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住了十年卻依然感到陌生的城市
霓虹在剛下過雨的光潔路面上冰冷的閃爍著,無盡的虛幻
這城市很大,
但這混凝土森林裡卻也擠不下所有人的夢想
曾經無助,彷徨和玩世不恭,但責任還是把你從幼時溺愛,夜夜笙歌的輕浮中撈了出來
你從一個頑劣的孩子變成了家人的期待
你奔波在清晨與午夜之間,終於歇斯底裡的疲憊在某個夜晚爬上了你的後背。
當時間,偷偷的為你擠出了那麼點空閒,
當不分黑白的辛勞為你攢下了一些閒錢,
當父母的法令紋又多了那麼一圈,
當孩子對世界的渴望又大了一點,
你是不是,想暫時卸下身上的擔子,找那麼一個地方,可以一家人吃吃喝喝,走走停停
過幾天不被柴米油鹽羈絆的生活
讓那些從廚房到臥室的爭吵被
旅行中的幸福融化
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四季如春,溫柔歲月,
如果有一個地方,背山面海,風吟鳥唱,
這個地方,一定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叫
廈門一個海裡浮著的,開滿了雞蛋花的城
PS:
這是一篇嚼爛了,餵到嘴邊,只要吞一口就能消化的廈門攻略,請記得收藏它,希望它能承包了全家春遊的快樂。
關於廈門
如果評選最適合偕老扶幼,一家人其樂融融,吃吃喝喝的休閒
旅遊城市,
三亞,廈門,
青島,
成都絕對是榜單上的前四位,配套齊全,景點豐富,旅遊從業人員多,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導致了旅遊市場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坑,一不小心落入了奸商的圈套,就會毀掉全家期待已久的一次旅行。
三亞,青島,成都的遊記均已經寫過,而我這篇廈門攻略就是想為廣大的上班族朋友提供最為詳細而實用的參考,玩到廈門最值得的景點,吃到廈門最地道的老字號,住到廈門最高性價比的酒店,讓一次旅行完美。
★廈門的景點位置概述★
廈門分為島內和島外兩個部分(見下圖),一共6個區,島外的是同安區、翔安區、集美區、海滄區,島內靠南的老城是思明區,靠北的新城是湖裡區。
重要的景點和交通站點都集中在思明區、湖裡區和集美區
其中鼓浪嶼、廈門大學、
中山路、曾厝垵、八市、環島路、南普陀、廈門科技館、火車站、渡輪碼頭、皆在★思明區★,思明區集中了廈門百分之九十的景點和美食,為重中之重,因此住宿的價格也相較於其它區域更貴。
廈門高崎機場在★湖裡區★,下飛機後從湖裡區前往思明區大約需要30分鐘
除廈大之外的另一片美麗校園-集美大學在★集美區★,歸來的華僑陳嘉庚先生把南洋的風貌融匯進了校園內外。
推薦大家在廈門租車自駕
如果是而立之年,扶老攜幼的出行廈門,最經濟也最舒適的方式首選租車。機場提車,機場還車,主流的幾個租車平臺,經濟型轎車的日租價格在150元左右,加上油費和停車費,人均也就50-60元,不但方便舒適,還可以增加出行半徑,甚至可以駕車到距離廈門2小時車程的世界遺產-
福建土樓群參觀遊覽(後面會給出詳細攻略)。
由遠及近,我們先從福建的土樓說起
距離廈門大約2個半小時車程的永定和南靖縣,就是我們中國客家土樓的故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間播撒著或圓或方的大小土樓,這在世界,都是絕景。
而《雲水謠》、《下南洋》、《大魚海棠》、《爸爸去哪兒》等影視節目,也賦予了土樓一些別樣情愫。
如果到了廈門,很值得抽上一兩天的時間,帶著孩子,帶著老人,去山裡尋找野趣。
但是土樓數百座之多,容易視覺疲勞,要如何挑選最值得去遊覽的呢,我這就為大家細說
首先需要挑選前往方式
最推薦---自駕:
各大租車平臺的經濟適用車型日租價格大約在150元左右,算上往返油耗300,如果一個車坐4人,人均花費大約就在150元/兩天,這是最自由的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土樓景區和停留時間,特別適合家庭出遊。
