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修復DNA有「工具箱」

2020-11-27 人民網

原標題:細胞修復DNA有「工具箱」

託馬斯·林達爾

保羅·莫德裡奇

阿齊茲·桑賈爾

  本報記者 劉園園

  從一個細胞到另一個細胞,從這一代人到下一代人,決定人類生長的基因信息在我們體內流淌了千萬年。它們每天都會遭到紫外線輻射、自由基和其他致癌物質的傷害,並不斷地發生自發的變化,然而卻神奇地完好無缺。

  這些遺傳物質之所以沒有亂成一團,是因為大量的分子系統在持續不斷地監測並修復著我們的DNA。託馬斯·林達爾、保羅·莫德裡奇和阿齊茲·桑賈爾因描繪並解釋了DNA的修復機制而榮獲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

  託馬斯·林達爾與鹼基切除修復機制

  「DNA到底有多穩定?」林達爾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那個時候,科學界相信DNA分子是極其穩定的。

  但林達爾通過開創性的實驗證明,DNA在經歷著緩慢但十分明顯的衰老。他認為,基因組每天都會遭遇成千上萬災難性的傷害,而這種傷害的頻繁程度無法解釋人類在地球上的繁衍生息,因此,我們體內肯定有修復DNA缺陷的分子機制。

  在這種想法的指引下,林達爾開始從細菌的DNA中尋找修復酶。DNA的一種缺陷是,胞核嘧啶很容易就失去一個氨基,這會導致基因信息的改變。在DNA的雙螺旋中,胞核嘧啶和鳥嘌呤往往成對出現,但是當氨基消失時,受損的胞核嘧啶會與腺嘌呤組對,因此如果這種缺陷得以持續,DNA在進行複製時就會出現變異。林達爾意識到,細胞一定會有蛋白來抵消這一過程,後來他發現了一種可以移除受損的胞核嘧啶的細菌酶。

  這一發現成為35年的科研工作的開始。此後,林達爾檢測了細胞「工具箱」中多種用來進行DNA修復的蛋白,並一點一點地拼出了「鹼基切除修復」機制的全景圖。1996年,林達爾成功地在試管內重現了人體內的DNA修復過程。

  保羅·莫德裡奇與DNA錯配修復機制

  「你應該研究一下關於DNA的東西。」196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裡克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榮獲諾貝爾獎後,莫德裡奇的父親、一位生物學老師對他說。幾年後,「關於DNA的東西」成為莫德裡奇人生的核心。

  上世紀70年代末,莫德裡奇對DAM甲基化酶發生興趣。DAM甲基化酶可以將甲基原子團連接到DNA上。他發現,這些甲基原子團扮演著「路標」的作用,幫助一種特殊的限制性內切酶在DNA鏈的正確位置劃出切口。

  幾年後,另一位叫做馬修·梅塞爾森的科學家發現,甲基原子團可能還有另一種指示功能:當DNA出現錯配的鹼基時,甲基原子團可以幫助細胞識別在糾正錯誤時應該以哪條DNA鏈為模板。莫德裡奇與梅塞爾森的科研領域自此交匯,他們通過共同研究發現,當DNA出現鹼基錯配時,會不斷糾正沒有甲基原子團的那條鏈。他們總結,DNA錯配修復是DNA發生複製時一種自然的過程。

  對莫德裡奇來說,這一發現開啟了大約10年的系統性研究,他研究了一個又一個參與DNA錯配修復的酶。上世紀80年代末期,莫德裡奇成功地在試管中展示了複雜的分子修復機制,並深入研究了人體內的DNA修復機制。

  阿齊茲·桑賈爾與核苷酸切除修復機制

  在科研生涯的早期,桑賈爾對一種現象尤其感到困惑:當細菌暴露在致命的紫外線輻射下時,如果用可見藍光照射它們,它們會突然恢復。他非常好奇:在這一神奇的效應背後,有什麼樣的化學機制?

