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見|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人工智慧時代,亟須數學理論突破

2020-12-04 騰訊網

政見|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人工智慧時代,亟須數學理論突破

深秋的石窟河,碧藍清幽,遠山叢林掩映其中,好似一幅極美畫卷。

時隔兩年,國際數學大師、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再次踏上故土,發起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日前,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專訪時,年過七旬的他分享了自己與祖國、與家鄉蕉嶺的點滴故事,並為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和人才培育鼓與呼。

在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開幕式上,丘成桐為首屆丘鎮英、若琳獎學金的獲獎學生、教師代表頒獎。

「在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中國處於世界前沿水平,但在基礎理論和算法創新方面,跟美英等國尚有差距。」丘成桐表示,在可見的未來,如何讓量子人工智慧與量子深度學習變成實用工具,有賴於基礎科學和數學的深度結合,「如果想在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發出中國人的聲音,就一定要在基礎科學上下功夫」。

「我從未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丘成桐期待,在未來十年內,能夠將一批中國中學生、大學生和研究生培養出來,使得他們的學識、修養與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人才是21世紀最重要的事,我願盡一份心。」

丘成桐院士為第八屆丘成桐數學獎獲得者頒獎。

話人工智慧未來

數學與基礎理論突破不可或缺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1979年,您在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數學家華羅庚的邀請下,來到中國進行首次學術訪問。此後40多年來,您為推動中國數學和基礎科學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當下,如何理解數學和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丘成桐:數學與基礎科學的發展,對於應用科學取得重大創新和突破,具有特殊的意義。要實現國家的獨立自主、長治久安,強大的數學和基礎科學是必須的。

當今社會,網際網路和計算機的能力很大。但現階段,種種物理極限制約著晶片性能的進一步發展。應對方法之一,是尋找更好的算法。對此的熱門研究方向,正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

如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先進算法,已經給醫學和衛生保健、零售等行業帶來突破。事實上,人工智慧的概念早在數十年前就有了。它近期的蓬勃發展得益於三個重要因素: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大數據、利用深度學習的標準算法來處理數據、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的強大計算力。

丘成桐。

然而,其中的數學理論卻沒有明顯的突破,這也是人工智慧領域存在諸多瓶頸的本源。我們很多數學方法還相對原始,過度依賴於經驗總結,而非真正來自內在的數學結構。這也導致了當下人工智慧在處理大數據問題時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算力,甚至需要超級計算機的協助。而且,由於缺乏數學理論的支持,很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只適用於特定環境,缺乏遷移性。

當下大熱的深度學習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暫時沒有更好的算法來替代。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相關數學理論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大數據內在的數學結構和原理。

因此,在可見的未來,如何讓量子人工智慧與量子深度學習變成實用工具,實在有賴於基礎科學和數學的深度結合。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中國發展人工智慧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怎樣才能破題?

丘成桐:人口規模是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的一大優勢。在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很多優秀的工作,處於世界前沿水平。但在基礎理論、算法創新、量子計算等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未來,中國如果想要在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實現趕超,數學和基礎理論的突破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看來,中國的理論數學家、應用數學家鼎力合作,再加上物理學家以及其他對數學邏輯思考有貢獻的學者共同參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事。想要深入了解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結構,並且要在相關學科取得大的突破,非這樣做不可。

論基礎科學突破

鼓勵年輕人發揮創意發展所長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您長期關注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少年教育。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少年教育的水平,現如今在全球處於什麼地位?

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建築既有現代元素,又融入客家元素精髓。

丘成桐:此次揭幕的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設有數學史大綱展區,列出了2000年以前數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按時間順序和領域分類後共列出80個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其中的華人數學家很少,這並非有意為之,而是客觀事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礎科學有了可喜的進步,但目前在包括數學在內的基礎科學研究上,中國與先進國家還存在距離。要迎頭趕上,我認為,國內學界與專家應當更多把精力投給年輕一輩,讓他們發展所長。權威專家尤其是科學界的老人,要帶頭鼓勵年輕人發揮創意。政府官員、專家和教育工作者應當齊心協力培養年輕人成才。這樣,我想用上十年功夫,可以培養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國本土數學家。

對於中國青少年教育,我認為同樣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每年,我都會主持中學生科學競賽,和全國優秀學生多有接觸。現在參選學生的素質都很不錯,而且有好幾所中學每一年都相當成功,表明這些中學的數學訓練是足夠的,學生也很有天分和能力。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對於培育中國本土數學人才,您有給自己設定目標嗎?

