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直接透過望遠鏡進行光學觀測成像,拍到嬰兒版太陽及2行星

2020-12-05 海外黃老邪

天文學家知道整個銀河系可能有上千億顆行星,但系外行星身影沒那麼好找,至今僅有少數幾個透過「直接成像」的方式發現,其餘都是藉與母恆星的相互作用現身。最近,甚大望遠鏡(VLT)首次直接對一個「多行星系統」直接成像,發現 2 顆圍繞著很像太陽的恆星 TYC 8998-760-1 運轉,距離地球 300 光年。

歐洲南方天文臺架設在南美洲的望遠鏡捕捉到一個系外行星系統,拍到相當罕見「全家福」照片,包含一顆和太陽很像、但年輕許多的恆星,以及環繞它的兩顆行星。

這張今天公布的照片是由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架設在智利阿塔卡瑪沙漠(Atacama Desert)的「極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所拍攝。

美聯社報導,以銀河系標準來說,這顆相當於「嬰兒期太陽」的年輕恆星和環繞它的兩顆氣態巨行星距離地球相當近,大約300光年。

此恆星名為TYC 8998-760-1,位於蒼蠅座(Musca),僅有1700萬年歷史。作為對照,太陽已有45億歲。

主導這項研究的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學者鮑恩(Alexander Bohn)說,這張照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其中的恆星是「我們太陽的極年幼版」。

鮑恩在電郵中表示:「這是天文學者第一次能夠捕捉到這樣的鏡頭。」這項研究今天刊登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天文學者通常透過觀察星光變化來確認其他行星的存在,因為星光短暫但周期性地變暗,意味有行星在環繞恆星運行。透過這類間接觀察,天文學者已在銀河系發現數以千計行星。

利用大型望遠鏡直接觀察太陽系外行星,難度較高,也比較罕見;而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行同一顆恆星,則更加稀奇。

