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測量不同射頻應用要求的功率值

2021-01-10 電子發燒友
如何測量不同射頻應用要求的功率值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3-04 09:28:00

隨著今天的一切無線化,射頻功率測量正在迅速成為必需品。本文重點介紹了許多準確測量RF信號電平的有用技術,以優化這些無線系統的性能。本文討論了不同應用要求的最佳方法。

RF信號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從單載波連續波(CW)到包含高波峰因數的多載波QAM(正交幅度調製)波浪形狀。測量這些變化很大的信號的功率水平需要了解它們的特性以及所需的測量精度。如果信號是突發的,例如在TDD(時分雙工)系統中,則由於存在時域測量考慮因素而變得更加複雜。無論如何,選擇正確的探測器類型有助於簡化設計任務。

使用峰值檢測測量RF功率

最簡單的CW波形測量。即使幅度可以變化,只要信號在振幅相對恆定的規定時間間隔內,就可以用峰值電平檢測器進行精確測量,例如凌力爾特公司的LTC5532。該器件內置一個非常快速的肖特基檢波器,具有片內溫度補償和2 MHz帶寬輸出緩衝器。內部肖特基電路峰值檢測輸入的RF信號並執行峰值保持濾波,產生與RF輸入峰值電平成比例的DC輸出電壓。

LTC5532是一款功耗極低的器件,在工作模式下工作電流為500μA。然而,其內部肖特基電路能夠檢測7 GHz RF信號。該器件的一個版本,採用6引腳,2 mm x 2 mm塑料DFN封裝的LTC5532EDC,具有低寄生效應,可支持12 GHz及更高的工作頻率。

圖1顯示了這個12 GHz探測器的RF輸入與11.5 GHz - 12 GHz相匹配。因此,其輸入電路可以連接到定向耦合器或RF源的耦合輸出。探測器輸出放大器增益由R2和R3電阻在外部設置為10k,每個電阻關閉內部放大器周圍的環路,同相增益為2。在12 GHz頻率下,電路板材料會引入可能影響輸入阻抗匹配的電路寄生效應。但是,使用標準FR-4 PC板材料可以實現可接受的性能。 RF輸入匹配包括兩個1.2 pF電容C1和C3。 C3電容還可用於直流阻斷,因為器件的RF輸入在內部是直流偏置的。可能需要針對每個特定應用布局或其他操作頻率重新優化RF輸入匹配。在12 GHz時,RF輸入回波損耗測量為10 dB。下一頁的圖2顯示了一幅曲線圖,描繪了當12 GHz RF輸入信號從-24 dBm掃描到8 dBm時探測器的傳輸特性,即其有用的探測範圍。

圖1:12 GHz-RF峰值檢測器電路。

圖2:12 GHz檢測器使用高動態範圍檢測器測量低電平RF信號

對於需要測量極低電平RF信號的應用,需要具有更高靈敏度的高動態範圍檢測器。這種功能通常用於測量RSSI的接收器,以便提供AGC(自動增益控制)反饋控制。其他應用包括場強計儀器。對於這種類型的信號測量,對數檢測器類型非常適合,因為它測量信號的平均功率。除了具有高動態範圍和卓越的靈敏度外,對數檢測器還具有延伸至低頻的出色帶寬特性。它們的輸出提供恆定的輸出斜率,以mV/dB對數線性縮放,便於使用。

高動態範圍對數檢測器電路的一個示例如圖3所示.LT5538是由凌力爾特公司製造的對數檢測器,具有超過60 dB的動態範圍。雖然IC能夠在40 MHz至38 GHz範圍內工作,但所示電路的設計和適當匹配範圍為40 MHz至2.2 GHz,涵蓋了包括所有蜂窩頻段在內的寬頻率範圍。探測器可以識別小至-68dBm的信號。其動態範圍接近70 dB,精度為+/- 1 dB。在較低頻率,例如880 MHz,其動態範圍提高到74 dB。

圖3:高動態範圍對數檢測器電路。溫度漂移對於高精度儀器以及許多高性能無線系統(如蜂窩基站)來說都是一個難題。典型的所需精度為½dB或更好,並且在額定溫度極限下保持該公差。 LT5538可在寬動態範圍內實現所需的精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溫度進行繁瑣校準的需求。

