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廈門,沒有那椰林醉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廈門 ,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四季如春,風景秀麗。
從機場出來,撲面而來的是潮溼悶熱的天氣,而此時的 北京 早已是秋高氣爽了。等神州專車來接機的時候,先換一下衣服裝備,秋日的外套自然是要脫下了,穿上短袖頓時涼快了不少。一路倒還算暢通,我們先到 中山 路上的全季酒店,去辦理入住,把行李存到前臺之後,我們便出發玩去了。
曾厝垵
曾厝垵,曾經的小漁村,但歲月如歌,往事如煙,這裡早已不是當年的舊時光,大量的青年客棧、富有情調的咖啡館、特立獨行的小店,滿街的手工指示牌、塗鴉牆,使這裡成為了一個文藝清新的小村子。
帆船帆船,你何時出海,可否帶上我一起揚帆起航。
喬巴,我來陪你坐一會可好呀
我與可愛的熊先生拍拍手
紅磚古厝,盡顯南洋風韻,我喜歡這裡的閩南人家。
遠離塵世的喧囂,就這樣在巷弄裡兜兜轉轉,享受此時此刻的這一段閒暇時光。
時光旅行館,帶你一起甜蜜出逃
這酒吧的外形倒是讓我想起了 麗江 ,只是在曾厝垵這樣充滿文藝氣息的村子裡,顯得有些突兀了,弄的文藝些,可好?
從曾厝垵出來,剛好看見有一輛公交車駛過要進站,急忙飛奔過去,都沒看清是多少路車,問了司機到胡裡山炮臺之後,就上去了,呼呼呼,剛跑了幾步,汗就譁譁譁的,熱啊。
胡裡山炮臺
胡裡山炮臺,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 歐洲 風格,又有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神韻,歷史上被稱為「八閩門戶、天南鎖鑰」。
胡裡山炮臺的前身是石壁炮臺,1841年的 廈門 抗英保衛戰,以石壁炮臺為代表的老式廈港要塞被英軍摧毀。閩海國門,頓時洞開。1874年,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清廷就擬在原處附近建造新型近代化的胡裡山炮臺,但「約需三十萬兩」 白銀 。此事一波三折,歷盡艱難,歷經22年才得以建成。
小築漸高枕,憂時舊有盟。呼樽來揖客,揮塵坐談兵。雲護牙籤滿,星含寶劍橫。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站於此,遙望遠方那浩瀚的大海,心潮澎湃,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遙想戚繼光當年的那句詩,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心中感慨萬千,父親年少離家當兵,小小年紀就保家衛國,百忍成鋼,自是有那一番辛苦。想起自己年少時,父親總是說要把我送到部隊去,讓我去歷練歷練,只是自己懶散,執意不去。現在想想,父親自有他的一番心意,我執拗不去,怕是有些辜負他對我的期望了。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昔日的兵營
好大的榕樹啊,樹形奇特,枝葉繁茂,柱根和枝幹交織在一起,儼然是獨木成林啦。都說 大樹 蔭下好乘涼,我也走熱了,爸爸、胖子,快來涼快涼快呀。
鐵路文化公園
鐵路文化公園,原是鷹廈鐵路戰備延伸線,現如今已是荒廢多年,但是卻保留了 廈門 交通發展的最初記憶。
腳下的鐵路被鵝卵石填滿,兩旁的三角梅開的正好,仿佛像是花的屏風,將這裡與城市隔開,帶著我們一起去尋找舊時光景......
狗狗耶,萌萌噠,我熱情的和狗狗打著招呼,怎奈人家理都不理我,緊緊跟著前面慢跑的主人。嗯,此乃忠犬,鑑定完畢。
廢棄的鐵路與隧道,是頹廢?是落寞?我來的晚些,不曾見你昔日的光景......
