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p53不依賴細胞凋亡路徑控制GI綜合症

2020-12-05 生物谷
專題:Science報導

來自麻省理工David H. Koch癌症綜合研究所,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放射腫瘤科,杜克大學放射致癌基因,製藥與癌症生物學中心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雜誌上發表研究進展文章,發現了p53調控的GI綜合症的生物機制。

放射損傷是由放射線照射引起的機體組織損害。一般來說,放射線是由天然或人工能源產生的高能電磁波或高能粒子。大劑量射線瞬間照射或低劑量射線長時間照射都可能引起組織損傷。某些射線的有害影響僅持續很短時間,而有的可引起慢性疾病。受大劑量射線照射後幾分鐘或幾天內就出現明顯早期損害,而遠期的影響在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都不明顯。

急性放射性損傷常常容易對胃腸道產生致命性的損害,這种放射線引起的胃腸道疾病被稱為GI syndrome(放射性胃腸綜合症),胃腸綜合症是在受到比30Gy小但仍然較高的(4Gy以上)輻射引起的。症狀有嚴重噁心、嘔吐和腹瀉,導致嚴重失水。最初,症狀是由胃腸道黏膜細胞壞死引起的。由於腸壁進行性損傷和細菌感染,症狀反覆出現。最後,吸收營養的細胞完全破壞,損傷部位大量滲血。通常在輻射後4~6天新細胞再生。但即使這樣,病人也很可能在2~3周後,因骨髓衰竭死亡。

關於GI綜合症的發病機制一直存在爭議,有科學家認為,GI綜合症是因胃腸道上皮細胞受損所引起,而有的科學家認為,GI綜合症是由胃腸道內皮細胞受損所引起,此外,在受損細胞的死亡機制上也存在爭議,有的科學家認為受損細胞通過細胞凋亡程序而死亡,有的科學家則認為受損細胞通過其他的死亡程序而死。

現在,來自MIT的Tyler Jacks研究團隊用小鼠模型找出了答案,他們發現選擇性地沉默小鼠胃腸道上皮細胞或內皮細胞中的前凋亡基因Bax和Bak1基因病不能保護小鼠在部分身體gamma射線照射後免於法陣為放射性胃腸綜合症。然而與之相反,選擇性地沉默小鼠胃腸道上皮細胞(而不是內皮細胞)中的p53基因,將導致小鼠對射線照射更為敏感,更易發展為GI綜合症。而在轉基因小鼠中高度表達p53基因將有助小鼠抵抗射線的輻射,避免發生GI綜合症。

這些研究成果闡明了GI綜合症的發病機制,GI綜合症因胃腸道上皮細胞受損而發病,這些受損細胞的死亡受p53的調控,但是卻不是通過p53誘導的細胞凋亡路徑而死亡的。(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Science December 17, 2009 DOI: 10.1126/science.1166202

p53 Controls Radiation-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Syndrome in Mice Independent of Apoptosis

David G. Kirsch,1,2,3, Philip M. Santiago,1 Emmanuelle di Tomasso,2 Julie M. Sullivan,3 Wu-Shiun Hou,1,Talya Dayton,1 Laura B. Jeffords,3 Pooja Sodha,1 Kim Mercer,1 Rhianna Cohen,1 Osamu Takeuchi,4 Stanley J. Korsmeyer,4,* Roderick Bronson,5 Carla F. Kim,1 Kevin M. Haigis,1,? Rakesh K. Jain,2 Tyler Jacks1,6,

Acute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can cause lethal damage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 a condition called the GI syndrome. Whether the target cells mediating the GI syndrome are derived from the epithelium or endothelium, and whether the target cells die by apoptosis or other mechanisms, are controversial issues. Studying mouse models, we found that selective deletion of the proapoptotic genes Bak1 and Bax from the GI epithelium or from endothelial cells did not protect mice from developing the GI syndrome after subtotal body gamma irradiation. In contrast, selective deletion of p53 from the GI epithelium, but not endothelial cells, sensitized irradiated mice to the GI syndrome. 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p53 in all tissues were protected from the GI syndrome after irradi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I syndrome is caused by death of GI epithelial cells and that these epithelial cells die by a mechanism that is regulated by p53 but independent of apoptosis.

