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器官製成的「生物紙」未來可再生人類心臟

2020-11-30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目前科學家最新發明生物活性「生物紙」(圖中所示),其原料來自於豬和牛器官,每片生物紙保持著器官所具有的特殊細胞屬性。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生物紙」薄而柔韌,可以摺疊成鳥等動物形狀,並能用於再生受損器官。

  從當地屠宰場獲取廢棄的豬和牛器官,科學家製造了這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紙張,它能再生人類卵巢、子宮、腎臟、肝臟、肌肉或者心臟蛋白質。同時,卵巢生物紙能夠恢復女性癌症患者或者更年期女性的正常激素分泌。

  同時,生物紙還將刺激那些遭受創傷或者先天缺陷患者的肌肉細胞生長,據悉,這項研究是意外發現的。

  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提取能夠形成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將它們製造成柔韌的生物紙。研究人員是通過豬和牛的器官製造生物紙,並使用洗滌劑移除這些細胞,該過程將產生叫做「細胞外基質」的天然結構蛋白,之後細胞外基質乾燥成粉末,然後加工成生物紙。

  每種類型的生物紙都包含原始有機器官剩餘的生物化學物質和蛋白質結構,它們能夠刺激細胞以某種方式表現。這篇研究報告能夠支持成人幹細胞的生長,並能幫助身體再生特殊器官。

  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從牲畜器官中提取細胞,可用於製造輕薄柔韌的生物紙。

  帶有卵泡的卵巢生物紙植入手臂下方,可用於恢復女性癌症患者甚至更年期女性的正常激素分泌。

  研究報告作者、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外科手術教授拉米勒·沙阿(Ramille Shah)說:「當它乾燥時,就像是普通的辦公用紙,這是一種新類型生物材料,具有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的潛力,以及用於藥物發現和治療學,它具有通用功能和手術兼容性。」

  據了解,一次事故性溢漏引發這項獨特的發明,研究報告作者亞當·亞庫斯(Adam Jakus)試圖製造一種3D列印卵巢墨水,類似於之前用於修復和再生骨骼、肌肉和神經組織的其它3D列印材料,當他擦乾事故溢漏物質時,卵巢墨水已形成一個乾燥的薄片。