  1976年,桑賈爾發現了可以修復紫外線傷害的酶——光裂合酶,並讓細菌產生足夠的光裂合酶。這一研究結果呈現在他的博士論文中,然而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後來,其他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在黑暗環境中起作用的系統,也就是說,細菌有兩種修復紫外線傷害的機制。之後桑賈爾開始研究這種系統的分子機制,並在幾年後成功地識別出了在這種系統中起作用的uvrA、uvrB和uvrC酶。

  桑賈爾運用開拓性的試管實驗發現,這些酶可以識別紫外線傷害並在DNA鏈上劃出兩個切口——分別位於受損部位的兩端,之後一個包括受損部位在內的12到13個核苷酸就會被移除。

  由此,桑賈爾發現了「核苷酸切除修復」機制,這一發現完全改變了該研究領域。此後,桑賈爾對人體內的「核苷酸切除修復」機制進行了研究,並發現人體內存在與光裂合酶類似的酶來幫助我們調節生物鐘。

  我們體內有個修復DNA錯誤的「工具箱」:有很多蛋白在不斷監測和校對這些基因,並修復它們出現的缺陷。託馬斯·林達爾、保羅·莫德裡奇和阿齊茲·桑賈爾都發現了這個「工具箱」,並分別獨立地找出了我們體內不同的DNA修復「工具」。「這三位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描繪了這些基本機制,他們的系統性研究對理解細胞的工作機製作出了決定性貢獻。與此同時,也讓我們理解了幾種遺傳性疾病的原因,以及癌症和衰老背後的機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解釋他們獲獎原因時評價道。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如果DNA損傷沒有被正確修復,可能發生以下3種情況細胞衰老,加速細胞衰老進程細胞凋亡,DNA損傷過度無法修復時,會啟動凋亡程序來清除損傷的細胞細胞癌變,DNA損傷部分修復的情況下,細胞會出現各種基因組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導致正常細胞癌變成為腫瘤細胞DNA
  • 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每天,體內的細胞分裂數百萬次,要保持它們的身份,就需要母細胞無誤地將完整的遺傳信息傳遞給子細胞。這不是一項小的任務,這是因為我們的DNA不斷受到環境和細胞自身代謝活動的攻擊。結果就是DNA鏈可以在每個細胞分裂周期中至少斷裂一次,並且這種頻率會因某些生活方式(比如吸菸)或先天性DNA修復缺陷而增加。
  • 能修復DNA損傷的防曬霜,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
    不只是我,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名譽教授、研究 DNA 損傷和基因修復酶的專家、生物學家埃羅爾·弗裡德伯格(Errol Friedberg)也很不相信防曬霜能有這種功效。他在電話裡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哪種酶能添加到乳液或者防曬霜裡。
  • DNA如何修復?細胞或將成為關鍵因素
    DNA被描述成各種環境力量的被 動受害者,任何這種力量都能摧毀細胞,或許摧毀這些細胞 所屬的器官。但只要稍微想一想演化的本質,就知道重要 性和易受攻擊並不是同一回事。一個生物體的細胞若增長 了修復損傷的DNA的能力,和沒有此能力的競爭對手相 比,就顯然有著生存的優勢。因此,當我們發現人類細胞確 實能做這樣的修復時,應該是毫不意外的。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當我們進一步研究CRY 1的作用時,我們意外地發現,晝夜節律因素正在改變癌細胞修復DNA的方式。」 癌症治療的目的是破壞癌細胞的DNA,導致修復機制上的缺陷;當損傷嚴重時,細胞最終自毀。研究人員探討了哭-1在培養細胞、動物模型和前列腺癌患者組織中DNA修復中的可能作用。
  • 解讀2015諾貝爾化學獎: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北京時間昨天傍晚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克和擁有美國、土耳其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  脫氧核糖核酸,俗稱的DNA。人類幾乎每個細胞裡都有DNA,它們編碼了人體全部的遺傳信息。
  •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
    來自巴塞隆納IRB基因組數據科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由ICREA研究員Fran Supek領導,發現了一種名為「突變霧」的新型超突變,它可以在每個細胞中產生數百個突變。這些突變廣泛分布,但在基因組中最重要的基因所在區域(所謂的常染色質)積累。這些突變四處傳播的事實解釋了為什麼它們直到現在都沒有被發現。
  • Nat Commun:超級酶或可加速細胞DNA的修復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6年9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薩塞克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ussex)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名為PARP3的酶類能夠幫助加速細胞