丘成桐:我希望在未來的十年內,能夠將一批一流的中學生、大學生到研究生培養出來,使得他們的數學知識、修養與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個目標完成後,相信將對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未來,帶來多方面的好處。

培養人才是21世紀最重要的事。但它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要有恆心、有毅力。我自己期待盡一份力量,推動中國基礎數學研究往前走,助力中國數學家迎頭趕上世界科研前沿。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維護和發展國際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有什麼重要性?

丘成桐:學問是沒有國界的。不管哪個國家的團隊,只要數學研究或者數學教育做得好,我都希望和他們開展交流合作,並且願意提供一些互相學習借鑑各自經驗的機會。

美國基礎數學的能力強,正是得益於其早期樂於吸納別國經驗的開放態度。我想,中國現在也應當如此。

丘成桐院士在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十周年慶上致辭。

談中華文化傳承

期盼華裔新生代更多走進中國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此次回鄉,您除了發起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也走訪了位於蕉嶺縣文福鎮羊岃村的祖居。您對家鄉有哪些新感受?

丘成桐:蕉嶺風光秀麗,人文底蘊深厚,如果能有完善的配套服務,是一個很合適做學問的地方,也是藝術家的創作勝地。我期待多和朋友一同回到蕉嶺,做研究、做學問。同時,也希望通過文化的興旺,促進家鄉經濟發展,帶動鄉親們提升生活水平。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據了解,您的祖父丘集熙和外祖父梁伯聰都是清末的秀才,您父親是哲學教授。家風對您的成長有何影響?

丘成桐:家人的教誨和激勵塑造了我。我對家鄉的感情,很大程度源於家中長輩的言傳身教。

我父親是蕉嶺人,後來考入省立梅州中學;母親是梅縣人。那時,外祖父梁伯聰在省立梅州中學做圖書館員。父親的一個老師,撮合他和母親走到了一起。我外祖父是一位很有學問的讀書人,書法、畫畫、寫詩、作賦都通曉。林風眠、李金髮都是外祖父的學生。外祖父很欣賞我父親的才華,在詩集中也提到了我父親。在我父母訂婚時,外祖父還賀詩祝福。

孩童時的丘成桐與父親丘鎮英。

從小到大,我受父親的影響頗深。他保持了家鄉農村的很多風俗。即使到了香港,父親每年都按宗族規矩祭祖。他常常和我講起祖父做學問的故事。外祖父的一首詩,被我父親掛在家裡客廳裡面。那是一首相當長的詩,主要講怎麼做學問,還誇獎了我的父親,也表達了對百姓的關懷。我每天看這首詩,也念得很熟。

祖父和外祖父雖然我都沒有見過面,但通過不同的途徑,家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代代傳承,並讓後代從中受益。

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今年1月,您在北京獲頒「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在您看來,如何培育海外年輕華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丘成桐:聽說我這次重回家鄉梅州蕉嶺,全家人都很激動。可惜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身處國外的他們不方便同行。本來孩子們都是很有興趣的,只能以後找機會再來。

丘成桐祖居地——梅州蕉嶺文福鎮羊岃村鎮英園。

培養華裔新生代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是一個重要的現實命題。我的親身經歷證明,鼓勵海外年輕一代更多走進中國,零距離體驗中華文化習俗,實地感知中國的發展,是拉近他們與祖(籍)國感情的「良方」。

我的兩個兒子都是在美國長大。大兒子小時候中文學得很不錯,還通讀了《三國演義》等經典名作。相較而言,二兒子的語言天賦雖然相對一般,但他時不時會跟隨我來中國,自己後來又在昆明生活過數年,交了不少當地朋友。現在,二兒子的中文比大哥講得還要好,對中華文化既著迷又自豪。每次回到美國,他都會把親身經歷分享給朋友、同事和鄰居,告訴身邊人什麼是真正的中華文化。

