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宇宙輕聲爆炸了
宇宙大爆炸的聲音我們聽得到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聲波是機械波,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而真空中沒有這種介質,所以宇宙大爆炸是沒有聲音的。如果我們非常有幸地親臨宇宙大爆炸的現場,也只能看到異常耀眼的光芒,而聽不到任何聲響。
那麼,如果當時宇宙中有傳播聲音的介質,能讓我們聽到宇宙大爆炸的聲音,那麼這個聲音有多大呢?
這個聲音計算起來比較複雜,而要研究這個聲音,還得從宇宙大爆炸的遺蹟——宇宙微波背景入手。科學家根據天文望遠鏡收集到的最新數據資料,對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變化進行了分析(宇宙誕生40萬年至76萬年發出的輻射),並將這種變化加入計算機軟體中,模擬出了大爆炸的聲音,最終估算出宇宙大爆炸的聲響大約在100分貝~120分貝之間。這個聲音就相當於我們站在開啟的電鋸旁,或者站在離噴氣式發動機100米遠的地方聽到的聲音。雖然已經接近人耳的痛閾值(人耳開始感到疼痛的聲音稱為痛閾,其聲級為120分貝),但是和我們想像的那種巨大爆炸的聲響很不一樣。
可能很多人會很詫異,那麼巨大的爆炸居然只有這麼點大的聲音?其實這已經不小了,因為當時宇宙可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大,而是極小極小,比原子、電子還要小許多。這麼小的宇宙爆炸,能產生那麼大的響聲,已經夠大的了。並且隨著宇宙的急劇膨脹,它的波長被急速拉長,使我們「聽」到的聲音變得很低。而且早期宇宙的爆炸波要穿過密度較大的時空介質,如果這個爆炸波轉化成聲音,就像被敲響的鐘那樣低沉。
傳說之外的「獅吼功」
說完了宇宙大爆炸的聲音,我們再來說說傳說中的獅吼功。
在一些武俠影視劇中,某些武林高手能發出威力強大的獅吼功。巨大的聲響像風一樣席捲塵土,橫掃在場的所有人,桌子、椅子等各種物品被損毀自不必說了,只有內功深厚的人能扛得住,那些小嘍囉們根本不堪一擊,被震得七竅流血而死……這些其實只是文藝作品的誇張描寫或民間傳說,現實中並沒有科學的佐證。
但是傳說之外,人的聲音也確實有它的威力,比如,一位俄羅斯的女孩能發出超過100分貝的聲音,這個聲音比火車開動的聲音還大,以至於把錄音棚裡的聲音記錄軟體都震癱瘓了。有人還對著一個玻璃杯大吼,結果,玻璃杯碎了。這其中的原因大家都很熟悉——共振。
就拿玻璃來說。首先,每塊玻璃都有一個天然的共振頻率,你敲一下大小不一樣的玻璃杯,你就會發現,它們的聲音高低是不一樣的。如果聲波的頻率與之相同,就可能使玻璃的震蕩加大幅度,最後就有可能把玻璃震碎。
其次,聲音強度要很大。聲音很大,對玻璃施加的壓力也就大,因此對玻璃的「攻擊」力度就大,玻璃就更容易「受傷」。就像一隊士兵在橋上齊步走一樣,士兵越多,齊步走產生的強度也越大,就使橋產生的共振更強烈,最後有可能使橋塌陷。
第三,玻璃本身有缺陷。每件物品的表面都遍布著我們看不到的裂紋,它們是最薄弱的地方,受到聲波「襲擊」時,它們會成為突破點,首先裂開。這就是為什麼聲波也能把物體震碎、震倒的原因了。
聲波的共振也能使人體器官受傷。人體各器官的固有頻率大約在3~17赫茲之間,如果振動頻率與這個頻率很相近,並且強度很大,那麼就會引起共振,致使器官損傷。
20赫茲以下是一般人們聽不到的次聲波,次聲波的頻率與人體各器官的固有頻率相近,有可能會對人造成傷害。次聲波武器就是利用了次聲波的這一特點來製造的。在日常生活中,比如雷電所產生的次聲波就能置人於死地,這樣的例子並不少:2009年夏天,餘杭的一個小女孩就死於雷電產生的次聲波。2007年的一天,重慶一個施工隊的工棚內5人也死於雷電產生的次聲波……
解剖「聲音」
