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門到進階,行星攝影詳細教程2:拍行星應該選什麼望遠鏡?

2021-01-13 ZWOASI天文攝影人

在開始這篇教程之前,我們覺得有必要先放兩句狠話:

其實在一開始選擇開始行星攝影教程的時候,我們就明確了一個大難點:比起實踐來說,更難講解的是概念。行星攝影是一個充斥著各種概念、原理、公式的活動,就拿望遠鏡來說,讓一個天愛隨便講一講怎麼用望遠鏡拍攝行星,即使這位天愛剛入門不久,他也能順口給你說兩句。但是具體問他這其中的構造和原理、以及到底應該怎樣挑選望遠鏡,他可能還是要猶豫兩下。

在我剛入門的時候,曾經有前輩甩給我一大本厚厚的天文攝影指南,不瞞大家說當時基本是兩眼一抹黑大叫「我不要看這些,你直接告訴我應該買什麼望遠鏡啊!」。後來當然是被現實教訓得很慘。本文是寫給對行星攝影有興趣的萌新看的,考慮到我們當年入門的痛苦程度,我們會儘量用通俗的語言表述下去。但是要想把基本邏輯講清楚,本文還是少不了會用到許多概念。加上天文望遠鏡又實在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講透的話可能需要單獨一本書(手動微笑.jpg),要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高度濃縮,所以免不了會出現一些比較難懂的地方。

總而言之,就是本文還是有一定難度,併兼作者一家之言,可能會有不嚴謹的地方,所以這裡先給大家做個預警:咱喝口水,靜下心來慢慢看。

那麼準備好了嗎?準備好的話咱們就開始吧!撒,一夠左!

1.望遠鏡三要素

望遠鏡、支架、相機是行星攝影中的三大樣,也是新手入門時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雖然咱們主要是賣相機的,但是不客氣地說,一個良好的望遠鏡才是行星攝影的前提,相機的事可以後面再說。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單反+鏡頭的組合代替望遠鏡,但是這個話題扯起來就太遠了,我們這裡只論望遠鏡。

考察一個望遠鏡是否適合行星攝影,主要有三個要素:精度,口徑和焦距。

1)精度:

望遠鏡最重要的素質,是說望遠鏡的那片鏡面經過複雜的磨製之後的精度,有多光潔?有多平滑?精度是個沒有統一標準的詞,但毫無疑問精度越高越好,能拍到的行星細節也越多。最基本的要求是要達到1/4波長,在此基礎上波長越小精度越高。隨著現在主流廠商制鏡技術的提高,達到這般精度不是什麼難事,大家基本不用擔心。

2)口徑:

主鏡筒有多粗,口徑就有多大。同等精度的望遠鏡,口徑越大的解析度越高,解析度越高,自然細節就越多。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計算望遠鏡解析度的公式:

解析度(單位:角秒)=140/D (D:望遠鏡口徑,單位:毫米)。

說這個公式不是為了讓你背誦默寫,而是從公式表面,我們就能看出口徑和解析度的關係。口徑越大,得到的解析度數值越小——數值當然是越小越好。

還記得之前我們介紹過國外行星攝影領域真正的大神Damian Peach(桃子大神)嗎?他用的望遠鏡是C14,就有這麼大。

3)焦距:

主鏡焦點到主鏡的距離。焦距決定了拍攝的目標在畫面中看起來有多大,假設使用ASI462MC,分別用1m焦距和2m焦距的鏡子拍木星,那麼木星在畫面中大小比就是1:2(直徑)。

焦距和口徑的比例,就是焦比(用符號f/來表示),代表著望遠鏡累積光線的速度,決定了拍攝效率。如果你有使用單反的經驗,那麼你對焦比一定不陌生,它相當於鏡頭的光圈,光圈越大,累積光線的速度就越快。在望遠鏡中,焦比越短(f/後面的數字越小),累積光線速度就越快,成像亮度就越高。

在深空攝影中,短焦比是分分鐘教你做人的神一樣的存在。但是在行星攝影中,由於行星本來亮度就很高,所以我們並不需要選擇短焦比的望遠鏡。通常選擇長焦比的望遠鏡,目標在畫面中看起來更大,細節也更清楚。

