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2020-12-02 騰訊網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國內不可能培養出一流人才中國大學生的基礎水平,尤其是修養和學風在下降 哈佛畢業生的論文水平比國內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視學風建設,中國科技至少後退20年。

基礎教育不紮實,不可能培養出一流人才

「如果不重視基礎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國內不可能培養出一流人才。」8月6日,數學大師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開門見山道出了他的隱憂。

作為目前華人數學界的領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僅在學術上造詣深厚,而且十分關注國內數學人才的培養。他所在的哈佛大學近年來頻繁接觸國內大學及大學生,對於兩國高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當然最有發言權。然而,通過和國內學校的直接接觸,丘成桐卻拋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論:「這些年,中國大學的基礎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大學生的基礎水平,尤其是修養和學風在下降。」

「有人說中國的基礎教育不比美國差。但是在實踐中我發現,國內大學的教育水平並非人們想像得那麼高,美國的大學教育比中國好得多。研究生教育美國比中國好得更多。」

他舉例說明:哈佛大學理學院每年大約招收20名念理科的中國留學生。「這些都是中國最好的學生,多數來自北大這些名校。」但是從學習成績來看,在和其他國籍學生的比較中,「很難看出這些國內來的學生畢業成績比來自其他國籍的學生成績好得多。」

3年前,丘成桐招收了兩個來自北大的留學生。可是這兩個學生來到哈佛以後,一個學生連續三次沒有通過考試,學校建議這名學生重新再念本科,還是不行,最後只好離開。另一個學生「考得也不好」,經過努力以後大有改進。

「我每年都會收到很多國內學生的推薦信。後來發現有很多是假的,是學生自己寫了推薦信,然後請教授籤個名,許多教授很不負責。」而且,他接觸到的很多中國學生十分驕傲,不願意用功,令他很失望。丘成桐說,10多年前,來哈佛念書的中國學生至少考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近年來這種情況也發生了變化。「從前中國來的學生至少考試成績在班級裡佔到前1/3位置,但是這些年頂多排在後1/3。當然也有好的,但是整體而言,平均水平下降了。一些甚至在國內是奧運數學比賽第一,但剛進來成績也不好,經過重新訓練才有好轉。」

這位經驗豐富的數學大師認為:這些現象都表明,是本科出了問題,學生本科沒有念好。「做學問的修養等基本問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而且還不用功。歸根結底是本科教育不紮實。」

怪現象1:名教授不帶本科生

丘成桐尖銳地指出:他發現國內高校一些「怪現象」:一些所謂的「名教授」不花時間參與本科教學。他以美國哈佛大學為例介紹,哈佛的教授數量比國內大學要少很多,數學系也就是十七八個正式教授。但是數學系每年都要開會一到兩次,研究討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習進度,教授會花很多功夫去培養本科生。比如數學系的本科生,一年級就會根據學生情況劃分不同水平,選擇最好的學生去重點培養,當本科生畢業的時候,一般就會有2到3個畢業生的學術論文可以登載在第一流的雜誌上。「論文水平比北京大學的教授還好。」丘成桐說。

國內名校的教授又是怎麼和本科生打交道的呢?

丘成桐介紹:大概在1998年,國內有一個學生申請到哈佛大學念書,申請表上寫明自己學問很高,推薦信說他是北京大學最好的學生,丘先生當時看到申請表,想既然學生這麼好,來北京時就親自和他面對面談。結果在和北京大學20多個資深的教授座談時,這20多個教數學的教授沒有一個知道這名學生。「我還以為自己搞錯了。後來有一名助理教授證實,的確有這個學生。」

「看得出來,最好的學生,20多個教授居然都沒有見過。表示所謂大教授從來不參與本科生教學。」後來那個學生因為念書思路視野十分狹窄,只是考試成績好,丘先生並沒有接收他。

丘成桐認為,教授不帶本科生,並非因為國內師資力量緊張。他介紹,在美國的大學,比如數學系的教授20名左右,而北大數學院的教授則大概在100多個,是美國的4到5倍,哈佛學生6400多人,北大有學生1萬多人。如果按照比例,國內應該有條件讓教授帶本科生,提高教學質量。

為什麼那些「名教授」沒有時間踏實做學問?

