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描繪人體細胞對基因的損傷反應

2021-01-21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Victoria

責編 | 兮

遺傳信息的保存看似是一個非常基本的細胞過程,但實質上,這其中充滿艱巨的挑戰,因為在每一天、在每個細胞中,DNA都發生著多種化學和物理學改變,這些改變統稱為DNA損傷,DNA損傷可能導致遺傳信息丟失、轉錄阻斷、DNA複製停止、染色體分離受損、產生突變或產生染色體重排。這些有害的變化是許多疾病的基礎,包括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並也可能是細胞和機體衰老的原因【1】。

DNA損傷修復網絡能夠幫助抵消DNA損傷所產生的有害結果。基因組質量控制系統的核心也是各種DNA修復途徑。儘管科學家已經對基因組維持機制進行了廣泛研究,但重要的DNA修復因子仍未被發現【2】。我們對DNA損傷與不直接參與DNA修復調節的細胞過程如何相互作用的了解也很少。

基於CRISPR的遺傳篩選的出現,使得現在能夠進行人類細胞中基因-基因和基因-藥物相互作用的基因組規模分析。因此,可以無偏差地繪製人體細胞對DNA損傷反應的遺傳圖譜。近日,加拿大西奈山醫院Lunenfeld-Tanenbaum研究所Daniel Durocher團隊在Cell雜誌上發表題為A Genetic Map of the Response to DNA Damage in Human Cells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在用不同基因毒性藥物處理的細胞中,進行了CRISPR篩選,全面揭示了細胞對DNA損傷的反應,從而確定了幾種參與DNA損傷修復途徑中的新分子,並明確了其中的藥物作用機制。

為了提供人類細胞DNA損傷反應的無偏見全局性視圖,作者在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系RPE1-hTERT p53-/- Cas9中對27種遺傳毒性藥物進行了31次CRISPR/Cas9篩選,來繪製對DNA損傷和遺傳毒性劑反應的遺傳網絡圖譜,評估對多種遺傳毒性劑的反應(圖1)。這裡的不足是,作者使用了p53失活的RPE1細胞系,儘管能夠幫助分析多基因對毒素的敏感性,但是,無法探究p53與遺傳毒性應激反應之間的聯繫,當然,這受制於CRISPR篩選的技術局限【3】。

圖1. DNA損傷反應的CRISPR篩選示意圖及熱圖

作者篩選鑑定出890個基因,這些基因的缺失導致對DNA損傷藥物的敏感性或抗藥性。除了文中討論的幾個基因外,作者還將在相關的其他感興趣的基因(TMEM2,ESD,USP37,PHF12和BTAF1-DRAP1)放入Mendeley Dataset中(http:// /10.17632/gfcn2wmrpf.1),供大家查閱參考。

作者的第一個重要發現是pyridostatin,一種結合併穩定G-四鏈體(G4)序列的化合物,它能夠通過在DNA上捕獲拓撲異構酶II(TOP2),緩慢導致DNA雙鏈斷裂,產生細胞毒性。

作者繼續挖掘這個數據集,發現在骨髓衰竭症候群中突變的ERCC6L2基因編碼一個典型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推測具有ERCC6L2突變的個體中骨髓衰竭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無法適當修復DNA雙鏈斷裂。

作者挖掘了兩個核苷酸切除修復(NER)簇中嵌入的兩個基因:ELOF1和STK19。RNA聚合酶II組分ELOF1調節對轉錄阻斷劑的反應。STK19曾被被報導促進UV照射下的轉錄恢復。ELOF1和STK19調節轉錄偶聯的NER,即TC-NER。

此外,作者還注意到基因TXNDC17,TXNDC17先前與DNA損傷沒有關聯,靶向TXNDC17的sgRNA使細胞對多種DNA損傷劑敏感,在這裡,TXNDC17將氧化還原控制與基因毒素抗性聯繫了起來。另外,作者還挖掘了CYB5R4,CYB5R4編碼氧化還原酶,促進細胞對多種藥物的抗性,作者推斷CYB5R4通過調節PP2A家族磷酸酶來調節對DNA損傷的反應,增強對TOP1毒性藥物的抗性。