平常我們怎麼衡量聲音大小的呢?這就涉及到聲音的強度。用來度量聲音強度的分貝,其中「分」指的是十分之一,而「貝」指的是貝爾,1貝爾等於10分貝。和0℃一樣,0分貝是聲響的一個分界標準,它指的是聽力正常的人可能聽到的最小的聲音,這個聲音相當於一隻在3米開外飛的蚊子製造的聲響。而實際上,很多人都聽不到這個聲音,所以我們也不必追求超級聽力,只要能聽到25分貝左右的聲音,聽力都屬正常的。分貝越高,聲音就越大。一般來說,人耳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是120分貝。
與聲音有關的除了我們常說的強度之外,最常見的還有頻率、振幅。
先說頻率。聲音的頻率就是1秒內聲音振動的次數,1秒內振動1次為1赫茲,振動100次為100赫茲。人耳聽覺的頻率範圍約為20~20000赫茲,低於20赫茲為次聲波,高於20000赫茲為超聲波。次聲波和超聲波我們人耳是聽不到的。
聲音的頻率決定聲音的高低。頻率越高,則聲音的音調越高,頻率越低,則聲音的音調越低。它一般和聲音的強度沒有關係。但高頻率聲音會對我們產生不適的感覺——粉筆劃黑板的吱吱聲、女人的尖叫聲等等。
再說振幅。振幅就是物體振動的大小幅度。振幅和聲音的強度有關,振幅大,強度就大。大鐘振動的幅度比小鍾大,所以聲音就大。我們用過音響就會知道,音箱越大,音量就越大,因為大音箱可以產生大的振幅。
另外,聲音的強度與距離有關,這就不多說了。
最後還得說一下傳播介質。在文章的開頭我們說到,在真空中,聲音是無法傳播的,即使是宇宙大爆炸那樣的「巨響」,我們都聽不到,這是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傳播介質影響聲音的傳播速度。相同的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時速度不同。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大於在液體中,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於在氣體中。比如在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大約是340米每秒左右,而在水中傳播速度是1500米每秒。也就是說,同樣的聲音在水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更遠。如果是水結成冰,傳播速度會快1倍,達到3230米每秒。所以古代人把耳朵貼在地面上,就可以聽到遠處兵馬行動的聲音,這是因為地面傳播聲音要比空氣傳播得更快、更遠。把耳朵貼在鐵軌上,可以聽到遠處的火車隆隆聲,因為鋼鐵中聲音傳播速度在5200米每秒以上。
聲音具有能量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聲音具有能量嗎?由於產生聲音會消耗能量,所以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聲音也具有能量。那麼聲音有多少能量呢?
如果換算起來的話,0分貝的能量大約是1.85×10-15焦耳,而70分貝時的能量是1.86×10-6焦耳;當達到120分貝時,能量為1.81×10-2焦耳;即使是最厲害的核彈,產生的能量大約為2.1×1017焦耳,其爆炸的聲響大約是301分貝左右。這類爆炸能震碎離爆炸中心2000千米之外的玻璃窗。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可以簡單比較一下,一度電(即1千瓦·時的電量)的能量相當於3.6×106焦耳,那麼1度電能做什麼呢?1度電能供給9瓦的節能燈連續照明100小時以上;能讓一輛功率為200瓦、時速20千米的電動自行車充足電之後,跑上100千米;還足夠讓20臺電腦運轉1小時。而美國一年的總用電量的能量相當於1.4×1019焦耳。
用我們平常說話的聲音殺不死人,但是聲音是有能量的,所以聲音才有一定的破壞力,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獅吼功」具有殺傷力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