1 David H. 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02139, USA.
2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 02114, USA.
3 Departments of Radiation Oncology and Pharmacology & Cancer Biology,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Durham, NC 27708, USA.
4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Boston, MA 02115, USA.
5 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North Grafton, MA 05136, USA.
6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Chevy Chase, MD 20815, USA.

相關焦點

  • 不依賴於p53的DNA損傷所引發的的凋亡信號通路
    上海 2013年5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第一屆Cell Death﹠Disease研討會暨第四屆中英"細胞死亡,幹細胞與癌症"國際研討會,5月8日在上海召開。Andreas Strasser教授是此次會議上第一位演講嘉賓。
  • 【盤點】腫瘤抑制因子p53亮點研究一覽
    它們比較具有和不具有p53基因的Ras-轉化細胞,觀察到表達p53基因的Ras-轉化細胞侵襲和黏著斑(focal adhesions) 的形成被抑制。研究人員發現p53通過啟動一連串的事件,最終防止偽足的形成(偽足是細胞膜隆起、刺激細胞運動和侵襲),限制了癌細胞侵襲。
  • 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與細胞凋亡有關
    眼外傷所致的視神經損傷與凋亡有關,如Levin等報導1例在前段視神經病變的視神經凋亡,同時還報導了在正常的視網膜中Bcl-xl是Bcl-2的16倍,在視神經受損傷之後不久
  • 亞盛醫藥——求道細胞凋亡通路,探索小分子藥物創新
    亞盛醫藥自成立之初便始終致力於細胞凋亡通路的新藥研發,本次在第56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公布的四項最新臨床數據涉及的在研品種MDM2-p53抑制劑APG-115、IAP抑制劑APG-1387、Bcl-2/Bcl-xL雙靶點抑制劑APG-1252就屬於細胞凋亡系列產品。
  • 解讀近期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
    細胞凋亡(apoptosis)指細胞為了維持其內部環境的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有序的死亡過程,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啟動變異細胞凋亡的酶被發現
    啟動變異細胞凋亡的酶被發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4日 17:23 來源:科技日報   新華社東京3月12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分子細胞》雜誌上發表文章說,他們找到能影響變異細胞凋亡進程的一種酶
  • 抑制癌細胞的p53基因
    野生型p53在人體內表達水平低且不穩定,但其可以響應DNA損傷應激而負調節細胞周期,使細胞停滯在G1/S期,從而抑制細胞進入S期,這樣就可以使具有惡化傾向的細胞衰老並進入程序性死亡過程,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控制細胞更成熟的分化。
  • Cell:癌細胞逃避細胞凋亡的新機制被發現
    Jude(聖吉德兒童研究醫院)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異常細胞通過增加能量水平和修復損傷而逃避凋亡的機制,對研究癌細胞生存和繁衍的關鍵策略提供了參考。研究人員認為某種能夠破壞癌細胞阻止後備程序能力的藥物有助於細胞凋亡,並且這種藥物比標準化療更有效,毒性更低。
  • Oncogene:化療藥物誘導結腸癌細胞發生壞死性凋亡
    然而,很多因素影響了患者對5-FU的耐受性,比如胸腺嘧啶合成酶的缺陷以及p53的突變。恢復5-FU在這些患者體內的敏感性是十分重要的挑戰。儘管5-FU此前被證明能夠誘導癌細胞發生凋亡,不過其它類型的程序性細胞死亡也受到一定的關注,比如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壞死性凋亡是一類有序的細胞壞死現象。
  • 明星抑癌基因p53的那些亮點研究
    除此之外,p53聚集體還有類似「監獄」的行為——突變的p53分子會劫持正常的p53,將其變成不活躍的澱粉樣形式。【6】Science:腫瘤抑制蛋白p53調節細胞凋亡新機制doi:10.1126/science.1261669