但是,如果我的望遠鏡焦比不夠長,行星在畫面中看起來很小,該怎麼辦呢?別慌,我們還有巴羅,即增倍鏡,用來延長焦距。原來是F5焦比的鏡子,加上2X巴羅後,就可以達到F10的焦比了(記住f/後面的數字越大,焦比越長)。常見的巴羅有2X、2.5X、3X、4X、5X。但是這裡注意,所有光學配件都是光學系統中的一部分,光線經過它就會發生改變,所以買巴洛鏡也是需要考慮精度的。

2.天文望遠鏡類型

複習一下上面說的內容,大概上就是:1. 精度越高越好;2.口徑越大越好;3.長焦比望遠鏡比短焦比望遠鏡更適合行星攝影。

但是如果我真的吆喝說「大家買望遠鏡就按照我幾條準則來啊」,那毫無疑問我會被群口吐槽,天愛同好們可能甚至會把「ZWO不值得」打在公屏上。因為拋開價格不說,但顯然貧窮如我就很難拋開這個因素,口徑大就意味著望遠鏡笨重不便攜,而且對赤道儀的承重能力和精度也有更高的要求。

更關鍵的是,市面上的天文望遠鏡種類繁多,各有優劣,光靠以上三點來選擇望遠鏡,就,不頂事(突然河南人。

下面我們要老生常談一下望遠鏡的三大類,按照光學成像原理的不同來分的。你可能已經在別的渠道看過了,但沒辦法,我們講望遠鏡還是不能繞過這個基礎問題。

三種望遠鏡在外觀上有很明顯的區別。

1)折射式望遠鏡

光線會穿過鏡片,發生折射,所以稱這類望遠鏡為折射式望遠鏡。

先說優點:折射式望遠鏡結構穩定,成像優秀,中央沒有副鏡遮擋,方便攜帶。外觀都是細長型的,目鏡安裝在鏡筒尾部,下圖都是典型的折射。

然後說缺點:初中物理告訴我們,光線透過介質後會發生折射,且介質(就是鏡片啦)對不同頻率的光的折射率也不同,這就會造成色散,在成像上就是色差。如下圖,一束白光透過鏡片後,變成「彩虹」,這就是色差啦。

色散
色差

在成像上就表現為邊緣有明顯的紫邊、綠邊等等,如下圖。

折射鏡有色差,不斷探索進取的人們不滿足於這樣的效果。有聰明的前輩們發現,在光線經過第一片凸透鏡玻璃後,再加一塊不同材質的玻璃,這塊玻璃也會造成色差,兩兩色差抵消,就可以將分散的光聚集起來,大大減少色差帶來的影響。這就是普通消色差望遠鏡,簡稱普消望遠鏡。

普消

但是,你這麼聰明肯定發現了,我們有紅綠藍三原色哎,普消只能消除兩個色差——如果對紅光和藍光消色差,綠光就會溢出,對紅光和綠光消色差,藍光就會溢出。要儘可能完全地消除色差,有兩個方案。

一是選擇焦比更長的望遠鏡。因為在焦比較長的時候,光的溢出量很小,色差就不會很明顯。借用大佬的話,買普消,選長焦。

二就是選擇復消色差望遠鏡,也叫APO望遠鏡。通過三片透鏡的組合,可以將光匯聚到一點,幾乎看不出色差。

復消

可惜的是APO折射鏡的口徑通常很難做大,並且價格也很高。130mm已經算是大口徑了,非常昂貴。

2)反射式望遠鏡

常見的反射式望遠鏡有牛頓式反射望遠鏡(簡稱牛反)和卡塞格林式望遠鏡,這裡先講前者,後者下面講。

先說優點:不同於折射鏡,牛反的光線不會穿過鏡片,而是在鏡片上反射出去。除了拋物面反射主鏡之外,還有一片副鏡,將主鏡匯聚的光線反射到鏡筒外,方便人眼觀測。牛反的結構比較簡單可靠,也是廣大愛好者DIY望遠鏡的首選類型。由於沒有折射的過程,所以沒有色差問題。

並且和APO相比,牛反性價比超級超級超級超級高,就是對錢包比較友好,是追求口徑派的第一選擇。下圖清晰展示了大口徑對圖像的影響:用不同口徑的牛反拍攝M13,口徑越大,細節越清晰,圖像越明亮。