丘成桐先生一語道破:「現在名校教授花時間不是在學術上。有些人首先到海外弄好處,撈金錢加榮譽,讓外國人來評價自己,一年有3個月到5個月在國外『走穴』。不管這個教授有沒有能力,評博士點,自然基金會,甚至評某某大學這些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至少1/3的時間用在學術交易和拉票。算起來,2/3是非學術生活。當然不願意做學問了。」

怪現象2:一個導師帶30個研究生

另一個讓丘成桐先生感到困惑的現象是:現在國內有的教授,一個人居然帶30個研究生。

「這樣怎麼保證教學質量?即便在哈佛這樣的世界名校,一個教授一般帶五六個學生已經很多了。國內這種做法是典型的講量不講質。質量粗糙,怎麼可能搞好研究?

「老師自己的水平都不夠,居然帶30多個學生?真是糟糕!許多學生認為不用念書就可以做博士,博士論文抄抄寫寫,怎麼可以?這樣下去很危險。」

前不久在和人大附中學生交流之後,丘成桐還迫切感到中學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目前國內很多城市中學一班有80個學生,這麼多學生老師怎麼能教好?不可想像。」他說,美國稍微好點的學校一個班一般不過是20多個學生。

丘成桐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大概4年前,有一個北大博士畢業寫信給我,認為自己博士論文很好,希望到哈佛做教授,前後來了3次信,後來知道這人是國內某院士的學生,但我發現他的博士論文是至少70年前大家就熟悉的結果。他的論文水平也就相當於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的水平。連香港中文大學學士的水平都不夠,更不要講哈佛了。但是對這個學生北大吹得很厲害,說他21歲就拿了博士,是個天才。但是我發現他的論文水平很低,所以堅持沒有收他。」讓丘成桐意想不到的是,「現在聽說北大已經提升這個學生做了教授。這種事讓真正做學問的人真的很失望。」

丘成桐認為,不重視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後果是,形成惡性循環,使整體水平慢慢壓下來。「教育是長遠的事情,基本的東西沒有掌握,就根本沒有前途。」說起這些,他十分著急。

為此,丘成桐在浙江大學成立了數學英才班,就是希望用先進的數學教學方法,比如採用了美國大學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培養中國學生紮實的基礎能力。「選用美國的方法教並不是崇洋媚外。數學教學是沒有國界的,我一定用最好的方法教中國學生。」

國內學術風氣堪憂

在近年來和國內學術機構打交道的過程中,更讓丘成桐憂心忡忡的是:國內學術風氣已經到了必須整治不可的時候。

「學風很糟糕,我呼籲一下,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中國科技的發展至少退後20年,如果這些基礎教育不重視,問題越積越多,以後會更難。」丘成桐認為,導致教育重量不重質的原因,就是有些高校和主管部門喜歡用「文革」「畝產萬斤」的形式作為工作成績向上匯報,卻完全不考慮教育的真正使命。

為了說明整個問題的嚴重,丘成桐專門講述了兩個他親身經歷的例子。

「在數學界有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猜想,100多年沒有一個數學家不想解開它,非常重要。一個朋友在我的建議下做了很重要的第一步。1995年,我感覺時機成熟,可以再沿著已有的方向,做出有史以來第一流的成果,於是拿到中國辦了一個討論班。這個討論班是開放式的,吸引了很多青年學者。但是後來有些參加的教授自己不想做了,因為他們考慮假如做這個事情,寫文章時間就少了,而每一年寫論文,創造多少文章才是他們關心的,做這種費力的事情他們覺得划不來。儘管當時有很多年輕的博士後很想念這個東西,這些教授還是不準學生繼續做這個研究,怕論文數量不夠。最後甚至硬性幹預。自己沒有學問也沒有衝勁,還不允許年輕人做。最後這個本來很有希望的徵服猜想的計劃不了了之。」

於是,丘成桐又找到廣東中山大學數學院朱院長繼續做這個研究。朱做出了很好的成績。「結果又惹惱了當時反對做這個事情的一些人,對朱很不滿意。2002年在陳省身先生和我倡議召開的世界數學大會上,大會給中國數學機構一些45分鐘的演講名額,結果他們自己定的名單全部是北京的,還有一個是上海的。其實就像奧林匹克100米比賽,朱的成績當時是有目共睹的,但就是不容許其他地方有好處。」

還有一件事更讓丘成桐耿耿於懷。

「我的一個學生,現在做了院士,剛畢業的時候不錯,以後一塌糊塗,錯了不願意改,出錯的文章現在還掛在網上,表示他的成績。

「這個人現在既是國內引進人才,又是院士,基金會什麼都管,平時許多人都怕他,他的固定職位在國外,卻作為引進人才,一年至少給他100萬薪水,還不包括經費。但是他在好幾個地方任教,有的年輕人學問比他好,但是薪水不到他的1/20,在海外名校,比如哈佛如果在9個月的授課時間裡教授兼職是違法的,必須全職,但是這個人卻兼了很多職。這個人做學生時還是不錯,現在學問只是二流,他在國外拿的獎都是在我的幫助和指導下取得的,國內高校引進人才,給他大筆資金,可他全世界走,來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行蹤不定。

