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考前必糾的20個知識「陷阱」

2020-11-29 高考網

  下面是對高考高頻考點中常見陷阱的小結,以期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掌握高考答題方略,爭取該得的分得到,不該丟的分少丟。

  易錯點1 化合物的元素組成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識記常見化合物的元素組成。

  走出誤區:不僅要記住教材中出現的常見化合物的組成元素,如蛋白質(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質(C、H、O,有的含N、P)等,還要理解由這些物質水解或分解的產物的化學元素組成。另外,還要注意總結一些化合物的特徵元素,如Mg、Fe分別是葉綠素、血紅蛋白的特徵元素,N、P是構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

  易錯點2 中心體、線粒體和葉綠體等主要細胞器的功能

  易錯分析:對細胞結構與功能的一些特殊問題理解不到位。

  走出誤區:(1)具有中心體的不一定都是動物細胞,如果有細胞壁也有中心體應該屬於低等植物細胞。

  (2)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線粒體:有些細菌(如硝化細菌、藍藻等)雖然沒有線粒體,它們可通過細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進行有氧呼吸。真核細胞不一定都有線粒體:某些厭氧型動物,如蛔蟲細胞內沒有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還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動物細胞(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內也沒有線粒體。

  (3)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屬於原核細胞,沒有葉綠體,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細胞質的一些膜結構上進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細菌等可進行光合作用,但也沒有葉綠體。

  易錯點3 真、原核細胞和病毒的結構

  易錯分析:不能認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細胞結構及其獨有的特徵,是造成這一錯誤的主要原因。

  走出誤區:原核生物的特徵主要表現為:

  (1)從同化作用類型來看,多為寄生、腐生等異養型生物,少數為自養型生物,如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細菌、硫細菌等,進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細菌等。

  (2)從異化作用類型來看,多為厭氧型生物,部分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細菌)。

  (3)生殖方式多為分裂生殖(無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因為原核生物只進行無性生殖。

  (5)可遺傳變異的來源一般只有基因突變,因為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核酸構成,結構非常簡單。既然沒有細胞結構,就不是真核細胞或原核細胞。

  易錯點4 ATP分子結構的相關內容

  易錯分析:不清楚ATP、ADP與RNA在組成成分上的關係。

  走出誤區:從ATP的結構式分析,1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與DNA、RNA中的A含義不同),腺苷由腺嘌呤(鹼基)和核糖(五碳糖)組成,3分子磷酸基團,2個高能磷酸鍵。ATP水解時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首先斷裂,釋放能量,變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個高能磷酸鍵也將斷裂變成AMP,AMP是組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

  易錯點5 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關係的相關曲線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分析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有關曲線,不能理解細胞呼吸量、總光合作用量和淨光合作用量的關係式。

  走出誤區:光合作用的指標是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時每平方米葉面積吸收CO2毫克數表示,一般測定的光合速率都沒有把葉子的呼吸作用考慮在內,測到的是淨光合速率,而總光合速率還要加上呼吸速率。

  易錯點6 細胞周期概念的實質

  易錯分析:

  一是對細胞周期的概念模糊,不清楚一個細胞周期包括間期和分裂期,間期在前,分裂期在後;

  二是不理解圖中不同線段長短或扇形圖面積大小所隱含的生物學含義。線段長與短、扇形圖面積大與小分別表示細胞周期中的間期與分裂期的時間長短,間期主要完成DNA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該時期沒有染色體出現,分裂期主要完成遺傳物質的均分。

  走出誤區:理解細胞周期概念時應明確三點:

  ①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周期性;

  ②分清細胞周期的起點和終點;

  ③理解細胞周期中的分裂間期與分裂期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各期在時間、各種數量等方面的關聯性。

  細胞周期的生物學模型主要有以下四類:線段描述、表格數據描述、坐標圖描述、圓形圖描述。

  說明:觀察細胞周期的材料最好選擇分裂期較長且整個細胞周期較短的物種。因為各時期的持續時間長短與顯微鏡視野中相應時期的細胞數目呈正相關,所以分裂期相對越長的細胞,越容易觀察各期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

  易錯點7 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細胞圖像、曲線圖等問題

  易錯分析:不能將減數分裂、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規律與細胞曲線圖很好地對應,不能正確理解同源染色體、染色體組、等位基因等概念間的關係,不能正確掌握細胞圖像的判別方法等都是同學們出錯的原因。

