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應對衰老和AD:HDAC1調控DNA損傷修復

2021-01-17 腦科學君

進行性的細胞和生理功能的惡化在衰老的過程中無法逆轉,並且會增加對疾病的易感性,進而導致死亡。基因組由於DNA損傷所致的不穩定性是衰老的重要標誌,並且與人腦中的基因突變、基因表達變化和認知損害相關。深入了解調控腦中DNA損傷和修復的機制可以為應對衰老和疾病提供幹預的可能。

組蛋白脫乙醯基酶(HDACs),是一類可以將組蛋白和非組蛋白賴氨酸殘基的乙醯基團移除的酶。HDACs參與很多細胞過程,包括轉錄、染色質重塑和DNA修復。HDAC1此前已被證實在原代神經元和小鼠腦中參與維持基因組完整性,然而,HDAC1是否還參與其他的DNA修復通路以及其在腦衰老過程中參與了什麼過程,這些還未可知。本文主要是通過研究發現HDAC1可以通過調節OGG1參與的8-氧鳥嘌呤 (8-oxoG)的修復,起到改善DNA損傷和認知損害的作用

「8-氧鳥嘌呤 (8-oxoG):是由活性氧修飾鳥嘌呤引起的最常見的DNA損傷之一,並且可以導致與腺嘌呤的錯配配對,從而導致基因組中G到T和C到A的替換。在人類中,它主要由DNA糖基化酶OGG1修復。它可能是由與氧化代謝有關的電離輻射引起的。」———摘自維基百科」

通訊作者Li-Huei Tsai 博士(中文名:蔡立慧)是美籍華裔生物學家,麻省理工學院(MIT)Picower學習記憶研究中心負責人,其實驗室主要致力於神經系統疾病的網絡研究方法。


1,老年Hdac1敲除小鼠表現出膠質增生、DNA損傷和認知下降


為了解HDAC1在腦中的功能,該團隊製備了Hdac1腦特異性敲除的小鼠。3月齡的Hdac1敲除小鼠在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分布和數量上與同齡對照小鼠相比無明顯差異;然而,13月齡的Hdac1敲除小鼠雖然與同齡對照相比神經元和小膠質細胞數量無明顯差異,但星形膠質細胞數量明顯增加,提示星形膠質細胞增生。同時,13月齡敲除小鼠表現出明顯的DNA損傷(圖1)。

圖1 Hdac1敲除小鼠表現出認知損害

為了解HDAC1在腦中的功能,該團隊製備了Hdac1腦特異性敲除的小鼠。3月齡的Hdac1敲除小鼠在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分布和數量上與同齡對照小鼠相比無明顯差異,但星形膠質細胞數量明顯增加,提示星形膠質細胞增生。同時,13月齡敲除小鼠表現出明顯的DNA損傷(圖1)。


2,HDAC1調節OGG1活性


通過RNA測序和富集分析,該團隊發現HDAC1的敲除使得對腦功能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基因的表達受到抑制。為了深入了解敲除小鼠中的基因表達是如何被調控的,該團隊通過ChIP檢測了敲除小鼠中8-oxoG的積聚,發現年老小鼠中8-oxoG積聚在下調基因的啟動子上,提示在年老敲除小鼠中8-oxoG的積聚使這些基因的表達受到抑制


OGG1是8-oxoG修復主要的DNA糖基化酶。OGG1可以被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p300乙醯化也可以被HDAC1去乙醯化。體外實驗表明,添加p300使OGG1乙醯化後,OGG1分解活性增加,再加入HDAC1後OGG1的分解活性進一步增加。在體內,老年敲除小鼠中8-oxoG的增加伴隨著OGG1的乙醯化的增加和活性的降低(圖2)。這些結果提示HDAC1可與OGG1相互作用並在老化腦中對OGG1的活性起積極作用


圖2 HDAC1調節OGG1活性


3,5xFAD小鼠中HDAC1改變8-oxoG水平和基因表達


8-oxoG水平升高在AD患者中已有報導。為了實驗驗證AD小鼠模型中的氧化損傷和明確HDAC1的作用,該團隊將Hdac1敲除小鼠和5xFAD小鼠雜交,發現8-oxoG在敲除小鼠和5xFAD小鼠中水平均有增加,而在雜交小鼠中水平更高(圖3),這說明HDAC1的缺失加重了5xFAD小鼠海馬神經元中的8-oxoG的損傷