LT5538可提供29 mA電源電流,以實現4 GHz最大工作頻率。該設備具有關閉功能。在睡眠模式下,器件消耗的靜態電流小於100μA。可以打開設備並在300 ns內啟動測量。因此,該探測器有助於突發模式測量,節省可攜式應用中的功率。

如何測量高波峰因數信號的實際功率

現代寬帶無線數據系統使用複雜的調製波形。例如,WiMAX和LTE(第4代,長期演進)採用多個載波,每個載波都用高階QAM調製進行調製。這些RF信號具有高達12dB的峰均比,並且本質上是非周期性的,使得難以進行精確測量。通常嘗試使用查找表進行校準,但只能成功地校正簡單的調製波形。然而,隨著調製越來越複雜的趨勢,使用查找表的校正變得不充分。

新型RMS探測器,凌力爾特公司的LT5581,有助於解決這些不準確問題。該器件採用片上RMS測量電路,可對高波峰因數信號進行高精度功率測量。它能夠測量從10 MHz到高達6 GHz的信號。它在較低頻率時具有40 dB的動態範圍,在高頻時具有30 dB的動態範圍。此外,該器件在整個溫度範圍內具有出色的精度,從而提供可重複的測量該器件具有全部功能,僅消耗1.4 mA電源電流。 RF輸入是單端的,因此不需要RF巴倫變壓器。其寬帶寬支持多頻段無線電,如3G或4G寬帶無線數據數據機卡,3G或4G智慧型電話,WiMAX數據數據機卡和高性能可攜式無線電。

單端RF輸入非常適合直接從RF源(例如RF PA放大器)上分接。這種實現的一個示例在圖4中的5.8 GHz WLAN或WiMAX發送器PA放大器功率控制電路中示出。

圖4:5.8 GHz-RMS檢測器實現。

探測器的RF輸入通過由604Ω和75Ω分壓器構成的20 dB電阻衰減器分接到PA輸出。這種電阻式抽頭無需定向耦合器,同時節省了成本。 1.8 pF隔直電容用於匹配探測器的阻抗。整個電阻抽頭電路為PA輸出引入的插入損耗小於0.2 dB,這個數量非常適中。為了提高耦合精度,604Ω和75Ω電阻應為1%容差元件,1.8 pF應為是5%或更好。電阻絲錐的推薦元件值僅供參考。在實際實現中,值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取決於器件布局,PC板寄生效應以及PA和天線的參數。然而,使用定向耦合器具有提供一定方向性的優點,而電阻分接電路則沒有。

即,如果PA具有過大的反射功率,耦合器將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它,並且對測量精度的影響最小。電阻抽頭電路不是這樣,它可能會產生少量的測量誤差。圖5顯示了PA放大器輸出掃過功率範圍時的探測器傳遞函數。在5.8 GHz時,探測器提供25 dB的動態範圍性能,通常足以用於功率控制。在較低的頻率,如2.1 GHz或880 MHz,LT5581的動態範圍提高到40 dB。