  走出誤區:要理解並掌握判斷細胞圖像分裂方式的三看識別法:一看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二看細胞中有無同源染色體。三看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行為。此外,從細胞的外形上看,方形的一般為植物細胞,圓形的一般為動物細胞,不均等的分裂為減數分裂。

  特別提醒:二倍體生物的單倍體體細胞有絲分裂圖中沒有同源染色體,染色體條數也有可能是奇數。

  易錯點8 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特點

  易錯分析:易混淆細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概念、本質,或者雖熟悉了中心法則的圖解,而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高度分化了的細胞的遺傳信息流動不能由DNA→DNA。甚至有的同學會認為分化的細胞不僅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發生了改變,而且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也發生了改變。

  走出誤區:細胞分裂、分化、癌變、衰老和凋亡的區別和聯繫:

  (1)區別

  (2)聯繫:細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細胞的正常生理現象,細胞分裂是生物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細胞學基礎,僅有細胞分裂而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不能進行正常的生長發育。細胞癌變是正常細胞在致癌因子的影響下畸形分化的結果,內在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

  易錯點9 探索遺傳物質的經典實驗

  易錯分析:未徹底理解「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步驟、現象,對「轉化」的過程分析不夠,導致拓展能力不足。

  走出誤區:(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實質是外源DNA與受體細胞DNA之間的重組,使受體細胞獲得了新的遺傳信息,此變異屬於基因重組。實驗證明轉化率與供體菌細胞中DNA的純度有關。DNA越純,轉化率也就越高。如果事先用DNA酶降解供體菌細胞中的DNA,那麼轉化作用就不復存在。

  (2)加熱殺死S型細菌的過程中,其蛋白質變性失活,但是其內部的DNA在加熱結束後隨溫度的恢復又逐漸恢復活性。

  (3)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運用的是同位素標記方法(噬菌體是病毒,不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直接培養標記),在分析32P、35S的存在位置及實驗結論上易錯。

  易錯點10 DNA分子結構問題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識記DNA的分子結構特點,不能正確計算如DNA複製、鹼基排列種類等問題。

  走出誤區:應在明確DNA分子結構特點的基礎上,總結涉及DNA計算的類型及方法。

  易錯點11 遺傳規律中的比例關係運用問題

  易錯分析:不能靈活運用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中的比例關係正確分析並解答一些特殊的比例關係題。

  走出誤區:變式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素材很多,尤其是非等位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如關於雞冠形狀、香豌豆花色遺傳中的互補效應,家蠶繭色遺傳中的修飾效應,家兔毛色和燕麥穎色遺傳中的上位效應等。在F2的比例上,考生應靈活應用教材中的一些比例關係,學會將9∶3∶3∶1的比例轉換為9∶7、13∶3、9∶3∶4、12∶3∶1等比例,尋找突破口。現將特殊條件下的比例關係總結如下:

  另外,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導致性狀分離比發生變化,如隱性致死、純合致死、顯性致死等,其後代不一定出現特定性狀分離比。

  易錯點12 自交與自由交配

  易錯分析:對豌豆這類特殊生物的生殖方式記憶不清,不能正確區分自交與自由交配的範圍。

  走出誤區:自交強調的是相同基因型的個體之間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強調的是群體中所有個體進行隨機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等隨機組合。自交和自由交配對種群基因型頻率的影響:同樣在一個足夠大的種群中,如果不存在突變和自然選擇,自交和自由交配產生的後代中,基因型頻率卻有不同。如Aa種群自交多代,純合體AA和aa的頻率逐漸升高,而雜合體Aa的頻率逐漸降低,趨向於0,即自交是獲得純系的有效方法。而自由交配產生的後代中,各種基因型出現的概率相等,因此自由交配不改變後代的基因型頻率。

  易錯點13 基因突變與性狀的關係

  易錯分析:對基因突變的概念理解和拓展不夠,不能分析突變後基因表達時可能發生的種種結果,是此類題目出錯的一個主要原因。

  走出誤區:親代DNA上某鹼基對發生改變,則其子代的性狀不一定發生改變,原因是:

  ①體細胞中某基因發生改變,生殖細胞中不一定出現該基因;

  ②若該親代DNA上某個鹼基對發生改變產生的是一個隱性基因,並將該隱性基因傳給子代,而子代為雜合子,則隱性性狀不會表現出來;

  ③根據密碼子的簡併性,突變位點對應的密碼子有可能翻譯出與突變前相同的胺基酸;