圖3. 8-oxoG在Hdac1、5xFAD和雜交小鼠中均增加


4,藥理性激活HDAC1可改善老年和5xFAD小鼠的認知水平


以上結果顯示HDAC1的缺失會引起OGG1活性降低、8-oxoG損傷加劇以及認知下降,增強HDAC1功能可能可以挽救認知受損。該團隊通過體內外實驗證實,依昔苯酮(Exifone)是HDAC1的激活劑。為了進一步驗證HDAC1對年老和5xFAD小鼠的作用,該團隊對17月齡野生型小鼠腹膜注射依昔苯酮4周,發現OGG1活性增加;對8月齡5xFAD小鼠腹膜注射依昔苯酮2周,發現DNA損傷得到改善。此外,經依昔苯酮處理後的5xFAD小鼠在條件恐懼實驗中較對照5xFAD小鼠有更好的表現,同時,治療後的14月齡5xFAD小鼠LTP也有所改善。為了排除腹膜注射對周圍組織引起的間接影響,該團隊對5xFAD小鼠進行腦室注射,發現經過依昔苯酮腦室注射2周的16月齡5xFAD小鼠較對照5xFAD小鼠水迷宮表現更好,提示依昔苯酮可通過激活HDAC1改善5xFAD小鼠的空間記憶


5,結論

該研究發現了HDAC1是OGG1的去乙醯化酶,並且可以激活OGG1的DNA修復活性該研究將HDAC1和OGG1與腦老化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DNA氧化損傷、神經元基因表達、突觸可塑性和認知表現連接起來,強調了HDAC1激活在老化和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潛在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Pao PC, Patnaik D, Watson LA, et al. HDAC1modulates OGG1-initiated oxidative DNA damage repair in the aging brain andAlzheimer's disease. Nat Commun. 2020;11(1):2484. doi:10.1038/s41467-020-16361-y.


