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10月12日訊 (記者 黃京 通訊員 王劍 王子煊) 很多人以為,理工科教授走進學校做分享,一定是科普科技前沿知識吧?昨日,當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國家工業設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西北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餘隋懷教授來到長沙市長郡中學,領著4000餘名師生在一段又一段輝煌的記憶、綻放的歷史中「穿越」之後,大家忍不住驚嘆:「這真是一位充滿『詩意』的理工教授!」這是餘隋懷第二次在長郡大講壇開講,這場「文化盛宴」還通過湖南長郡衛星遠程學校全程同步直播。
「體驗幸福,是需要感性素質的。」古典清韻緩緩奏起,餘隋懷以《詩經》為引入,提出「感性素質」這一概念。「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隨著他款款訴說,一幅又一幅溫暖的畫面輕輕鋪陳開來。在談到文字時,餘隋懷還以精美的演示和豐富的史實,向同學們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髓,讓大家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捕捉體驗幸福的感性素質。「作為中學生不妨多學校中國傳統文化,多寫寫詩,提升自己的感性素養。」
伴隨著婉婉怡人的音樂,全場師生隨著餘隋懷的講述,不斷「穿越」。行至秦漢,文化的統一令人心神陶醉,雁魚銅燈的環保理念超越時代,早期九九乘法表的出現讓人連連驚嘆;穿越盛唐,一場文化盛宴降臨,鳳鳴煌煌,霓裳煬煬,日本畫家跪於中國壁畫前痛哭流涕,慨嘆中國文化的驚豔;耳畔是清澈的阮音,民樂與流行樂的融合令世界震驚,傳承人以器為命的經歷讓學子們為之讚嘆,感受到傳承之重。特別是盛唐時開放的風氣,讓男人向上、女人自信的國韻時時相伴,《長安十二時辰》中仿古的服飾、妝容、建築、禮儀鼓勵著人們關注、繼承與創新中國傳統文化。
「對歷史最深的敬重是開創歷史。」餘隋懷的分享,不僅僅讓大家感受到時光沉澱出的幽幽魅力,更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對民族未來最深沉的責任與使命。他提到,美國學者李約瑟曾這樣評價中華文化:「一個多麼光彩奪目的寶庫打開了!」中華文化的精妙絕倫,在於「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開放與包容,在於「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更在於「薪旺萬代家業隆,火留子孫沐春風」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詩意」理工教授沉穩的聲音在偌大的體育館內迴響,深深震撼著每一位學子的心靈。「只有喚醒古老中國蘊藏的能量,在現代語境下復甦,才能帶動起整個東方文明。我們要呈現於世的不是甜品,而是盛宴。」餘隋懷勉勵同學們勇接時代火炬,從先輩的手中接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盡己之力點燃文化之火。願以素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
講座結束,許多中學生已變身為餘隋懷的「忠粉」。「如果一個國家,一手託著深邃的文化之玉,一手秉握靈動的科學之劍,國家定能擁有持續發展的內在力量。」高三學生周暢說,自己在餘教授的講述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熱愛,也立志在文化寶庫中不斷挖掘創新,做一名傲立於世界文化之巔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