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識:神舟二號飛船概述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我國神舟二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至此,飛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7天。圍繞著飛船的測控和回收,我國航天測控人員決戰太空,展開了緊張的工作。

  10日21時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飛船變軌。神舟二號飛船1月10日1時零分發射升空後,所進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點為200公裡、遠地點為340公裡的橢圓軌道。按照預定計劃,這時要進行變軌,將飛船調整到距地球表面340公裡高的圓軌道上。變軌能否成功,將影響飛船在軌飛行和準確返回預定著陸區。

  地處北京燕山腳下的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又一次充滿了緊張的戰鬥氣氛。中心的大型計算機按照科技人員的指令,高效地對各種數據進行綜合處理,迅速生成了飛船變軌的實施步驟。在飛船飛行至遠地點高度時,中心調度指揮員下達了變軌的指令。由於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透明傳輸測控技術,指令通過相關測控站點的測控設備直接傳給飛船,前後只用了2秒鐘。接到指令後,飛船上的發動機一次點火成功,在發動機的推力作用下,飛船的近地點高度由200公裡抬高到了340公裡,成功地進入了圓軌道。

  12日20時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軌道維持再過20多分鐘,正在太空飛行的神舟二號飛船,將要在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統一指揮和調度下,由陸海基航天測控網實施首次軌道維持。

  神舟二號飛船自從變軌後,又以圓軌道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了31圈,軌道高度在飛行中逐漸出現衰減。 軌道維持,就是通過控制飛船上發動機的點火時間和推力,使飛船始終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飛行。在神舟二號飛船飛行全過程中,要進行多次軌道維持。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首次啟用了最新研製建成的測控網網絡管理系統,實現了測控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測控設備的遠程監控,大大提高了測控網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控制飛船飛行軌道,需要精確的軌道計算。地面發送的軌道控制數據差之毫厘,對在太空中飛行的飛船來說,調整後的軌道便有可能相差幾十甚至上百公裡。測控人員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

  20時24分,進行軌道保持的控制數據指令向飛船發出。「數據注入成功!」北京指揮控制中心調度指揮員的報告,令現場每個人都興奮不已。不久,從飛船上傳回的數據表明,飛船已按照指令成功進行了軌道調整。

  飛船繼續在預定的軌道上飛行。儘管還要進行軌道維持,但航天測控人員有十足的信心,等待著飛船返回。

  神舟回眸 -----神舟二號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

  發射火箭: 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六十五次飛行,也是繼一九九六年十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二十三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飛船起飛十三分鐘後,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1年1月16日晚上7時2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試驗項目: 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據介紹,我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進行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進行了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開展了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評論反應: 此次航天飛船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關焦點

  • 背景資料:神舟二號飛船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記者 田兆運 奚啟新) 神舟二號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飛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號飛船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 背景資料:中國曆次神舟飛船發射回顧
    背景資料:中國曆次神舟飛船發射回顧 2008年09月24日 16:50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   在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之前,我國已進行過6次神舟飛船的發射,分別是: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成功發射,飛船在軌繞地球飛行14圈,11月21日3時41分,飛船返回艙安全返回預定的內蒙古主著陸場。
  • 「神舟」號系列飛船
    「神舟」二號飛船: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發射: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神舟」二號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在軌道上飛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號飛船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
  • 神舟四號飛船
    神舟四號飛船是在神舟一號飛船、神舟二號飛船、神舟三號飛船飛行試驗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神舟四號飛船是第四艘無人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     基本信息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發射火箭: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9次飛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來,中國航天發射連續第27次獲得成功。
  • 神舟三號飛船
    神舟三號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66次飛行。     發射歷程      2002年3月25日中國神舟三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此前,神舟一號和神舟二號的發射時間分別是在凌晨和子夜。    航天發射是一項極其複雜和龐大的系統工程,飛船發射時機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各樣可能影響到發射的因素,其中,氣象因素往往是最關鍵最直接的決定性因素。
  • 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搭載兩名航天員 將對接天宮二號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 長徵二號F火箭再出徵,將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
    上半年,長徵5號B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這也是我國空間站階段任務的首次發射。據了解在空間站早期的建造階段,我國將實施12次發射任務。會用到三款火箭,分別是用於發射空間站主體艙段的長徵五號火箭,用於發射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火箭和用於發射神舟飛船的長徵二號F火箭。
  •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 航天員踏上返回之旅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航天員即將踏上返回之旅
  • 神舟八號飛船
    ,是一架無人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徵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 神舟九號飛船
    ,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已於2012年6月中旬擇機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寫在前面  10月17日7時30分,一聲驚雷響徹戈壁,長徵二號F型火箭運載著神舟十一號飛船,掙脫大地的束縛,直衝天際。自此,神舟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  階段一:無人飛船  代表成員: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  神舟一號  發射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  任務:環繞地球飛行
  • 神舟十一號飛船後天對接天宮二號 兩航天員駐留30天
    新華社甘肅酒泉10月17日電 天宮遊太空,神舟赴星河。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於2天後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景海鵬和陳冬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
    中國網: 2016年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踏上返回之旅。2016-11-18 13:37:49中國網: 北京飛控中心是神舟十一號返回過程中的指揮樞紐。指揮大廳中,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個個神情專注。曾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船任務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也來到飛控中心。
  • 神舟八號飛船簡介(圖)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透露,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它的規模不會超過現有的「和平號」或國際空間站。戚發軔院士介紹,基本型空間站大致包括一個核心艙、一架貨運飛船、一架載人飛船和兩個用於實驗等功能的其他艙,總重量在100噸以下。其中的核心艙需長期有人駐守,能與各種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對接。
  • 神舟七號飛船
    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    23時19分許:在神舟七號飛船飛行第二圈過程中,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工作。    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成近圓軌道。    10時20分許:航天員開始組裝測試艙外航天服。
  • 神舟12號飛船座駕:長徵二號F火箭總裝現場曝光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圓滿完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踏上徵程,嫦娥七號月球探測任務和小行星探測任務官宣,中國航天事業正在邁上全新的臺階。那麼,仿佛很久沒有進展的載人航天項目怎麼樣了呢?
  • 神舟七號飛船:載人 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 新聞背景:關於「神舟」飛船的四個「為什麼」
    1992年,飛船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神舟」飛船發射時間為什麼都選在比較寒冷季節?  航天發射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飛船上天后,由地面測控站和遠洋航天測量船組成的航天測控網將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和回收。
  •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太空對接成功!
    據央視新聞,今天凌晨,神舟十一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成功!景海鵬和陳冬入住天宮二號後,將在組合體內生活30天,開展大量科學實驗工作,成為中國史上時間最長的太空駐留飛行任務。據資料介紹,天宮二號和神十一是在距離地球393公裡的太空相約,兩個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空中飛行器安全可靠無誤差地對接在一起。按照計劃,天宮二號是中國首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是「目標飛行器」,其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先期技術驗證。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
    新華社酒泉9月20日電(記者 白瑞雪、張汨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負責人20日透露,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    長徵二號F型火箭是中國目前唯一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的火箭。它是在長徵二號E型即「長2捆」火箭的基礎上,按照載人航天工程總體任務和技術指標要求而研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