大的租車公司提車和還車都可以在廈門機場進行,非常方便,並且從廈門到永定和南靖縣的路況都不錯,提上車,輸入導航,不管是百度還是高德,都能精確地把我們帶往目的地,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最省事---報團或
包車:
螞蜂窩的自由行版塊輸入土樓,就會有大量的土樓一日遊和包車信息,不同的景點,不同的價格。
不建議參加廈門當地拉客式的便宜土樓一日遊,必然會把你坑進購物點,體驗度很不好。
其次來挑選土樓景點
★各景點距離廈門距離 ★
華安大地土樓(115公裡)
雲水謠土樓(150公裡)
田螺坑土樓(155公裡)
河坑土樓(155公裡)
高北土樓(160公裡)
洪坑土樓(165公裡)
初溪土樓(200公裡)
下圖標註出了南靖和永定最拿得出手的幾個土樓景點
1、從上圖可以看到,雲水謠、高北、田螺坑、洪坑這四個土樓名氣最大,但也因商業化嚴重而影響體驗度,遊客眾多,土樓有一定後期加工的痕跡,土樓中商鋪遍布,售賣等,這幾方面對遊覽體驗都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2、雲水謠因同名電視劇走紅,勝在自然風光,繁茂的大榕樹,清澈的溪流,土樓散布在兩旁,讓人流連忘返,非常適合閒逛拍照乘涼喝茶看風景。高北有最大的土樓承啟樓(大魚海棠的構思來源),田螺坑有四菜一湯,洪坑有土樓王子振成樓(被譽為最精緻的土樓)。
3、河坑、初溪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商業化程度低,遊客人數少,是找尋原汁原味土樓的最佳景點,安靜祥和,風景如畫。其中河坑的土樓類型也最為多樣化,在納入世界遺產的福建四十五座土樓中,河坑獨佔了其中的十五座,是數量最多的
4、觀賞土樓最漂亮的角度是俯瞰,具有俯瞰觀景臺的景區有兩個:田螺坑和河坑,田螺坑是四菜一湯,河坑是北鬥七星,漂亮程度相差無幾。田螺坑名氣大,遊客多,門票貴;河坑安靜,無商業化,門票便宜。
5、根據路程遠近及體驗層次搭配的角度出發,聞名在外的土樓搭配一個未開發的土樓,是最佳組合,既能看到著名土樓的壯觀,又能感受土樓最真的味道。
根據綜上所述,根據景點的漂亮程度和體驗度,最佳推薦為雲水謠+河坑。如果想要再充實一點,可以加上田螺坑或者初溪。不過,景區的價格是個值得考慮的因素。
★各景點門票費用 ★
雲水謠 90元/人
田螺坑土樓 100元/人+15元/人景區車
河坑土樓 50元/人 (雙北鬥七星)
高北土樓 50元/人 ,承啟樓(土樓大王)
洪坑土樓 90元/人,振成樓(土樓王子)
初溪土樓60元/人(飛彈發射基地)
最後確定行程安排
跟團遊或者包車,行程基本鎖定,這裡就不多說了,如果是自駕,建議能夠安排兩天時間。
第一天上午從廈門出發,中午到達河坑土樓群,七座或圓或方的土樓隱藏在這避世的山谷之間,遊玩之後下午去往不遠處的雲水謠景區繼續遊玩,晚餐一定要品嘗南靖著名的美食--鹽雞,晚上體驗土樓住宿。
次日,清晨是雲水謠最漂亮的時候,雨霧在山間繚繞,小溪旁再無紛擾的遊人,整座小鎮都仿佛成為了你一個人的身心放鬆之所,逛得肚子餓了,去橋頭的麵館來一碗鮮香的
漳州滷麵,滿腹溫暖。中午時分,告別雲水謠,返回廈門,若是感覺不滿足,還可以在回程的路上順便參觀一下田螺坑。
第一天,廈門--河坑土樓--雲水謠
★今日行程: 廈門--漳州--南靖縣
★交通工具:租車
★住宿:雲水謠水雲居
★景點: 河坑土樓,雲水謠
★美食:漳州鹽焗雞,金包銀
★今日概述:上午從廈門出發,中午到達河坑土樓群,七座或圓或方的土樓隱藏在這避世的山谷之間,遊玩之後下午去往不遠處的雲水謠景區繼續參觀,晚餐品嘗了南靖著名的美食--鹽雞,真的是軟糯鮮香,叫人愛不釋口,這大約是我今年吃過最好吃的雞,晚上體驗土樓住宿。
關於河坑土樓
數百年前,河坑的先輩們在這條山谷中,建了7座方形的土樓,隨著族人繁衍,後人逐漸又在方樓的間隙穿插建成了7座圓形土樓,從高處俯瞰河坑,7座方樓和7座圓樓,分別連成了2個北鬥七星。
★代表土樓★:裕昌樓、繩慶樓、南燻樓