歐洲南方天文臺表示,目前透過直接觀察,僅發現兩個有多顆行星的行星系統,而那兩顆恆星都與太陽截然不同。

這些觀測成果可幫助科學家更深入理解太陽系的演變。

相關焦點

  • 這是我們第一次直接觀察類太陽恆星周圍的多行星系統
    >By Daniel Clery天文學家們已經知道有成千上萬的行星圍繞著其他恆星旋轉,然而只有少數幾顆行星被直接拍攝下來。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已經直接發現了一個新的行星系統ーー這是第一次有超過一顆行星圍繞著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成像。天文學家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觀測類日恆星 TYC 8998-760-1,300光年遠離地球。
  • ESO望遠鏡拍攝到的圍繞太陽樣恆星的多行星系統的第一張圖像
    具有多個系外行星的系統的圖像極為罕見,而且,直到現在,天文學家從未直接觀察到超過一個行星圍繞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行。這些發現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了解行星是如何圍繞太陽形成和演化的。就在幾周前,ESO揭示了一個行星系統誕生於一個新的驚人的VLT圖像中。
  • 天文學家首次對「另一顆太陽」附近的多顆行星進行了直接成像
    」附近的多顆行星進行了直接成像原作:Monica Young翻譯:徐鵬暉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編排:王招君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原文連結: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first-image-young-sun-giant-planets
  • 從入門到進階,行星攝影詳細教程2:拍行星應該選什麼望遠鏡?
    1)精度:望遠鏡最重要的素質,是說望遠鏡的那片鏡面經過複雜的磨製之後的精度,有多光潔?有多平滑?精度是個沒有統一標準的詞,但毫無疑問精度越高越好,能拍到的行星細節也越多。最基本的要求是要達到1/4波長,在此基礎上波長越小精度越高。隨著現在主流廠商制鏡技術的提高,達到這般精度不是什麼難事,大家基本不用擔心。2)口徑:主鏡筒有多粗,口徑就有多大。
  • 175光年外驚現「嬰兒版地球」 天文學家們喜出望外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們捕捉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行星形成的圖像,他們稱,這或許與我們地球形成的早期階段相似。這顆罕見的「嬰兒版地球2.0」被發現於一顆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雲層中。
  • 「甚大望遠鏡」觀測到行星正在形成
    三年後的今天,新生行星正在誕生中的(可能)直接證據,首度公開。歐南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到行星正在形成時的精細特徵!❞御夫座AB星在御夫座方向,與地球相距約520光年,是一顆新生恆星。這次VLT的最新影像所拍攝到在御夫座AB星附近出現的氣體塵埃旋臂結構可說是嬰兒行星出現的重要前兆,因為行星寶寶會「踢」氣體,在盤面上形成漣漪。
  • 天文學家首次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兩顆行星
    ,在一顆類日恆星(左上,經過技術遮擋)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ESO天文學家首次通過直接成像法,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這個行星系統距離我們大約300光年,名為TYC 8998-760-1。它就像是我們太陽系早年的翻版。
  • 天文學家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2008年,天文學家便宣布捕捉到一個類似的背影,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然而,類似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 質量遠遠超過大陽。
  • 罕見!科學家首次拍到太陽系的「複製版」,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
    不過恆星由於自己會發光,很容易觀測到,我們可以根據恆星亮度、光譜型確定其質量和成分,通過日復一日大量的觀測,對恆星進行篩選,選出一些可以孕育生命,甚至和太陽類似的恆星。更別說對其直接成像。 目前來說,我們發現的並成像類太陽恆星很多,確定存在的系外行星也很多,但成像的極少。而且完全沒有對類太陽系統,包括恆星和行星在內直接成像的先例。 掌握了以上的知識,我們再來看下這次最新的發現。
  • 罕見!科學家首次拍到太陽系的「複製版」,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
    不過恆星由於自己會發光,很容易觀測到,我們可以根據恆星亮度、光譜型確定其質量和成分,通過日復一日大量的觀測,對恆星進行篩選,選出一些可以孕育生命,甚至和太陽類似的恆星。目前來說,我們發現的並成像類太陽恆星很多,確定存在的系外行星也很多,但成像的極少。而且完全沒有對類太陽系統,包括恆星和行星在內直接成像的先例。掌握了以上的知識,我們再來看下這次最新的發現。
  • 自適應光學助力太陽高分辨力光學成像技術發展與應用
    通過觀察太陽大氣在空間和時間尺度中的物理變化過程,並建立模型,我們將有望預測太陽的活動,從而避免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危害。基於大口徑太陽光學望遠鏡對太陽大氣進行高分辨力層析成像是觀測太陽活動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受到地球大氣湍流的影響,大口徑光學望遠鏡原本可以分辨的細小結構,也會被模糊成一團,需要自適應光學技術對湍流擾動進行實時探測和補償,讓望遠鏡發揮其極致性能。
  • 【地理觀測】觀測太陽的方法
    當我們只打算用裸眼(不通過望遠鏡)觀看太陽時,可以用下面的幾種方法:  1、透過合適的電焊護目玻璃觀看太陽。不少工廠要用到電焊,電焊時會發出強光。電焊工為保護眼睛,需要戴一個面罩,面罩上就嵌有一塊護目玻璃。透過這種玻璃觀看太陽,眼睛可以受到較好的保護。可以撿拾被丟棄的較大的碎塊,能弄到整塊的就更好。  2、透過某些塑料薄膜觀測看太陽。
  • 光纖陣列太陽光學望遠鏡「大面積中階梯光柵」項目成功通過驗收
    8月上旬,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承擔的「FASOT大面積中階梯光柵」項目驗收評審。該項目研製的6塊300mm×500mm大尺寸中階梯光柵是目前世界上應用刻劃光柵中單塊面積最大的光柵,用於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光纖陣列太陽光學望遠鏡(FASOT)研製」。
  • 圖文:哈勃望遠鏡拍到銀河系罕見的行星狀星雲
    據美國每日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日前拍攝到銀河系內一個罕見的美麗行星狀星雲NGC2818,它隱藏在一個距離地球1萬光年羅盤星座的恆星團內部這張精美的圖片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廣角行星2號相機於2008年11月份拍攝的,其彩色部分分別代表著該星雲的噴射釋放物質,它們共同組成細絲狀漩渦結構,其中紅色部分代表氮氣、綠色部分代表氫氣、藍色部分代表氧氣。行星狀星雲NGC2818包含著類似太陽恆星的外層區域,這樣的恆星在其生命最後階段將分散釋放到宇宙星際之間。
  • 歐洲天文臺拍到類太陽系恆星+多行星系統的第一張圖像
    歐洲南部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ESO的VLT)拍攝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像太陽一樣年輕的恆星並伴有兩顆巨大系外行星的圖像。具有多個系外行星的系統的圖像極為罕見,並且直到現在,天文學家從未直接觀察到超過一個行星繞著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行星。
  • 我國巨型太陽望遠鏡突破光學 探測器 磁場測量等多領域技術
    採用了多項創新設計來克服太陽觀測中面臨的熱問題及高精度偏振測量問題,將使用二維光譜儀、法珀濾光器、光纖陣列等先進儀器來測量太陽的精細結構和磁場。在光學、探測器、磁場測量等關鍵技術全面取得突破。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是我國太陽物理界提議的下一代地面太陽觀測設備。地基大型光學和紅外太陽觀測設備已成為中國不可或缺的科研裝置。
  • 哈勃望遠鏡拍到銀河系奇特行星狀星雲(圖)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的行星狀星雲NGC 2818中國網1月19日訊 據美國每日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日前拍攝到銀河系內一個罕見的美麗行星狀星雲NGC2818,它隱藏在一個距離地球1萬光年羅盤星座的恆星團內部
  • 中國突破關鍵光學技術,太陽觀測進入「高清」模式
    中國突破關鍵光學技術,太陽觀測進入「高清」模式 楊珺 嶽依桐/中新社 2017-10-31 15:33
  • 追日問天|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今年6月21日的日環食期間,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手機如何拍太陽,以及更加專業的相機和望遠鏡如何拍太陽的方法
  • 戴好眼鏡,「高清」望遠鏡帶你欣賞太陽黑子
    我戴眼鏡是因為散光,但我並不是唯一一個患有視覺障礙的天文觀測者。位於加那利群島泰德天文臺的GREGOR望遠鏡同樣飽受散光之苦,但近期經過升級後有了更為出色的表現。GREGOR於2012年開放,是新一代太陽(太陽觀測)望遠鏡的一部分。2002年以前,太陽望遠鏡的直徑相當小,只有1米以下。太陽離我們很近,而且非常明亮,所以太陽成像不需要像深空成像那樣用大口徑的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