「而且嚴重的是,把我十幾年前的文章,基本上改頭換面,又據為己有,這種學風無疑誤導很多學生,因為看到不用花太多時間就可以做院士。我批評他,這個人還說我荒唐可笑。真是不道德。」

丘成桐介紹,當年他花了很多功夫培養這個學生,「連我的兒子也沒有下這麼大功夫。太太都說我過分。」畢業那幾年,哈佛一位名教授告訴丘成桐,這個學生抄襲他的論文,出於保護年輕學生的目的,丘成桐並沒有深究。結果愈演愈烈。

丘先生說,這個人不光彩的記錄還有很多,比如有年輕學者的文章,他看到不錯,就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真正作者的前面,如果不從,在國內就恐嚇說,以後不給你研究經費,在國外則恐嚇說寫很差的介紹信,讓作者找不到工作,導致很多搞學問的人很怕他。

「聽說國內很多人怕他。學風壞到了這個地步,作為這個人的老師,我再不講話,其他學者就不敢做事了。我有義務來澄清。」

還是這個人,在國際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出了錯,當時恰好有國內兩個訪問學者到丘成桐那裡去,丘先生讓他們解決這個錯誤,兩個禮拜時間,進展很好,但是當丘先生說這是那個人的文章出現的問題時,「兩個訪問學者嚇了一跳,再也不敢做了,害怕那個人打擊他。你看,現在的學風有多糟糕!」

我們應該學習陳省身先生的學風

學風方面,身為數學大師陳省身的高徒,至今丘成桐仍然對恩師的學風讚不絕口,認為那才是做學問者應該遵循的方向。

「陳先生做學問也出過錯,海外幾個學者提出來錯誤,也沒有辦法,錯了就承認。」

丘成桐介紹說,上世紀30年代,陳省身等人大學畢業到海外求學,學成後毅然全部回國,沒有在海外留下,但是拿來了世界最先進的學問,當時國內許多大學互相交流,學風好得不得了。

儘管當時條件很艱苦,陳省身的數學講義都是手寫和油印,就在那種條件下,陳省身幾乎看完了大部頭的數學巨著。最終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包括華羅庚先生等人,共同訓練出中國第一批數學高等人才。

就是在這些數學開拓者的努力下,當時在1946、1947年期間,中國第一批數學家出來了,即便是現在看也是世界第一流的。新中國成立以後,在華羅庚先生回國以後,陸啟鏗、谷超豪、王元、楊樂、張廣厚、陳景潤、潘承洞,這些人才相繼脫穎而出。丘成桐認為,在「文革」以前,基本上中國數學已經接近世界一流。但是後來大躍進、反右,直至「文革」等歷次政治運動,把這些全部破壞了。

丘先生對恩師至今念念不忘。尤其是前輩大師那種學貫中西的氣質,現今已經很難看到。而丘成桐本人就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身邊常常帶一本《史記》,早年寫就的一篇古文曾被人們至今記得。其中,「無奈華夏雖眾長城未修,天地雖寬,瑕疵難容,終究德不如歐美,力不逮乎日蘇。根之腐亦,枝葉不榮,葉之枯亦,根基何養?」更是振聾發聵。

丘成桐認為,現在中國改革開放,生活水平提高了,應該有理由在學術上作出更大的成績。

畢生希望做成兩件事

英國數學家約翰·拉慈稱丘成桐是「華人數學界的領袖」。在陳省身等一代大師離世之後,重任已經落在丘成桐這代人的身上。

「領袖的工作就是確定方向。我生平立志只做好兩件事情。第一,作出一等的數學研究,千古留名;第二,為中國數學教育服務,幫助中國成為數學強國。」丘成桐先生說。

「迫切的問題,是提高質量。學風要徹底改掉。」他認為,目前和國際優秀大學比較,國內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需要迎頭趕上。丘成桐饒有意味地說,「首先,中國學生素質完全可以比得上哈佛的學生。假如有好的導師和好的風氣,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但是他著重強調了「假如」兩個字。

