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如何修復?細胞或將成為關鍵因素

2020-10-24 櫻桃櫻桃最甜

在你的身體中,每個細胞中的每個化學反應程序都由 你的DNA所決定。構成這種雙螺旋的分子排列所含的指 令,告訴你的細胞什麼時候要製造某些化學物質,什麼時候 分裂,什麼時候停止分裂。像癌症這樣的疾病以及通常的 老化,都會牽涉到基因毀損。於是,維持DNA所發出的信 息完整無誤,是每個生命體機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不幸,DNA的重要性卻造成關於這種分子的脆弱性的 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DNA被描述成各種環境力量的被 動受害者,任何這種力量都能摧毀細胞,或許摧毀這些細胞 所屬的器官。但只要稍微想一想演化的本質,就知道重要 性和易受攻擊並不是同一回事。一個生物體的細胞若增長 了修復損傷的DNA的能力,和沒有此能力的競爭對手相 比,就顯然有著生存的優勢。因此,當我們發現人類細胞確 實能做這樣的修復時,應該是毫不意外的。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正常狀況下DNA受損的程度。 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經過極度敏感的化學測試,科學家 發現,人體內每一個細胞平均每天受到對其DNA的攻擊 有10000次之多。這些損害,有的來自外在環境的影響,但 大部分是由普通細胞新陳代謝的副產品所造成的化學損害。

例如,有個主要"罪犯"就是稱作氧化劑的化學物,是碳 水化合物在細胞中生成能量的正常"燃燒"過程中產生的 (如綠葉菜和其同種的蔬菜包含反氧化劑,這是它為什麼被推崇為抗癌食品的原因之一M因此,正常的細胞是在刀口 上討生活的,它不斷地發生損壞,也不斷地被修復。

科學家觀察到有兩種DNA損傷,各自有其修復機制。 一種是"錯配修復" (mismatch repair),主要是應付在細胞 發生分裂由DNA複製時發生的錯誤。如果你把DNA想 像成一個扭轉的螺旋的雲梯,則分子複製自己的辦法就是 先切斷所有雲梯橫板,然後在細胞材料中找到其欠缺的零 一半而重新組合。另一類錯配是當雲梯的一半在重新組合 時對另一半發生了滑動,因而造成一圈未配對的一半橫板 伸出DNA的側面。還有一類錯配則是找錯了新的半題材 料去組合整個分子。

在配對修復時,似乎有大約半打的基因會製造一些蛋 白質。他們會認出錯誤,並沿著雙螺旋側面切掉錯誤的分 子段。另有少數幾種蛋白質,會監視重建欠缺段落的工作。 如果沒有這些蛋白質,則複製上出差錯的DNA就沒法修 復,錯誤一旦造成,就會延續於未來所有世代的細胞。現在 知道,在製造修復蛋白質的基因上發生的一個缺損,是一種 常見的人類結腸癌的成因。


另一種比較複雜的修復過程"核苜酸切除修復"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對付的是人體內外的各種諸如 化學物的介質(agent),包括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造成在 DNA上的損壞。可以把這想像成一個"萬能修理工人",能 修復它遭遇的任何一種類似的損壞。

它的基本運作也類似 於錯配修復一偵測到DNA中的故障,將DNA的"雲梯 橫板"剖開,有故障的半邊予以切除,然後找來一股未受損 的分子來與之重新組合,以"治癒"分子。這種過程,應低於 範圍廣泛變種的修復工作——究者到現在還沒有找就沒法修復的DNA損壞,除非是整串分子完全斷裂。但我們 除了知道它的存在以外,關於核苷酸切除修復機制的詳情, 我們則幾乎一概不知。


未來幾年內,我們對細胞如何修復DNA的理解將會 迅速增長。短期內,這會在兩個領域中發生效果。在醫學 上,會有更多因為此機制故障而發生的疾病能被鑑別出來, 診斷性的檢驗(或許進一步治療)會變成你的醫生的技術的 一部分。在公共政策上,理解DNA如何修復,對於環境保 互上的爭論會有巨大的衝擊。到目前為止,每次我們需要 考慮人體接觸到化學品或輻射的風險時,總是要假定沒有 最小的安全劑量——即使最微弱的接觸也會造成細胞損 傷。

