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美白這個話題永不落伍,可是有關美白的觀念由於科技的進步在不斷的更新,如果你沒有更新你的美白觀念,那你就真的是OUT了!不用擔心,我們邀請了三位護膚專家,來向大家解讀2013的美白趨勢。
三位護膚專家解讀2013美白趨勢
家弘解讀中藥美白
Q:中藥美白成分對人體完全安全嗎?相比常見的美白成分維C之類的,它的優勢在哪裡呢?
A:中藥美白成分種類繁多,從各種藥材中萃取而得的有效美白成分,在精密的萃取過程中,必須先去除不必要的雜質或刺激性物質,才能獲得-安全有效的精純美白成分。中藥美白成分若在萃取過程中不夠精純,或在保養品中添加量超出肌膚耐受度,都還是有可能導致肌膚的傷害。
不同的中藥美白成分,如白芷、白蒺藜、白蘇、當歸、白果仁等,與常見的維生素C比較,各有不同的美白作用機轉差異,從不同層面美白,例如:當歸美白在於調理治本,先促進血液循環活血,讓表皮層色素的新陳代謝更順暢;維生素C能發揮抗氧化功效,減緩黑色素生成,也有助還原黑色素。而一般中藥成分多為調理改善以達治標,較訴求直效型的化學成分較為溫和。
Q:中醫美白大多都是古法傳承,要怎樣跟現在科技相結合呢?
A:經過驗證能在體內治病、補氣等的中草藥,會被美容界延伸運用在皮膚上,其訴求和吃進體內的功效真的是一致的嗎?絕大多數中草藥具有抗氧化之效,那麼用在皮膚上所達到的功效亦是抗氧化;但對於具有療效功能的訴求譬如改善血氣、紅潤肌膚,再運用到皮膚上亦稱如此,實際上是難以達到的,所以現在萃取自人參、靈芝等的原料不訴求為肌膚補氣、活血了,而是透過科學精密的萃取技術,萃取出更具實際的人參多糖、靈芝多糖、枸杞多糖來滋潤肌膚、賦活細胞、提亮膚色!
Q:中藥美白成分所有人都受用麼?有什麼禁忌嗎?
A:中藥美白雖然安全,但在治療期間,仍有幾點內容需要特別注意:
1、外抹中藥出現過敏現象要立即停藥,尋醫就診。例如:白附子、白芍等都有小毒性,敏感膚質的人不要用,因為敏感膚質的人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
2、中藥美白期間,要注意防曬,減少在強紫外線環境中活動,同時要注意皮膚的補水保溼,儘量減少塗抹刺激性較強的化妝品。
護膚專家家弘老師
Q:中醫美白成分有沒有哪些成分是相剋的,兩款產品不能同時用的?
A:肌膚保養大都是以「望」(指觀容貌)來挑選護膚品,例如:當肌膚暗黃可以選擇具有美白配合抗氧化的產品來改善,如白芍、白蘞、白芨、白蒺藜、紅景天、葛根、大豆異黃酮等,這些常用的中醫美白成分並無相剋的疑慮。所以,在挑選漢方護膚品時,並不需像中醫診斷、開藥方這樣的複雜,若是開立漢方藥品處方箋就必須遵循中醫詳細診斷。
Q:口服中藥美白品有什麼禁忌嗎?會不會有副作用呢?
A:服用中藥期間要注意忌口,不僅要注意一般食物不能與中藥同食,而且也要注意飲食,多吃蔬果,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同時要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喝酒、少喝咖啡等。
雖然,中藥具有一定的美白養顏功效,但是並非所有人適用,有些人會出現副作用。所以,人們在使用中藥美白或養生時,一定要慎用,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例如:烏雞白鳳丸-對改善膚色暗黃有好處,特別是能祛斑。但中醫解析:氣血虛的、腎陰虛的人可以服烏雞白鳳丸,其他的人則不能隨便服用,否則可能出現出現月經紊亂,色斑也無好轉。
Q:中醫講究的是慢調理,那含中醫美白成分的產品是不是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美白成效?
A:中醫講究從根本調理、以治標來改善病症。所以,在使用中醫美白產品時千萬不要操之過急,配合生活作息及均衡飲食,白天做好防曬工作,給肌膚4~8周的調理期,一定能看到膚色的改變。
護膚專家馬修老師
馬修解讀高科技美白產品
Q:雖然美白手術麻煩又燒錢,但是含有高科技美白技術的產品價格也不便宜,您認為這樣的高價定位合理嗎?為什麼?