  •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2008年06月20日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DNA損傷修復機制的調控,對於抑制癌細胞的形成有新的了解。這項重要突破研究成果甚受國際重視,刊登於20日美國專業期刊「分子細胞」中。  據「中央社」報導,「中研院」表示,蔡明道研究團隊日前以研究調控細胞周期檢查點的途徑,成功結合生化學、結構學、遺傳學與質譜學等研究方法,證實一項新的「Rad53-SCD1計數磷酸化」調控方式,正是傳導訊息的關鍵因素,為癌症發生的基礎研究帶來嶄新的一頁。
  • Cell:科學家鑑別出維持細胞基因組完整性的新型DNA修復機制
    、細菌等;這項研究中我們剔除了細胞中的HMCES基因來尋找細胞複製中的問題,但研究者並未發現任何問題,即缺失HMCES的細胞依然能夠正常進行分裂和DNA複製;當研究者利用損傷的DNA來挑戰這些細胞時他們發現,HMCES對於維持細胞健康至關重要。
  •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 dna研究玩法攻略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dna的研究能讓你變醜或者變美,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dna研究系統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dna研究玩法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dna的研究能讓你變醜或者變美,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dna研究系統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dna研究玩法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dna的精準鑑定要求要有足夠數量的純樣本。提取過程通常包括材料製備,接著再進行細胞或細胞膜的破碎,以釋放和分離所收集樣品中的dna含量。離心機是利用離心力將不同濃度的液體(如血細胞與血漿細胞酚-氯仿法提取dna最能說明這一點,其通常用於提取血液裡的dna。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一)
    DNA損傷的後果很嚴重,所以生物進化出了各種修復手段,針對不同類型的損傷。真核生物的DNA修復主要有4種類型:核苷酸切除修復(NER)、鹼基切除修復(BER)、錯配修復(MMR)和雙鏈斷裂修復(DSBR)。
  • 阻斷DNA修復的新藥物能夠提高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
    然而,一些腫瘤可以通過依賴DNA修復途徑來抵抗這種損傷,從而對化療產生耐藥性。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阻斷這種修復途徑的化合物,當用這種化合物和順鉑聯合治療荷瘤小鼠時,腫瘤比單用順鉑治療的腫瘤明顯縮小。
  • dna親子鑑定原理和鑑定步驟
    dna親子鑑定原理和鑑定步驟鑑定原理鑑定親子關係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鑑定。人的血液、毛髮、唾液、口腔細胞等都可以用於用親子鑑定,十分方便。一個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同一對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一對基因稱為等位基因,一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如果檢測到某個dna位點的等位基因,一個與母親相同,另一個就應與父親相同,否則就存在疑問了。
  •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優勢是培養細胞
    一種特殊的高解析度檢測人體細胞染色體序列的方法。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的,優勢是無需體外體內培養細胞,只需要利用細胞核酸展示培養的酶可以將人體細胞核中基因序列複製到細胞中,與原核細胞核酸片段一一對應。基因晶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重複性、高解析度、高重複性、無菌等。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三)
    ATR通過其伴侶蛋白ATRIP被募集到覆蓋有複製蛋白A(RPA)的損傷區域。RPA是真核生物的單鏈DNA結合蛋白,損傷處的單鏈DNA(ssDNA)被RPA包圍後會募集ATR-ATRIP複合物。RPA-ssDNA是許多DNA修復途徑的重要結構。除了HR外,RPA-ssDNA還參與核苷酸切除修復,錯配修復,鹼基切除修復和複製叉重啟。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二)
    後來發現AT患者的細胞對放射線敏感,表明其突變基因與DNA修復相關。在DDR中,ATM負責協調細胞對DSB(雙鏈斷裂)的應答,包括DNA修復、檢查點激活、凋亡、衰老以及染色質結構改變、轉錄和mRNA剪接等。它是一種頂端激酶,可以響應DNA損傷而使數百種底物磷酸化。MRN複合體、Tip 60、ATR、PP2A和Wip1都可以調節ATM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