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在肺的生理穩態和損傷修復中的作用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揭示c-kit+細胞在肺的生理穩態和損傷修復中的作用

2015-07-1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7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c-kit+ cells adopt vascular endothelial but not epithelial cell fates during lu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該研究利用遺傳譜系示蹤技術揭示了c-kit+幹細胞在肺的生理穩態和損傷修復過程中的作用。

  c-kit+細胞被認為是心臟和肺損傷修復過程中的幹細胞來源,近幾年的實驗研究證明該細胞具有多能性,能夠分化成心臟和肺中的多種細胞類型。但是這些結論都基於細胞體外培養以及移植實驗,缺乏在體實驗的驗證,因此利用遺傳譜系示蹤在體內鑑定c-kit+細胞在肺的生理穩態和損傷修復過程中的譜系動態對c-kit+細胞多能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周斌研究組博士生劉巧珍等構建了受kit啟動子驅動的誘導型Cre重組酶表達小鼠Kit-CreER,並與報告基因小鼠Rosa26-RFP雜交,得到Kit-CreER; Rosa26-RFP小鼠進行遺傳譜系示蹤,然後在肺的生理穩態和冰凍損傷以及肺切除的損傷修復過程中追蹤c-kit+細胞的命運。結果發現不論是在正常組織還是損傷修復過程中絕大多數c-kit+細胞參與肺組織血管的形成,轉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且在損傷過程中增殖,參與損傷後的血管新生,促進肺的修復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過程中利用遺傳譜系示蹤技術並沒有檢測到c-kit+細胞產生任何的上皮細胞類型,這與Kajstura等在201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認為c-kit+幹細胞是肺上皮幹細胞的結論相悖。分析發現,Kajstura等的研究採用的是細胞分離培養再移植回小鼠體內的方法,該過程中可能使細胞獲得本來不存在的某些特性,使其能向上皮細胞分化,而遺傳譜系示蹤是直接在小鼠體內追蹤細胞的命運,展示細胞在體的分化方向。該項研究通過實驗質疑了c-kit+幹細胞轉分化成為肺上皮細胞譜系的結論正確性,並為c-kit+幹細胞是否能臨床轉化治療肺疾病提供了初步的參考依據。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基金委、中組部、上海市科委等經費支持。

 

  c-kit+幹細胞譜系示蹤圖片展現肺損傷修復中c-kit+譜系(紅色)是血管內皮細胞(綠色),而不是上皮細胞(藍色)。圖中紅紫色為細胞核。

  7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c-kit+ cells adopt vascular endothelial but not epithelial cell fates during lu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該研究利用遺傳譜系示蹤技術揭示了c-kit+幹細胞在肺的生理穩態和損傷修復過程中的作用。
  c-kit+細胞被認為是心臟和肺損傷修復過程中的幹細胞來源,近幾年的實驗研究證明該細胞具有多能性,能夠分化成心臟和肺中的多種細胞類型。但是這些結論都基於細胞體外培養以及移植實驗,缺乏在體實驗的驗證,因此利用遺傳譜系示蹤在體內鑑定c-kit+細胞在肺的生理穩態和損傷修復過程中的譜系動態對c-kit+細胞多能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周斌研究組博士生劉巧珍等構建了受kit啟動子驅動的誘導型Cre重組酶表達小鼠Kit-CreER,並與報告基因小鼠Rosa26-RFP雜交,得到Kit-CreER; Rosa26-RFP小鼠進行遺傳譜系示蹤,然後在肺的生理穩態和冰凍損傷以及肺切除的損傷修復過程中追蹤c-kit+細胞的命運。結果發現不論是在正常組織還是損傷修復過程中絕大多數c-kit+細胞參與肺組織血管的形成,轉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且在損傷過程中增殖,參與損傷後的血管新生,促進肺的修復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過程中利用遺傳譜系示蹤技術並沒有檢測到c-kit+細胞產生任何的上皮細胞類型,這與Kajstura等在201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認為c-kit+幹細胞是肺上皮幹細胞的結論相悖。分析發現,Kajstura等的研究採用的是細胞分離培養再移植回小鼠體內的方法,該過程中可能使細胞獲得本來不存在的某些特性,使其能向上皮細胞分化,而遺傳譜系示蹤是直接在小鼠體內追蹤細胞的命運,展示細胞在體的分化方向。該項研究通過實驗質疑了c-kit+幹細胞轉分化成為肺上皮細胞譜系的結論正確性,並為c-kit+幹細胞是否能臨床轉化治療肺疾病提供了初步的參考依據。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基金委、中組部、上海市科委等經費支持。
 