★河坑土樓群的遊覽方式★:在村口的觀景臺告示處停車,花10分鐘登上觀景臺俯瞰北鬥七星。然後下山步行至河坑,沿著田間漫步,欣賞方樓圓樓的奇特,以及這一處沒有被狠狠開發的土樓濃鬱的生活氣息,如說不可不看的樓,是山谷最深處的方樓:繩慶樓,這是這裡最古老的土樓,典型的客家「厝包樓」的建築形式,中庭的祖庭,青苔隱隱,提名「槐庭」,令人有諸多想像和嚮往。另還有南燻樓,是所有土樓中唯一的五角樓形態。
★河坑土樓線優點★:原生態的村落,生活氣息依然濃鬱。
★門票★:50元/人(說到裡面吃飯可免門票)
★建議遊覽時間★:1.5-2小時
旅行的快樂,是從期待的那一刻就開始的
旅行的快樂,是從期待的那一刻就開始的,
所以我早早的就訂好了一家人從
重慶往返廈門的機票,
於是每天晚餐桌上的討論總離不開廈門兩個字,一家人,笑臉洋溢。
雖然看遍了五大洲的風景,但我卻對這次的家庭旅行無比的重視和期待,
我想,這就是我能帶給他們最大的快樂了吧,那麼多的辛苦努力,總算有些欣慰了
但是日子臨近,颱風「納沙」卻突然開始登陸廈門,於是一家人又只好忐忑地守著新聞,祈禱著颱風的早日離去,還好全家攢了一輩子的人品開始發揮神秘力量,颱風往著東海的方向稍稍那麼挪開了一點,我們的飛機也終於可以在風雨的間歇中抵達廈門。
遠是遠了一點,但颱風依然對整個閩東地區保持著影響,
我們從機場提了車,就直奔漳州市南靖縣的河坑土樓,一路風雨交加,好在路況不錯,
大約2個半小時,我們抵達了這座隱藏在避世山谷間的小鎮,
登上觀景臺的那一刻,眼前豁然開朗,或圓或方的土樓如黑珍珠般散落在翠綠的山谷間,遺世而獨立
這就是我逃離城市時所期盼的那個只有雞鳴犬吠的桃源。
進入河坑,正是插秧的季節,
碧綠的春苗像地毯一樣鋪滿了房子的間歇
雨水洗鍊後的清新空氣一掃輾轉千裡的疲倦
牽著孩子的手,一步步向著春天進發
這是《爸爸去哪兒3》中一群明星孩子待過的裕昌樓,
浮華散盡,重歸寧靜
幾隻鴨鵝懶散的在石子兒路挎著大步,我們成為了村子裡唯一的遊人。
孩子掙脫了我的手,向著剛認識的大鵝就跑了過去
質樸的畫面突然多了些童趣,雖然這裡沒有遊樂場那麼多喧譁,但也希望你能享受這裡的野趣。
孩子沒跑兩步,雨水又淅瀝瀝的下了起來,我們抱著追鵝未遂的點點跑進了圓乎乎的裕昌樓躲雨,
大門上貼著春聯,孩子幫著老人剝著蠶豆,地上的母雞等著意外掉落
老人笑嘻嘻的讓我們坐下,
我爸給他點上了一根朝天門,然後就用天南地北的閒聊打發著下雨天的無聊時間,
雨小了點,老人捧著裝滿胡豆的簸箕去廚房時又回頭看了我們一眼,眼神裡帶著落寂
也許是我們一家團圓合合美美的外出旅行,讓他想兒子了吧
除了裕昌樓,河坑還有裕興樓、繩慶樓、永貴樓、南薰樓、裕昌樓、曉春樓、永慶樓等14座土樓,像雙北鬥七星一樣,拱衛著這座安寧的小山村。
十四座裡面,有七座都納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如果不是雨水阻隔,真想挨個挨個的去拜訪那些世遺,也許在兩年之後,這裡的質樸和寧靜將不復存在
烏雲在山間駐足了,雨沒有停歇的意識,我們急匆匆的來,又急匆匆的告別了河坑,心裡其實有了一絲後悔
關於雲水謠
一條沿河流淌的千年古道牽起整個河濱小鎮,也牽起了兩座世遺土樓,溪水潺潺,水車和大榕樹下,竹桌竹椅清茶飄香,這是最具有詩情畫意的土樓鄉。
★代表土樓★:懷遠樓,和貴樓
★建議參觀流程★:從驗票處(下圖最下方)進入雲水謠景區,沿著公路先到達的是最高的方形土樓和貴樓,參觀後,沿著小路來到溪水邊,通過城隍戲臺沿著溪水行走就是電視劇《雲水謠》中經常出現的大榕樹和水車,竹桌竹椅清茶飄香,稍坐之後,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懷遠樓,這是一棟雙環形的土樓。非常建議大家在這裡住上一晚,因為雲水謠最適合的遊覽時間是清晨或者黃昏。
★路程★:景區門口--400米--和貴樓--400米--城隍戲臺(下圖民俗文化處)--700米--水車大榕樹--800米--懷遠樓
★雲水謠線優點★:這是最浪漫的土樓,遊覽相對輕鬆,景區
多為平路。
★雲水謠線缺點★:由於遊客多集中在一條窄窄的千年古道上,眾多小商小販雲集,略顯吵雜。
★門票★:90元/人,建議遊覽時間:2-4小時
