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細胞分泌的蛋白減少心臟損傷後的細胞死亡促進心臟再生和修復

2020-12-11 心聞播報

來源: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


在發達國家,心臟病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刺激心肌細胞增殖,作為改善心臟修復的工具。雖然幹細胞或移植細胞等技術已經在臨床試驗中得到了探索,但這些努力已經證明是困難的。

但研究發現淋巴管系統,一種輸送全身炎症細胞的血管網絡,其新功能被發現包括在肥胖、神經系統疾病、青光眼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首先分析了胚胎發育過程中缺乏淋巴管系統的小鼠模型。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胚胎的心臟明顯變小,這是心肌細胞增殖嚴重減少和心肌細胞死亡增加的結果。

這是胚胎心肌細胞增殖和心臟生長需要淋巴管的第一個跡象。

通過蛋白質組學分析,科學家們確定了一種從淋巴細胞分泌的蛋白,是心肌細胞增殖和心臟生長所必需的因子。這種主要以其在大腦中的作用而聞名的蛋白質可能也是心血管系統中的關鍵分子。

迄今為止,改善哺乳動物心肌細胞的增殖是非常困難的,減少心肌細胞死亡可能是改善心肌細胞增殖的另一種途徑,而Reelin蛋白似乎在這方面非常有效。在小鼠體內Reelin蛋白通過減少心臟損傷後的細胞死亡來促進心臟再生和修復。重要的是,這一發現突出了心臟病發作後改善心臟功能的新策略。

心肌細胞是構成心肌的細胞,是心臟中最常見的細胞類型。這些長圓形的細胞有節奏地收縮和放鬆,產生的力量將血液泵入心臟並輸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心臟病發作時,血液循環緩慢,心臟病發作。這剝奪了這些細胞的氧氣和其他必要的營養,往往殺死大片的心肌細胞,留下遍布心臟的疤痕組織。

在成年哺乳動物中,心肌細胞不能再生,因此心臟在受傷後幾乎沒有恢復心臟功能的能力。這可能會使患者終生患有永久性心功能缺損。而Reelin蛋白對心臟再生有重要作用,因此進一步進行了研究:在正常成年小鼠中,他們誘導心臟病發作,然後將重組Reelin蛋白植入心臟。幾周後,這些老鼠的心臟修復和功能得到改善。

關鍵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Reelin蛋白並沒有促進新心肌細胞的產生,而是保護了可能死亡的心肌細胞。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這種方法在成年老鼠身上起作用,它引導我們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將來進一步研究這一點,希望它能產生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改善受傷後的心臟功能。許多實驗室正試圖通過促進增殖來改善心臟功能,但我們相信減少心肌細胞死亡可能有助於改善心臟再生和心臟保護。在未來,這種蛋白質的使用有望改善受影響個體受傷後的心臟功能。


來源:Xiaolei Liu et al. Lymphoangiocrine signals promote cardiac growth and repair, Nature (2020).