圖5:5.8 GHz探測器響應。

結論

根據要測量的信號,可以選擇不同的射頻探測器來提供最佳選擇滿足測量需求的解決方案。只要動態範圍有限,肖特基峰值檢波器就非常適合恆定幅度功率測量。對數檢測器具有更高的動態範圍和更高的靈敏度,可測量低電平信號對於高波峰因數信號,RMS檢測器可以產生最準確的測量結果。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關於射頻功率測量的分析和應用介紹
    很多傳統的功率計已經無法滿足數位訊號功率的測量要求,一部分功率測量的任務已經開始由頻譜分析儀來完成。 那是因為在射頻電路中,由於傳輸線上存在駐波,電壓和電流失去了唯一性,所以射頻信號的大小一般用功率來表示,國際通用的功率單位為W,mW,dBm。 頻譜分析儀和功率計都是可以測量射頻功率的,其中功率計又分為吸收式功率計與通過式功率計兩種。 同樣是功率測量,不同的測試儀器和測試方法所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
  • 緊湊型射頻應用微小的定向耦合器符合要求
    射頻輸出功率仔細測量和管理是先進的無線應用,如3G,4G和MIMO的關鍵,無論是在擁擠的頻譜有效的無線電性能以及更長的電池壽命。定向耦合器被用於採樣的RF功率將天線同時不影響接收功率的極小部分。使用這種採樣功率讀數,一個設備可以最佳地管理其的PA級的增益,並且因此其頻譜問題和功耗。
  • CE和FCC認證中針對NFC頻段的射頻測試要求
    與RFID不同的是,NFC具有雙向連接和識別的特點,工作於13.56MHz頻率範圍,作用距離10釐米左右。NFC技術在ISO18092、ECMA340和ETSI TS 102 190框架下推動標準化,同時也兼容應用廣泛的ISO14443Type-A、B以及Felica標準非接觸式智慧卡的基礎架構。NFC晶片裝在手機上,手機就可以實現小額電子支付和讀取其他NFC設備或標籤的信息。
  • 射頻導納物位計的測量原理
    然而,電容式物位儀表有一些缺點,特別是當探頭有掛料的時候會嚴重影響測量結果。  射頻導納測量技術是具有獨特優勢的物位測量技術。雖然跟一般的電容式測量技術的概念很相似,但是射頻導納技術在電子單元中加入了Driving-Shield電路和斬波電路,因此能夠實現阻抗和容抗的單獨測量。
  • 如何使用示波器進行射頻信號測試
    隨著無線通信、雷達、衛星通信、光通信等領域對於信號傳輸速率或者解析度要求的提升,採用的調製制式越來越複雜,信號帶寬也越來越寬。現代的實時示波器由於晶片和材料工藝的提升,已經可以提供高達幾十GHz的實時測量帶寬,同時由於其時域測量的直觀性和多通道等特點,使其開始廣泛應用於超寬帶信號以及射頻信號的測量。
  • 射頻信號分析儀的應用案例簡介
    挑戰:航空通訊和導航系統信號頻域寬,調製方式多樣,測量參數複雜,利用現有的測量儀器難以包羅更多的應用領域。解決方案:應用虛擬儀器和軟體無線電技術,使用通用化的射頻硬體模塊進行數據採集,依託PXI總線的高速數據吞吐能力,對射頻基帶信號進行軟體數據處理,實現各種調製方式的解調,和任意參數的測量。
  • 射頻流盤在信號監測中的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955.htm本文詳細介紹射頻流盤的概念和系統結構,討論射頻流盤在監測領域的部分應用,分析選擇流盤系統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最後介紹是德科技和X-COM提供的成熟射頻流盤和分析方案。
  • 射頻測量基本原理
    在射頻測試中,人們把待測件看成是個射頻網絡。這裡所指的網絡是指一個盒子,不管大小如何,中間裝的什麼,我們並不一定知道,它只要是對外接有一個同軸連接器,我們就稱其為單埠網絡(習慣上又叫負載ZL),它上面若裝有兩個同軸連接器則稱為兩埠網絡。
  • 射頻導納物位計的測量原理是什麼?
    射頻導納物位計是一種常用的物位計產品,主要用於連續物位的測量產品應用於工礦現場,並且適用於大多數應用場合。射頻導納物位計的測量原理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具體介紹一下,希望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應用產品。
  • 射頻遙控及其在家電遙控器中的應用
    根據不同應用需求,可以通過加大射頻輸出功率來進一步延長遙控距離。與紅外遙控相比,射頻遙控還有一個十分明顯的低功耗優勢。紅外遙控器一般使用兩節五號或七號電池,通常每年要更換一次電池。而射頻遙控器則可以做到四年更換一次電池。由於功耗低,射頻遙控器甚至可以用紐扣電池供電,有利於產品小型化,外觀更時尚。使用射頻,也可以輕易地實現單向或雙向遙控功能。
  • 無線通訊信號對射頻功放的要求(1)