此外是熱平衡問題,熱平衡就是說我們在拍攝之前需要提前把望遠鏡搬到室外,讓其內部溫度和外部保持一致,通常需要一兩個小時。小口徑牛反不怎麼需要做熱平衡,省事很多。

說完優點就說缺點了:牛反有一個很難避免的問題——彗差(Coma)。尤其是短焦比的牛反,彗差會更明顯。我們需要加彗差修正鏡(MPCC)來修正彗差。

什麼是彗差?看下圖:

表現在圖像上,就是這樣。中間星點還可以,四周的星點像彗星一樣飛散開來。相對短焦而言,長焦的彗差會比較小。

但是我這裡要轉折了。彗差在深空攝影中確實能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在行星攝影中其實影響並沒有那麼大,因為彗差都是在邊緣上,而不在中心軸上,行星攝影通常是把目標放在畫面中央,因此邊緣彗差的影響微乎其微。也就是說,牛反的這個缺點在行星攝影裡,是可以忽略的。

真正不能忽略的牛反的另一個缺點是光軸。牛反的光軸容易歪,使用前需要調整,這通常比較麻煩,也比較勸退,曾經我炫酷狂拽,是調光軸改變了我。

此外,由於牛反一般口徑比較大,易兜風,容易造成畫面抖動,鏡面也易落灰。而且在便攜性上也會輸於折射鏡。可能你買了個牛反,還需要考慮一下它的終極配件:一輛車。

3)卡塞格林式望遠鏡

卡塞格林望遠鏡採用了與牛頓式望遠鏡完全不同的設計思路:他將副鏡與主鏡水平擺放,而焦點在鏡筒後面。下面就是經典卡塞格林式望遠鏡的光學構造,你可以和上面的反射式望遠鏡的光路構造進行對比。

卡塞格林望遠鏡的種類非常多,大致可以按照主鏡和副鏡的類型,分為以下幾種:

A. Classical Cassegrain 拋物面 雙曲面

B. Ritchey-Chretien 雙曲面 雙曲面

C. Dall-Kirkham 橢圓面 球面

D. Houghton-Cassegrain 雙凸透鏡+雙凹透鏡 球面 球面

E. Schmit-Cassegrain 施密特校正器 面型任意

F. Maksutov-Cassegrain 彎月透鏡球面 球面

G. Schmidt-meniscus Cassegrain 施密特校正器+彎月透鏡 球面 球面

H. Mangin-Cassegrain 多個球面透鏡 球面 球面

I. Pressmann-Camichel 球面 橢圓面

J. Schiefspiegler 斜反射離軸

以上如果覺得麻煩的話可以統統不看。

我們這裡提及的只有B種李奇-克萊琴望遠鏡,簡稱RC;E種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簡稱施卡或SCT;F種馬克斯託夫卡塞格林望遠鏡,簡稱馬卡或者MCT。

其中RC屬於反射系統,施卡和馬卡都是折反射系統,你可以將它們稱呼為折反式望遠鏡。

鑑於我們在這篇文章裡已經講了很多概念了,所以下面我們決定進一步弱化概念,直接講RC、施卡和馬卡望遠鏡的優缺點。

RC望遠鏡

通常理解,RC望遠鏡是反射鏡裡面光學最好的一種,它的主鏡和副鏡都是雙曲面,沒有球差和彗差等問題。如前所說,彗差對行星攝影的影響不大,球差也是一樣的。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好的RC望遠鏡是GSO的RC8和RC10,都是以深空攝影為主。

不過當然RC望遠鏡也是可以用來拍攝行星的,比起APO折射鏡,RC望遠鏡在價格和口徑上都很有優勢。但是比起施卡和馬卡,RC望遠鏡還是略遜一籌。如果你想要主攻深空、兼顧行星的話,可以選擇這種鏡子。

施卡

施卡望遠鏡屬於折反式望遠鏡,它和馬卡的焦比通常都比較長,口徑都可以做得很大,十分適合行星攝影。不過相對而言,就不是很適合深空攝影了。

相比於牛反望遠鏡,施卡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優點:在焦距相同時,施卡的鏡筒比牛反短很多。有人會問「短有什麼好處」?