  c-kit+幹細胞譜系示蹤圖片展現肺損傷修復中c-kit+譜系(紅色)是血管內皮細胞(綠色),而不是上皮細胞(藍色)。圖中紅紫色為細胞核。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組蛋白修飾H3K4me2在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當DNA損傷發生時,細胞活動會中止,以便於DNA 修復蛋白接近並清除損傷。如果損傷得到及時修復,細胞活動和功能會恢復正常,繼續參與發育和衰老的過程。相反,如果修復沒有及時進行,就會造成細胞功能異常,從而導致發育障礙、癌症以及早衰。因此,了解DNA損傷修復的機制可以幫助人類理解疾病與衰老的成因。
  • 綜述:R環穩態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
    綜述:R環穩態及其生理和病理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4:05:30 2019年10月10日,西班牙塞維亞大學Andrés Aguilera課題組在《細胞》
  • Cell Stem Cell:揭示YAP在肝臟上皮穩態和再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9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裡面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作用。肝臟也製造消化系統中之膽汁。在人體的所有器官中,肝臟的再生能力最為強大。至於肝臟如何進行自我修復及再生,專家學者們尚未得到統一的結果。
  • 自噬在骨穩態與骨質疏鬆症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
    OP的一個重要臨床特徵為病人早期的症狀和體徵缺乏或不明顯,這通常會導致骨質疏鬆性骨折(OF)、骨折後病人活動受限及其他複雜併發症,嚴重影響病患的日常起居、自理能力,使個人與家庭蒙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重擔。基礎研究表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SCs)、成骨細胞(OB)及破骨細胞(OC)等共同參與了OP的發生發展。自噬是真核細胞的高度保守行為,其與細胞穩態和應激、損傷修復和增殖、分化等密切相關。
  • 新冠肺炎最大受累臟器是肺,肺纖維化可能是後遺症之一,應加強隨訪...
    在臨床中,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約佔間質性肺病的20%,中位生存期僅2~5年,因此,了解從肺損傷發生直至形成纖維化的過程中,機體發生的病理生理改變尤為重要。目前認為,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慢性炎症反應過程,所有階段都伴隨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並與其不良預後有關。初始或重複性損傷發生在肺泡上皮細胞(AEC),其排列在大部分肺泡表面。
  • Cell|單細胞測序揭示組織環境對中性粒細胞命運共同決定作用
    發現中性粒細胞在多種組織中的生命周期較長,有助於適應組織環境。蛋白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學分析確定了中性粒細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別發現在肺部,組織特異性編程使得趨化因子能夠指導至定位區域,以維持器官穩態和生理需求。
  • 曹流:細胞自噬與細胞穩態以及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
    中國醫科大學曹流教授參加了此次論壇,並發表了題為"細胞自噬與細胞穩態以及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的精彩報告。曹流教授,現任中國醫科大學教育部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遼寧省"衰老相關性診治與預防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面上項目、中國老年學會衰老與抗衰老科學委員會理事、中華醫學會醫學細胞生物學會委員。
  • DNA損傷與修復(注意區分!!)
    DNA突變是指個別dNMP(脫氧單磷酸核苷)殘基以至片段DNA在結構、複製或表型功能的異常變化,也稱為DNA損傷。DNA損傷修復(repair of DNA damage)在多種酶的作用下,生物細胞內的DNA分子受到損傷以後恢復結構的現象。DNA損傷修復的研究有助於了解基因突變的機制,衰老和癌變的原因,還可應用於環境致癌因子的檢測。
  • 激活靜息態神經幹細胞 或可修復大腦損傷
    激活靜息態神經幹細胞 或可修復大腦損傷神經幹細胞(NSCs)是一種多能祖細胞,負責產生神經系統中所有的神經元和大膠質細胞。在成年哺乳動物中,神經幹細胞主要處於一種「休眠」狀態,但它們可以在進食或運動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增殖。
  • Cell|巨噬細胞通過吞噬作用「全心呵護」心肌細胞線粒體穩態