"雲水謠"原名簡窖村,表明這是簡氏聚族而居的地方。在這片蠻荒而神奇的土地上,客家人與閩南人在不斷的對峙、磨擦和交融中不斷地壯大,客家話和閩南話成為通行的方言。人們辛苦勞作,繁衍生息,時間像流水一樣譁啦啦地流過。
直到電視劇《雲水謠》的到來,打開了簡窖村的喧譁,和其它土樓村不一樣,這裡有著先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靈秀的山水讓雲水謠變得秀氣十足
在村口驗證了購買的門票之後,就駕駛我們的汽車來到了和貴樓的跟前
氣勢十足的和貴樓,是福建最高的方形土樓,建於清雍正十年,屋主人是雍正年間的進士簡次屏公,至今,5層140個房間裡住下的都是簡氏後人。歷經200多年,這泥土夯成的房屋依然牢固如新。
孩子對這種結構的房子充滿了好奇,進去之後就開始挨家挨戶探尋,沿著樓梯跑上跑下,村民們也不介意,我也懶得去追。在這樣淳樸的小村子,我絲毫都不擔心孩子的安全,這不,跑回來時,手上還多了一個棒棒糖,又不知道是從哪個姐姐那裡賣萌騙來的。
土樓的中間大多有個神龕,要麼供奉文神孔子,要麼供奉武聖關羽,和貴樓也不例外,而這座由簡次屏公建造的和貴樓,當然是用來供奉孔聖人的,期望著子孫能像他一樣都金榜題名
從和貴樓出來,沿著小路就能下到河邊,景色也一下子變得秀美起來,順著溪水往下遊走,不多時就能看到一處城隍戲臺,在農閒時節,雲水謠依然會請上戲班子來鬧上一鬧,這是這些留守老人們一年的盼頭。
繼續往下,過了大橋,就是著名大榕樹與水車,濃濃的鄉意順著這河水流淌,流進了每個人遊人的心
也許是天氣的原因,雲水謠並沒有其它攻略所說的人滿為患,我也沒有體會到太多的商業氣息,山間的雲霧,奔騰的溪流,還有那顆遮天蔽日的大榕樹,都讓我覺得舒服。
爸爸說,他跟媽媽認識的老家就有這麼一條河一棵樹,他常在樹下等她,她會帶著熱乎乎的玉米糕來,一個知青,娶了一個地主的女兒,就有了我。
現在,還有了孫子
我們住在村子裡一座叫做水雲居的土樓裡,由於颱風的緣故,遊客稀少,今晚就只有我們一家住客,倒是無比清靜。
老闆為我們辦理好入住手續,就開著車去村尾吃喜酒,留下了偌大一處院子給我們
站在二樓的走廊,心裡一陣竊喜,這種避世獨居的感覺倒是渴望了許久,更何況還是在這世遺的土樓裡
不過水雲居的房費著實要比雲水謠的其它幾座土樓客棧貴上不少,但換來的是更大的空間和更理想的衛生程度,倒也值得。
在門口飛了個飛機,看了下土樓周圍的地形,水雲居所處的位置已經是在雲水謠的東部邊緣,身後是一片茶園和稻田,如不是雨水造成了泥濘,還真是想撒開腳步去山野間放肆一下。
按捺住這顆撒野的心,還是循規蹈矩順著景區步道去尋找雲水謠另一座世遺土樓--懷遠樓,在一片盛開的荷園背後,發現了這一處宏偉的老宅子。
不愧是世遺,比我們的所住的水雲居整整大上了不止三圈,歲月在土牆上刻下了皺紋,古樸滄桑的感覺最能凝聚人的目光,八年前的那次土樓之旅只能看看熱鬧,這一次,仿佛更能看懂這歲月痕跡。
懷遠樓建造於1909年的宣統年間,直徑有38米,並不算土樓中的大體格,但卻是一座「斯是室」的精巧秀氣的上下堂建築。大門頂上繪有八卦,八卦下方是大大的「懷遠樓」三個大字——懷遠樓的名字有兩個涵義:一是樓主來自
河北懷楊簡氏家族,另一個則是要告誡簡氏子孫要胸懷遠大志向。兩側是一幅對聯:「懷以德敦以人籍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而水憑茲靈秀育人文。」
不要以為土樓在鄉下就下意識的覺得這裡缺少文化素養,這在當時都是赫赫有名的地方名紳回鄉修建,每一塊磚瓦都有著寓意,那些被時間所遺忘的中國傳統都被封存在這一磚一瓦之間。
這種獨特的文化符號,實在是需要點年歲才能欣賞得來。
從懷遠樓出來,慢慢步行回到大水車,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父親說想在這裡坐上一坐,聽聽這風吹榕樹的聲音,我知道,他肯定是有點想媽媽了。
按照2018年的傳統,晚上是一定要吃雞的,所以我們就很幸運的在回家路上發現了這家溪魚鹽雞館,這算是在雲水謠小鎮上最受歡迎的一家餐館了,特色菜是漳州鹽焗雞和炒小河蝦,雞的價格有點讓人望而卻步,100元一隻(漳州市區的鹽雞大多30元一隻),但這飄滿街巷的肉香味真的可以讓人暫時忘掉我們原本是窮人的這一事實,所以就非常豪氣的坐下來開始吃雞。
