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修復受損DNA的新方法

2021-01-19 中國生物技術網

原創編譯,轉載請註明來源!

美國德雷塞爾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Rad52蛋白質在依賴於RNA的DNA修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已發表在8日的《Molecular Cell》上(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研究結果揭示了同源重組蛋白質Rad52的重要作用。這項成果還有助於幫助癌症治療確定新的靶標。

化療和放療會導致DNA雙鏈斷裂,這是最嚴重的DNA受損情況之一。同源重組(在兩個DNA分子之間交換遺傳信息)的過程在DNA修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特定的基因突變會破壞基因的穩定性。比如,腫瘤抑制基因BRCA2的突變會導致最嚴重的乳腺癌和卵巢癌。

德雷塞爾大學醫學院的Alexander Mazin教授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Francesca Storici助理教授開展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能夠促進DNA修復的蛋白質及其機制。

2014年,Storici和Mazin發現,RNA能夠作為修復出芽酵母中的DNA雙鏈斷裂的模板,Rad52是同源重組通路之一,它在這個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培養皿中的酵母,Rad52蛋白質引導的RNA反鏈交換修復了受損的DNA

Mazin說:「我們的證據表明,RNA可以被用途修復DNA的模板,Rad52蛋白質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但是我們沒有確定Rad52參與這個過程的方式。」

在此次的研究中,該團隊發現了Rad52的不尋常的重要作用:它能夠促進雙鏈的DNA和RNA之間的「反鏈交換」,這意味著這種蛋白質具有將同源DNA和RNA分子結合到一起的能力。RNA可以被用作DNA精準修復的模板。

圖片來源:論文

如此看來,Rad52在真核生物中的這種能力是獨一無二的,而其他類似的蛋白質都沒有這種能力。

Storici說:「Rad52利用RNA的這種反鏈交換過程並不要求深入處理受損的DNA末端,這表明,以RNA為模板的修復可能是一種能夠很快修復DNA的機制。」

研究人員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確定Rad52蛋白質在人類細胞中的作用。

Storici補充說:「DNA受損是多種退行性疾病的原因,包括癌症。我們需要理解細胞是如何維持基因穩定的。這項發現幫助我們進一步地理解了複雜的DNA修復機制。」

這些結果提供了關於RNA、DNA、基因穩定性之間多層次關係的新觀點,還能為癌症治療確定新的治療靶標。BRCA(乳腺癌易感基因)缺陷乳腺癌細胞的增殖需要活躍的Rad52。使用小分子抑制劑來針對這種蛋白質是一種很好的抗癌策略。然而,癌細胞增殖所涉及的Rad52關鍵活動仍然不明確。

