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早一批工業級無人機問世時,需要一條很長的平坦的道路滑行,去支持無人機的起飛,這讓無人機的使用場景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而在2016年時,一家中國科技公司採用垂直起降方式,讓無人機原地起飛後,再90度轉向進行水平飛行,最後落地前垂直下降,四個支架平穩著陸。
這讓工業級無人機的使用變得更加靈活,而且比同樣採用垂直起降技術的谷歌無人機項目 Google Project Wing 還早半個月投入商用。
這家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就在成都。
「這四臺電機加上它的電控系統非常複雜,能夠進行90度旋轉的傳感器也非常精巧,整個機身設計簡潔,沒有任何廢阻產生,最大限度地兼顧了固定翼飛機的優勢。」
這是沃飛長空總裁、首席科學家郭亮在2016年所研發的第一代產品X-Hawk。雖然只是在工業級無人機上使用垂直起降技術,但依然要突破許多技術難點。傲勢科技填補中國無人機垂直起降轉高效率水平飛的技術空白。
X-Hawk可以說是郭亮的夢想之機。從高中時就懷有飛機夢,他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博後,思考了無人機技術發展方向:能垂直起降,小型化、純電化或新能源化。畢業後,郭亮成立工作室利用業餘時間研究新技術,隨後正式創辦四川傲勢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傲勢科技已經推出X-Hawk之後的第二代X-Swift、第三代XC-25無人機,作為一家平臺型的公司,傲勢利用無人通航系統技術,可以向各個行業提供完整通航系統解決方案。
(X-Swift,來源傲勢科技官網)
成都市無人機相關企業共有522家,例如專注於大型無人機研發製造的騰盾科技,目前其所研發的工業無人機可持續在9000米高度長時間留空作業;深耕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和無人機應用的攜恩科技;自研「先進綜合航電」與「國產大飛機模擬仿真」的赫爾墨斯;提供偵察遙感無人機整體方案供應商時代星光……
同時,資本市場對成都工業級無人機企業格外關注。成都縱橫自動化在9月發行上市(首發)申請獲通過。9月15日,傲勢科技宣布加入吉利科技集團,與主打飛行汽車的太力,組合更名為沃飛長空科技有限公司。
傲勢借力吉利工業產業供應鏈,能減少生產成本投入。與世界500強公司合作,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在打開海外市場時也少走了很多彎路,面對物流運輸、公司註冊、當地法律、產品售後等細節問題也有了更多的把握,讓成都工業級無人機在出海上更進一步。
那為什麼恰恰是成都,工業級無人機產業行走在全國前列?
工業級無人機市場是藍海市場。首先,國家對低空領域的管制,為未來無人機的大規模使用提前掃清了障礙。中國在飛行人才培育和機場基建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讓無人機擁有更大的發展前景。無人機使用場地的限制變得更小,使用上也更加靈活。
從國內現狀來看,工業級無人機發展迅速,其在市場數值所佔比重已經超過消費級無人機。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在188億元左右,年均複合增速高達73.33%,其中工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為107億元,佔比56.9%。預計到2025年,中國工業級無人機市場規模將接近450億元。
成都的無人機產業在整機製造、運營服務以及運用領域發展迅速,來源於成都深厚的產業基因。據資料顯示,成都有9家基地航空公司和幾十家飛機製造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早已落地成都,造就了成都工業級無人機的深厚工業基礎和設計底蘊。
包括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在內的高校也在不斷為產業輸送人才,形成了完整的人才鏈條。郭亮同時也是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工程系智能無人飛行器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傲勢所研發的無人機也被運用於實際教學當中。「產-學-研」的教學方式,有利於技術創新上實現對接與耦合。
成都還為企業提供資金扶持和房租減免等優惠,建立無人機產業協會、搭建無人機公共技術和服務平臺,促進無人機行業標準建設、提升行業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成都大力支持著無人機產業集群發展,加築了成都市工業級無人機的產業護城河。
新技術積極參與配套,讓產品更具前瞻性。在5G全面推行後,工業級無人機的應用市場將更加廣闊。得益於5G大帶寬與低延時的特性,工業級無人機在遠端控制以及實時圖傳方面的能力也隨之得到提升。目前沃飛長空X-Swift已經搭載中國電信5G支持,可以實現遠程精確控制、高清畫面反饋,進一步了提高工作效率。
與此同時,工業級無人機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工業級無人機在未來也將成為具備智能視覺、深度學習的「空中智慧機器人」。
郭亮對於成都無人機行業的發展也非常有信心,他舉例,在工業級無人機的使用上,中國已經在地理測繪上大量使用無人機,但歐美依然是相對傳統的航空測繪方式。如果說成都工業級無人機產業是中國高地的話,那這個高地還是世界的高地。
內容來源:36氪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