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四院院士」特倫斯談人工智慧「瓶頸」:遠未達極限,數學家...

2020-11-29 經濟觀察網

(圖片來源:壹圖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張文揚 深度學習是目前人工智慧最受關注的領域,也是這一輪人工智慧興起的原因。與此同時,這一技術具有不可解釋等特性也使得一些觀點認為深度學習已經面臨瓶頸。

7月25日,美國四大國家學院(國家科學院、國家醫學院、國家工程院、國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腦計劃」項目領軍人物的特倫斯·謝諾夫斯基在接受經濟觀察網採訪時表示目前美國數學界已經有了相應的理論工具用來實現深度學習黑盒的可解釋性,儘管因為尚未發表,他無法透露更多細節,

特倫斯也認為人工智慧正在帶來數學和統計學的新紀元。同時,在特倫斯看來,目前正如蒸汽機和熱力學的關係一樣——在蒸汽機發明數十年後人們才了解熱力學並且用它來改良蒸汽機——人工智慧的底層數學、腦科學邏輯可以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被人們掌握和理解。

經濟觀察網:目前深度學習技術路線還有多少潛力?是否已經遇到了天花板?

特倫斯:我覺得不太可能達到局限,現在深度學習剛剛進入到一個發展的開端,發展應該是以10年為周期來計算的,未來20年、30年才能達到一個極限。

現在我們才做了第一步,通過展示相關AI技術來解決問題的,而未來我們還有更多問題需要解決。對比網際網路,在它剛開始能夠發郵件的時候,我們沒法預測它能對我們的商業、生活帶來什麼影。所以對於AI將會帶來的影響,我們還需要等待。

經濟觀察網:您講的主要是應用層的影響,那麼在底層理論層面,這項技術有沒有更大突破,比如數學方面?

特倫斯:我之前在華盛頓參加了一個由美國科學院舉辦的學術研討會,該研討會的主題是「深度學習的科學」。組織這場學術研討會的數學家是擁有相關有技能和工具,能夠測試深度學習網絡內部結構的人。

人們經常用「黑盒子」來詮釋深度學習,這是不對的,甚至恰恰相反,因為這些所謂的「黑盒子」完全是透明可見的,我們可以訪問其中每一個單獨的連接單元、每一個活動型態,它們都在那裡。而現在,數學家們可以探究其中,開始檢驗模型是如何活動的,信息是如何在網絡中流動的,最終它是如何執行轉換的。這件問題經常通過一些例子被討論。

這件事正在發生,在上述會議上的數學家們已經開始描述他們對此的新洞見。統計學家們則提出一些悖論,你們擁有這麼多參數,現在可能會存在過度擬合的現象。眾所周知,現在有這麼多的參數,其量之大遠超於任何數學家和統計學家過去所能接觸到的內容。

我認為這將是數學和統計學的新紀元。我認為這將產生深遠影響,因為對於任何科技來說,一旦你觸摸到了數學和物理的基本原理,你就可以更加深入地拓展它。

以蒸汽機為例,兩百五十年前,英國人詹姆斯·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它改變了整個社會,因為它解放了人類生產力。人們用了數十年了解熱力學原理,去理解蒸汽機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優化其使用效能。在此後一百年裡,人們據此原理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工業時代,出現了能夠創造數百萬社會財富的火車等交通工具,工廠也因此更新換代…這原本只是科技動能的轉換,但經過人們對此的多年認知和了解後,它最終引領了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

所以我們現在處於一個非常初期的階段。這是我們的第一步,我們剛剛開始試圖闡釋其複雜性,目前這是非常令人激動的,這個時間段裡,大量的前期研究正在被驗證。不僅僅是在應用層面,這也將試圖讓人們去理解大腦本身,去理解我們自己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認為,在AI與神經科學之間的合作上,存在著一些令人激動的研究方向。

經濟觀察網:您提到很多一次,深度學習不是「黑盒子」是可以解釋,您的意思是美國已經找到了深度學習可解釋的方法或者說找到了實現這個目標的數學工具?