實際上短的好處非常多。小施卡便攜,大型施卡由於鏡筒比較短,機械變形也比牛反和折射鏡輕微。不要小看機械變形,這在行星攝影中非常重要的。當你使用1000mm以上焦距的望遠鏡拍攝時,你會看到鏡筒重力變形對畫面有毀滅性的影響。

相比於馬卡,施卡也有一個好處:同口徑的施卡會比馬卡輕很多,尤其是做到大口徑時,重量差距很明顯。

馬卡

上圖就是兩片式馬卡結構。馬卡分三片式和兩片式,為了避免造成理解負擔,我們這裡不講。

馬卡的優點在施卡裡我們都有講,不過可以強調一下:它的焦比可以格外的長,在有限的體積內,甚至可以達到f/15或者更高。對於折反射鏡來說,焦比越長副鏡就越小,副鏡小就意味著可以獲得很銳利的畫質。所以馬卡式望遠鏡非常適合用作長焦的目視觀測鏡,自然也就非常適合行星攝影。

除此以外,馬卡的光軸通常還很穩定,不怎麼需要調。

3.總結推薦

走馬觀花地講完幾種望遠鏡,最後總結一下,推薦一下最適合行星攝影的望遠鏡類型:

APO

1. 結構穩定,不用調光軸,中心無遮擋;

2. 缺點是口徑難做大,價格太高不親民,這裡不太推薦(任性土豪隨意)。

牛反

1. 價格便宜,是最受廣大DIY群眾歡迎的一種光學系統,我自己拍攝行星用的也是牛反;

2. 小口徑牛反不怎麼需要熱平衡,大口徑牛反則需要,並要注意不要將主鏡靠近地面,避免受到地面熱度的影響;

3. 牛反使用反射面,現在廠家制鏡精度高,無色差;

4. 副鏡遮擋比起RC不算大;

5. 牛反光軸調整比較麻煩,需使用需要使用雷射校準目鏡或十字絲校準目鏡,熟能生巧。

6. 在購買牛反時要注意球面和拋物面的區別,這裡不詳談,我們建議拋物面牛反,因為球面牛反一般有球差,除非焦比很長,不然很難忽略其影響。

RC

1. 沒有球差和彗差,主鏡副鏡都是雙曲面,反射系統中最好的一種;

2. 主鏡遮擋有點大,主攻深空、行星兼顧;

3. 需調整副鏡;

馬卡

1. 光軸穩定基本不用調;

2. 天生長焦比,加2X巴羅基本滿足需求;

3. 同價格,口徑比APO大得多;

4. 副鏡遮擋小,擋光少,銳度高;

5. 粗短,體積小,便攜。

施卡

1. 優點和馬卡很接近,不再重複;

2. 同口徑下施卡比馬卡重量更輕,但是更貴;

3. 需調節副鏡。

4. 大口徑施卡馬卡也需要做熱平衡,可通過製作風扇加快熱平衡過程。

基本上看完後,大家可能心裡都有一個選擇偏向了,就筆者個人而言,我選牛反和馬卡,性價比高!非常實在地說,往往價格是決定你買什麼望遠鏡最重要的因素。

下期我們可能會講一講EAF、巴洛鏡等配件,大家都也請捧個場哈。

蘇州振旺光電有限公司

(公眾號 ID:ZWOASI)