南普陀寺
南 普陀 寺位於 廈門 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 澄海 港,是閩南乃至全國聞名的佛教寺院。
南 普陀 寺始建於唐代末期,當時稱為泗洲寺。北宋時由僧人文翠改建,稱為無盡巖。元代時被廢寺,後於明代重建,改稱為普照寺,並遷建於今址。明末清初時,普照寺毀於兵亂。
清康 熙二十三年(1684年), 靖海 侯施琅將軍重建。因寺院是奉觀音 菩薩 主,又位在我國四大佛教道場之一的 浙江 舟山 普陀山 之南,故稱南 普陀 寺。
由此拾級而上,便是五老峰,我們因著一會兒還要去 廈門 大學,便沒有登山。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看遠處樹叢中露出的那尖尖的房子頂尖了嗎,那便是 廈門 大學,南 普陀 寺與 廈門 大學僅一牆之隔,但卻有兩種意境:"古樸與摩登並存,小和尚和大學生為鄰"。
古剎煙雨,幾經興衰,如今盛世重光,香火鼎盛,梵唄鍾罄不絕。
蓮池之上,我喜歡這曲曲折折的廊亭,夕 陽西 下,別有一番韻味。
我是一朵盛開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見現在的我風霜還不曾來侵蝕秋雨還未曾滴落青澀的季節又已離我遠去我已亭亭 不憂 亦不懼......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誰於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採蓮。
廈門大學
廈門 大學依山傍海,風景秀麗,被譽為「 中國 最美的大學校園。」
傍晚時分,廈大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都是為了一睹這最美校園的真容。在這裡簡單叨叨一下 廈門 大學的參觀時間:周一到周五,廈大思明校區每天開放兩個時段給遊客入校參觀,分別是:12:00-14:00;17:00-24:00,其中在12:00-14:00,兩個校門入校遊客限額1000人(大南門700人,群賢門300人)。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正常對外開放。還要記得,一定要帶身份證哦!
風聲雨聲讀書聲,家事國事天下事。徜徉在此,我和胖子一起追憶曾經的青蔥歲月。
傍晚的芙蓉湖,風景依舊美麗,周圍建築仿佛散落在雲霧之間,好似 蓬萊 仙境一般。
孤傲的黑天鵝,獨自在湖中嬉戲。
青春和時光都會慢慢凋零,我們曾經那美好的年少時光啊,也是一去不復返啦......
喵嗚~~~,喵嗚~~~,喵嗚~~~
循著聲音,一路找來,就看見眼前的這三隻,左下角這隻喵,這是要練喵星體操嗎?
遊走在靜謐的校園,一座座老式建築仿佛讓時間重回到上世紀,舊時的氣息撲面而來......
上弦操場,是曾經的水師練兵場,那麼穿越歷史的時光,讓我們一起沙場秋點兵。
椰樹林立,傍晚的校園是如此的靜謐,暖暖的燈光,是那樣的柔美。我好想擁有一臺時光穿梭機,回到曾經的那個青蔥歲月,年少的時光總是那麼美好。
來 廈門 大學,怎麼能不去芙蓉隧道呢,這可是 中國 最文藝的隧道啦。隧道兩側的牆上,全是廈大學子描繪的塗鴉。
耍花槍一個後空翻腰身跟著轉馬步扎的穩當耍花槍比誰都漂亮接著唱一段虞姬和霸王耍花槍舞臺的戲班二胡拉的響觀眾用力鼓掌耍花槍比誰都漂亮刀馬旦身段演出風靡全場............
好熟悉的感覺,曾幾何時,當年一起讀書的夥伴們,現在可還好?
阿狸和桃子,是我和胖子最喜歡的卡通人物。
去除掉所有不可能的因素,留下來的東西……無論你多麼不願意去相信……但它就是事實的真相!
哆啦A夢,我也好想擁有一個神奇的百寶袋呀......
哇,是金陵十二釵呦,看了這麼多塗鴉,最喜歡這個了
我也來玩一把,噢耶,是不是嚴絲合縫呀
中山路
夜晚的 中山 路,燈光迤邐,絢麗多彩,繁華熱鬧,騎牆建築在燈光的照射下,更是美番了。
就這樣溜溜達達的回到了酒店
酒店的大堂,很有文藝範兒的,深邃的走廊,柔和的燈光,給人的感覺很舒服,至少是視覺上,感覺暖暖的。
溫馨的家庭房,哇,我要四仰八叉的躺下,不要當什麼淑女,怎麼舒服怎麼來,做會兒女漢子又何妨!
