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節人類DNA修復?DNA斷裂和修復平衡有助於抗癌和衰老

2021-02-13 生物通

新發現對橫紋肌肉瘤等化療耐藥癌症意義深遠,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結果還證明維持DNA斷裂和修復平衡還有助於對抗衰老引起的記憶力、認知力和學習能力下降等神經退行性變。

我們基因組內珍貴的遺傳信息每天都面臨成千上萬的破壞。細胞有一組蛋白質,專門搜索、檢測和修復DNA斷裂以保證基因組的完整性。至今,人們對細胞如何精細地調節「修復機器」響應每個修復事件的程度都知之甚少。

合成與降解是細胞調節蛋白質水平的主要方式,被打上泛素標籤的蛋白質被認定為需要被降解的「無用蛋白」。

謝菲爾德大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學技術系Sherif El-Khamisy博士團隊最新發現一種被稱為UCHL3的酶能通過去除DNA修復蛋白TDP1的泛素標記來調控DNA修復。


UCHL3過度表達會導致TDP1泛素化減少和TDP1蛋白水平增加。號稱兒童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的橫紋肌肉瘤恰恰表現出了TDP1蛋白水平增加特徵。

然而,UCHL3表達太少也有問題。TDP1泛素化增加和蛋白水平減少在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疾病中十分常見。

El-Khamisy博士說:「我們發現UCHL3很可能是一個新的藥物治療靶點,抑制其活性可改善耐藥癌症治療,刺激其活性可對抗神經退行性變。」

DNA修復不足是運動神經元疾病和老年痴呆等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的常見原因。提高細胞修復基因組斷裂的能力,有望大範圍改善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現狀。

完整的研究論文發表於6月12日的《Cell Reports》。

原文標題

UCHL3 Regulates Topoisomerase-Induced Chromosomal Break Repair by Controlling TDP1 Proteostasis