近日,丘成桐走訪位於梅州蕉嶺文福鎮羊岃村的祖居。

我始終認為,要拉近海外華裔新生代與中國的聯繫,就要鼓勵他們多來中國實地體驗。一開始,年長者可以邀請年輕人一同回鄉,沿著祖輩的足跡觸碰中華文脈,體會中國發展變遷。這樣,年輕人會在心裡逐漸建立起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與聯繫,成長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採寫】龔春輝 黃培強 汪思婷

【統籌】胡良光 湯凱鋒

【圖片】何森垚 資料圖

【視頻剪輯】周鑫宇

【通訊員】祝銀清 林劍湧

【實習生】丘睿 李玉萍

【作者】 龔春輝;何森垚;周鑫宇;黃培強;汪思婷

閱政觀

相關焦點

  • 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與華附學子「聊數學」
    今天下午,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在「華附講壇」第156期開講,與廣東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交流數學和基礎科學在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性。丘成桐先生指出,數學和基礎科學是許多應用學科的基礎。以計算機硬體設計為例,通過利用費曼算法做「大數字因子分解」的辦法,有望提高硬體的速度和儲存的能力,為此各國關於量子計算器的研發工作紛紛展開。 第二個例子來源於人工智慧領域,近年來人工智慧從一種理念變成一種可應用的技術,得到蓬勃發展。而其中數學理論的局限,成為這一領域中許多瓶頸的本源。因此想要人工智慧技術在國際領先,基礎理論的突破不可或缺。
  • 國際數學大師評丘成桐:在哈佛,一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國際數學大師、阿貝爾獎獲得者辛格評價丘成桐:  「即使在哈佛,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數學界的國王》是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丘成桐人物報導的標題,此報導更是《紐約時報》歷史上篇幅最長的科學家報導。
  • 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院士到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講學
    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1982年獲得素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2010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2018年獲得馬塞爾·格羅斯曼獎。1979年後,丘成桐把主要精力轉向振興祖國數學事業上,先後創建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所、中科院晨興數學中心、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和清華大學數學中心,並親自擔任這些研究機構的負責人。他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著名的國際數學大師之一。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金羊網  作者:蔣雋;高焓  2020-12-01 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數學家丘成桐中學開講座 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雋、實習生高焓、通訊員李芸報導: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交流數學和基礎科學在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性。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丘成桐講座吸引大批師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攝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雋、實習生高焓、通訊員李芸報導: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交流數學和基礎科學在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性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交流數學和基礎科學在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性。這是丘成桐第三次到華附為學子們開講。 面對同學們,丘成桐以他與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所長的故事開場。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所長告訴丘成桐:「我們這裡研究的是無用之學,這些無用之學在未來會成為社會的盤石、國家的棟梁」。丘成桐指出,數學和基礎科學是許多應用學科的基礎。
  • 躉實名人小介紹 |數學大師丘成桐
    學風方面,身為數學大師陳省身的高徒,至今丘成桐仍然對恩師的學風讚不絕口,認為那才是做學問者應該遵循的方向。「陳先生做學問也出過錯,海外幾個學者提出來錯誤,也沒有辦法,錯了就承認。」丘成桐介紹說,上世紀30年代,陳省身等人大學畢業到海外求學,學成後毅然全部回國,沒有在海外留下,但是拿來了世界最先進的學問,當時國內許多大學互相交流,學風好得不得了。
  • 丘成桐: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突破期待理論數學新進展
    報告後,《科學時報》記者請丘成桐回答這一學界長久爭論的問題,並請他歸納報告中講述的數學對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的作用;還就美國前些年提出「競爭力計劃」,強化教育對學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4方面素質培養的問題,徵詢丘成桐有些什麼建議。數學研究大自然的真與美「數學是科學。」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榮獲「菲爾茲獎」(被稱為世界數學領域諾貝爾獎)的華人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約請光明日報記者進行獨家專訪。丘先生北京時間12日凌晨4點從羅馬乘飛機,中午12:30到達首都機場,下午2:00在中科院數學所舉行講座,晚上8:00飛往香港。在京時間不足半天,記者採訪只能在首都機場路通往中科院數學所的45分鐘行車途中。