因為沒有任何資訊告訴我們,細胞如何應付損傷,所以 這是謹慎的人必須遵守的模式,但必定是過高估計了實際 上的風險。理解複雜的DNA修復過程,就能讓我們判定, 在哪個接融層次以下,普通的修復機制能對付造成的損傷。 把這些資訊納入我們的風險評估裡,就可能大幅度放鬆許 多領域中的控制標準。

相關焦點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每天,體內的細胞分裂數百萬次,要保持它們的身份,就需要母細胞無誤地將完整的遺傳信息傳遞給子細胞。這不是一項小的任務,這是因為我們的DNA不斷受到環境和細胞自身代謝活動的攻擊。結果就是DNA鏈可以在每個細胞分裂周期中至少斷裂一次,並且這種頻率會因某些生活方式(比如吸菸)或先天性DNA修復缺陷而增加。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經過多年的刑事訴訟實踐證明,dna檢驗鑑定已成為法醫學領域最有效的統一鑑定提取過程通常包括材料製備,接著再進行細胞或細胞膜的破碎,以釋放和分離所收集樣品中的dna含量。一旦dna被分離出來,法醫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就可以進行核酸純化,例如通過鹽析蛋白質沉澱的方法來去除雜質。其中,離心分離的質量是法醫提取dna工作的關鍵,直接影響結果。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當我們進一步研究CRY 1的作用時,我們意外地發現,晝夜節律因素正在改變癌細胞修復DNA的方式。」 癌症治療的目的是破壞癌細胞的DNA,導致修復機制上的缺陷;當損傷嚴重時,細胞最終自毀。研究人員探討了哭-1在培養細胞、動物模型和前列腺癌患者組織中DNA修復中的可能作用。
  •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2008年06月20日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DNA損傷修復機制的調控,對於抑制癌細胞的形成有新的了解。這項重要突破研究成果甚受國際重視,刊登於20日美國專業期刊「分子細胞」中。  據「中央社」報導,「中研院」表示,蔡明道研究團隊日前以研究調控細胞周期檢查點的途徑,成功結合生化學、結構學、遺傳學與質譜學等研究方法,證實一項新的「Rad53-SCD1計數磷酸化」調控方式,正是傳導訊息的關鍵因素,為癌症發生的基礎研究帶來嶄新的一頁。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幾年來,Gasser及其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染色質結構如何在應對DNA損傷的過程中發生變化,以便了解這些變化是否以及如何提高修復速度。在早期的一項研究中,Gasser實驗室的前博士生Michael Hauer發現,染色質對急性DNA損傷既有局部的反應,也有全基因組範圍內的反應,大約30%的組蛋白在全基因組範圍內被修飾、去除和降解,而且這種現象不僅僅是發生在損傷部位。
  • 細胞修復DNA有「工具箱」
    原標題:細胞修復DNA有「工具箱」 託馬斯·林達爾 保羅·莫德裡奇 阿齊茲·桑賈爾   本報記者 劉園園   從一個細胞到另一個細胞,從這一代人到下一代人,決定人類生長的基因信息在我們體內流淌了千萬年。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Nat Commun:超級酶或可加速細胞DNA的修復
    DNA的修復。在我們機體中,突變往往產生自未及時修復的DNA損傷,而突變往往會誘發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症和神經變性疾病等;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酶類PARP3如何識別並且發送破碎DNA鏈存在的信號,PARP3簡稱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3。
  • Biomaterials:如何將多潛能幹細胞轉變成為成熟分化細胞?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幹細胞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工具來修復或移除損傷或疾病組織,但如果可以可靠地將幹細胞從多潛能狀態轉化成為成熟的分化狀態,研究者們或許就可以通過改變幹細胞被培養的環境來研究如何控制幹細胞的狀態了,近日來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成功進行了相關研究,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Biomaterials上。
  • Cell:科學家鑑別出維持細胞基因組完整性的新型DNA修復機制