文章來源:數學職業家

圖片來源:DE未來訓練營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數學大師丘成桐:教育存在很大問題,中國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就著名數學大師丘成桐就國內目前的教育情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我們的教育存在很大問題,如此下去中國的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這句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有人覺得丘成桐在危言聳聽,也有人覺得話裡面有一定的道理,網友們各執一詞,討論得很激烈。
  • 華裔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教育如果再這樣發展,至少要倒退20年!
    華裔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教育如果再這樣發展,至少要倒退20年!丘成桐教授生於1949年,籍貫廣東潮州汕頭人氏,剛出生就跟家人搬到香港定居,後面出國成為美國華裔。根據國內目前的教育情況他說:「中國教育再這樣發展,至少要倒退20年!」這樣的話肯定會受到人們的質疑,也有人會認為他的話是危言聳聽,但是丘成桐有他獨到的看法。他說現在孩子們學習數學,不再像是以前的數學家一樣研究數學中的奧秘,現在的教育體系都是以解題為主,很少能自己思考研究一道數學題。
  • 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學術界太過浮躁,今後科技可能要倒退20年
    丘成桐是我國一位很有名的數學大師,在科技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最近他就再次針對我國的科研現狀發聲,只不過這一次不是表揚,而是刺耳的批評。他認為我國學術界充滿了浮躁,我們今後的科技水平很可能會倒退20年。丘成桐大師進一步說,我國現在的學術環境根本不可能誕生像牛頓霍金這樣的科學大家
  • 數學大師丘成桐:中國教育這樣發展下去,至少要倒退20年
    這大大推動了我國的發展,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水漲船高。但就是這樣,我們的教育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中國在這樣發展,起碼會倒退20年為什麼丘成桐教授會說出這樣的言論,做出這樣的批評呢?為什麼中國當下的發展一路向好,但丘教授會這樣怒批中國教育呢?其實是因為他發現中國的現代教育過於死板,不願意去創新,依然沉浸在中國過去的輝煌成就裡。
  • 「數學皇帝」丘成桐怒批:中國再這樣發展,少說要倒退20年!
    中國教育再這樣發展,至少要倒退20年!這是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丘成桐教授對中國現代教育的嚴厲批評。丘成桐教授的成就在現代數學界可以說是無人能及,22歲獲得博士學位,26歲成為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27歲突破世界級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就連數學大師辛格都表示,丘成桐一個人就是哈佛的一個數學系。作為一名中國人,丘成桐教授為什麼要怒批中國教育呢?
  • 丘成桐為什麼怒批中國教育再這樣發展,少說要倒退20年?
    建國以後,1977年恢復高考,1992年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制度。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國家在重視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正是這些,才使得現代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家長也更為關注孩子的教育,但是,僅僅是目前這樣,還遠遠不夠。著名數學專家丘成桐教授,就曾對我國數學方面的教育方式,發表過看法,只是在他眼中,目前的數學教育方式,存在著極大的問題。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公開質疑任正非:華為稱數學家還是數學工程師?
    但是國際有名的數學家丘成桐卻不認可,他說華為大多數學家只能算是應用數學的工程師,並不能成為真正的數學家!丘成桐這樣說或許是因為他是搞理論研究出身,對數學基礎理論研究比較重視,畢竟理論是應用的前提條件。但是並不能因此否定應用人才的價值,理論的研究就是為了投入使用、造福人類社會,正是應用人才使得抽象的理論可以落地成為改善生活的技術。
  • 國際數學大師評丘成桐:在哈佛,一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文章這樣說:「丘成桐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國的一個窗口,通過他可以看到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傳統的國家,欲與現代科學結合在一起,如果這種交融獲得成功,那麼最後可能就會重塑世界科技的平衡。」  現為哈佛大學William Casper Graustein數學講座教授的丘成桐,是當代數學大師,他摘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克拉福德獎這三個世界頂級大獎,其中沃爾夫數學獎與菲爾茲獎同被譽為數學界的最高榮譽。  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唐納森稱他是「近四分之一世紀裡最有影響的數學家」。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稍事休息,丘成桐在楊樂院士的陪同下,繼續接受記者採訪。丘成桐說,他目前正從事超弦理論、幾何度量、計算機圖形學等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同時,他還在哈佛大學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每星期至少要花20個小時跟學生討論、研究,指導學生的具體科研活動」。談起數學的樂趣,丘先生臉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 躉實名人小介紹 |數學大師丘成桐
    學風方面,身為數學大師陳省身的高徒,至今丘成桐仍然對恩師的學風讚不絕口,認為那才是做學問者應該遵循的方向。「陳先生做學問也出過錯,海外幾個學者提出來錯誤,也沒有辦法,錯了就承認。」丘成桐介紹說,上世紀30年代,陳省身等人大學畢業到海外求學,學成後毅然全部回國,沒有在海外留下,但是拿來了世界最先進的學問,當時國內許多大學互相交流,學風好得不得了。
  • 數學大師丘成桐:「以目前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養出一流人才」
