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受損DNA修復「關鍵」,抗癌新方法有望問世!

2020-12-03 生物谷


德雷塞爾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Rad52蛋白質是DNA修復的關鍵所在。最新的研究發表結果發表於《分子細胞》雜誌中,在報導中,研究人員解釋了Rad52蛋白質同源重組的重要功能,這一發現有助於確定治療癌症的新目標目標。


放療和化療可引起DNA雙鏈斷裂,其中最大的損害就是DNA的損傷,同源重組在DNA修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過程包括兩個DNA分子的

遺傳

信息交換,然而,某些基因突變可以破壞一個基因組,例如,BRCA2突變導致的

乳腺癌

和卵巢癌。


在此次研究中,德雷克塞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們專門研究了促進DNA修復的蛋白質及其機制。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找到證據表明,RNA可以作為供體模板,用來修復DNA,而Rad52蛋白質則參與了這個過程,然而我們卻不知道這種蛋白質是如何參與進來的。」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了Rad52蛋白質的重要作用,那就是促進雙鏈DNA和RNA之間的「反鏈交換」,這意味著這種蛋白質同源匯集DNA和RNA分子的能力,使得RNA可以當做DNA修復的模板。


如此看來,Rad52這種能力是真核生物中獨一無二的,另有類似的蛋白質都沒有這種能力。


緊接著,研究人員探索了Rad52蛋白質在人類細胞的作用,因為DNA斷裂在很多人類退行性疾病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癌症。這一實驗結果為癌症等疾病的治療方法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修復受損DNA的新方法
    化療和放療會導致DNA雙鏈斷裂,這是最嚴重的DNA受損情況之一。同源重組(在兩個DNA分子之間交換遺傳信息)的過程在DNA修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特定的基因突變會破壞基因的穩定性。培養皿中的酵母,Rad52蛋白質引導的RNA反鏈交換修復了受損的DNAMazin說:「我們的證據表明,RNA可以被用途修復DNA的模板,Rad52蛋白質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
  • 美科學家拍攝到人體受損DNA修復重要環節
    為了解Rad51蛋白更多功能提供了新信息  修復人體受損DNA視頻(英文),這將為人們了解Rad51蛋白在複雜和關鍵的DNA修復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提供新的信息。
  • 科學突破:菠菜葉或有望修復受損心臟!
    供圖: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撰文:Delaney Chambers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利用菠菜培育人類心肌的方法,有望解決一個在修復受損器官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今年3月,《生物材料》(Biomaterials)雜誌發表了上述研究,提供了一種人工培養血管系統的新方法。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技術 可幫助修復受損的DNA
    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16日 消息: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修復受損DNA的技術。這一研究突破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可能為癌症和神經衰退性疾病的新療法鋪平道路。
  • 抗癌|美國科學家找到新方法,一招餓死癌細胞,天冬氨酸是關鍵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當某些腫瘤的供血量超過血液供給時,它們在低氧條件下生長緩慢。這一發現可能會為開發治療這種特殊的致命弱點的藥物提供機會,可能有幾種方法可以阻止癌細胞獲得天冬氨酸,方法是阻止它們製造胺基酸或者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如果這一思路是對的,一種抗天冬氨酸的治療可能會為典型的化療和放療提供一種補充,而且對任何類型的腫瘤都有效。研究人員還設想了一種一箭雙鵰的方法:一種是治療腫瘤中氧氣充足的部分,另一種是阿斯巴甜阻滯劑。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結果就是DNA鏈可以在每個細胞分裂周期中至少斷裂一次,並且這種頻率會因某些生活方式(比如吸菸)或先天性DNA修復缺陷而增加。這就導致不可逆轉的遺傳損傷,並最終導致疾病,比如癌症、免疫缺陷、痴呆或發育缺陷。如今,這些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蛋白如何協調受損DNA的修復,從而確保它在不同代之間保持穩定,並阻止鄰近未受損DNA受到附帶損害。
  • 德國科學家找到使腦細胞再生的方法