雞,是提前做好的,每天限量,據老闆說是採用的本地4斤左右的散養土雞,講究的是肉質爽滑細嫩,碼好鹽後再上鍋蒸三小時,出鍋後筷子輕輕用力就能將雞肉分開,保證能讓你重新找回小時候那種大口吃雞的感覺。毫無疑問,這是我近半年來吃過最好吃的雞。
除了雞以外,椒鹽小河蝦也是必點,香脆可口極為下飯,價格30元。
蒜蓉地瓜葉
漳州當地的另一名吃--金包銀,以糯米做麵皮,內包豆腐燒肉沫,初次品嘗,味道也是驚喜。
最後結帳,四個大人一小孩,花了179元,雞價雖高,但人均之後就看起來就非常可愛了,這閩東小鎮,食宿倒皆讓人滿意。
第二天,雲水謠--廈門
★今日行程: 廈門--漳州--南靖縣
★交通工具:租車
★住宿:廈門集美區別墅民宿
★景點: 雲水謠、廈門科技館
★今日美食:漳州滷麵、灌口薑母鴨
★今日概述:清晨是雲水謠最漂亮的時候,雨霧在山間繚繞,小溪旁再無紛擾的遊人,整座小鎮都仿佛成為了你一個人的身心放鬆之所,逛得肚子餓了,去橋頭的麵館來一碗鮮香的漳州滷麵,滿腹溫暖。中午時分,告別雲水謠,返回廈門,來到科技館遊玩,晚餐是廈門老牌美食--灌口薑母鴨。
雨水幾乎是在我推開窗的那一刻停住的,孩子睜開了眼睛看著我:爸爸,要起床了嗎?我點了點頭,他就乖乖的自己穿好衣服。
我知道這鄉間早上的空氣是最不能辜負的,所以就又帶著孩子重新回到大榕樹下,遠處山間嫋嫋的煙把風景烘託得更加有了氛圍,漸漸有了一絲不願意離開雲水謠的念頭
但對孩子來說,不能下水玩,終歸是少了一個終極樂趣
(PS:雲水謠的這條小河原本是很適合孩子戲水的,但這幾天台
風暴雨,河水也變得泛濫)
沒了風雨,村民們把早上現割的蔬菜拿到了市場,鍾愛著這樣的生活氣息,又忍不住拉著孩子沿著主街走上了一段。
走到肚子餓了,就惦記起剛才路過橋頭時所聞到的那一陣面香,店裡賣的是漳州滷麵,面煮好後撒上滷水,豆乾,滷蛋和肉,吃起來那是滋味十足。
滿滿的一大碗,鄉土人家,誠不欺人
吃完了這一大碗面,也給孩子的爺爺婆婆帶了兩碗,回客棧拾掇拾掇就一路驅車回廈門,把孩子帶到鄉野之地來了兩天,也該讓他回城市裡學習知識了。
回到廈門後的這一個寓教於樂的地方就是廈門科技館,整整一個下午都獻給了這裡,門票網絡價70元,包含主展館,兒童館和一場3D電影。
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我深深的明白孩子的喜好,特別是對於我家的點點來說,完全就像我小時候的複製品,所以我很早就開始給他科普一些自然科學,他也樂在其中。
而廈門科技館作為一個國內知名的科普場館,當然也被列為計劃中的必到之地,能夠在旅途中寓教於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任的行為,反正我當時是這麼想的,也捨得花上一個人70的門票帶著孩子進來。
廈門科技館的主展館分別是海洋展區、探索未來展區、創造文明展區、人體科學展區和兒童·未來展區,按照網上的攻略,比較精華的是海洋展區和探索未來展區。
攻略上還提到展館內有不少現場展示,其中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這場模擬雷電的高壓高頻放電,所以我們到達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這個展示場所,並靜靜等待它的開始
原想著想看到一場恢宏而連續的閃電場面,但現實是,兩根不到1米長的電苗,稍稍有些失望
不過園區內最滿意的是這條模擬消化道,人可以從口腔進入,經過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最後跑出肛門,每一個消化器官都做得有模有樣,可以讓孩子充分掌握這個人體系統。反正我是覺得,這裡能值回那70塊錢票錢的一半。
另一個能值回20塊錢票錢的是兒童·未來展區,雖然並沒有太多關於未來的展望,不過抵不過孩子愛玩
當然,還有最後一個能值回15塊錢的地方就是這場3D電影,恐龍題材,男孩子們的最愛。
在科技館裡跟著孩子跑來跑去, 肚子也有些餓了,因為訂的民宿就在集美區,所以就順道去往了集美區的灌口。