  ④性狀表現是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某些環境條件下,改變了的基因可能並不會在性狀上表現出來等。

  易錯點14 染色體變異相關知識

  易錯分析:對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染色體組等概念及特點不理解。

  走出誤區: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在此基礎上理解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等概念。一看來源,二看染色體組數。如果是未受精的生殖細胞直接發育來的,稱單倍體;若是受精卵直接發育來的,稱二倍體或多倍體,具體看染色體組數。單倍體與染色體組數沒有必然聯繫,若生物體是二倍體,則其單倍體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若生物體是四倍體或多倍體,則其單倍體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染色體組。另外,對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的特點也要注意區分。

  易錯點15 生長素的作用與運輸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理解「兩重性」的本質,即低濃度促進生長,而高濃度抑制生長;混淆生長素極性運輸與橫向運輸的原因。

  走出誤區:(1)莖的背地性和向光性都只體現了生長素的促進作用,不能說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

  (2)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由內因——植物的遺傳性決定的;而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則是由外因——單側光、重力等引起的。

  易錯點16 興奮的傳導方向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理解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產生的原因以及興奮傳導的原理。

  走出誤區:(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是由興奮部位傳向未興奮部位。

  (2)在膜外,興奮的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反。

  (3)在膜內,興奮的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同。

  易錯點17 動物激素

  易錯分析:對動物激素的概念理解不透。

  走出誤區:動物激素是由內分泌腺產生並分泌到組織液中的一類有機物,是動物體內細胞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信號分子。

  易錯點18 人體內環境的概念與組成成分

  易錯分析:不知道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是導致出錯的根本原因。

  走出誤區:

  (1)辨別某種物質是否屬於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時,首先要分清它是否為液體環境中的物質,其次要看這種物質是否存在於細胞外液中,如血紅蛋白、呼吸酶所處的液體環境,不是細胞外液,而是細胞內液,因而血紅蛋白、呼吸酶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2)要清楚內環境中各種不同的成分。

  ①血漿的成分:水,約佔90%;蛋白質,約佔7%~9%;無機鹽,約佔1%;血液運送的各種營養物質,如脂質、胺基酸、維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運送的各種代謝廢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運送的氣體、激素等,如O2、CO2、胰島素等。

  ②組織液、淋巴的成分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很少。

  (3)「液體」並非都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①淚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於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②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屬於內環境的組成成分,但血液不屬於。請注意,血漿蛋白屬於內環境的組成成分,而血紅蛋白是細胞內蛋白質,不屬於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易錯點19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中各類細胞的作用

  易錯分析:混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中各類細胞的起源、作用。如漿細胞不僅可來源B細胞,也可來源於記憶細胞;漿細胞的作用只是分泌抗體,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等。

  走出誤區:識記各種細胞的來源和功能。

  易錯點20 能量傳遞效率的相關計算

  易錯分析:①對題目中的「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未引起重視。

  ②食物網中,同一營養級同時從上一營養級的多種生物中獲得能量,沒有根據各途徑所獲得的生物量的比例計算後合併。

  走出誤區:(1)注意題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據此確定能量傳遞效率是10%還是20%。

  (2)①在某食物網中,同一營養級同時從上一營養級的多種生物中獲得能量,應根據各條途徑所獲得的生物量的比例,按照單獨的食物鏈進行計算後再合併。

  ②在某食物網中,確定生物量變化的「最多」或「最少」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a.食物鏈越短,最高營養級獲得的能量越多;

  b.生物間的取食關係越簡單,生態系統消耗的能量越少,如在

  中,已知D營養級的能量為M,計算至少需要A營養級的能量,應取最短食物鏈A→D,並以20%的效率進行傳遞,即M÷20%;計算最多需要A營養級的能量時,應取最長的食物鏈A→B→C→D,並以10%的效率進行傳遞,即M÷(10%)3。

  (3)同一食物鏈不同環節的能量傳遞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計算時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體數值進行。如在食物鏈A→B→C→D中,能量傳遞效率分別為a%、b%、c%,若A的能量為M,則D的能量為M×a%×b%×c%。

  「成都初中升高中」微信公眾平臺:cdzk-114、搜狐公眾平臺:成都初中升高中

  更多成都中考資訊,敬請關注!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我們傳播教育正道,版權屬於原作者(周彬)