特倫斯:是的,我們確實有這方面的理論了。數學家已經有很多相關的研究進展了,但是內容還沒有被發表出來。但是我跟他們交流過,他們告訴我這些偉大的研究和發現在未來將不斷被推進。我現在還不能私下跟你透露任何細節,但是我可以這麼說,這或將是一個革命性的研究。一旦這些數學家掌握了深度學習的規則,以及這些深度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它將成為一個改革性的事件,它將創造出數學模型中的一頁新篇章。總而言之,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已經對此有了相當多的了解,但同時它還在不斷發展中。

相關焦點

  • 美國「四院士」特倫斯講解神經網絡算法:我們還處於人工智慧早期...
    特倫斯在GMIC上演講7月26日,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美國生命科學領域成果最多的研究機構)計算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主任特倫斯·謝諾夫斯基出席了GMIC·院士AI論壇。特倫斯是《深度學習》的作者,美國「四院院士」(國家科學院、國家醫學院、國家工程院、國家藝術與科學學院),全球人工智慧的頂級會議NeurIPS(原簡稱NIPS)基金會主席,也是美國政府注資50億美元的「腦計劃」項目的領軍人物。演講中特倫斯以《人工智慧,將成科技的最大風口》為主題解讀了人工智慧發展的進度與現狀。
  • 鈦媒體專訪深度學習奠基人特倫斯:人類智慧與AI正在融合,量子計算...
    除此之外,他還是美國四大國家學院(國家科學院、國家醫學院、國家工程院、國家藝術與科學學院)四院院士,同時擔任全球人工智慧頂級會議NIPS基金會主席。特倫斯親歷過深度學習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寒冬。
  • 專訪人工智慧奠基人:如何看待 AI 不得不面對的這些問題
    全球各大科技巨頭紛紛擁抱這項技術,無論是自動駕駛、AI 醫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智能翻譯,抑或是聞名世界的 AlphaGo,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各種場景下人工智慧,其背後都是「深度學習」在一步步影響著科技、商業和社會生活。 作者特倫斯是世界十大人工智慧科學家之一,還是美國僅 3 位在世的「四院院士」之一,同時兼任全球人工智慧頂級會議 NIPS 基金會主席。
  • 人工智慧的瓶頸需要數學解決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7月5日,出席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時,國際知名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一天奉上兩場演講,談到了人工智慧和3D掃描等熱門話題。  「人工智慧的發展如火如荼,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其實是現代工業和數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成就。」丘成桐回顧了人工智慧61年的發展史。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人工智慧存在三大技術瓶頸
    人工智慧目前存在哪些技術瓶頸?未來是否可能對人類帶來威脅?今天下午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做了題為《人工智慧面對的一些挑戰》的演講。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有三大技術瓶頸亟待突破,需要科學家「從0到1」的原創研究。 作為現代密碼學的奠基人,姚期智創立的上海期智研究院今年初在滬成立。目前,這家新型研發機構已匯聚4位兩院院士、20多位科學家和多所高校的青年人才。
  • 譚鐵牛院士:人工智慧新動態
    譚鐵牛院士談人工智慧新動態2017年11月25日,由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自動化學會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委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模式識別專委會聯合主辦的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學科前沿研討會在中科院自動化所學術報告廳成功召開。
  • 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人工智慧存在三大技術瓶頸
    昨天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做了《人工智慧面對的一些挑戰》主題演講。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有三大技術瓶頸亟待突破,需要科學家「從0到1」的原創研究。作為現代密碼學的奠基人,姚期智創立的上海期智研究院今年初成立,目前已匯聚4位兩院院士、20多位科學家和多所高校的青年人才。研究院瞄準人工智慧、現代密碼學、高性能計算系統、量子計算及量子人工智慧、物理器件與計算、生物智能6個方向開展前沿研究。在姚期智看來,脆弱性是人工智慧面臨的第一大技術瓶頸。
  • 他是四院院士,創業半年融資近億,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他是四院院士,創業半年融資近億,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來源:藥智網|露露君近日,北京丹序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完成近1億元A輪人民幣融資,本輪融資將用於升級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
  • 彭實戈院士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作一小時報告
    在該大會的歷史上,彭實戈院士是第一位被邀請作一小時報告的中國大陸數學家,這份邀請歷來被全球數學家視為殊榮。報告從當地時間上午11點30分正式開始,由國際著名數學家、阿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大學數學系S.R.S. Varadhan教授主持。Varadhan教授首先介紹了彭實戈院士的學習及工作經歷、研究領域和學術貢獻。
  • 四院院士高華健,加入美國後稱自己愛國,他到底哪裡愛國?
    2012年,美國國家工程院授予高華健工程院院士;2015年中國科學院授予高華健外籍院士;2018年,美國科學院授予高華健院士;2019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授予高華健院士。一個中國四川的「川娃子」成為享譽盛名的四院院士,建立納米生物結構的力學理論體系、超音速和超彈性斷裂力學。
  • 中國科學院院士、女數學家——胡和生