圖2. 文章小結

對DNA損傷的反應是細胞內穩態、腫瘤抑制、免疫和配子發生的關鍵。在這項工作中,作者介紹了人類模型細胞系中對DNA損傷反應的遺傳結構的表徵,發現了新的DNA修復因子,揭示了新的藥物作用機制,並找到了藥物代謝途徑的新證據。這份人體細胞對DNA損傷反應的遺傳圖譜為研究這一基本細胞系統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並對基因毒性藥物在癌症治療中的開發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Natrue:成體幹細胞的DNA損傷可引發衰老
    生物谷報導:成體幹細胞對人體自我修復和組織再生至關重要,不過,成體幹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人體因而也會逐漸衰老。一項最新研究表明,DNA損傷是造成成體幹細胞減少進而產生衰老的主要機制原因。這一發現對於人類理解衰老過程以及幹細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7日的《自然》雜誌上。
  •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2008年06月20日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6月20日電 臺「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暨生物化學研究所代理所長蔡明道研究團隊,新發現人體細胞中的
  • 加速人體DNA損傷
    所謂三手煙,即二手菸留在物體表面的菸灰,科研人員發現,它們會損傷我們的DNA。  「這是首次發現三手煙會誘導突變的研究結果。」研究作者蘿拉·季德爾是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名科學家。她在一份聲明中說,「三手煙裡的亞硝胺是已知的最主要的致癌物之一。它們留在布料、地毯等物體的表面,對於兒童的潛在威脅尤其大。」
  • Cell:DNA損傷期間,基因轉錄發生什麼?
    2017年2月20日/生物谷BIOON/---眾所周知,當細胞中的DNA遭受損傷時,細胞作出的反應是激活特異性的基因,從而有助維護它的基因組完整性。然而,很少研究的是細胞實際上關閉它的絕大多數其他的基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這個現象。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三)
    ATR是其在人體中的對應基因,1996年被克隆。ATR通過其伴侶蛋白ATRIP被募集到覆蓋有複製蛋白A(RPA)的損傷區域。RPA是真核生物的單鏈DNA結合蛋白,損傷處的單鏈DNA(ssDNA)被RPA包圍後會募集ATR-ATRIP複合物。RPA-ssDNA是許多DNA修復途徑的重要結構。
  • 科學家開發 「細胞計算機」:人體就是一臺大型計算機
    生物計算機可以打開或關閉基因表達,產生特定的蛋白質,從而監測和適應我們的身體變化。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4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瑞士研究人員稱,他們成功製造出一種功能強大、類似計算機的人體細胞,這種細胞最終可能被用來幫助監測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甚至對抗癌症和其他疾病。
  • 微型晶片可實現細胞「變種」,皮膚細胞有望成為人體損傷的救命稻草
    一直以來,人體中形形色色的細胞都被視作構成生命的基礎,但細胞的多樣性也意味著一旦某一部分的組織或器官出現損傷的話,其它健康完好的細胞很難作為「救火隊員」,立馬進行修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俄亥俄州立大學再生醫學和細胞治療中心的 Chandan Sen 博士和 L.
  • 科學家發明「零損傷」復甦冷凍人體細胞技術,器官短缺將得到改善
    近日,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納米磁加熱技術,可以零損傷地復甦冷凍的人體細胞組織。冷凍人體,是指利用凝冰保藏(Cryopreservation)把組織長時間保存在液氮(-160°C)中,而在需要的時候,再把組織加熱復甦的一種技術。把冷凍的組織加熱復甦而不產生損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不但需要保證加熱均勻,而且需要保持一定的加熱速度。
  • 中國科學家用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體細胞
    據鳳凰科技11月16日援引外媒報導,中國科學家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團隊成功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飾的細胞植入了人體,中國也成了世界上首個擁有該技術的國家。外媒認為,這一重大突破將引發中美兩國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新一輪競爭。
  • 科學家:基因突變是DNA損傷和錯誤的DNA修復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研究過程中,來自EMBL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EMBL-EBI)、英國蘇格蘭鄧迪大學和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700多個線蟲基因組,以便更好地了解基因突變的原因。這樣的研究對癌症的研究、診斷和治療具有潛在的意義。如果一個細胞的DNA經常暴露在物理和化學壓力或基因毒素中,這些物質會破壞細胞整體,並引起細胞內部的基因突變。
  • 人體免疫細胞是如何一步步消滅癌細胞呢?
    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的防衛軍,其中的免疫細胞是抵禦「叛變者」腫瘤細胞的核心力量。那麼,免疫細胞是如何攻擊並消滅癌細胞的? 國際著名期刊《Nature》製作了一部精美視頻,以黑色素瘤為例,從腫瘤免疫角度為大家講述人體內免疫細胞是如何一步步消滅腫瘤細胞。
  • 「細胞圖譜」揭開人體奧秘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我們人體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一個生物學方面的巨型項目將會就此作出回答。科學家正在建立一個描繪人體各種細胞類型的全目錄——「細胞圖譜」,即描述身體功能,通過細胞內部的內容來定義活細胞。
  • Cell:首次詳細概述人體CD4+T細胞對新冠病毒的反應
    隨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開發出拯救生命的COVID-19疫苗和藥物,許多人仍然想知道究竟為什麼這種疾病在一些人身上是致命的,而在另一些人身上是輕微的。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需要深入了解人體多種類型的免疫細胞如何應對SARS-CoV-2,即導致COVID-19疾病的冠狀病毒。
  • 人體免疫反應關鍵因素找到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劉霞)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免疫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人體免疫系統如何檢測疾病跡象並激活保護性反應的一個重要過程——DNGR-1基因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這一最新認知有助於醫學研究人員研發針對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免疫療法
  • 中外科學家揭示人類幹細胞衰老機理
    近日,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實驗室、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等機構的中外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異染色質的高級結構失序是人類幹細胞衰老的驅動力之一,為延緩衰老和防治衰老相關疾病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 DNA損傷與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基因組的穩定性對於多細胞生物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平衡至關重要。基因組失穩與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緊密相關。DNA損傷是誘發基因組失穩的主要因素。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一)
    這種調控機制由DNA的損傷觸發,引起細胞內的一系列相關反應,統稱為DNA損傷反應(DNA damage response,DDR)。DDR識別損傷,然後啟動級聯反應,根據損傷程度決定細胞命運。如果損傷嚴重到難以修復,細胞會進入凋亡甚至壞死;如果損傷輕微並可修復,細胞繼續存活並啟動修復程序。
  • Science:細胞的能量工廠如何免於攻擊損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1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工廠,其對於機體健康非常重要,當線粒體受到攻擊,比如毒物、環境壓力或遺傳突變時,細胞就會對其進行修復從而形成可用的線粒體;如今刊登在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揭開了一種特殊機制,即細胞如何誘發針對危險的關鍵反應,從而為理解線粒體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一定的線索和基礎。
  • [原創]小科普人體大數據之細胞篇:人體內有多少細胞
    單個細胞很小,肉眼不可見,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很多人也許會問,人體總共有多少個細胞組成?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科學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科學家們卻無法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根據某些早期的教科書,人體的細胞總量在5到50萬億(5-50trillion)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