灌口又叫「八閩重鎮」,是眾多廈門土著吃貨們心中的聖地,因為這裡的傳統小吃實在太多了。薑母鴨,就是其中之一。
灌口差不多有半條街都是製作薑母鴨的小店,年代久遠的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我們今天選擇的是老字號華章,門口的阿婆剛給一個人打包了四隻鴨子,那香味分分鐘讓人不淡定。
正好還剩下一鍋提前做好的鴨子,就先到餐館內坐下,點了幾個素菜配鴨子,不一會阿婆就把鴨子端上了桌,打開鍋蓋,眼見黃橙橙的表皮,吸一口帶著肉姜香味的蒸汽,咽了咽口水,端正坐在桌上等阿婆把鴨子分小塊。
夾一塊入口,鴨子非常入味,帶著薑片的香氣,非常好吃。這道菜應該是極為考量火候的吧,所以才用砂鍋隔著熱砂慢慢烘,等著表皮的調料滲入鴨肉。
吃完了飯就帶著一家人來到了預訂的民宿,一棟別墅,分為了四個臥室,分別出租,最便宜的房間388元,房東交給了一家出租公司託管,有專門的管家管理接送顧客,體驗感還是不錯,另外,還可以免費停車。
很喜歡這樣混搭的LOFT風格
挑高的客廳
公共的休息空間
飯廳
第三天,廈門主島
★今日行程: 廈門主島(集美區-思明區-海滄區)
★交通工具:租車
★住宿:廈門海滄區民宿(融信海上城小區內)
★景點: 四裡,八市,中山路,南普陀寺,廈門大學,曾厝垵
★今日美食:四裡沙茶麵,黃勝記肉脯,新廈蝦麵,蓮歡海蠣煎,黃則和花生湯,阿吉仔餅鋪,月華沙茶麵,1980燒肉粽,邵子牙魚丸,拾海鋪。
★今日概述:上午在思明區四裡,八市,中山路享受美食,下午遊玩了南普陀寺和廈門大學,晚上到曾厝垵繼續享受美食。
關於廈門主島
從土樓返回廈門後,第二天可以在廈門主島上品嘗美食,第三天登上鼓浪嶼,第四天返回廈門主島繼續遊玩,第五天返家。
廈門主島除了聲名顯赫的廈門大學,南普陀寺和環島路外,還有三大美食聚集地--八市、曾厝垵和中山路,接下來就給大家挨個介紹。
廈門主島的必嘗老字號
下圖是廈門主島的美食
地圖,可以看到四裡沙茶麵以外,其餘廈門老字號基本都集中在八市、中山路和曾厝垵。
思明區-曾厝垵:黃勝記肉脯,拾海鋪,臨家閩南菜
思明區-四裡:四裡沙茶麵
思明區-八市、中山路:新廈蝦麵,蓮歡海蠣煎,黃則和花生湯,阿吉仔餅鋪,月華沙茶麵,1980燒肉粽,邵子牙魚丸
集美區-灌口:灌口薑母鴨
思明區-四裡:四裡沙茶麵
蘭州有多少拉麵館,廈門就有家沙茶麵,在來廈門之前我看過各個旅遊及美食網站的各種推薦,尋找出了當地人最為推崇的幾家,而四裡沙茶麵被很多廈門當地人譽為是廈門最好吃的沙茶麵,所以也被我們列為試吃的第一家。
四裡並不是一個遊客聚集的區域,看起來也更加生活會,很多當地人在市場趕早之後就會習慣性的到這店裡來上一碗熱騰騰的沙茶麵,用沙茶醬的香氣飽滿一天的精神。
每一家沙茶麵館都有自己的沙茶醬配方,或濃或淡,或甜或辣,而四裡的沙茶醬更加濃鬱夠勁,主料是蝦幹,魚乾,蔥頭,蒜頭,老薑,配以沙茶粉一起炒制而成。
碗裡的沙茶醬等待著鍋裡翻滾的鹼水面,撈起後拌勻,再撒上魚丸,大蝦,魷魚,豬肝等澆頭,就是一碗令人垂涎的大餐。
魚丸魷魚面,17元,湯頭極鮮
豬腳面,13元
豬肝魷魚面,17元
最後在嘗過廈門三家老字號的沙茶麵之後,覺得四裡沙茶麵的口感更濃,辣中帶甜,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重口味,那請一定來四裡嘗嘗。
一碗沙茶麵填不滿一個吃貨的胃,我們從四裡轉戰八市,繼續開吃
思明區八市美食大集合
關鍵詞:四裡沙茶麵,新廈蝦麵,阿吉仔餅鋪,佳味再添小食店
廈門第八市場,簡稱「八市」。 這是老廈門唯一原封不動保留下來的老街區,也是這個城市現存最古老的菜市場。
有菜市場的地方就有美食,好多老店都依然保留著二十多年前的樣子,讓你來尋覓廈門最地道的小吃。
這裡還沒有隔壁中山街那麼多洶湧的人潮,我們可以慢慢欣賞這廈門的騎樓,商住兩用,樓下是自家的店鋪,樓上是大家族的住所,代代傳承,不帶裝飾的斑駁牆面像極了一個有故事的老人,讓人覺得親近
騎樓的深處,就是第八市場,各種各樣的營生做得興興向榮,不止是當地人會光顧,遊客也會湊趣。
水果,海產,山貨,蔬菜把市場裝扮得五顏六色,各種吆喝聲不時響起,很享受這久違的生活氣息