  - END -
 

相關焦點

  • 2017高考生物考前必糾的20個知識「陷阱」
    下面是對高考高頻考點中常見陷阱的小結,以期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掌握高考答題方略,爭取該得的分得到,不該丟的分少丟。 易錯點1  化合物的元素組成易錯分析:不能正確識記常見化合物的元素組成。
  • 2020年高考生物必收集!考前必背知識點合集!清晰重點、考點整理
    與理科其他學科相比,生物知識點零碎、記憶性知識點比較雜亂,落實知識與下筆做題間距離較小,這就說明對課本的熟練掌握就變得尤為重要,大多數學生會忽略這一點,單純機械化做題,結果就因為被我們忽略的知識點導致滿盤皆輸,有人認為這是粗心,但其實這只是我們基礎知識不牢固的錯!
  • 2017年高考生物知識點複習口訣
    2017年高考生物知識點複習口訣高中生物是最具文科色彩的理科,生物裡面有大量的知識點需要考生去記憶,為了方便考生記憶,下面有途高考網小編整理了《2017年高考生物知識點複習口訣》,抓緊收藏哦!1、生命物質基本的規律水和無機鹽,形式定功能。糖類和脂類,細胞這能源;種類多樣化,功能也改變。
  • 考前應合理調整生物鐘 最佳狀態迎接高考
    距離2009年高考只有10多天了,成都磨子橋的張女士憂心如焚——幾天前,她今年要參加高考的兒子小剛(化名)突然「睡不著」了,一家人著急得要命。去華西醫院檢查,醫生稱「娃娃因過度用腦遭受了失眠困擾」。醫學和教育專家表示,在考前衝刺這個關鍵時刻,考生的作息時間和飲食安排都很重要,科學作息、合理飲食能幫助考生順利迎戰高考。
  • 高考化學考前半個月回歸課本,這些知識你一定要記住!(4)
    原標題:高考化學考前半個月回歸課本,這些知識你一定要記住!(4) 高中化學 轉眼間距離高考就剩15天了,還有半個月,回歸課本是大部分同學的選擇,化學姐精心為同學們總結了高考前半個月化學必須記住的知識點,大家可以收藏,或者在公眾號後臺回復考前半個月必記4
  • 2014年高考化學考前必記:化學實驗現象80例
    原標題:2014年高考化學考前必記:化學實驗現象80例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 2019年高考北京卷數學考前知識分析
    2019年高考臨近,多數考生的狀態是焦慮緊張興奮,越臨近高考,很多同學有些不知所措,是應該回歸教材複習概念,是繼續刷題,還是整理錯題,想要同時兼顧,發現時間又不夠,因為高考數學知識量大,捉襟見肘,接下來我從專業的角度出發,指出高頻考點命題方向
  • 高考語文:全國卷2012~2020年常考篇目!附28套真題+64篇必背詩文
    【學姐建議】高考名篇名句默寫9點技巧1、64篇詩文考前必須逐一過關,不可放過。內容多為"兩高一初,兩文一詩"。3、仔細審題,注意陷阱,辨明題幹陳述詩句內容是直接對應填空處的詩句,還是只是起提示作用,要你寫出另一句。(有些題目,它給出一個「意思」,但考察的是上一句或者下一句。)
  • 考前20天高考數學備考 考生應抓緊八類題複習
    推薦:2009年高考數學複習衝刺 找出得分關鍵點  8種題型都包括哪些  高考所剩的時間不多了,面對茫茫題海,許多考生難免心慌意亂,甚至焦慮。潘愉芳老師建議考生在這一兩天的時間裡把數學複習計劃安排好,按照命題趨勢抓住重點,選擇代表性題型重點複習,這樣在最後20天裡才能輕鬆而又有收穫。
  • 「名師講堂」·生物高考:找準8大主幹知識的增分點,避免不定項選擇...
    名師講堂邀請煙臺一中生物教研組長李梅老師:生物高考技巧及如何不丟分,多得分脫離了理綜模式,2020年生物高考成為以單科考試形式出現的等級考科目,將迎來那些重要變化?李梅老師直接切入要點:2020年生物高考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生物以單科考試的形式代替之前的理綜考試,試卷也由全國I卷改為山東省自主命題。試卷形式變化較大的兩點是題幹閱讀量加大和不定項選擇題的加入。擁有多年送考經驗的李梅老師在直播間分享了「生物高考如何爭取不丟分,多得分」的絕對乾貨!譬如:●哪此題容易丟分?哪些是增分點?
  • 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理科綜合試卷評析
    貼近高考改革的「學科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繫」以及「高考對考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加以論證解決等探究能力的考查」的要求。  化學試題評析(一)  合肥五中張濤  一、總體評價  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理綜化學卷繼續堅持「緊扣考綱,源於生活,靈活多變,考察能力」的原則,走「基礎性、導向性、時代性和應用性」路線,突出對主幹知識和能力的考查,覆蓋面廣,梯度適中,設計合理,和以往相比基本秉承了穩中求變兼顧創新,試題明顯強化了靈活性、強化了學科內知識的滲透和融合。
  • 生物高考必背知識點