    胡和生,1928年6月20日生於上海,籍貫江蘇南京,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1945~1948年在交通大學數學系學習,1950年初畢業於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數理系。1952年浙江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2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2年應邀為世界數學家大會諾特講座演講人。
  • 天空不是極限:專訪華人學術傳奇,美國四院院士錢煦教授
    年近86歲的他集全美四大研究院(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醫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於一身,在美國歷史上鳳毛麟角,更是首名獲此殊榮的華人。他的學術生涯將生物學、工程學和醫學完美融合,對心血管系統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出於他在生理學領域的開創性貢獻,錢煦教授在2011年接受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先生親自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 時代呼喚數學家
    第二是人工智慧領域 如今大熱的人工智慧領域,數學缺席的瓶頸感也格外明顯。業界對過去一年的人工智慧有一個評價:2018年,人工智慧的進展就是沒有進展。 在2017年的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 2017)上,首位華人菲爾茲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曾從數學家的角度發出提醒:「人工智慧需要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否則它的發展會有很大困難。」
  •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人,國際數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2]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 人工智慧終將取代人類?毛軍發院士藍寶石正面發聲
    嘉賓演講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毛軍發毛軍發院士從人工智慧發展、人工智慧應用,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的人工智慧研究三個方面交流分享了"人工智慧賦能新時代"的話題。現今香農定理、摩爾定律正逼近極限,數據、融合、安全成為三大主要瓶頸。信息領域的基礎理論正處於拐點期,亟待突破。隨後,毛院士介紹了從研究目的、研究內容、表現形式這三個方面介紹了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
  • 12名兩院院士領銜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本屆學術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等12名兩院院士、5名領域內知名專家以及企業代表組成。眾多院士專家受聘,貢獻智庫力量,湖南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要搞大事?
  • 政見|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人工智慧時代,亟須數學理論突破
    丘成桐院士為第八屆丘成桐數學獎獲得者頒獎。話人工智慧未來數學與基礎理論突破不可或缺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1979年,您在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數學家華羅庚的邀請下,來到中國進行首次學術訪問。但現階段,種種物理極限制約著晶片性能的進一步發展。應對方法之一,是尋找更好的算法。對此的熱門研究方向,正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如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先進算法,已經給醫學和衛生保健、零售等行業帶來突破。事實上,人工智慧的概念早在數十年前就有了。它近期的蓬勃發展得益於三個重要因素: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大數據、利用深度學習的標準算法來處理數據、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的強大計算力。
  • 沒有數學基礎人工智慧走不遠
    11月26日,在第三屆中國(廣東)人工智慧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信號與信息處理專家、琶洲實驗室主任徐宗本說。徐宗本認為,第二代人工智慧的基石是深度學習,學習方法論的模擬建模,這是人工智慧往前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人工智慧這件事情,本身你是不可迴避的,因為它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同時改變了生產力。
  • 院士說丨戴瓊海院士:搭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橋梁
    而更重要的是,腦科學的發展將推動人工智慧科學從感知人工智慧到認知人工智慧的跨越。4月28日晚,戴瓊海院士做客第一期「探臻論壇」,以線上方式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搭建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橋梁」的精彩講座。嘉賓介紹
  • 專訪美國四大研究院院士錢煦教授:天空不是極限
    年近86歲的他集全美四大研究院(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醫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於一身,在美國歷史上鳳毛麟角,更是首名獲此殊榮的華人。他的學術生涯將生物學、工程學和醫學完美融合,對心血管系統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出於他在生理學領域的開創性貢獻,錢煦教授在2011年接受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先生親自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Medalof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