    來源:科技日報   德國慕尼黑GSF國家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幹細胞研究所的馬吉達娜·戈特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日發現,使用特殊的調節蛋白,星形膠質細胞能分化成功能性神經細胞,這有望成為替代因傷痛或疾病而受損的腦細胞的新方法
  • 酒精造成 DNA 損傷的新修復通路
    許多抗癌藥物也會產生ICL來殺死腫瘤細胞。Hodskinson等人[2]在《自然》發表的文章報導了一種乙醛誘導ICL的修復機制,他們發現的這種修復機制比常規機制更安全。ICL修復失效與罕見遺傳病範可尼貧血症(FA)有關。有22個FANC基因可以編碼參與ICL修復的蛋白,任何一個發生突變都會導致這種疾病[3]。
  • DNA如何修復?細胞或將成為關鍵因素
    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經過極度敏感的化學測試,科學家 發現,人體內每一個細胞平均每天受到對其DNA的攻擊 有10000次之多。這些損害,有的來自外在環境的影響,但 大部分是由普通細胞新陳代謝的副產品所造成的化學損害。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損傷與修復機制在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和腫瘤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經過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對於DNA損傷修復機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別1.
  • 科學家首次成功修復小鼠受損視神經
    科學家讓小鼠的視神經(負責將視覺信息從眼睛傳遞到大腦)在被完全切斷之後,成功實現了再生,並發現視神經可以重新沿襲之前的路徑,重建與大腦合適部位的聯繫。   這項前無古人的修復工作或能幫助盲人重見光明。   在科學家重建小鼠的視神經之前,小鼠的症狀類似於人類的青光眼,這是除白內障之外的第二大致盲原因。
  • Cell:科學家發現DNA修復的關鍵酶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6年11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DNA修復過程中的必要組分
  • Neuron:科學家們找到神經元損傷修復新方法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10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成功在小鼠體內找到能夠使得神經纖維自我修復的方法:他們找到一類在神經連接遭到損傷之後阻止纖維重新生長的基因。這一基因叫做"Cacna2d2",是一類分子開關。
  • 阻斷腎癌細胞自我修復的新方法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現了一種可以阻斷腎癌細胞自我修復的新方法,這一成果有望使腎癌化療更為有效,也更易承受。
  • Neuron:再生和修復受損神經細胞的新方法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21日的Neuron雜誌上,這一突破性研究可能會有助開發新的工具來修復和再生神經細胞。Charron博士的實驗室研究集中於神經元,他們希望更好地了解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神經元是如何到達其正確的目的地的。Frédéric Charron博士說:為了形成正確的神經迴路,發育中的軸突會按照外部信號到達正確部位。
  • The EMBO Journal:受損視神經修復新方法
    視神經一旦受損很難恢復。日本大阪大學和東北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通過抑制神經細胞內某種酶的作用,令實驗鼠受損的視神經得以修復。大阪大學教授山下俊英和東北大學教授高井俊行率領的研究小組發現,在神經細胞中發揮作用的一種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會妨礙神經再生。
  •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 DNA修復與疾病防治
    10月7日,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克和擁有美國、土耳其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表他們發現了細胞修復自身DNA的機制,為創新癌症治療手段提供了廣闊前景。
  • 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華裔科學家最新研究有望打通人體抗癌新通路
    有些抗癌治療是通過阻斷腫瘤的營養和血供來實現的,比如腫瘤的介入治療,還有針對腫瘤新生血管的靶向治療。不管硬鋼還是陰招,針對的都主要是癌細胞本身,但是癌灶並不是只有癌細胞,還有很多的間質,作為癌細胞實質的微環境,支持癌細胞的生長和對抗身體的修復。尤其是後者,癌症就像一個難以癒合的創傷。
  • DNA修復之父:讓癌症放療病人免受傷害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託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裡克和擁有美國、土耳其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在DNA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