  • Oncogene:P73可誘導癌細胞凋亡促進治療效果
    P53是細胞凋亡的一個重要調節分子,同時也是一個明星抑癌基因。因此,在P53缺失的情形下,如何使腫瘤細胞以其它的方式發生凋亡是十分重要的方向。P73是P53家族的另一成員,可以行使與P53相似的生物功能,然而不同於P53的高突變率,P73在癌症中鮮有突變發生。這使得P73成為控制癌細胞凋亡的關鍵。針對這一問題,作者展開了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Oncogene》雜誌上。
  • Science子刊:p53基因捲土重來!恢復其表達,顯著增強抗癌效果
    p53是細胞內一種促進凋亡的關鍵腫瘤抑制因子,參與調控細胞中的多種重要的細胞信號通路。癌細胞如此難以殺死的一個原因是它們通常發生p53突變。在各種腫瘤中,經常能發現p53基因發生改變,例如約36%的肝細胞癌和約68%的非小細胞肺癌。 目前恢復p53基因表達的方法,包括小分子和DNA療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進展,但每種方法都有令人敬畏的缺點。
  • 兩細胞凋亡藥物聯合治療獲中美臨床試驗許可,「合成致死」機製成...
    T-PLL為侵襲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該疾病非常罕見,人群總發病率僅0.6/百萬人,中位診斷年齡61歲。T-PLL治療選擇非常有限,且對常規化療不敏感,臨床試驗很少。到目前為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尚未批准任何藥物用於T-PLL治療。復發T-PLL患者預後很差,總生存期僅為6至9個月。
  • 兩細胞凋亡藥物聯合治療獲中美臨床試驗許可 「合成致死」機製成...
    T-PLL為侵襲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該疾病非常罕見,人群總發病率僅0.6/百萬人,中位診斷年齡61歲。T-PLL治療選擇非常有限,且對常規化療不敏感,臨床試驗很少。到目前為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尚未批准任何藥物用於T-PLL治療。復發T-PLL患者預後很差,總生存期僅為6至9個月。
  • 研究發現重離子束致腫瘤細胞凋亡機理—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 Science:揭示細胞凋亡期間,mtDNA逃離線粒體機制
    2018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的Benjamin Kile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並拍攝了在細胞死亡期間線粒體DNA(mtDNA)逃離線粒體(細胞內產生能量的細胞器)的確切時刻。
  • Cell:p53泛素化的新機制被發現
    E3泛素連結酶,調控p53效應,並且該過程不依賴於P53的降解。同時,依賴於E4F1的p53泛素化,伴隨著染色體的相關,以及p53信號通路的激活,引起細胞周期停滯,而非凋亡。的一個重要的翻譯後修飾調控因子,並通過對p53功能的調控,影響著細胞的命運:究竟是生長停滯還是凋亡。
  • 亞盛醫藥MDM2-p53抑制劑APG-115單藥或聯合Bcl-2抑制劑APG-2575...
    APG-115對MDM2具有高度結合親和力,通過阻斷MDM2-p53相互作用從而恢復p53腫瘤抑制活性。APG-115是首個在中國進入臨床階段的MDM2-p53抑制劑,正在中國和美國展開多項治療實體瘤及血液腫瘤的臨床研究。
  • 科學家發現ALOX12對p53依賴的腫瘤抑制至關重要
    through a distinct ferroptosis pathway」的文章,發現ALOX12通過調控一個獨特的「鐵死亡(ferroptosis)」通路,促進p53介導的腫瘤抑制。  鐵死亡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由鐵依賴的氧化損傷引起的細胞死亡模式,是一種受調控的壞死過程。鐵死亡是由於膜脂修復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4)失效,造成膜脂上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積累所致,而這一積累過程需要鐵離子的參與。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p53的激活可以調節鐵死亡過程,而對GPX4的功能無明顯影響。
  • 肥大細胞增生、表型分化與凋亡研究報告
    既往認為,含類胰蛋白酶不含胃促胰酶的肥大細胞、含類胰蛋白酶與胃促胰的肥大細胞分別是鼠黏膜型肥大細胞及結締組織型肥大細胞的類似物。近年研究證實,儘管含類胰蛋白酶與胃促胰酶的肥大細胞主要位於結締組織,含類胰蛋白酶不含胃促胰酶的肥大細胞主要位於黏膜表面,但任何組織均可同時含上述兩型細胞,隨著疾病(過敏或纖維化)的改變,兩種類型細胞在組織中的含量可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