A:現在醫學美容越來越興盛,確實類似雷射整形的美白手術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雖然術後有許多麻煩的注意事項以及價格頗為昂貴,但仍有不少人趨之若鶩。但是不是這樣就應該放棄平日的美白保養產品呢?結論當然是否定的。日常的保養產品能幫我們預防肌膚問題和維繫肌膚狀態,單單寄希望於強心劑式的醫美手術,肌膚總有一天會不堪重負。我從不諱言每個價格區間都有好用的產品,要審視自己的承受能力。高科技美白單品通常價格門檻也會比較高,主要是因為新科技的出現總是伴隨著前期大量的研發投入,而往往沒有大規模使用於產品時,均攤價格當然會比較昂貴。你可以想像嗎,即使是現在最常見的美白成分熊果苷等,幾十年前也是支撐高單價美白產品的科技新貴。所以願意嘗新的人自然要為這些研發過程買單,不過也確實體現享受到了最新的科技保養產品,至於如何權衡還在你自己的考量。
Q:市場上宣稱的各類美白新科技,譬如說光學美白、基底美白之類的,是現在的科技真的達到這樣的程度還是只是一種噱頭?
A:光學美白、基底美白等等新的名詞,出現在保養品的宣傳中,真的只是噱頭么?在我看來並不盡然。這些宣稱其實是將新的科技以最形象的方式傳遞給大眾,畢竟枯燥的科技名詞在大多數人看起來都是陌生的。而過去衛生紙式的美白保養,也隨著時間和科技的推移有了更多角度的保養需求。一些光學美白產品更注重肌膚在白皙之外的光澤度及亮度,讓美白變得更有生命力,肌膚更具健康的神採。在這類保養品中會添加以往美白產品中比較忽視的保溼成分,增加肌膚的水潤度,以達到透亮的效果,當然也有一抹即有的提亮成分,幫助瞬間提升肌膚的氣色。而以往只有在黑色素形成後再拼命消化的美白模式,在今天也有了新的發展,基底美白多半在研究的就是這一議題。不止在黑色素形成後給予打擊,在形成前抑制,在形成中消磨,通過不同的保養成分,在黑色素形成的不同階段分層對抗,令肌膚能層層亮起來,而不僅僅限於亡羊補牢式的美白。當然,我們也要擦亮雙眼,對於一些過度誇張的宣傳,要有明辨真假的能力,說到底無論宣傳什麼,還是產品的效果最重要。
護膚專家塗勝老師
塗勝解讀品牌理念
Q:人們說品牌推出的美白理念其實只是一個噱頭,那麼怎樣去判斷當中的水分呢?
A:品牌美白推廣是不是噱頭主要參考兩點:
(1)美白周期:再好的美白產品也會有見效周期,一般來說美白成分能夠在12小時內作用於黑色素,但是實現黑色素代謝並且視覺上能感受得到也需要至少一周的時間,而想要實現更深層次的美白則至少需要四周(肌膚細胞的更新周期)時間,更甚是斑點以及痘印的代謝則需要多餘幾倍的肌膚細胞更新周期。
(2)美白效果:美白不可能突破身體的美白極限,美白的最大限度是恢復到身體的基礎膚色,也就是接近大腿內側膚色,再白就會影響到肌膚的健康狀態,消費者一定要慎重考慮,美白成分以及其濃度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Q:很多品牌由於美白理念更新了,包裝也更新了,會將舊有的產品當做新品推出,這樣的現象您是怎麼看待的?
A:這不是一個對消費者負責任的品牌的做法。
消費者對產品享有知情權,品牌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並沒有給產品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不應該當做新品來推出,這是一種變相的隱瞞和欺騙。我對品牌改變營銷策略或產品理念後更新產品包裝的做法表示理解,但是應該如實的告知消費者產品實情,讓消費者自行斟酌是否選擇購買。
Q:品牌理念始終只是推廣手段,教教消費者如何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美白產品。
A:依據自身的肌膚需要來選擇。美白有很多種,改善暗沉、祛黃氣、淡化色素都屬於美白的範疇,消費者在選擇美白產品之前應該先了解自己的肌膚適合哪種美白方式,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如:改善暗沉可以通過補水、祛除老廢角質、改善肌膚血液循環來實現;祛除黃氣主要是抗氧化、抗糖化、促進膠原新生來改善;淡化色素和斑點,主要是通過抑制和還原黑色素以及促進肌膚細胞的更新來實現。
Q:由內而外的美白只是依靠護膚品可以做到嗎?需要配合食療嗎?
A:當然,以內養外、內外結合是最完善的美白保養方式。
肌膚可以通過直接吸收護膚品成分實現美白,也可以從身體內部獲取美白能量,大量事實已經證明通過攝取維生素A、C、E可以抑制、還原黑色素,促進黑色素代謝,還能增加肌膚的抗氧化能力防止肌膚變黑、變黃以及老化,因此外在塗抹加上內在攝取的美白方式再好不過了;生活中可以多吃含維生素A、C、E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橘子、檸檬、西紅柿、奇異果、櫻桃、藍莓等大部分水果以及綠色蔬菜,但是也要注意儘量避開含微量元素銅、鐵、鋅豐富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堅果類食物,以免刺激肌膚黑色素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