域實施的國際項目「海洋生物普查」的一部分。研究人員以日本的專屬經濟區為對象,依據過去約55年間的論文,統計出了已知的物種數。研究人員報告說,如果包括未確認的新物種,生息於日本近海的生物可能達到約15.6萬種。
這些海洋生物包括烏賊和章魚、貝等軟體動物,約8700種,種類最為豐富;蟹和蝦等甲殼類約6200種;魚類約3800種;珊瑚和水母等刺胞動物約1900種;海膽和海星等棘皮動物約1100種;鯨和海豚等魚類之外的海洋脊椎動物約150種。
其中約1900種魚、海蜘蛛、海葵等是日本近海特有物種。混在船舶的壓艙水中由北美帶到日本的雙殼貝等外來生物約40種。
此外,研究人員推測應還有未確認的約12.2萬新物種生活在日本近海。
如此物種豐富的生態系統,研究小組認為是日本複雜的沿岸地形、潮流和氣候的多樣性造成的。
在日本以外的海域進行的調查顯示,澳大利亞近海的生物物種達3.3萬種,中國約2.2萬種,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沿岸約1萬種。
研究小組指出,雖然日本近海的容積不到全球海洋的1%,但是其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可與澳大利亞相媲美。對飲食生活嚴重依賴海洋的日本人來說,這個調查結果進一步說明了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的重要性。(來源:新華網 藍建中)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