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細胞的能量工廠如何免於攻擊損傷

2020-12-06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1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工廠,其對於機體健康非常重要,當線粒體受到攻擊,比如毒物、環境壓力或遺傳突變時,細胞就會對其進行修復從而形成可用的線粒體;如今刊登在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揭開了一種特殊機制,即細胞如何誘發針對危險的關鍵反應,從而為理解線粒體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一定的線索和基礎。

很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很清楚,當機體攝入影響線粒體功能的藥物時,細胞中的線粒體就會破碎,但線粒體損傷以及如何誘發線粒體快速的分裂反應,研究者並不清楚;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當細胞暴露於線粒體損傷時,一種關鍵的細胞燃料就會開始測定,酶類AMPK就可以將危險信號發送至線粒體來指導其破碎形成許多小型的線粒體片段。

更有意思的是,利用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鍛鍊或限制性飲食可以激活AMPK酶,當前研究表明,這些療法帶來的部分益處或許是來自促進線粒體健康帶來的效應所引發的。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就發現,AMPK酶可以幫助循環損傷的線粒體片層,同時還會向細胞發送信號從而製造新型線粒體,但快速誘發線粒體片段的新角色或許會使得AMPK酶對線粒體和機體的健康異常關鍵。

隨後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剔除了細胞中的AMPK,結果發現,當毒物或其它威脅引入線粒體中時,他們在沒有AMPK酶存在的情況下並不會破碎成小片,因此AMPK酶有時候就會以直接作用於線粒體來誘導其破碎成片段結構;研究者還發現,單獨激活AMPK酶或許就足以誘發線粒體破碎,甚至不產生任何損傷。

AMPK實際上在線粒體受體的兩個區域可以發揮作用,這種線粒體受體名為線粒體裂殖因子(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 ,Mff),MFF因子可以通過名為Drp1的蛋白來結合併且環繞線粒體來發揮作用使其破碎;研究者知道AMPK和多種疾病發生直接相關,比如2型糖尿病、免疫疾病和癌症等;線粒體異常如今和代謝性疾病及神經變性疾病之間的關聯越來越相關,本文研究就為解析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及開發新型個體化療法提供了新的線索和依據。(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ediates mitochondrial fission in response to energy stress

Erin Quan Toyama1,*, Sébastien Herzig1,*, Julien Courchet2, Tommy L. Lewis Jr.2, Oliver C. Losón3, Kristina Hellberg1, Nathan P. Young1, Hsiuchen Chen3, Franck Polleux2, David C. Chan3, Reuben J. Shaw1,†

Mitochondria undergo fragmentation in response to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TC) poisons and mitochondrial DNA–linked disease mutations, yet how these stimuli mechanistically connect to the mitochondrial fission and fusion machinery is poorly understood. We found that the energy-sensing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is genetically required for cells to undergo rapid mitochondrial fragmentation after treatment with ETC inhibitors. Moreover, direct pharmacological activation of AMPK was sufficient to rapidly promote mitochondrial fragmentation even in the absence of mitochondrial stress. A screen for substrates of AMPK identified mitochondrial fission factor (MFF), a mitochondrial outer-membrane receptor for DRP1, the cytoplasmic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that catalyzes mitochondrial fission. Nonphosphorylatable and phosphomimetic alleles of the AMPK sites in MFF revealed that it is a key effector of AMPK-mediated mitochondrial fission.