    心肌細胞體積大,細胞器佔據了一大部分細胞體積,包括線粒體和肌原纖維節,以應對高強度的機械和代謝需求。這些需求對心肌細胞極具挑戰性。目前尚不清楚壽命長而且很少更新的心肌細胞如何維持自我穩態。利用基因嵌合(genetic mosaics)標記tdTtomato+心肌細胞和CX3CR1GFP小鼠進行高解析度成像發現平均每個心肌細胞周圍被5個cMacs圍繞,每個cMacs可以與5個心肌細胞相互作用。
  • 科學家描繪人體細胞對基因的損傷反應
    這些有害的變化是許多疾病的基礎,包括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並也可能是細胞和機體衰老的原因【1】。DNA損傷修復網絡能夠幫助抵消DNA損傷所產生的有害結果。基因組質量控制系統的核心也是各種DNA修復途徑。儘管科學家已經對基因組維持機制進行了廣泛研究,但重要的DNA修復因子仍未被發現【2】。我們對DNA損傷與不直接參與DNA修復調節的細胞過程如何相互作用的了解也很少。
  • 【重磅綜述】成體幹細胞穩態與衰老的晝夜節律調控
    通過在組織水平同步所有細胞,晝夜節律可以確保機體一致的時間生理特性。有關成體幹細胞生理特徵的最新研究表明,幹細胞衰老與晝夜節律紊亂緊密相關。本篇綜述討論了晝夜節律如何調節和同步化成體幹細胞的功能,以及衰老過程中晝夜節律變化調控成體幹細胞穩態的外在和內在機制。
  • 研究發現ILC3來源的OX40L對腸道Treg穩態維持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發現腸道3型天然淋巴細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表達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OX40L,並且通過OX40L對腸道Treg穩態維持起重要作用。  腸道炎症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Treg是控制疾病發展的重要細胞類型之一。Treg高表達OX40(OX40L的受體),OX40已經被證明對Treg的擴增、存活和記憶都具有重要作用。
  • 科學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研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人脂肪幹細胞源外泌體對HaCaT細胞損傷修復及遷移功能影響
    研究表明,脂肪組織來源的幹細胞促進皮膚創傷修復的一個重要作用途徑是旁分泌,旁分泌的載體外泌體可能是促進創傷癒合的關鍵因素。與直接使用幹細胞相比,富集了來源細胞的蛋白質、mRNA和miRNA等信號分子的外泌體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低免疫原性等安全性特性。
  • 專家點評Cell Res | 程序性細胞壞死的全新功能:創造組織修復的微環境
    因此細胞壞死一直被認為扮演著對機體有害的角色。然而,在生理條件下發生的細胞壞死所釋放的胞內分子是否含有有益於機體維持穩態的因子的可能一直被忽略。成體的骨骼肌具有極強的損傷修復能力。肌肉組織在損傷後會迅速啟動被肌纖維包裹的肌肉乾細胞(musclestem cells, MuSCs)的激活、增殖和分化,進而形成新的肌纖維細胞在數天之內快速完成修復。因此,肌肉組織是用於研究成體組織損傷後修復的極佳模型。在肌肉損傷修復過程中,肌肉乾細胞的激活擴增受到微環境中多種因素的調控【18】。
  • 科學家:基因突變是DNA損傷和錯誤的DNA修復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研究過程中,來自EMBL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EMBL-EBI)、英國蘇格蘭鄧迪大學和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700多個線蟲基因組,以便更好地了解基因突變的原因。這樣的研究對癌症的研究、診斷和治療具有潛在的意義。如果一個細胞的DNA經常暴露在物理和化學壓力或基因毒素中,這些物質會破壞細胞整體,並引起細胞內部的基因突變。
  • SIRT6在DNA損傷修復中的新功能
    責編 | 兮基因組不穩定性的增加是腫瘤和衰老的關鍵特徵之一,而DNA損傷修復能力的下降是導致基因組不穩定的重要原因。該研究發現,SIRT6 可以利用其去乙醯化酶活將 NER 通路中重要的識別損傷的蛋白 DDB2 去乙醯化,進而促進其泛素化並從染色質上分離,最終推動 NER 通路信號的傳導並完成修復。該工作首次系統闡釋了 SIRT6 在 NER 通路中的功能。首先,研究團隊利用了一種 UV 損傷質粒再激活的實驗方法檢測細胞內 NER 的效率。
  • Nat Commun|應對衰老和AD:HDAC1調控DNA損傷修復
    進行性的細胞和生理功能的惡化在衰老的過程中無法逆轉,並且會增加對疾病的易感性,進而導致死亡。基因組由於DNA損傷所致的不穩定性是衰老的重要標誌,並且與人腦中的基因突變、基因表達變化和認知損害相關。深入了解調控腦中DNA損傷和修復的機制可以為應對衰老和疾病提供幹預的可能。組蛋白脫乙醯基酶(HDACs),是一類可以將組蛋白和非組蛋白賴氨酸殘基的乙醯基團移除的酶。HDACs參與很多細胞過程,包括轉錄、染色質重塑和DNA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