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報料稱,荊州市江陵縣白馬寺鎮同蘭村一位農民,在家中建了一座「階梯式微型水力發電站」,自稱「發電量為現行水力發電量的4倍」。真的有這麼神奇嗎?為了一探虛實,記者昨天專程到江陵,親身見識這座「電站」。權威專家則認為,這座電站的設計並不科學。
抽水發電的「水電站」
水電站發電要利用水的落差。那麼,要在一馬平川的江陵縣平原上建水電站,這種水的落差從何而來?昨天下午,記者在白馬寺鎮同蘭村二組找到被稱為「階梯式微型水力發電站」的「發明人」寧自成。「水電站就建在我家裡。」寧自成將記者領到他家堂屋左邊的一間房子裡,指著房裡一個用磚砌成的小塔說:「這就是的。」
房內砌著一個佔地面積約1平方米、高度為1.8米的階梯塔式建築,寧自成稱之為水壩,水壩分三層。
三級水壩頂端,安裝著一個600瓦的發電機,而發電機的下端,則安裝著一個與水壩幾乎同高,但外部是用白鐵皮做成的圓管,寧自成管它叫真空管。
「塔式水壩地面的下邊,就是水電站的蓄水池。」寧自成說,蓄水池面積約5立方米。他將蓄水池中的水,抽到三級水壩中就可以發電了。而被抽起來發電的水,在完成發電任務後,又回到蓄水池中。
說著,寧自成推上了抽水機的電閘。頃刻之間,地下蓄水池中的水被抽到了三級水壩中,寧自成用於試驗的5盞白熾燈同時亮了起來。
寧自成說,現在水電站的發電能力,是600瓦。
「發明人」小學沒畢業
64歲的寧自成坦言,自己連小學都沒畢業。那他怎麼就「研究」上了水力發電站?
寧自成說,1975年,他隨民兵連到葛洲壩參加水電站建設時,一度被調去幫水利專家們做雜活,就對水力發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1983年起,他開始收集資料,研究水力發電,並決定「研究攻克階梯式微型水力發電站」。
沒有試驗場地,他就把水電站設在自家裡進行試驗。缺少經費來源,他選擇600瓦發電機進行試驗。因為600瓦發電機,是市場上可買到發電機中功率最小的發電機了,而且費用僅需2000多塊錢。
沒有天然落差水源,寧自成就在房裡挖出蓄水池,以備發電抽水之需;要砌三級水壩,寧自成自己一塊磚一塊地砌。
試驗過程中,寧自成用毛筆把試驗數據都記載在客廳的牆上。
經過3年試驗,寧自成終於建成了這座階梯式微型水力發電站,並在今年1月9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至此,他已投入1.5萬元。
「發電能力」為傳統電站的四倍
「我發明的水電站,與傳統水力發電站最大的不同,在於傳統水電站是一級式落差,而我的電站是三級式落差。因為落差的不同,所以,同一功率的發電機,在我的發電站發出的電,要比傳統水力發電站高出4倍。」寧自成得意地說,他的成功之處,在於通過超型號配對改變真空管轉速,從而改變水頭落差,而使發電量增加。
他說,按傳統水力發電站原理,要建一個600瓦的電站,需築一個高9到10米的水壩,但如果運用他的「發明」,只需建一個2米高的水壩就足夠了。
「你所『發明』的電站,僅有600瓦的供電量,而如今一個農村家庭的夏天,通常都會遇上空調、冰箱、電視、洗衣機、微波爐等電器同時啟動,最少要在四五千瓦的電力。你的電站如何滿足需求?」記者問寧自成。
「把600瓦的發電機換成5000瓦的。」寧自成十分肯定回答說,而且電站可在不改變其他設置的情況下滿足5000瓦的發電需求。
「寧氏電站」是樁賠本買賣
那麼,說得頭頭是道的「寧氏電站」到底符不符合科學?
對此,中國水輪機學界泰鬥、三峽工程專家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程良俊先生說:「寧氏電站」其實是一樁賠本買賣,理由就在於不僅違背能量守恆定律,而且違背經濟規律。
程教授說,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抽水發電站,也只能做到用1度電(抽水),發出0.85度電來,有的只能發出0.5或0.6度的電。原因是,在整個發電的多個環節中(如抽水、水流衝擊、電機發熱等)都會出現能量損失。
上述事實相當於告訴你:你花一塊錢去賺錢,但你收穫的結果卻只有0.85元。所以,這註定了是樁虧本買賣。
其後,記者在百度「階梯式微型水力發電站」時得知,早在1992年就有一個叫周建峰的人申請專利,專利名稱為「階梯式水利發電系統」,至今無人問津,其原理與寧自成的「電站」也大同小異。(文圖/記者高道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