孩子也好奇的看著這一切,對他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更大,更有趣的超市
菜市場的邊上就是各式各樣的街頭小吃了,每一家光看招牌都能讓人饞出口水,但肚皮空間有限,我們要尋覓的是另外一家老牌的沙茶麵
要找的就是這家月華沙茶麵,幾乎是每個廈門攻略都會提到的一家,不起眼的店鋪,小小的廳堂,30多年了一直保持著現在的樣子,跟那些顧著掙錢盲目擴張的網紅店不一樣,這讓我覺得安心。
煮麵的攤子就在門口,可以挑選各種澆頭,有15元和21元兩種套餐可以自由搭配
不是正常的飯點,店裡面人不多,來吃的都是老街坊,要了一碗15的沙茶麵加了一個肉粽
面很快就上桌了,不愧是老人家煮的面,味道很穩,麵條軟糯,和四裡沙茶麵比起來,月華的更突出肉類和面的原本鮮味,沙茶醬的味道不濃,可能並不能引起更多年輕人的喜歡。
PS:後來跟不少廈門當地人交流之後得知,月華家的更能夠代表沙茶麵原本的味道,如果想要追求「正宗」兩字,那選擇月華無疑,如果想要更濃鬱的味道,那四裡的可能更加適合。
月華旁邊的佳味再添小吃店也是廈門30年歷史的一家老字號,價格便宜,裡面能夠吃到廈門幾乎所有的小吃,滷麵 , 燒肉粽 , 土筍凍 , 五香 , 蝦麵 , 鴨肉冬粉湯 , 油蔥果 , 魚丸 , 炸五香......
店鋪裡面依然還保留著供銷社時代的影子,自帶著五分老店的氣質,看著誘人,但我們今天還有更多的探店任務,肚子的空間十分寶貴
從巷子出來,回到八市的中心區域,就看到了這家開辦於1930年的阿吉仔餅鋪
阿吉仔餅鋪一共五層樓,一樓展示了椰子餅、鳳梨酥等幾款主打小吃,試吃之後可以購買直接包郵到家
二樓往上就是以花磚為主題的咖啡館,花磚有多好看呢,我甚至於已經覺得這裡可以算作一個景點了
太多這樣子適合擺拍的小情小景,一定會讓你的朋友圈霸屏的
裡面也像一個老物件的博物館,各種各樣的擺件透露出這座老宅的時代氣息
看完之後甚至還想把自己的新家也裝成這個樣子,就想要這樣的時尚範
從阿吉仔出來,我們還有一家老店需要拜訪,這家的主打也是面,是位老人家做了20多年的蝦麵
新廈蝦麵,由老人家一個人打理,小小的店鋪只賣蝦麵,每天晚上會用新鮮的野生狗蝦熬湯,熬到天亮,熬製出的蝦湯漂著一層泛著油光的誘人紅色。面煮好之後盛入這蝦湯之中,再配以瘦肉片、鴨喉管和蝦仁,吃起來還是爽滑帶勁。
一碗蝦麵的價格是15元,略貴,但東西確實是真材實料,建議兩人嘗一碗,因為隔壁的中山路還有好幾家大名鼎鼎的老字號等著咱們。
夜晚的八市
中山路的美食大集合
關鍵詞:黃則和花生湯,邵子牙魚丸,蓮歡海蠣煎,1980燒肉粽,椰子餅,榴槤酥
穿過這一條不算寬敞的巷子就可以從八市來到中山路,人流量一下子就多了好多,店鋪裝修也變得有了活力,不愧是廈門最名聲顯赫的一條美食街,雲集了各式各樣的新派美食和老字號。
擠擠攘攘的點心店主打椰子餅和鳳梨酥,用新時代的網絡口號吸引著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從中山路的街頭走到街尾,不少漂亮的小姐姐舉著餐盒讓你免費品嘗,熱情的小眼神勾搭著路人,雖然很多吃了就跑,但她依然會熱情微笑地說:「先生進店看看吧,不買也沒關係,我們還有免費奶茶」,這誠懇的態度我特別滿意,在我看來,這不再是中山街,而是一條白吃白喝的共產主義大街。
現烤的椰子餅香脆彈牙,滿口椰香,比漂亮的小姐姐更加拉客
進了店鋪,兒子就拿著牙籤開始掃蕩,我指東打西玩太極應對小姐姐的推銷,儘量拖延時間,嗯嗯,兒子,那盤鳳梨酥也不錯,多吃點,吃飽了咋們就撤。
進每家椰子餅店的時候我都本著一毛不拔的精神,但有些時候還是被他們的創意get到了點,就像這家三味酥屋,把餅子裝進書裡,吃貨也可以顯得有品位,最後我還是忍不住讓我打包了幾盒寄回家,
不過哈,最後回家看到長途跋涉的餅子那一臉憔悴樣,我還怎麼送得出手,連我兒子都嫌棄,唉,椰子餅這東西還是得吃現烤的,放個十分鐘之後就跟中年男人一樣開始變得綿軟而沒有口感,更別說基尼咣當的寄回家之後,那一盒子散亂的酥皮。
(PS:此處可以參考放了三天的蛋撻)
每家店都各盡所能,走各種線路,把椰子餅包裝得高大上,小清新,文藝範,怕你懶得提,還直接包郵寄回家.......