雲水謠,幾種情懷,一種等待
清晨的 中山 路,沒有了夜晚的燈火輝煌,倒是增添了幾分歷史的厚重, 廈門 舊城當如斯。
租車 自駕 , 南靖 土樓,出發......
我們此次選擇的是走 南靖 土樓的B線遊覽,包括 懷遠 樓、雲水謠古村和和貴樓。將車停在停車場後,我們選擇乘坐觀光車到達最遠的 懷遠 樓,然後沿著雲水謠古道一路步行出來。
懷遠樓
懷遠 樓是雙環圓形土樓,簡氏家庭住宅,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佔地1384.7平方米,高4層,14.5米,每層34間,共136間。樓門上有楹聯「懷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而水憑茲靈秀育人文」。
每人5元,就可以上樓參觀,我覺得還是上來一趟最好,登樓而望,才不虛此行。
一座土樓,是否就是一個小小的王國?
位於內院核心位置的祖堂「斯是室」,原是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不過歲月流逝,如今已是被商販佔據。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在這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閒庭信步,遠離塵世的繁華喧鬧,好好享受一下這悠然時光......
學生的寫生作品,棒棒噠!
濃密的百香果園,徜徉其間,瓜果飄香,秋天果然是個豐收的好季節。
河畔古道,綠茵佳佳,此意悠悠。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
古樹蒼幽,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空懷感。
雲水謠
舉頭望青雲,雲遙遙;低頭觀海潮,水濤濤;雲遙遙,水濤濤;雲水難相交。青雲把水瞧,海潮把雲拆,雲水啊,路迢迢,路迢迢。
我對於這裡的喜愛,源於一個愛在蒼茫雲水間的故事,它的名字叫《雲水謠》。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兩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三顆炙熱期待的心,四季更替不變的永恆……
秋水和碧雲,一往情深的真愛,但卻在戰爭歲月和政治風雲中飽受顛沛而隔海相望;而金娣和秋水,那一份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情義是那樣的牽動人心。
我記得影片中,李冰冰飾演的王金娣說過這樣一句話,「姐姐,是我不讓他等了,下輩子,我和他一起去找你....."哇,當時看到這塊的時候,潸然淚下,她用自己的執著結束了一個人的痴等,但是她卻無法阻止那個人的愛情與思念。她,一路追隨直至雪峰聳立的 西藏 ,為他付出了自己最美好的時光,所做的一切,或許也比不上一個留在記憶中的女人,但是她無怨無悔......
雲和 水日夜相對,卻永遠也相隔迢迢,思念和掙扎永遠也只能填補著彼此間無垠的距離。不知是誰說過,一個轉身,也許便是天涯,再無相遇的可能。那麼,好好守護你身邊的那個人,別讓自己的世界剩下一抹灰白,也別讓那些美好的記憶漫天飛舞。
古老的村落,潺潺的溪水,還有那上百年的老榕樹,這裡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美麗和寧靜。
一條條古老的鵝卵石小道交叉穿梭在古村之中,在寧靜之中又淡淡的透出滄桑的味道。
青 青河 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古道行人來去,香紅滿樹,風雨殘花。望斷青山,高處都被雲遮。客重來、風流觴詠,春已去、光景桑麻。
茵茵綠樹,芭蕉人家。
和貴樓
和貴樓,建於清代雍正十年,是 南靖 最高的土樓。但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座土樓居然建在沼澤地上,下面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保存完好。
福建 土樓,那些遙遠的古建民居,就這樣參差錯落地散布在青山綠水之間,日出日落,它們明暗交替,季節更迭,它們變換容顏,在這靜默的歲月裡它們靜靜地訴說著自己的光陰故事。
連照明燈都做成土樓的樣子,真的很別致,我都想提一盞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