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一些『老大難』問題解決得這麼快,沒想到一年來的變化這麼明顯。」看到附近醫院門口終於不再「梗阻」,經常送小孩上學的居民林文珍高興地說,「拓寬道路、加強交通管理,是附近小區居民、上班族和大批患者盼了好多年的事。」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沒有成效,關鍵是看有沒有解決問題、群眾是否滿意。在「兩會」現場,代表委員談到新氣象,都會面露欣喜:「會少了,更節儉務實了」、「幹部下基層傾聽民意多了,『實事』更實了」。不少代表委員談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深入,帶來了黨風政風的明顯轉變,也促使越來越多黨員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上。
群眾滿意,是工作成效的「試金石」。他們更期待,這樣的教育實踐活動,能長久堅持下去,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引領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反「四風」大得人心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抓反對 「四風」入手,大得人心。一些代表委員在「兩會」上談到,「過去,有的群眾談起社會問題時,常會流露出一些情緒,現在消極的變積極了,搖頭的變點頭了,嘆氣的變鼓氣了,憂慮的變振奮了。」
從81本臺帳縮減到4本臺帳,寶山區友誼路街道寶林四村居民區黨支書高璐感慨:「總算能夠靜下心來幹點『正事』。」以往相關條線部門各自為陣、自設信息「壁壘」,導致居委幹部大量重複勞動。抄臺帳「抄到手酸」,是每個居委會幹部都有過的經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啟動,不少基層工作人員都反映了這一情況。「著力做好清理居(村)委會臺帳,減輕居(村)委會負擔」,成為本市聚焦「四風」梳理出的三項重點工作之一。26個市級部門需要居(村)委會填報的工作檯帳,歸併整理後,由150項減少到25項,減少率達83%。
在公眾眼中,變化不止於此。趙強代表說,很多變化都能真真切切看得到,比如一些高檔餐飲、娛樂場所自動「轉型」:有的關張了,有的開始提供平民化的消費品了。姚鍵代表說,公款吃喝的現象幾乎沒有了,以前春節前是人情往來的「黃金」時段,現在吃飯不再講排場、比闊氣,黨風政風有了明顯改善。
「大吃大喝」不見了,過度消費抑制了,送禮現象大大減少。許多市民覺得,這是好事,以往種種,浪費的是公共資源,透支的是黨心民心。「保持『廉潔』這一共產黨員的本色,『打鐵還須自身硬』,」代表委員們說。而「自身硬」的背後,是一系列規章和細則的支撐,從中央出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到上海制定針對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公務接待、會議活動、辦公用房等方面的相關配套制度,再到上海壓減2014年公用經費和項目支出財政預算,擴大市級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公開範圍。一些代表委員提出,用制度來約束,從源頭來遏制,以公開強化監督,是長期管用的「治本」之策。從體制機制上遏制「四風」,才能贏得民心。
用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老百姓看重的是扎紮實實的改變和實惠。」虹儲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朱國萍說,讓群眾滿意,就要用心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延吉街道舒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紹蘭說,「把老百姓的小事當成大事用心做,才是真正踐行群眾路線。老百姓都看在眼裡呢!」
滿意度在持續上升。整改藥企、診所,組建120調度平臺,縮短審批時間……群眾紛紛點「贊」。「現在反映問題,反饋的速度快了,解決問題也不會再拖很久。」家住石泉路的居民李偉雲說,他看到有人佔道堆放建築材料,就隨手發了一條微博「@」區糾風辦。沒想到,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處理,區糾風辦還把處理情況回復給了他。
教育實踐活動中,不少部門單位都做出了對群眾的反映和訴求要「件件有回應,事事認真辦」的承諾。但群眾訴求千頭萬緒,並非每一項都能在短期內圓滿解決。撥打過12345市民熱線的居民王小姐說,她反映的燒烤攤問題,整治了又接連回潮。「不過相關部門專門給我回復,作了解釋,我對這種態度表示認可。」
看到自己的迫切需求終有落實,很多市民眉開眼笑。「老墳山」城中村終於動遷了,看著居民們坐上大巴搬入新居,徐匯區康健街道桂康居民區書記金榴臉上洋溢著笑容。去年一年,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將大型居住社區公建配套滯後問題納入專項整治重點任務,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讓市民群眾儘早受益。截至去年12月中旬,大型居住社區內配套項目共完成415項,有效滿足了入住居民的醫療、教育、郵政、商業等需求。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一個重要的體會是,把群眾建議作為工作差距,把群眾期盼作為努力方向,把群眾意見作為整改重點。」市政協委員、交港局局長孫建平說,去年軌交有總長99公裡的3條線路開通,配套不完善的問題很快顯現。「以前碰到這類問題,往往會強調客觀原因、歷史原因,歸咎於規劃沒做好;但現在,我們應該在主觀上多找原因,提前考慮綜合交通需求、提前準備解決方案,使我們的規劃、政策在落地實施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期待堅持不懈地改進作風
「兩會」會場上,很多代表委員說,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行下效,社會風氣為之一變。總結不是終結,貫徹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和剛性約束初步形成,一定要持續下去。
代表委員們期待,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要「一陣風」。姜冬代表說,黨風政風的改善必將帶動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前提是要持之以恆。代表委員們建議,一要加強制度建設,二要出臺配套考核措施,定期檢查並公開考核結果。
代表委員們期待,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要「走了樣」。柴俊勇委員說,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止規定異化、產生新情況新問題,要採取針對性措施,牢牢盯住。一定要從嚴入手,要敢於發現、敢於處置、敢於解決問題。
代表委員們期待,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解決深層次問題。董亞明委員講起一件事,蓮花路地鐵站出口的無障礙扶梯一端有、另一端沒有。這本是件小事,街道、居委會反映三年卻沒有結果。原來癥結在「一道牆」,牆裡面歸申通公司負責,牆外面歸閔行區管。雖然這個問題通過提案,相關部門已承諾整改。但「一道牆」的問題讓董亞明深思,涉及單個部門的問題改進容易、見效快,涉及多部門的問題,解決起來進展就慢。「以群眾需求為立足點、破除壁壘,這應是教育實踐活動需要深入下去的地方。」(記者 張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