相關焦點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這不是一項小的任務,這是因為我們的DNA不斷受到環境和細胞自身代謝活動的攻擊。結果就是DNA鏈可以在每個細胞分裂周期中至少斷裂一次,並且這種頻率會因某些生活方式(比如吸菸)或先天性DNA修復缺陷而增加。這就導致不可逆轉的遺傳損傷,並最終導致疾病,比如癌症、免疫缺陷、痴呆或發育缺陷。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Nat Commun|應對衰老和AD:HDAC1調控DNA損傷修復
    進行性的細胞和生理功能的惡化在衰老的過程中無法逆轉,並且會增加對疾病的易感性,進而導致死亡。基因組由於DNA損傷所致的不穩定性是衰老的重要標誌,並且與人腦中的基因突變、基因表達變化和認知損害相關。深入了解調控腦中DNA損傷和修復的機制可以為應對衰老和疾病提供幹預的可能。組蛋白脫乙醯基酶(HDACs),是一類可以將組蛋白和非組蛋白賴氨酸殘基的乙醯基團移除的酶。HDACs參與很多細胞過程,包括轉錄、染色質重塑和DNA修復。
  • SIRT6在DNA損傷修復中的新功能
    責編 | 兮基因組不穩定性的增加是腫瘤和衰老的關鍵特徵之一,而DNA損傷修復能力的下降是導致基因組不穩定的重要原因。生物體演化出了多條損傷修復通路以應對不同類型的DNA損傷,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以及DNA雙鏈斷裂修復(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DSBR)均與腫瘤及衰老發生關係緊密。
  • 科學家發現修復受損DNA的新方法
    化療和放療會導致DNA雙鏈斷裂,這是最嚴重的DNA受損情況之一。同源重組(在兩個DNA分子之間交換遺傳信息)的過程在DNA修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特定的基因突變會破壞基因的穩定性。比如,腫瘤抑制基因BRCA2的突變會導致最嚴重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德雷塞爾大學醫學院的Alexander Mazin教授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Francesca Storici助理教授開展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能夠促進DNA修復的蛋白質及其機制。
  • 【科學普及】「孤獨喬治」的DNA,揭示了抗癌和長壽相關基因
    圖2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孤獨的喬治」的標本衰老不可避免,但它是如何發展的呢?細胞衰老,是生命體衰老和死亡的基礎。>,其表達水平與人類老齡化相關。其中,TDO2基因編碼是犬尿氨酸途徑中負責降解色氨酸的第一個酶,具有調節年齡相關的蛋白質穩態的功能。TDO2被認為在衰老和年齡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抑制TDO2,可以延長動物壽命。我們知道,免疫系統是防禦病原體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具有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與機體其他系統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當我們分析人類癌症數據時,生物鐘因子哭-1在晚期前列腺癌中被發現增加,並且與不良結果密切相關,」傑斐遜健康公司(Jefferson Health)腫瘤學執行副總裁、SKCC企業總監、該研究的高級作者凱倫·克努森(Karen Knudsen)解釋說。「然而,哭-1在人類癌症中的作用還沒有被探索出來。」
  • 組蛋白修飾H3K4me2在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當DNA損傷發生時,細胞活動會中止,以便於DNA 修復蛋白接近並清除損傷。如果損傷得到及時修復,細胞活動和功能會恢復正常,繼續參與發育和衰老的過程。相反,如果修復沒有及時進行,就會造成細胞功能異常,從而導致發育障礙、癌症以及早衰。因此,了解DNA損傷修復的機制可以幫助人類理解疾病與衰老的成因。
  • DNA修復研究領域重要成果解讀!
    如果沒有利用這種機制修復DNA雙鏈斷裂的能力,那麼細胞就不得不採用更容易出錯因而更容易發生癌變的DNA修複方式。基因BRCA1和BRCA2不是唯一的當發生突變時會導致無法利用同源重組修復DNA雙鏈斷裂而促進腫瘤發生的基因。已知22個基因發生的突變會破壞同源重組修復,從而產生具有「BRCAness」表型的腫瘤。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二)
    後來發現AT患者的細胞對放射線敏感,表明其突變基因與DNA修復相關。在DDR中,ATM負責協調細胞對DSB(雙鏈斷裂)的應答,包括DNA修復、檢查點激活、凋亡、衰老以及染色質結構改變、轉錄和mRNA剪接等。它是一種頂端激酶,可以響應DNA損傷而使數百種底物磷酸化。MRN複合體、Tip 60、ATR、PP2A和Wip1都可以調節ATM的激活。
  • 酒精造成 DNA 損傷的新修復通路
    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一種醛類物質是乙醛,細胞在代謝攝入的酒精時會產生乙醛。如果乙醛在細胞內堆積,就會與DNA發生反應,並將雙鏈交聯起來,形成一種非常有害的DNA損傷——鏈間交聯[1](ICL)。許多抗癌藥物也會產生ICL來殺死腫瘤細胞。Hodskinson等人[2]在《自然》發表的文章報導了一種乙醛誘導ICL的修復機制,他們發現的這種修復機制比常規機制更安全。
  • 近期DNA修復領域成果一覽
    文章中,研究者闡明了如何使得這種名為Mcl-1的蛋白質失去功能來促進癌細胞對DNA複製壓力變得更加敏感,靶向作用Mcl-1蛋白的化合物或許就能作為一類新型的抗癌藥物。文章中,研究者就發現了諸如上述化合物,實驗結果表明,這種化合物能同當前已知的藥物結合有效殺滅小鼠模型機體中的肺癌細胞。
  • 科學家找到受損DNA修復「關鍵」,抗癌新方法有望問世!
    德雷塞爾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Rad52蛋白質是DNA修復的關鍵所在。最新的研究發表結果發表於《分子細胞》雜誌中,在報導中,研究人員解釋了Rad52蛋白質同源重組的重要功能,這一發現有助於確定治療癌症的新目標目標。
  • Mol Cell:科學家揭示DNA斷裂被修復的分子機制
    圖片摘自:watchdog.org2017年2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修復
  • 人體中被忽視的60%「垃圾DNA」並非毫無作用,或與衰老有關!
    6月5日發表在《衰老細胞》(Aging Cell)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部分被稱為重複元素轉錄本的非編碼遺傳物質可能是衰老過程的一個重要生物標記。CSU科倫拜恩健康系統中心的健康老化助理教授Tom LaRocca領導這項研究,調查越來越多的證據,重複元素——轉座子和其他序列出現在人類基因組的多個拷貝——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活躍。
  • NMN中國:NAD+通過這些手段修復DNA
    PARP家族中PARP-1、PARP-2和PARP-3參與DNA修復。PARP-3已被證明在DNA雙鏈斷裂修復中起主要作用,而PARP-1和PARP-2激活是由鹼基切除修復過程中發生的DNA單鏈斷裂觸發的。 PARP家族中研究最多的是PARP-1。
  • 《自然》子刊:DNA雙股斷裂修復機制的研究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科學家,利用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簡稱ChIP)以及修飾過的I-Ppol酵素(一種能切斷DNA的酵素)來研究DNA雙股斷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簡稱DSBs)時蛋白質參與修復的機制,除了鑑定出參與DNA修復的蛋白質外,也觀察到這些蛋白質作用的先後順序
  • DNA修復系統:人體的保護神(新知)
    託馬斯·林達爾、保羅·莫德裡奇和阿齊茲·桑賈爾因在DNA修復細胞機制方面的研究而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隨之,DNA修復系統這個名詞進入大眾視野,受到人們關注。那麼,DNA修復到底是什麼呢?DNA就像是一個乖寶寶,一直勤勤懇懇地複製著,和其他蛋白小夥伴們在體內創造出了一對又一對和乖寶寶長得一模一樣的DNA。DNA修復系統就是人體自帶的照顧DNA的修復裝備。
  • DNA如何修復?細胞或將成為關鍵因素
    但只要稍微想一想演化的本質,就知道重要 性和易受攻擊並不是同一回事。一個生物體的細胞若增長 了修復損傷的DNA的能力,和沒有此能力的競爭對手相 比,就顯然有著生存的優勢。因此,當我們發現人類細胞確 實能做這樣的修復時,應該是毫不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