  • 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中國數學,必須強大
    某次丘文慈聽清華大學一位數學家私下講,丘成桐的數學理論貢獻,源遠流長,可以影響數學界和理論物理界進程一百年以上,而全世界真正懂得其主要學術理論(卡拉比-丘理論)的,不會超過四十個人。不過,丘成桐對家鄉的關切,溢於言表,這個他們是懂的。去年夏天,丘文慈在清華大學學習,見到了丘成桐,席間一番談話給他留下印象。「他問得很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老師的工資會不會低?
  • 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先生訪問我校並做客「大師...
    2020年12月28日,應我校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先生訪問我校並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以「廣義相對論框架下黑洞的存在性」為題為全校師生做精彩報告。本次報告會在東區大禮堂舉行,校長包信和院士出席會議,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會。報告會由國際合作與交流部部長瞿昆主持。
  • 人工智慧的瓶頸需要數學解決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7月5日,出席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時,國際知名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一天奉上兩場演講,談到了人工智慧和3D掃描等熱門話題。  「人工智慧的發展如火如荼,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其實是現代工業和數學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成就。」丘成桐回顧了人工智慧61年的發展史。
  • 清華丘成桐數學中心助理教授宗正宇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數學期刊接收
    近日,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助理教授宗正宇與劉秋菊、方博漢教授合作的論文《On the Remodeling Conjecture for Toric Calabi-Yau 3-orbifolds》被國際頂級數學期刊《美國數學會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 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8月6日,數學大師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開門見山道出了他的隱憂。 作為目前華人數學界的領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僅在學術上造詣深厚,而且十分關注國內數學人才的培養。他所在的哈佛大學近年來頻繁接觸國內大學及大學生,對於兩國高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當然最有發言權。
  • 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大師...
    2019年12月28日,應我校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以「數學歷史大綱」為題為全校師生做精彩報告。本次報告會在東區理化大樓東三報告廳舉行,並在西三報告廳進行實況轉播。
  • 大師講堂活動回顧|跟隨大師丘成桐漫步數學史
    3月13日,國際知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作為「大師講堂」主講嘉賓,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子帶來精彩一課。丘教授學識淵博,在講座中旁徵博引,不僅講述了中國數學歷史,穿插了希臘數學發展史,還妙用古代先賢的言論,將一場關於數學的主題演講增添了濃濃的人文氛圍。
  • 清華學生獲多項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獎
    清華學生費騰(右一)與競賽國際評委代表Benedict H.Gross教授合影  「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是由丘成桐先生發起,面向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高校中尚未取得學士學位的本科在校生開展的數學競賽陳旭表示,清華大學歷來重視數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曾培養出華羅庚、陳省身等一批數學大師。今年是華羅庚先生誕辰100周年、陳省身先生誕辰99周年,我們舉辦這樣的活動發現和培養數學人才,也是對兩位大師的最好的紀念。
  • 華裔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教育如果再這樣發展,至少要倒退20年!
    華裔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教育如果再這樣發展,至少要倒退20年!丘成桐教授生於1949年,籍貫廣東潮州汕頭人氏,剛出生就跟家人搬到香港定居,後面出國成為美國華裔。英國數學家約翰-拉慈稱丘成桐是「華人數學界的領袖」。在陳省身等一代大師離世之後,重任已經落在丘成桐這代人的身上。「領袖的工作就是確定方向。我生平立志只做好兩件事情。第一,作出一等的數學研究,千古留名;第二,為中國數學教育服務,幫助中國成為數學強國。」丘成桐先生說。
  • 丘成桐現身合肥分享發現數學之美 點讚中國科大年輕學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提到數學,可能很多人會緊張。就在上周末,來自國內外的數學家們聚集合肥,在2020年世界華人數學家聯合會(ICCM)年會上探索並傳遞「數學之美」。12月27日,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也現身年會現場,為年輕學者頒獎,並主持學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