    生物高考必背知識點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過程1.概念及其反應式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 2017年全國卷2高考理綜試卷物理評析
    試題風格與近幾年全國Ⅱ卷較為相符,還是嚴格遵循考綱,注重基礎,忠實於教材,以基礎知識為考查重點,命題方向較為穩定,考察的知識分布均衡,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物理科學素養的考察,特別是體現了高中新課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和聯繫實際生活的理念,對中學物理教學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試卷整體難度與2016相比有所上升。以下,筆者將從不同層面剖析本次高考試題。
  • 高中生物考前15天回歸課本必背知識匯總(4)
    原標題:高中生物考前15天回歸課本必背知識匯總(4) 高中生物 還有12天就要高考啦,各科老師都強調,要回歸課本,那麼,今天開始生物姐就給大家匯總一下回歸課本一定要看的要記住的知識點,今天給大家匯總第一部分,想要獲取列印版的同學
  • 大智高考研究院:2017年高考英語、物理、化學全解讀
    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標I卷)》重點考查考生的語用能力,試題內容考察注重基礎知識,側重考察學生行文邏輯能力,注重語言能力的輸出。
  • 2019高中生物知識框架圖 高考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
    2019高中生物知識框架圖 高考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高中階段的生物必考知識點有哪些?生物知識點框架圖是怎樣的?高中生物知識點框架圖2019高考生物必背知識點1.基因重組只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體,病毒,細菌等不能基因重組。)
  • 高中物理必記的125個知識點和55道必做題!考前預熱!
    高考分數其實就是80%的基礎分+20%的技巧分,都說那剩餘的20%是給考清華北大的人準備的,那麼80%的基礎分,你又能拿多少呢?所以我們只要把書本知識掌握牢固之後,分數也不會很低!對於理科生來說,頭疼的科目之一就是物理了,公式雖說會背,但是考試就不知道用哪個,傻傻分不清楚平常題也沒少做,可考試還是不會,一個知識點,變個題型增加點難度就不知道考察什麼了,當然就沒有解決這個題的辦法了呀!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高數一)必背知識1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高數一)必背知識1高數算是很多人的「短板」,但是就算你再不想學習,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高數一)的這些必背知識還是得明白,一起來看看。冪級數1、知識範圍(1)冪級數的概念收斂半徑、收斂區間(2)冪級數的基本性質(3)將簡單的初等函數展開為冪級數2、要求(1)了解冪級數的概念。(2)了解冪級數在其收斂區間內的基本性質(和、差、逐項求導與逐項積分)。
  • 高中生物基礎是關鍵!111個高考必考點背全高一高二高三全部知識
    【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95天!】對於生物學科來說,很多同學是到了高中才真正地去學生物!所以,生物的提分點無在於兩點,一是興趣,二是基礎。而基礎尤為重要!但是很多學生不夠重視基礎知識,只是一味刷題。實際上高考大綱要求的知識點都有可能出題,而每道題不外乎是某一知識點或幾個知識點的再現。可以說,真正掌握好高中生物全面的基礎知識點的同學,生物的成績不會下80分!如果同學們把高一、高二、高三所有的基礎知識點能系統性的歸納出來,那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就能全面的複習到位,一個個考點的進行剝開,基礎也就掌握的七七八八了。
  • 泰安一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生物老師這樣說……
    2017屆高考進入倒計時階段,如何能在最關鍵的時刻提高成績呢?昨天小編發了預告:《良心巨作!泰安一中9位名師傾囊相授!高考前30多天的時間裡,我們要將推薦篇目至少再鞏固一遍,熟練背誦,排除理解性障礙。理解性默寫的提示語一般有以下幾類:句意闡述式、句意概括式、關鍵詞提醒式、兩篇文章聯繫式、手法判斷式。  【梳理 總結】  病句辨析是高考的必考點,也是很多考生的失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