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突破!首次揭示細胞核ATP產生機制

2020-12-07 生物谷

2016年6月4日/生物谷BIOON/--我們體內的所有細胞都需要線粒體產生的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來提供細胞代謝、動態變化和生長所需的能量。較小程度上,特別是在癌細胞中,ATP也能夠在細胞質中利用葡萄糖降解期間獲得的能量而得以產生。在正常條件下,這些ATP來源足以滿足細胞的能量需求。然而,作為對應激誘導的外部信號或廣泛的DNA損傷作出的反應,細胞需要在全局上對它的基因表達模式進行重編程,這一過程需要進行大量的染色質重塑以便接觸到編碼在DNA中的調節信息。

細胞核中的DNA被包裝成染色質,能夠阻止接觸到它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為處理應激條件和高水平DNA損傷而進行的基因表達全局重編程需要鬆綁DNA和染色質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染色質蛋白進行修飾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為了滿足這些特殊需求,細胞需要額外的能量,因此它需要激活一種新的途徑來獲得更多的ATP。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科學技術研究所基因組調節中心(Centre for Genomic Regulation, CRG)、龐培法布拉大學和羅維拉-威爾吉利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描述細胞核中的一種新的途徑產生用於染色質重塑和基因表達重編程的能量。他們也鑑定出參與這一過程每個步驟的酶的功能,以及這種酶在對應激信號作出反應時是如何被激活的。他們的結果將有助人們理解染色質重塑機制,以及染色質重塑與DNA損傷和癌症之間的關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6月3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DP-ribose–derived nuclear ATP synthesis by NUDIX5 is required for chromatin remodeling」。

論文通信作者、CRG團隊負責人Miguel Beato說,「特殊情況要求採取非比尋常的措施。當細胞需要處理基因表達全局重編程時,它們在細胞核內需要大量能量。在這種情形下,細胞阻斷線粒體和細胞質ATP產生,以便將注意力聚焦在細胞核中的這種主要任務上。」

研究人員發現作為染色質解壓縮和DNA損傷修復中的主要作用物之一,聚腺苷二磷酸核糖(poly-ADP-ribose, PAR)是細胞核ATP合成的基石。腺苷二磷酸核糖(ADP-ribose)中的腺苷二磷酸(ADP)組分被細胞核中的酶NUDIX5用來產生ATP。阻斷NUDIX5活性就會阻止染色質重塑、基因表達重編程和細胞對應激或DNA損傷的適應。

論文第一作者、CRG博士後研究員Roni Wright作出結論,「我們的結果指出NUDIX5在細胞核合成ATP用於染色體重塑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鑑於NUDIX5在多種類型的癌症中過量表達,因此這一基礎發現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靶向癌症療法。NUDIX5可能是癌症分級的一種生物標誌物,也可能是未來癌症治療的一種潛在新靶標。」(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ADP-ribose–derived nuclear ATP synthesis by NUDIX5 is required for chromatin remodeling

doi:10.1126/science.aad9335

Roni H. G. Wright1,2, Antonios Lioutas1,2, Francois Le Dily1,2, Daniel Soronellas1,2, Andy Pohl1,2, Jaume Bonet2,3, A. S. Nacht1,2, Sara Samino4,5, Jofre Font-Mateu1,2, Guillermo P. Vicent1,2, Michael Wierer1,2,*, Miriam A. Trabado6, Constanze Schelhorn7, Carlo Carolis6, Maria J. Macias7,8, Oscar Yanes4,5, Baldo Oliva2,3, Miguel Beato

Key nuclear processes in eukaryotes, including DNA replication, repair, and gene regulation, require extensive chromatin remodeling catalyzed by energy-consuming enzymes. It remains unclear how the ATP demands of such processes are met in response to rapid stimuli. We analyzed this ques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massive gene regulation changes induced by progestins in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found that ATP is generated in the cell nucleus via the hydrolysis of poly(ADP-ribose) to ADP-ribose. In the presence of pyrophosphate, ADP-ribose is used by the pyrophosphatase NUDIX5 to generate nuclear ATP. The nuclear source of ATP is essential for hormone-induced chromatin remodeling,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相關焦點

