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千萬年之前,人類的祖先古猿就開始了群居生活。古猿當時所處的生態位不高,它本身又沒有什麼戰鬥力,容易被其他猛獸攻擊。為了活下來,古猿必須要聯合起來。在進化成人類後,我們有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乾癟的精神生活讓人感到乏味無趣,會產生孤獨感。擴大到人類這個群體,這一現象也存在。
面對無邊無際的宇宙,人類不可遏制的產生了孤獨感,我們想要尋找到其他的智慧生命體,給這個「寂靜無聲」的宇宙增加生氣!20世紀,這種尋找同伴的思潮席捲了整個科學界,科學家都在想方設法的尋找外星生命。於是我們發射了旅行者一號,上面攜帶著有多種語言的唱片。我們建造了大型射電望遠鏡,只為接收到宇宙深處傳來的信號。
長時間沒有進展,讓許多人失望了,他們說是不是一開始就錯了,宇宙中除了人類就沒有別的智慧生命體了?不過在數據面前,這樣的想法被拋棄了。假設一個銀河系這麼大的星系中有一個智慧文明,那宇宙中的智慧文明的數量也是無法估計的。
當費米悖論提出後,科學界再一次進入了頭腦風暴:外星文明到底在哪?按照常理,它們也是可以發展出科技的,只需要比人類發展的速度快一點,就能把人類文明甩開。與此同時,科學家提出了「動物園理論」,人類是高級文明撒下的「種子」,它們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靜靜地觀察人類。
動物園理論有個前提條件,要求外星文明高度發達,已經進入了星際時代,才能完成這樣的舉動。這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說法,地球上的「人類動物園」就在孟加拉灣的一座島嶼上。島嶼上可以說是與世隔絕,沒有電力、自來水和網際網路,總而言之,現代社會應該有的,在這裡都沒有。
這裡生活著地球上最古老的部落,數量在400人左右。人們第一次發現上面有土著的時候,他們還在舊石器時代。看見外人登島,土著會用弓箭威脅,他們不願意和外界接觸。科學界知道這座島嶼後,迅速制定了一個計劃,大致內容是研究早期人類文明的發展,樣本就是那些土著。
北哨兵島不過才60平方公裡,科學家卻把它當成了「動物園」。地球作為一顆行星,在高級文明面前也是不夠看的,人類的所作所為說不定都被它們掌握了。動物園理論看似只是個假說,實際上是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去解讀費米悖論。我們沒辦法證明動物園理論是正確的,也沒辦法證明它是錯誤的。
常言道無利不起早,高級文明把地球當動物園有什麼目的?是不是為了研究生命?別看我們現在說什麼解讀生命的奧秘,其實被解讀出來的都還是皮毛,我們連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是什麼都給不出準確答案。對高級文明來說,可能也沒有辦法解讀生命,所以才在宇宙中撒下了種子。
看著生命從原始形態開始,一步步發展成龐大的生物圈,然後再反推自己的生命演化。我們不妨來大膽猜測一下高級文明是什麼樣的智慧生命,地球上的生命幾乎都是碳基生命,有人說還有矽基生命,甚至磞基生命,高級文明可能是種未知的生命形式。生命的多樣性難以用地球的標準來衡量,宇宙的廣闊,註定了它將孕育出各種各樣的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