Rad52在DNA修復中的作用或許代表了這種關鍵的蛋白質活動,而這種關鍵活動可以作為抑制劑的靶標,有助於開發更特殊的(毒性更低)抗癌藥物。理解了RNA引導的DNA修復機制還能夠促進開發出基於RNA的新型基因工程方法。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zhaos@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熱文TOP10(統計周期:2016.5.1-2016.7.10)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拍攝到人體受損DNA修復重要環節
    為了解Rad51蛋白更多功能提供了新信息  修復人體受損DNA視頻(英文),這將為人們了解Rad51蛋白在複雜和關鍵的DNA修復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提供新的信息。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技術 可幫助修復受損的DNA
    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16日 消息: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修復受損DNA的技術。這一研究突破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可能為癌症和神經衰退性疾病的新療法鋪平道路。
  • 科學家找到受損DNA修復「關鍵」,抗癌新方法有望問世!
    德雷塞爾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Rad52蛋白質是DNA修復的關鍵所在。最新的研究發表結果發表於《分子細胞》雜誌中,在報導中,研究人員解釋了Rad52蛋白質同源重組的重要功能,這一發現有助於確定治療癌症的新目標目標。
  • 中國發布|科學家在心包液中發現可修復心臟的新細胞 或為心臟受損...
    中國網8月15日訊 據科技部消息,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的研究人員首先發現了心包液中先前未識別的細胞群。這一發現可能為心臟受損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該研究7月16日在線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Kubes實驗室與Fedak實驗室合作,發現了一個特殊Gata6+心包腔巨噬細胞,在治癒小鼠心臟損傷中起了作用。
  • Neuron:再生和修復受損神經細胞的新方法
    2012年11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Frédéric Charron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神經細胞自身存在內部時鐘。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21日的Neuron雜誌上,這一突破性研究可能會有助開發新的工具來修復和再生神經細胞。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損傷與修復機制在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和腫瘤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經過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對於DNA損傷修復機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別1.
  • The EMBO Journal:受損視神經修復新方法
    視神經一旦受損很難恢復。日本大阪大學和東北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通過抑制神經細胞內某種酶的作用,令實驗鼠受損的視神經得以修復。大阪大學教授山下俊英和東北大學教授高井俊行率領的研究小組發現,在神經細胞中發揮作用的一種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會妨礙神經再生。
  •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癌症進化  Emma Chou • 2020-08-05
  • 科學家發現一種修復大腦受損通路並恢復記憶功能的非侵入性方法
    而最近一些新研究集中在通過促進記憶和學習來遏制認知衰退,揭示了其在這方面令人興奮的潛力。 由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最新研究已經概述了一種非侵入性技術,能夠恢復70歲受試者的工作記憶,使他們的記憶功能表現能夠像20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好
  • Nature:揭示蛋白支架在修復DNA斷裂中起關鍵作用
    2019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某些類型的蛋白如何讓受損的DNA保持穩定,從而保持DNA的功能和完整性。這一新發現也解釋了某些蛋白存在先天或後天缺陷的人為何無法讓他們的DNA保持穩定並患上諸如癌症之類的疾病。
  • Nature:最新發現一類DNA修復酶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們,以表彰他們在DNA修復的細胞機制方面的研究。十月二十八日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一類新的DNA修復酶。當科學家們首次發現DNA的結構時,認為它的化學性質是極其穩定的,這使得它可以作為基因藍圖,將父母的基本特徵傳遞給其後代。
  • 科學家首次成功修復小鼠受損視神經
    科學家讓小鼠的視神經(負責將視覺信息從眼睛傳遞到大腦)在被完全切斷之後,成功實現了再生,並發現視神經可以重新沿襲之前的路徑,重建與大腦合適部位的聯繫。   這項前無古人的修復工作或能幫助盲人重見光明。   在科學家重建小鼠的視神經之前,小鼠的症狀類似於人類的青光眼,這是除白內障之外的第二大致盲原因。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科學家發現促進神經軸突再生的新方法
    【每日科技網】  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軸突(Axon)一旦受損,往往會導致永久性喪失功能。如果受損的神經元(Neuron)能夠令神經軸突再生,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望恢復。
  • 科學突破:菠菜葉或有望修復受損心臟!
    供圖: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撰文:Delaney Chambers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利用菠菜培育人類心肌的方法,有望解決一個在修復受損器官領域長期存在的問題。今年3月,《生物材料》(Biomaterials)雜誌發表了上述研究,提供了一種人工培養血管系統的新方法。
  • 科學家發現,水母能用來修復人類的受損皮膚
    最近發表在《材料科學與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稱,來自墨西哥的研究人員發現,水母的身體組織可以用作人類皮膚癒合的支架。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的仙后座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這種長得有點像皇冠的水母被認為是倒立水母的一科。
  • Cell Rep:新研究有助於修復受損外周神經系統
    2019年4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維吉尼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證明,當從中樞神經系統招募健康細胞時,受損的周圍神經系統能夠自我修復。該發現對未來治療影響兒童的衰弱和威脅生命的神經系統疾病有重要意義,例如肌營養不良症,格林 - 巴利綜合症和腓骨肌萎縮症。
  • 喚醒休眠細胞可修復受損視網膜
    北京時間3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美國申克斯眼科研究協會的科學家發現某些化學藥劑可激發眼睛中休眠狀態的非神經細胞轉換成原體細胞(progenitor cells),進而實現對受損視網膜細胞的修復。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由於迫切需要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靶點,西德尼·金梅爾癌症--傑斐遜健康中心(SKCC)的研究人員探索了生物鐘時鐘,並發現時鐘基因哭泣-1在癌症進展中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這項研究於1月15日發表。自然通訊.
  • 諾貝爾化學獎揭秘DNA修復機制 開啟治癌大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0月8日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瑞典科學家林達爾、美國科學家莫德裡奇及土耳其科學家桑賈爾因為「研究DNA修復機制」,而獲得本屆諾貝爾化學獎,三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16.6萬元人民幣)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