相關焦點

  • 從入門到進階,行星攝影詳細教程3:拍行星應該選哪個支架?
    本期文章承接上一期《從入門到進階,行星攝影詳細教程2:拍行星應該選什麼望遠鏡?》,上篇文章裡我們主要科普了一下望遠鏡的種類,以及天文攝影愛好者們應該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望遠鏡。這一期我們要講天文攝影硬體系統中的另一個核心部件:支架。講完支架系統後,我們還會繼續講一些配件的選擇和使用,如尋星鏡、巴羅增倍鏡和EAF。
  • 從入門到進階,行星攝影詳細教程1:所以到底什麼是行星攝影?
    為了防止給大家造成預期落差,所以我們這裡需要先跟大家交代一下本系列教程的定位:這是一套給對行星攝影有興趣的新手參考的教程,給萌新解惑,降低他們在入門初期的不確定感,把人留在坑底(bushi,這就是我們的簡單而膚淺的目標。
  • 入門天文望遠鏡推薦
    天文群裡,新手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想買一個望遠鏡入門,有什麼推薦的?本文給出一般的回答。
  • 望遠鏡拍到神秘景象,科學家所謂的「殭屍行星」,究竟是什麼?
    望遠鏡拍到神秘景象,科學家所謂的「殭屍行星」,究竟是什麼?11-20 12:22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望遠鏡拍到神秘景象
  • 神遊於浩瀚星河 業餘天文攝影入門淺談
    天文望遠鏡的選擇 天文攝影是否一定要購買天文望遠鏡呢?這個倒也未必。很多愛好者是用相機鏡頭來做天文攝影,廣角鏡頭可以拍星野;中等焦距鏡頭可以拍星座;長焦鏡頭用來拍攝深空天體。對於手中已有相當鏡頭配置的同好來說,不用購置望遠鏡就可以開始天文攝影了。
  • 哈勃望遠鏡拍到銀河系奇特行星狀星雲(圖)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的行星狀星雲NGC 2818中國網1月19日訊 據美國每日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日前拍攝到銀河系內一個罕見的美麗行星狀星雲NGC2818,它隱藏在一個距離地球1萬光年羅盤星座的恆星團內部
  • 直接透過望遠鏡進行光學觀測成像,拍到嬰兒版太陽及2行星
    天文學家知道整個銀河系可能有上千億顆行星,但系外行星身影沒那麼好找,至今僅有少數幾個透過「直接成像」的方式發現,其餘都是藉與母恆星的相互作用現身。最近,甚大望遠鏡(VLT)首次直接對一個「多行星系統」直接成像,發現 2 顆圍繞著很像太陽的恆星 TYC 8998-760-1 運轉,距離地球 300 光年。歐洲南方天文臺架設在南美洲的望遠鏡捕捉到一個系外行星系統,拍到相當罕見「全家福」照片,包含一顆和太陽很像、但年輕許多的恆星,以及環繞它的兩顆行星。
  • 大暑碰上水星西大距,行星攝影原來可以很簡單!
    手機就能拍深空~ 但是行星攝影愛好者就沒有那麼簡單。不僅要蹲守在電腦屏幕前,左手拿著赤道儀手柄人肉導星,右手拿著滑鼠一段又一段的拍著行星視頻,看著水煮的行星,心裡還在期待著疊加後的大片。一拍之後再站起,發現已到凌晨1點。最苦的還是第二天處理片子,為什麼自己拍得這麼糊,別人的卻拍得那麼好? 就真的很苦,強者如DP大神,拍攝行星的時候都要赤膊上陣。
  • 乾貨|適合孩子的入門級天文望遠鏡挑選指南
    這時候老母親們也許需要一副天文望遠鏡!今天小編就來細緻地聊一聊:1.天文望遠鏡怎麼選?2.從基礎級看月亮套裝到真正的入門級天文望遠鏡都有哪些?3.配套使用的app幫你找到天空中最亮眼的星星!稍微留心會發現近幾年的電視劇或者電影裡,總是頻繁出現一類道具——天文望遠鏡,似乎在編劇眼裡,把觀星探月當愛好的人,一定會志向遠大。但是估計很多小白家長和小編一樣,剛開始看到這些天文望遠鏡,內心os都是「天文望遠鏡什麼的應該挺貴的吧?」,「好像還挺複雜挺佔地的」,「應該不太適合小朋友看吧」。
  • 圖文:哈勃望遠鏡拍到銀河系罕見的行星狀星雲
    據美國每日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日前拍攝到銀河系內一個罕見的美麗行星狀星雲NGC2818,它隱藏在一個距離地球1萬光年羅盤星座的恆星團內部這張精美的圖片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廣角行星2號相機於2008年11月份拍攝的,其彩色部分分別代表著該星雲的噴射釋放物質,它們共同組成細絲狀漩渦結構,其中紅色部分代表氮氣、綠色部分代表氫氣、藍色部分代表氧氣。行星狀星雲NGC2818包含著類似太陽恆星的外層區域,這樣的恆星在其生命最後階段將分散釋放到宇宙星際之間。
  • 攝影入門:如何看懂攝影圖片的直方圖?
    丨攝影技巧丨丨攝影入門丨丨攝影教程丨丨攝影圖片丨攝影入門:拍攝完一張照片之後,你是否查看過圖片的直方圖?關於攝影圖片中的直方圖你了解嗎?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最右邊像素直接頂到了最高處,這說明這張照片裡有著大量的高光,由此可以判斷,這張直方圖對應的應該是高調照片,或者是過曝了。直方圖信息分析:這就是典型的低調直方圖。
  • 孩子想要買望遠鏡,你需要知道的事情有哪些?