編譯作者:小言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Victoria, 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SIRT6在DNA損傷修復中的新功能
    責編 | 兮基因組不穩定性的增加是腫瘤和衰老的關鍵特徵之一,而DNA損傷修復能力的下降是導致基因組不穩定的重要原因。生物體演化出了多條損傷修復通路以應對不同類型的DNA損傷,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以及DNA雙鏈斷裂修復(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DSBR)均與腫瘤及衰老發生關係緊密。
  • 揭示DNA去甲基化與DNA損傷修復之間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近日,《EMBO報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家立課題組的研究論文
  • Nat Neurosci | 免疫細胞加速衰老腦中的神經元損傷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篇近期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關於衰老腦中免疫細胞加速神經元損傷的文章,題目為Neuroblast senescence in the aged brain augments natural killer cell cytotoxicity leading to impaired neurogenesis and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三)
    ATR通過其伴侶蛋白ATRIP被募集到覆蓋有複製蛋白A(RPA)的損傷區域。RPA是真核生物的單鏈DNA結合蛋白,損傷處的單鏈DNA(ssDNA)被RPA包圍後會募集ATR-ATRIP複合物。RPA-ssDNA是許多DNA修復途徑的重要結構。除了HR外,RPA-ssDNA還參與核苷酸切除修復,錯配修復,鹼基切除修復和複製叉重啟。
  •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2008年06月20日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6月20日電 臺「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暨生物化學研究所代理所長蔡明道研究團隊,新發現人體細胞中的DNA損傷修復機制的調控
  • Nat Commun:修復神經細胞損傷的新信號機制
    這一過程對於神經損傷的修復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許能夠應用於大腦以及脊椎神經損傷的修復。來自Nagoya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了一系列參與線蟲受損傷神經元再生的關鍵分子,這些分子過去被發現參與了對死亡細胞的吞噬效應。
  • 組蛋白修飾H3K4me2在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當DNA損傷發生時,細胞活動會中止,以便於DNA 修復蛋白接近並清除損傷。如果損傷得到及時修復,細胞活動和功能會恢復正常,繼續參與發育和衰老的過程。相反,如果修復沒有及時進行,就會造成細胞功能異常,從而導致發育障礙、癌症以及早衰。因此,了解DNA損傷修復的機制可以幫助人類理解疾病與衰老的成因。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Nat Commun:研究發現睡覺的終極意義——修復神經元DNA損傷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對睡覺背後的核心細胞學功能和生物學機制卻並不清楚,在系統發生的過程中也沒有保守的分子標記物來定義睡眠細胞。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而近日來自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科學家們揭開了睡眠背後的秘密,他們發現睡覺可以增加染色體的運動,從而減少神經元中DNA損傷的堆積
  • Cancer Res:北大鄭曉峰團隊揭示去泛素化酶調控DNA損傷修復新機制
    DNA損傷修復受到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嚴格而精細的調控,其中,去泛素化酶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參與到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直接作用到損傷位點或者調控DNA損傷應答關鍵的因子。鑑於DNA損傷應答調控的複雜性,鑑定新的參與到DNA損傷修復中的去泛素化酶,闡明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DDR修復的分子機制。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一)
    DNA損傷的後果很嚴重,所以生物進化出了各種修復手段,針對不同類型的損傷。真核生物的DNA修復主要有4種類型: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鹼基切除修復(BER)、錯配修復(MMR)和雙鏈斷裂修復(DSBR)。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二)
    作為DDR(DNA損傷反應)的3個PIKK之一,DNA-PK在DDR中主要參與NHEJ過程。而另外兩個PIKK,ATM和ATR具有更多功能。後來發現AT患者的細胞對放射線敏感,表明其突變基因與DNA修復相關。在DDR中,ATM負責協調細胞對DSB(雙鏈斷裂)的應答,包括DNA修復、檢查點激活、凋亡、衰老以及染色質結構改變、轉錄和mRNA剪接等。它是一種頂端激酶,可以響應DNA損傷而使數百種底物磷酸化。MRN複合體、Tip 60、ATR、PP2A和Wip1都可以調節ATM的激活。
  • Science:泛素化過程參與DNA損傷與修復
    BRCA1具有許多與其他蛋白相互作用的位點,通過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發揮其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包括細胞周期調控,DNA損傷修復,基因轉錄激活等等,其中對BRCA1在DNA損傷應答(DNA  damage  response)中功能的確定有助於探討和闡明其腫瘤抑制功能和機理。
  • DNA損傷與修復(注意區分!!)
    DNA突變是指個別dNMP(脫氧單磷酸核苷)殘基以至片段DNA在結構、複製或表型功能的異常變化,也稱為DNA損傷。DNA損傷修復(repair of DNA damage)在多種酶的作用下,生物細胞內的DNA分子受到損傷以後恢復結構的現象。DNA損傷修復的研究有助於了解基因突變的機制,衰老和癌變的原因,還可應用於環境致癌因子的檢測。
  • Natrue:成體幹細胞的DNA損傷可引發衰老
    生物谷報導:成體幹細胞對人體自我修復和組織再生至關重要,不過,成體幹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人體因而也會逐漸衰老。一項最新研究表明,DNA損傷是造成成體幹細胞減少進而產生衰老的主要機制原因。這一發現對於人類理解衰老過程以及幹細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7日的《自然》雜誌上。
  • 如何調節人類DNA修復?DNA斷裂和修復平衡有助於抗癌和衰老
    新發現對橫紋肌肉瘤等化療耐藥癌症意義深遠,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結果還證明維持DNA斷裂和修復平衡還有助於對抗衰老引起的記憶力、認知力和學習能力下降等神經退行性變
  • Nat Commun:揭秘DNA破碎的新型修復機制
    2020年2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染色體的斷裂是對細胞最有害的損傷,如果其沒有被恢復的話就會阻斷染色體的複製和分離,從而導致細胞周期生長停止並促進細胞死亡,這些突變經常會在腫瘤細胞中頻繁發生,而且在遺傳物質複製期間會自發產生,為了能夠有效地修復遺傳物質中的損傷,細胞會將信息從完整的子代拷貝中轉移到破碎的拷貝中,這被稱之為姐妹染色單體的重組(recombination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Nat Cell Biol:鑑別出減緩並修復致癌DNA損傷的分子機制
    研究者表示,這種機制能給給予細胞有機會停止突變細胞在體內的複製和分裂,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抵禦癌症等多種疾病的新型療法。研究者Jiri Lukas說道,人類細胞中的這種特殊機制能減緩分裂細胞中DNA損傷的擴散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