  • Science:揭示蛋白酶體控制古生菌細胞分裂機制
    2020年8月8日訊/生物谷BIOON/---真核生物很可能是由古生菌宿主和α-變形桿菌之間的共生夥伴關係產生的,後兩者分別產生了細胞體和線粒體。正因為如此,一些控制真核細胞分裂周期中關鍵事件的蛋白都起源於古生菌。
  • Science:揭示富馬酸鹽阻斷細胞焦亡機制
    2020年8月24日訊/生物谷BIOON/---2001年,Cookson等人首次使用pyroptosis來形容在巨噬細胞中發現的caspase-1依賴性細胞死亡方式。細胞焦亡(pyroptosis)經證實是一種新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其特徵為依賴於半胱天冬酶-1(caspase-1),並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釋放。
  • 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真核生物mRNA 3'端加工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在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Lori Passmore博士的領導下,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首次解析出酵母CPF的聚合酶結構域的解析度為3.5埃的結構。這一結構有助揭示人流感病毒如何破壞宿主細胞的基因表達。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中風後腦水腫產生機制
    在一項新的以小鼠為實驗對象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通常與廢物清除相關的腦部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在中風時出現異常,導致腦脊液淹沒大腦,引發腦水腫,從而讓腦細胞溺死。
  • Science:利用多色染料揭示細菌細胞分裂機制,有助精準抵抗超級細菌
    2017年2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哈佛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非常詳細地揭示出促使細菌發生細胞分裂的生化時鐘運作機制。
  • 突破歷史 | 重大進展,上海九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Science發文,揭示核糖核酸酶P高解析度結構
    真核生物核RNase P全酶的高解析度結構尚未確定,阻礙了我們對高等生物RNase P的結構組織和作用機制的理解。這些結果不僅揭示了酵母RNase P的結構,而且提供了如何通過真核RNase P處理前tRNA的5'前導的分子基礎。
  • Science: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酵母核糖核酸酶P加工...
    與僅含有一種小蛋白輔因子的細菌RNase P不同的是,古細菌RNase P和真核生物細胞核中的RNase P已進化出相當複雜的蛋白亞基:古細菌中有5種蛋白亞基,真核生物中有9~10種。然而,儘管進行了廣泛的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研究,但是對真核生物細胞核中的RNase P而言,它的蛋白組分的作用以及這些蛋白組分複雜性增加的原因仍然是未知的。仍然未知的是,作為底物的 tRNA前體,尤其是它的5'端前導序列,如何被真核生物RNase P識別;在催化上起著重要作用的鎂離子在活性位點中是如何配位的;什麼化學機制是切割pre-tRNA 5'端的化學機制是什麼。
  • Science:重大突破!闡明細胞因子IL-10抵抗炎症機制
    對結腸炎病人而言,免疫系統抵抗人體自身的腸道細菌,從而導致炎症產生。為了抵抗這種炎症,科學家們已著重關注一種被稱作IL-10的化學信號分子。IL-10是一種抗炎性細胞因子。儘管已知IL-10在控制炎症和阻止腸炎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仍不清楚的是,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 我國化學家取得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的重大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1621004,21390203)等資助下,天津大學元英進團隊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論文連結: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355/6329/eaaf4704.full.pdf;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355/6329/eaaf4706.full.pdf。
  • 重大突破!葉綠素合成關鍵酶晶體結構首次揭示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10月30日,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程奇帶領的課題組首次揭示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三維晶體結構,對認識蛋白質結構如何控制重要光碟機動酶的催化作用產生重大突破。
  • Nature:重大突破!從結構上揭示RNA聚合酶III轉錄起始機制
    2018年1月18日/生物谷BIOON/---根據需要讀取和解析DNA密碼的機制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所共有的,而且常常被癌症所劫持。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低溫電鏡技術(Cryo-EM),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放大和捕捉這種讀取機制的圖片。這項關於這種分子機制如何運行的發現可能為開發癌症治療的新方法開闢新的途徑。
  • 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新聞...
    《科學》發表同濟大學高亞威教授團隊聯合研究成果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日前,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清華《Science》重大突破:超耐疲勞的碳納米管!
    日前,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論文連結: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7/1104超強超韌和超耐疲勞性能的材料,在航空航天、軍事裝備、防彈衣、大型橋梁、運動器材、人造肌肉等眾多領域都面臨巨大的需求。
  • Science:揭示肺神經內分泌細胞擴大過敏性哮喘反應機制
    最近開展的一項體內研究揭示出PNEC正常地形成被稱作神經上皮小體(neuroepithelial body)的自聚集單元是限制初始肺部(naïve lung)中的免疫細胞數量所必不可少的。然而,人們並不清楚PNEC是否能夠在體內將外源性氣道信號(如過敏原)轉化為下遊級聯反應。
  •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時間:2020-12-05 2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 研究揭示真核生物磷脂酶D的結構與機制
    該研究解析了植物磷脂酶Dα1及其與產物磷脂酸(PA)複合體的晶體結構,詳細闡釋了真核生物磷脂酶D催化磷脂產生磷脂酸及其活性調節的分子機制。磷脂酶(Phospholipase, PL)催化細胞膜上磷脂的水解。根據水解部分的不同,人們將磷脂酶分成磷脂酶A1、A2、C和磷脂酶D (PLD)(圖1)。
  • Science:揭示LMBR1L基因調節淋巴細胞生成機制
    他們還發現HSC分化為淋巴預處理多能祖細胞(lymphoid-primed multipotent progenitor, LMPP)和產生T細胞、B細胞和NK細胞的常見淋巴祖細胞群體的能力受到破壞。他們還研究了Lmbr1在淋巴細胞發育中的分子功能。
  • Science:重大突破!揭示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發育中的作用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修剪掉沒有關聯的突觸就能夠讓現有的突觸更有效地運行,這種修剪與形成新的細胞連接一樣重要。突觸形成和突觸移除之間的不平衡與發育性精神障礙(包括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有關。神經膠質細胞,如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通常被認為是大腦的支持細胞,但新出現的證據提示著它們在突觸形成和修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microRNA生成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自1993年首次發現以來,已有數以萬計的miRNA被鑑定,其中一些被作為癌症等疾病的診斷標誌物和藥物研發靶點。因此,miRNA的功能及其自身的生成與調控機制一直都是生物醫學研究熱點。具有功能的miRNA是由一條包含一個頸環結構的更長轉錄本(又稱pri-miRNA)經過兩步切割反應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