    最近朋友圈中有不少從來沒有關注過天文的人突然問酋長說孩子突然想買一個天文望遠鏡,讓我給他們推薦一款。這個問題,瞬間勾起了酋長小時候的回憶。九十年代200塊的x狼望遠鏡,當年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器材。如今我剛上某寶看了下,X狼的入門望遠鏡依舊是200塊。然後我看了下寶貝詳情上寫的,可拍攝月球細節,這個,嗯,應該沒毛病。下來的一個給了張貼圖,配文可拍攝土星,可拍攝木星,可拍攝仙女座星系。
  • 人類首次觀察到行星誕生,專家解讀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圍繞御夫座AB星旋動的圓盤內出現「扭曲」,科學家認為那是行星正在形成的位置。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據外媒報導,國外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設在智利的望遠鏡,在距地球520光年的御夫座AB星附近,捕捉到行星的誕生過程。據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捕捉到一顆行星誕生的過程。
  • 人類拍到行星誕生過程 距離地球520光年
    據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報導,法國PSL大學的科研團隊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設在智利的超大天文望遠鏡(VLT),首次拍攝到遙遠星系中一顆行星誕生時由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巨大螺旋盤。據報導,正在形成的行星位於距離地球520光年的奧裡加AB恆星系(AB Aurigae),氣體和塵埃圍繞中心處的恆星形成巨大的螺旋結構,距離恆星最近處相當於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
  • crimaster犯罪大師入門篇2進階答案是什麼?入門篇2進階答案大全...
    crimaster犯罪大師入門篇2進階第三題的答案是什麼?入門篇2進階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入門篇2進階需要我們根據線索在一張英文字母表中尋找答案。我們需要坎通字母對應的秘鑰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下面就來圖文詳解的為大家介紹。
  • 哪種天文望遠鏡好?天文望遠鏡怎麼選?小白看過來
    作為一個的天文愛好者,在選天文望遠鏡踩過一些坑,學習過一些知識,這裡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準備入門的小白。
  • 天文學家首次拍到行星誕生過程的清晰照片
    行星誕生過程的首個直接證據被發現。行星是從環繞恆星的塵埃盤中誕生的,在那裡,寒冷的氣體和塵埃會慢慢凝聚在一起變成行星。但是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沒有直接看到過這一過程。幸運的一天終於來到。最近天文學家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在恆星「御夫座AB」周圍的塵埃盤中,直接看到了行星的誕生過程。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看到塵埃盤中的物質,是如何扭曲纏繞在一起,變成行星胚胎的。
  • 孩子想買天文望遠鏡,先從這幾個參數了解會少走很多彎路
    上一期我們講到,想給孩子買一臺望遠鏡需要考慮的哪些方面,這一期,酋長就細化來講一講,如何選購一臺適合自己的望遠鏡。我所講的東西應該算是酋長一路從小白摸爬滾打來,總結出來對新手最有用處的東西,幫您快速入門,當您還需要去了解其他東西時,您也就成為了一名大佬,可能看到我們的文章直接就翻過去了。
  • 天文望遠鏡基礎——選擇
    買天文望遠鏡無非以下幾種目的:1.閒著無聊找點事做2.對天文及攝影有濃厚興趣3.給孩子做科普4.裝飾陽臺如果是1、3、4,。那麼直接買個1000以內的折射鏡,可以看看月亮和土星、木星,外接手機可以拍月球環形山。這些天體肉眼可見,所以也不用學任何天文知識就可以找到。然後接下來的東西你就不用看不用想了,不然就是浪費腦細胞和時間。如果你的目的是2,那麼請看下去,包括我的一系列視頻,「天文望遠鏡教程」。
  • 天文學家首次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兩顆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通過直接成像法,在一顆類日恆星(左上,經過技術遮擋)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ESO天文學家首次通過直接成像法,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這個行星系統距離我們大約300光年,名為TYC 8998-760-1。它就像是我們太陽系早年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