不過對於中山路,並不是只有椰子餅和鳳梨酥,還有更多的老字號需要介紹,下面我們就從1950年8月始創的這家黃則和花生湯的總店開始說起
花生湯,對於沒有喝過的我曾經有過想像,應該是鹹香濃鬱的,但是點了之後才發現是甜口的,實話實話沒有太多驚喜,可能老字號做成流水線後,品質都會打折,好在是孩子還比較喜歡,配花生湯,還點了一個炸五香兩個油蔥果,感覺這些零食似乎比花生湯還要好吃一些。
不過價格不貴,6元一碗,中山路逛累了進來喝一碗也是無妨。
黃則和花生湯的價目表
光顧的第二家老字號是邵子牙貢丸,據店鋪裡的《邵氏家譜》所寫,祖父邵維坤在晉江「始作貢丸」,到第三代邵子牙,貢丸在廈門發揚光大,產品也從當初單一的貢丸,發展到鯊魚丸、牛筋丸、蝦丸、香菇丸、墨斗丸、魚鮫丸等20多種產品。
牆上掛著各個年代的宣傳報告,玻璃廚房裡師傅賣力地敲打著肉餡,大鍋裡各色魚丸翻滾
鋪面古色古香,店鋪裡也竭儘可能的渲染著老字號的氣氛,但根據過往經驗,這種連鎖老字號味道倒不見得一定會好,所以就只要了一碗混合魚丸,算是「到此一遊」,結果卻是吃出了驚喜,大愛這個黃白相間的蟹籽仙桃,外層細膩彈牙,咬開之後爆漿的口感滿滿都是鮮味,若不是後面還有大把的美食等著,必然是還要再來一碗慰籍靈魂。
廈門的美食雖有千種萬種,但在名氣上能和沙茶麵分庭抗禮的也只有海蠣煎了,隱藏在中山路局口街裡的這家蓮歡海蠣煎被國內排名第一的某美食網站推崇為「廈門最好吃最地道的海蠣煎」,再加上「三十年老字號」「隱藏深巷」「不開分店」等字眼,我當然是充滿了極高期待的。
確實是穿街走巷,才找到了這家隱藏在深巷中的蓮歡海蠣煎,非常街頭,非常有煙火氣,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這味道肯定差不了,老闆也熱情,見來了客人,直接丟下手裡的活兒就帶著我們去找座位。
看了菜單,價格也都不貴,就點了海蠣煎,貢丸湯和薄餅三樣來品嘗,坐下來,滿滿的期待,回憶著七年前跟媳婦兒在鼓浪嶼第一次吃海蠣煎的美好記憶
按照劇本,故事的結局肯定應該是我們吃得心滿意足,還忍不住打了個包帶回酒店當宵夜,付錢時對老闆堅守深巷不開分店的交口稱讚。
但是,這盤海蠣煎確實是讓我們失望了,沒有化開的生粉讓海蠣煎失去了它的靈魂-香脆,蛋多海蠣少,又讓人看不到商家的誠意,滿滿的大鍋菜味道,唉,只能說,可能我們還不「適應」廈門的食物吧
中山街的最後一家老字號,是1980燒肉粽,對於從小就愛吃閩南肉粽的我來說,即使現在肚子已經九分飽,但也絕對絕對不想錯過
新裝修的店鋪,古色古香的,人也不算多,跟中山路其它擁擠的老字號不一樣,這裡比較適合帶孩子過來慢慢吃,五個人要了三份粽子一碗豬肝湯
肉粽裡夾了又香又爛的三層五花肉,還有香菇、板慄、蛋黃、蝦米之類,味道非常有層次感。孩子是第一次吃肉粽,不過確實是親生的,都好這口,一個人就幹掉了一盤粽子一碗豬肝湯
除了老字號和椰子餅,中山路也還有其它不少值得逛一逛的網紅店,像張三瘋奶茶,陳罐西式茶貨鋪,瀨皮鴨等。
( 本文作者 : JOJO帶你遊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