    HMCES基因來尋找細胞複製中的問題,但研究者並未發現任何問題,即缺失HMCES的細胞依然能夠正常進行分裂和DNA複製;當研究者利用損傷的DNA來挑戰這些細胞時他們發現,HMCES對於維持細胞健康至關重要。
  • Nature:DNA修復可能是亨廷頓舞蹈病的關鍵
    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和美國健康研究院以及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身體基因修復系統的一個錯誤可以導致亨廷頓症的發生。     亨廷頓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種由IT15基因上CAG重複序列異常擴展所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 解讀2015諾貝爾化學獎: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北京時間昨天傍晚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克和擁有美國、土耳其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脫氧核糖核酸,俗稱的DNA。人類幾乎每個細胞裡都有DNA,它們編碼了人體全部的遺傳信息。
  • 在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中,幹細胞如何「妙手回春」?
    幹細胞是一種多功能細胞,能夠再生人體的各種組織,因此在創傷治療中有一定的臨床潛力,特別是在骨折癒合、軟骨癒合及創傷後炎症等方面。 局部細胞和組織損傷後,機體對損傷所形成的缺損進行修補恢復的過程稱修復。修復是機體抗損傷的表現,組織修復主要是通過再生來完成的。
  • DNA修復關鍵蛋白的三維結構首次在亞納米尺度上描繪
    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今天發布了一項重要成果,中國科技大學蔡剛教授課題組首次在亞納米尺度上描繪出DNA修復關鍵蛋白ATR激酶的三維結構,從而可以了解這種蛋白對DNA損傷的響應機制。「ATR激酶啟動了細胞內DNA損傷應答,維護了基因組的穩定。
  • 科學家找到受損DNA修復「關鍵」,抗癌新方法有望問世!
    德雷塞爾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Rad52蛋白質是DNA修復的關鍵所在。最新的研究發表結果發表於《分子細胞》雜誌中,在報導中,研究人員解釋了Rad52蛋白質同源重組的重要功能,這一發現有助於確定治療癌症的新目標目標。
  • DNA修復異常會引起癌症?
    有些損傷可以阻斷DNA複製,細胞可能因此而死亡。關鍵基因中的DNA損傷,會影響細胞執行其正常功能,並可能形成腫瘤。DNA損傷與突變不同。DNA損傷指DNA物質異常,如單、雙鏈斷裂,8-羥基脫氧鳥苷和多環芳烴加合物。DNA損傷能夠被酶識別,有被修復的可能。突變指DNA分子中一個鹼基變成另外一個鹼基,使DNA序列改變。DNA雙鏈都突變了,酶就不能識別這種DNA分子的改變,也就不能修復。
  • DNA修復研究領域重要成果解讀!
    CDK12控制著DNA修復基因的RNA轉錄本長短doi:10.1038/s41586-018-0758-y基因BRCA1和BRCA2發生突變對乳腺癌和卵巢癌構成嚴重風險,這是因為它們通過幹擾同源重組修復(HR)來危害細胞的基因組穩定性,其中同源重組修復是一種準確地修復有害的DNA雙鏈斷裂的關鍵機制。
  • 近期DNA修復領域成果一覽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知道Mcl-1蛋白在保護細胞免於程序性細胞死亡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很多類型的癌細胞都會產生過量的Mcl-1蛋白。通過仔細觀察細胞循環周期中Mcl-1蛋白水平的上升和下降,研究人員就鑑別出了該蛋白的另一種特殊功能,如果細胞存在嚴重的DNA損傷,即DNA鏈發生斷裂,細胞會有兩種方式來嘗試修復這種DNA損傷,其中一種就是從另外一個染色體複製正確的序列,該過程稱之為同源重組;但這僅僅是在細胞進行染色體複製過程中才會發生,另外,細胞還會嘗試將破損的DNA利用修剪和編織的方式重新組合在一起
  • 酒精造成 DNA 損傷的新修復通路
    醛是一類高度活躍的分子,可以從環境進入人體,也可以由細胞代謝過程而產生。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一種醛類物質是乙醛,細胞在代謝攝入的酒精時會產生乙醛。如果乙醛在細胞內堆積,就會與DNA發生反應,並將雙鏈交聯起來,形成一種非常有害的DNA損傷——鏈間交聯[1](ICL)。許多抗癌藥物也會產生ICL來殺死腫瘤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