  亞庫斯博士說:「當我試著拿起這張薄片時,它變得非常結實,此時我腦洞大開,意味著它可用於製造其它器官,它們很容易像紙一樣,進行存儲、摺疊、滾動、縫合和切割。」

  生物紙的扁平柔韌屬性非常重要,尤其當醫生希望在手術中對其進行塑形和操控。亞庫斯說:「生物紙就像一個內部繃帶一樣,帶有卵泡的卵巢生物紙可植入手臂下方,用於恢復癌症患者或者更年期女性的正常激素分泌。」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泰薩·伍德拉夫(Tessa Woodruff)說:「這可能提供另一個機會恢復年輕癌症患者的正常激素功能,他們經常在化療和放射性治療過程損失激素功能。令人驚訝的是,像腎臟、肝臟、心臟和子宮的動物副產物,能夠轉化為像紙一樣的生物材料。」(葉傾城)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豬肉生產商:把豬器官移植給人
    目前,該公司又開拓了新的業務範圍,將觸角伸向人類器官移植領域。今年4月中旬左右,史密斯菲爾德稱,公司未來將在醫療領域尋求更多可能,包括將豬的組織和器官移植到人體。這樣的嘗試此前並無成功案例,但是,隨著科技進步,科學家在近期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比如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就為成功移植提供了更多保障。
  • 基因編輯豬器官移植猴子身體,未來有望植入人體
    目前,由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_丘奇(George Church)領導的eGenesis公司正在改良豬器官,使其最終能夠移植到人類患者。 北京時間6月24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豬器官未來有一天將移植到人類患者體內,當前全球捐獻器官需求量較大,呈供不應求的趨勢,同時,豬器官與人體器官大小接近,是人類異種移植器官的最佳選擇。
  • 人類未來將移植豬器官,是否會引起跨物種病毒感染?
    1984年的10月14日,貝利醫生將一顆狒狒的心臟移植到一位女嬰身上,這名女嬰僅活了21天,就不幸去世。豬的腎臟、心臟、胰島、神經細胞等臟器,與人的相應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幾乎完全一致,從結構和功能上可以替代人源性器官供體。而且豬可以經過基因修飾提高異種移植的治療效果。不光,移植豬器官,那就要解決免疫排斥、生理功能不相容和動物源病原體的跨種系感染問題。
  • 人類未來將大量移植豬器官,是否會引起跨物種病毒感染?
    1984年的10月14日,貝利醫生將一顆狒狒的心臟移植到一位女嬰身上,這名女嬰僅活了21天,就不幸去世。豬的腎臟、心臟、胰島、神經細胞等臟器,與人的相應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幾乎完全一致,從結構和功能上可以替代人源性器官供體。而且豬可以經過基因修飾提高異種移植的治療效果。不光,移植豬器官,那就要解決免疫排斥、生理功能不相容和動物源病原體的跨種系感染問題。
  • 豬器官移植最快進展會是角膜
    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著名生物科學家、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賴良學教授表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賴良學說,豬是非常重要的生物醫藥動物,在完成基因改造後,可以在生物醫藥領域有廣泛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進行異種器官移植。
  • 豬心換人心,豬器官移植或成潮流,二師兄會成為人類的救世主嗎?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科學家們不斷尋找這可以代替人類器官的方法。開始是猩猩狒狒等,但是卻被人們譴責為不道德,畢竟他們是人類的夥伴。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的物種,最後在1990年代,把目光鎖定在了豬的身上。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基生物紙
    所製備的生物紙具有諸多優點,例如柔韌性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高,力學性能優異,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的含量可在0~100 wt.%大範圍內連續調控,可解決傳統生物膜羥基磷灰石含量偏低且力學性能差等難題,通過改變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的含量可調控生物紙的表面潤溼性、溶脹率、水蒸氣透過速率以及力學性能。
  • CRISPR技術可能會加速豬器官移植到人體
    eGenesis公司表示,該計劃將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方法,將豬器官內的DNA進行編輯修飾,使其成為人體的某一器官。如果把這個經過CRISPR編輯修飾的器官轉移到人體內,將不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排斥。因此,eGenesis的T恤背面上還寫著:「PS,我喜歡培根含有額外的CRISPR編輯。」該公司是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實驗室的實驗推廣公司。
  • 從複製動物心臟到複製人類的心臟,幹細胞讓科幻故事成為現實!
    但可供移植器官的來源有限且困難,同時受機體免疫排斥、移植費用等因素制約,使得器官移植的臨床應用非常受限。因此利用可大量擴增並且有分化潛能的幹細胞或者祖/前體細胞,通過工程化手段,結合新型生物材料,得到可以適應人體自身生化和生理條件的可代替組織的技術手段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的期望壽命不斷延長,世界開始逐步步入老年化時代。