    數學大師丘成桐曾經發表驚人言論,「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國內不可能培養出一流人才」。他認為,目前國內的本科教育存在很大問題,比如名教授不帶本科生,卻帶了30個研究生。大學生的基礎水平,尤其是修養和學風在不斷下降。如此觀點,不知各位怎麼看?
  • 大師講堂活動回顧|跟隨大師丘成桐漫步數學史
    3月13日,國際知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作為「大師講堂」主講嘉賓,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子帶來精彩一課。丘教授學識淵博,在講座中旁徵博引,不僅講述了中國數學歷史,穿插了希臘數學發展史,還妙用古代先賢的言論,將一場關於數學的主題演講增添了濃濃的人文氛圍。
  • 政見|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人工智慧時代,亟須數學理論突破
    政見|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人工智慧時代,亟須數學理論突破深秋的石窟河,碧藍清幽,遠山叢林掩映其中,好似一幅極美畫卷。時隔兩年,國際數學大師、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再次踏上故土,發起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日前,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專訪時,年過七旬的他分享了自己與祖國、與家鄉蕉嶺的點滴故事,並為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和人才培育鼓與呼。
  • 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院士到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講學
    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1982年獲得素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2010年獲得沃爾夫數學獎,2018年獲得馬塞爾·格羅斯曼獎。1979年後,丘成桐把主要精力轉向振興祖國數學事業上,先後創建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所、中科院晨興數學中心、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和清華大學數學中心,並親自擔任這些研究機構的負責人。他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著名的國際數學大師之一。
  • 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中國數學,必須強大
    他說蕉嶺每年有沒有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啊,如果有可以考我們清華數學中心。」2018年回蕉嶺,丘成桐決定,要在蕉嶺設立兩項以其父母親名字命名的獎學金,每年獎勵當地高考成績前10名的大學新生,條件是,這些學生考入的必須是在全國排名前20的大學。
  • 丘成桐:沒有強大的數學基礎就沒有良好的科技
    西方科技的發展,源遠流長,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大師輩出。人才薈萃於歐美數十間大學和研究所之間,相互交流,創意標奇,屢屢改變科學發展的航道,豐富了科技對於人類社會的應用。這些學問,並非一時一地所孕育,文化浸淫,往往達幾百年之久。文藝復興之後,義大利、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先後領導世界科學,與他們獨特的教育和傳承有密切的關係。
  • 採訪丘成桐:中美科技競賽,誰會贏?
    漢朝、唐朝、宋朝的科技曾經領導全球,卻是以應用為主導。另一方面,16世紀的義大利,17世紀以後的英國、德國和法國,對近代科學卻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因此應用科技的發達遠遠超過古代中國,其間的發展,受到文藝復興以後西方哲學文化的深度影響。在20世紀,中國的科學早期也深受歐美的影響,例如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錢學森、陳省身等人,都受到歐美大師的教育。
  • 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從娃娃抓起,培養頂尖數學家!
    建國以後,1977年恢復高考,1992年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制度。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國家在重視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正是這些,才使得現代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家長也更為關注孩子的教育,但是,僅僅是目前這樣,還遠遠不夠。著名數學專家丘成桐教授,就曾對我國數學方面的教育方式,發表過看法,只是在他眼中,目前的數學教育方式,存在著極大的問題。
  • 丘成桐現身合肥分享發現數學之美 點讚中國科大年輕學子
    在會議間隙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丘教授表達了對合肥以及中國科大年輕人的讚美,並分享了自己對如何培養數學人才、發現數學之美的看法。點讚中國科大年輕學子世界華人數學家聯合會(ICCM)於2020年12月27日至12月29日在中國科技大學舉行第四屆ICCM年會。本屆年會由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和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聯合主辦。
  • 清華學生獲多項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獎
    清華學生獲多項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獎  【新聞中心訊 記者 劉蔚如 攝影 郭海軍】12月20日晚,首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結果在京揭曉,清華大學學生費騰獲得單項獎和全能獎兩項金獎,來自清華大學的團隊獲得團體賽金獎。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陳旭在頒獎典禮上致辭並為獲獎學生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