相關焦點

  • 對具有心臟再生功能魚類的研究或為心臟病患者心臟修復帶來新方法
    某些魚類治癒心臟損傷的能力可能會給心臟病發作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也可能有助於解開我們父母和祖父母的生活方式如何影響我們自己的心臟健康。人類的心臟不能自愈。心臟病發作後--跳動的心肌血流中斷,使其缺氧--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會在任何死亡細胞的地方形成疤痕組織。
  • Science Advances: 間充質幹細胞心臟補片,可加強心梗後心臟修復
    1基於間充質幹細胞的心臟修復補片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MSCs)在移植到衰竭心臟後的表現不佳,阻礙了其在臨床的廣泛應用。近日,國際期刊Science Advances  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結果顯示:通過HGF-eMSCs處理的BM-MSCs表現出更強的血管生成潛能和細胞活性,有利於增強心梗心臟的血管再生和心臟功能恢復。
  • Circulation:中科院周斌課題組發現成體心臟幹細胞並不存在
    儘管Molkentin的研究結果不久後就由兩個獨立的研究團體(包括周斌課題組)再現了,但一些人堅持認為心臟祖細胞(cardiac progenitor)能夠再生受損的心臟組織。比如,他們注意到該方法涉及用螢光標記物標記表達c-kit的細胞及其後代,這破壞了表達c-kit蛋白所需的基因,從而破壞了心臟祖細胞的再生能力。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周斌課題組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來研究小鼠中的內源性幹細胞群體。他們採用的技術不是對c-kit細胞進行螢光標記,而是將非心肌細胞(nonmyocyte)和新產生的心肌細胞標記上與現存的心肌細胞不同的螢光標記。
  • 中國發布|科學家在心包液中發現可修復心臟的新細胞 或為心臟受損...
    這一發現可能為心臟受損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該研究7月16日在線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Kubes實驗室與Fedak實驗室合作,發現了一個特殊Gata6+心包腔巨噬細胞,在治癒小鼠心臟損傷中起了作用。該細胞在心臟損傷的小鼠的心包液中被發現。
  • 用細胞救命:美國興心臟和大腦再生技術研發熱
    由於幹細胞等生物技術不斷取得進展,很多科學家認為,既然低等動物蠑螈能再生其腿、尾部、上下顎、腸和脊髓,人類也應能夠再生出這些器官。很多研究人員和患者相信,幹細胞是提供器官再生的一種有效途徑。所以,現在美國有很多人要求政府放寬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種種限制。
  • 為什麼說幹細胞外泌體將是修復心臟功能的新主流?
    成年人的心臟再生能力非常有限,以往因為心肌損傷,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引發的心肌損傷會導致患者繼發心力衰竭。幹細胞移植治療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修復心臟功能的前景廣闊的方法。 研究表明幹細胞治療主要是通過注射幹細胞進入人體內發揮旁分泌因子作用而產生治療效果[1]。這些旁分泌因子包括了經典分泌蛋白(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並通過脂質雙層膜包圍分泌囊泡。臨床前模型的數據說明了「以外泌體為中心的觀點將會推動幹細胞修復心臟功能的研究」[2]。
  • 2020ESC指南共識|心肌細胞老化與心臟保護
    它通過在染色體端粒末端添加六聚體(TTAGGG)重複序列來穩定端粒長度,從而補償在衰老和細胞增殖過程中出現的端粒侵蝕。在細胞增殖過程中,細胞分裂使得端粒進行性縮短,在一定次數的細胞分裂後,將出現增殖停滯和細胞衰老。在非增殖性細胞(如心肌細胞)中,端粒酶的表達在出生後即被沉默,導致端粒的顯著減少和DNA損傷增加,從而導致細胞衰老加速。
  • 再生醫學的新主流:幹細胞外泌體修復心臟功能
    外泌體:幹細胞修復心臟功能新主流成年人的心臟再生能力非常有限,以往因為心肌損傷,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引發的心肌損傷會導致患者繼發心力衰竭。幹細胞移植治療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修復心臟功能的前景廣闊的方法。研究表明幹細胞治療主要是通過注射幹細胞進入人體內發揮旁分泌因子作用而產生治療效果[1]。
  • 用你的細胞救你的命 美研發心臟和大腦再生技術
    據提前出版的《商業周刊》報導,器官再生研究工作目前集中於生命的「孿生」發動機:大腦和心臟。心臟病每年使70萬美國人死亡,是美國人致死的主要原因。每年還另有20萬美國人死於中風、早老性痴呆症、震顫麻痺症和其他腦部疾病。這些疾病使美國每年耗費4000億美元,其中至少有150億美元花在購買根本治不了這些疾病的藥物上。
  • Nat Commun:環狀RNA幫助心臟損傷修復
    環狀RNA實際上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或結合其他分子,包括microRNA和蛋白質,最近,這一觀點得到了坦普爾大學Lewis Katz醫學院相關研究的證實。研究者們首次發現,由環狀RNA其具有吸收有害分子的能力,因此其在心臟病發作後的組織修復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重磅綜述】衰老細胞對壽命和疾病的影響
    此外通過抑制抗凋亡蛋白c-IAP ½(細胞凋亡抑制蛋白,cell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來局部消除衰老細胞,這可以在創傷後骨關節炎大鼠模型中減少SASP的分泌並促進再生。最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靶向與SASP相關信號網絡中的分子(例如雷帕黴素和二甲雙胍)有利於軟骨再生環境的形成,並在臨床前期的研究中發揮有益作用。
  • 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iPS幹細胞心臟病治療,重啟心臟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領域方興未艾,以幹細胞為核心的醫學研究也備受公眾關注,從抗衰老、皮膚毛髮再生,再到骨骼再生、免疫力提升,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治療等等,幹細胞以其促進組織再生或自我修復的強大功能為人類醫療帶來了無限可能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其他細胞介導的效應  除神經元細胞的自我調控外,其他多種細胞也參與脊髓損傷修復,它們包括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前體細胞(OPC)、成纖維細胞、血源性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等。Anderson等研究認為,星形膠質細胞能分泌軸突生長支持層黏連蛋白,促進軸突再生。
  •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21:02:28 英國劍橋大學Sanjay Sinha和美國華盛頓大學Charles
  • 調節性T細胞可促進心肌細胞增殖
    原標題:調節性T細胞可促進心肌細胞增殖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6日發表的一項細胞生物學研究成果,歐洲科學家分析了調節性T細胞對心肌細胞增殖能力的影響。這項小鼠研究揭示了允許胚胎心臟內心肌細胞增殖的細胞因子,並且表明這種因子也可以促進母體心肌細胞的增殖。
  • 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衍生的心血管前體細胞胞外囊泡的心臟保護作用
    該研究報告了人多能幹細胞(hPSCs)來源的心血管前體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hCVPC-EVs)通過改善心肌細胞存活和血管生成來發揮保護心肌梗死(心梗)心臟的作用及長鏈非編碼RNA在其中的貢獻和機制。我國心血管疾病高居致死病因首位。其中心梗引起心肌細胞丟失導致的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病總死亡率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
  • AFM 再生醫學新利器:MSC分泌因子修飾生物材料
    MSCs分泌因子間充質幹/基質細胞(MSCs)是再生醫學中細胞治療的常用細胞類型,在很多臨床前和臨床實驗中證明了組織修復的有效性。儘管MSC具有調控組織癒合的能力,但MSC細胞注射的存留率卻很低。現在,通常認為MSC主要通過旁分泌機制來發揮治療作用。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再生能力差,其損傷康複目前是國際性的醫學難題。  近期,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A new neutrophil subset promotes CNS neuron survival and axon regeneration」,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挽救受損神經細胞免於死亡,還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
  • 細胞在肺的生理穩態和損傷修復中的作用
    該研究利用遺傳譜系示蹤技術揭示了c-kit+幹細胞在肺的生理穩態和損傷修復過程中的作用。  c-kit+細胞被認為是心臟和肺損傷修復過程中的幹細胞來源,近幾年的實驗研究證明該細胞具有多能性,能夠分化成心臟和肺中的多種細胞類型。
  • 幹細胞與皮膚衰老和再生
    而在皮膚衰老過程中,主要是DNA所累積的受損及蛋白質損害造成不穩定性,另一個是內源性幹細胞群的耗盡,此群幹細胞有助於維持細胞組織穩定和損傷組織的修復。多項研究也證實衰老與幹細胞完整性密切相關,因此許多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的目標就是研究這群細胞來逆轉衰老及其伴隨的功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