    IEC61000-4-3裡為了降低測試信號的失真對測試的影響特別強調射頻功放的P1dB;而針對各種不同的數字調製的信號,為了「不失真」可能就不只是變也罷,不變也罷,首先了解一下無線通訊信號對射頻功放的要求也許能有所體會。
  • 射頻電路的原理及應用
    此時由於器件尺寸和導線尺寸的關係,電路需要用分布參數的相關理論來處理,這類電路都可以認為是射頻電路,對其頻率沒有嚴格要求,如長距離傳輸的交流輸電線(50或60Hz)有時也要用RF的相關理論來處理。  二.射頻電路的原理及發展   射頻電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就是無線通信,圖1.1為一個典型的無線通信系統的框圖,下面以這個系統為例分析射頻電路在整個無線通信系統中的作用。
  • 射頻識別技術在車輛管理中的應用
    讀寫器發送的信號通常提供時鐘信號及射頻卡所需的足夠能量,其中的時鐘信號使數據同步,從而簡化了系統的設計。讀寫器接收到卡的數據後、解碼並進行錯誤校驗來決定數據的有效性、然後通過RS232,RS422,RS485或無線方式將數據傳送到計算機網絡。簡單的RFID產品就是一種非接觸的IC卡、而複雜的RFID產品能和外部傳感器接口連接來測量、記錄不同的參數甚至與GPS系統連接來跟蹤物體。
  • 淺談幾種常見的射頻電路類型及主要指標
    2、射頻功率放大器(PA) 射頻功率放大器用於發射機的末級,它將已調製的頻帶信號放大到所需要的功率值,送到天線中發射,保證在一定區域內的接收機可以收到滿意的信號電平,並且不幹擾相鄰信道的通信。不同的應用場合對發射功率的大小要求不一,如移動通信基站的發射功率可達上百瓦,衛星通信的發射功率可達上千瓦,而可攜式無線通信設備卻只需幾十毫瓦到幾百毫瓦。
  • 如何權衡射頻電路中電感器性能規格
    如何權衡射頻電路中電感器性能規格 電子技術設計 發表於 2021-01-07 13:39:45 射頻電感的用途多樣,可用在各種結構類型,來滿足特定應用的性能需求。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發展進程  1940-1950年:雷達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射頻識別技術,1948年奠定了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基礎。  1950-1960年:早期射頻識別技術的探索階段,主要處於實驗室實驗研究。  1960-1970年:射頻識別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展,開始了一些應用嘗試。
  • 射頻導納料位開關選型和安裝方式
    射頻導納料位開關其實就是射頻導納料物位開關,為什麼很多人會叫射頻導納料位開關,可能原因是每個地域的叫法都不相同,就如西紅柿與番茄是一個道理,對於射頻導納料位開關應該如何選型,其實是與射頻導納料物位開關是一樣的選法。
  • 射頻工程師入門必學:如何設計定向耦合器電路
    汽車雷達、5G 蜂窩、物聯網等射頻 (RF) 應用中,電子系統對射頻源的使用量與日俱增。所有這些射頻源都需要設法監測和控制射頻功率水平,同時又不能造成傳輸線和負載的損耗。此外,某些應用需要大功率發射器輸出,因此設計人員需要設法監測輸出信號,而非直接連接敏感儀器,以免受高信號電平影響導致損壞。
  • 射頻及無線晶片測試基礎知識解析
    它通常定義為有用信號能量在信號頻率帶寬內的平均值,實際的測量方法隨著不同的標準會有所不同。無線系統必須保證每個環節消耗的能量最少,這樣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可以減少系統的整體幹擾,二是能延長便攜系統電池的使用壽命。因此,必須嚴格地控制輸出功率。在CDMA系統中,為了達到最大的容量,系統總的幹擾容限也嚴格限制了每個單個移動單元的功率。精確發射功率控制對系統的容量,覆蓋範圍和信號質量至關重要。
  • 淺談射頻卡的分類及應用
    由於存在著磁卡和接觸式IC卡不可比擬的優點,使之一經問世,便立即引起廣泛的關注,並以驚人的速度得到推廣應用。 按照不同的方式,射頻卡有以下幾種分類: 1.按供電方式分為有源卡和無源卡。 有源是指卡內有電池提供電源,其作用距離較遠,但壽命有限、體積較大、成本高,且不適合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無源卡內無電池,它利用波束供電技術將接收到的射頻能量轉化為直流電源為卡內電路供電,其作用距離相對有源卡短,但壽命長且對工作環境要求不高。 2.按載波頻率分為低頻射頻卡、中頻射頻卡和高頻射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