相關焦點

  • Nat Struct & Mol Biol:揭示DNA聚合酶ζ如何保護細胞免於DNA損傷...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開了保護細胞免於持續性DNA損傷的複雜酶類的3-D結構和其工作機制,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治療對化療耐受癌症的新型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冷凍電鏡技術深入揭示了
  • Science:重大突破!闡明細胞因子IL-10抵抗炎症機制
    IL-10是一種抗炎性細胞因子。儘管已知IL-10在控制炎症和阻止腸炎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仍不清楚的是,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以缺乏這種IL-10信號的小鼠和病人為實驗對象,研究了這種炎性反應。他們發現IL-10的作用機制是阻斷巨噬細胞(作為這種炎性反應的一部分)的代謝。
  • 細胞能量工廠病了難根治?細菌毒素助「基因剪刀」精準發力
    細胞「能量工廠」病了難根治? 細菌毒素助「基因剪刀」精準發力線粒體DNA能編碼13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都參與到細胞的能量供應鏈中。而線粒體DNA突變可導致數十種至今無法治癒的代謝性疾病。開發可以精確糾正線粒體DNA的基因編輯工具,將為治療這類疾病打開大門。
  • 線粒體不光是細胞能量工廠 其還扮演著什麼關鍵角色?
    提到線粒體,我們可能都知道其是細胞的能量工廠,機體能量的源泉,然而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線粒體或許在其它方面也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前列腺細胞中發現了AR的一個新功能,AR能夠輸入並且集中於細胞的線粒體中,因此其在調節多種線粒體功能上扮演著關鍵作用,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每個細胞中的很多線粒體都能通力協作產生細胞生存所需的大約90%的能量。
  • 解密細胞能量工廠或能幫助抑制腫瘤
    (原標題:解密細胞能量工廠或能幫助抑制腫瘤) 信息時報訊
  • 細胞「能量工廠」病了難根治? 細菌毒素助「基因剪刀」精準發力
    線粒體DNA能編碼13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都參與到細胞的能量供應鏈中。而線粒體DNA突變可導致數十種至今無法治癒的代謝性疾病。開發可以精確糾正線粒體DNA的基因編輯工具,將為治療這類疾病打開大門。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精準編輯細胞核內DNA,但如何對線粒體內DNA進行精準編輯,一直無法取得突破。不久前,《自然》雜誌發表了美國哈佛大學劉如謙(David Liu)團隊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不但可實現對線粒體基因組的精準編輯,而且幾乎沒有脫靶效應,這為研究和治療線粒體遺傳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 揭開細胞能量工廠之謎 微觀探索腫瘤發病成因
    線粒體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真核細胞中的半自主細胞器,它又是細胞的「能量工廠」,人們吸入的氧氣分子最終會被逐級運輸到線粒體上,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 Science:重大突破!首次揭示細胞核ATP產生機制
    2016年6月4日/生物谷BIOON/--我們體內的所有細胞都需要線粒體產生的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來提供細胞代謝、動態變化和生長所需的能量。較小程度上,特別是在癌細胞中,ATP也能夠在細胞質中利用葡萄糖降解期間獲得的能量而得以產生。在正常條件下,這些ATP來源足以滿足細胞的能量需求。
  • Cell:細胞工廠——代謝工程改造
    現如今,利用"細胞工廠"來大批量生產藥用重組蛋白已成為主流。市面上有超過300個生物醫藥用的蛋白和抗體,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代謝工程是在微生物發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是將細胞原有的代謝過程加以改造,目的是加強某些天然代謝產物的含量,或者是賦予細胞生產新的代謝產物的能力。它的潛在應用十分廣泛,包括生產燃料、食物、飼料和藥物等等。
  • 2018年1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這些稱為α突觸核蛋白(alpha synuclein)的蛋白長期以來一直與帕金森病進展有關,但是人們並不清楚它們是如何特異性地影響腦細胞的。這些研究人員隨後測試了阻斷PARP1是否能夠拯救這些腦細胞免於死亡。
  • Science:揭示細胞凋亡期間,mtDNA逃離線粒體機制
    2018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的Benjamin Kile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並拍攝了在細胞死亡期間線粒體DNA(mtDNA)逃離線粒體(細胞內產生能量的細胞器)的確切時刻。
  • Science:p53不依賴細胞凋亡路徑控制GI綜合症
    放射損傷是由放射線照射引起的機體組織損害。一般來說,放射線是由天然或人工能源產生的高能電磁波或高能粒子。大劑量射線瞬間照射或低劑量射線長時間照射都可能引起組織損傷。某些射線的有害影響僅持續很短時間,而有的可引起慢性疾病。受大劑量射線照射後幾分鐘或幾天內就出現明顯早期損害,而遠期的影響在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都不明顯。
  •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成功將神經幹細胞移植入小鼠脊髓損傷處,並揭示了其中的機制。近年來,神經幹細胞研究成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熱點,而長期以來,利用幹細胞恢復患者因脊髓損傷(SCI)而喪失的功能,也一直是科學家和醫生的雄心壯志。
  • 成人肥胖原因有最新發現:可能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出了故障
    成人肥胖原因有最新發現:可能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出了故障 細胞內的線粒體。澳大利亞科學家最新發現,成人肥胖可能是細胞內線粒體的基因表達出現了問題。
  • Science: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 解開癌細胞「能量工廠」的百年(1921-2021)難題
    解開癌細胞「能量工廠」的百年(1921-2021)難題關於癌細胞代謝的「沃伯格效應
  • 2016年10月14日Science期刊精華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的抗體能夠有效阻斷敏感的免疫細胞進入到腸道組織中,而在急性HIV和SIV感染期間,腸道組織往往是受到損傷的熱點區域。在α4-β7整聯蛋白治療的獼猴機體中,研究者發現CD4+ T細胞能夠逐漸恢復,該細胞是病毒靶向作用的細胞,隨後研究人員利用PET/CT成像技術對獼猴機體中的CD4+ T細胞進行可視化操作分析,結果研究者並未在α4-β7治療的獼猴機體中觀察到中和性抗體的存在,HIV疫苗的設計者的目的就是要刺激中和性抗體的產生,從而抑制初期的病毒感染。
  • Science:重磅!揭示一種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2017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DNA修復系統能夠修復活性氧、活性羰基化合物、烷化劑、紫外線輻射、脫氧尿嘧啶整入和複製錯誤導致的DNA損傷。糖化是體內的一種重要的DNA損傷來源,與增加的突變率和DNA鏈斷裂相關聯。在乙二醛(GO)和甲基乙二醛(MGO)的作用下,核酸發生永久性的糖化。作為糖代謝的副產物,GO和MGO在細胞中普遍存在,因而成為它們的主要的糖化試劑。對這些糖化試劑最為敏感的核苷酸是鳥苷酸(G)和脫氧鳥苷酸(dG)。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在靶細胞中引發細胞焦亡...
    顆粒胞吐途徑依賴於穿孔素(perforin)來遞送稱為顆粒酶(granzyme)的絲氨酸蛋白酶到靶細胞中。理解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如何利用這兩種途徑來殺死靶細胞是免疫學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特別是考慮到CTL在癌症免疫療法中的關鍵作用。從1990年代開始的大量研究給出了一個主要的觀點:FAS途徑和穿孔素/顆粒酶途徑誘導靶細胞凋亡。
  • Science:破解腸道細菌致癌物colibactin導致DNA損傷機制,有助揭示...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Balskus及其同事們試圖通過準確地鑑定出colibactin如何與DNA發生反應產生DNA加合物來理解這種化合物如何導致癌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2月15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human gut bacterial genotoxin colibactin alkylates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