  • 照亮了未來的可再生能源
    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合物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合物,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指明了道路然而,這些材料在世界上只剩下有限的供應,使它們不可再生,難以獲取和昂貴。在研究鈦和鋯這兩種儲量更豐富的金屬方面,人們對它們的研究很少,因為它們通常不那麼容易處理。貴金屬一直是首選元素,因為它們具有良好的化學特性,更易於使用和研究,這也是該領域研究的主要方法。新的化合物是由鋯製成的,鋯含量更豐富,更容易獲取,是一種更具可持續性和成本效益的選擇。
  • 美國醫學家欲將豬器官移植進猴體內,我國科學家卻潑了盆冷水
    所以對於未來醫學領域來說,如何解決器官捐獻和需求之間的巨大差距,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而美國大部分的醫學家們一致認為:目前最好的方案就是基因修改豬的器官,用於移植人體。但是大家都知道,靈長類動物(猴子、猩猩、狒狒)他們的身體構造和人類更加接近,那為何科學家們要選用差之甚遠的豬來做器官載體呢?
  • 對具有心臟再生功能魚類的研究或為心臟病患者心臟修復帶來新方法
    某些魚類治癒心臟損傷的能力可能會給心臟病發作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也可能有助於解開我們父母和祖父母的生活方式如何影響我們自己的心臟健康。人類的心臟不能自愈。心臟病發作後--跳動的心肌血流中斷,使其缺氧--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會在任何死亡細胞的地方形成疤痕組織。
  • 6種人類基因注入豬睪丸 改良豬長人類器官(圖)
    可用於器官移植手術,不會產生排斥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7日報導,英國生殖學專家溫斯頓爵士準備在未來的三個月內開始飼養一些已接受基因改良的豬,他的技術可以同時飼養成百上千的「基因改良豬」。這些豬能提供可用於人類器官移植的心臟、肝臟和腎。豬器官大小如人器官溫斯頓透露,這種技術的核心是,將含有人類基因的病毒注入到小豬的睪丸,或直接將這些病毒注入到精子中。溫斯頓特別指出,與其他的方法相比,他推崇的這個方法更為切實可行以及人性化;他已經為該技術申請了專利,「這個技術可以帶來無法想像的商機。
  • 心臟不能再生,失去眼睛的洞穴魚遭遇了什麼
    科學家研究這種魚類是為了弄清楚為什麼有些動物的心臟能夠再生,但其他動物只會增添一道疤痕。▲圖片來源:COLIN BEESLEY「數百萬年前,生活在河流中的一些表面魚類湧入洞穴中,當河水的水位下降時它們被困在山洞中,然後失去了眼睛和顏色來適應洞穴生活,」牛津大學的發展科學家以及科研人員Mathilda Mommersteeg說。
  • 豬器官或可移植給人 專家:兩者生理學指標大體接近
    原標題:豬器官移植給人非天方夜譚 兩者生理學指標大體接近  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宣布,專門為醫療提供豬的器官,希望形成用於人體移植的豬器官生產鏈。像生產肉腸那樣「生產」器官以供給人類進行移植?那些科幻片中的情節正在成為現實。
  •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21:02:28 英國劍橋大學Sanjay Sinha和美國華盛頓大學Charles
  • 用細胞救命:美國興心臟和大腦再生技術研發熱
    由於幹細胞等生物技術不斷取得進展,很多科學家認為,既然低等動物蠑螈能再生其腿、尾部、上下顎、腸和脊髓,人類也應能夠再生出這些器官。很多研究人員和患者相信,幹細胞是提供器官再生的一種有效途徑。所以,現在美國有很多人要求政府放寬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種種限制。
  • 移植了一顆豬的心臟後,那隻狒狒多活了195天
    專家們希望這項技術未來有一天能夠解決全球器官捐贈嚴重短缺的困境。這隻移植了豬心臟的狒狒成功存活了195天,這也讓科學家們更接近於在人類身上進行豬器官移植實驗。慕尼黑大學Bruno Reichart帶領的科學家團隊首先對捐贈心臟的豬進行了基因改造,這樣它們的心臟組織就不會攜帶豬心臟的特徵。這樣做也會讓狒狒的免疫系統不會把心臟視作外來物體而產生排斥反應。在研究中,來自德國、瑞典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為5隻狒狒移植了豬心臟。其中一隻狒狒手術後不久去世,另外兩隻存活了3個月時間。剩下的兩隻去世前分別存活了195天和182天。
  • FDA批准轉基因豬,未來還能解決器官移植難題?
    日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將基因工程豬用於食品和醫療產品,由 Revivicor 醫療公司開發的豬,未來可用於生產藥物、提供移植器官和組織,以及生產對肉類過敏者更安全的肉類,這種豬,也就說我們常說的轉基因豬。FDA 研究專員史蒂芬・哈恩(Stephen M.
  • 淋巴細胞分泌的蛋白減少心臟損傷後的細胞死亡促進心臟再生和修復
    來源: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在發達國家,心臟病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刺激心肌細胞增殖,作為改善心臟修復的工具。雖然幹細胞或移植細胞等技術已經在臨床試驗中得到了探索,但這些努力已經證明是困難的。但研究發現淋巴管系統,一種輸送全身炎症細胞的血管網絡,其新功能被發現包括在肥胖、神經系統疾病、青光眼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