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地球的命運將如何?其實主要取決於太陽的演化過程

2020-12-04 科學黑洞

地球是太陽系內八大行星之一,四大巖質星球之一,對於這類巖石結構的天體可以說壽命是無限的,除非有一天宇宙走到盡頭,超光速膨脹不僅僅讓星系發生退行,最後很可能會撕碎所有的天體,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物質就是一些微粒子了。從熱力學的角度來說,宇宙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從有序狀態在向無序狀態不斷的轉化,最終變成熱寂狀態直到永遠。

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就是恆星了,它們是宇宙中能量的主要爆發點,行星的壽命有多久主要就要取決於自己所繞行的恆星。按照目前的發現,地球上最早在三十多億年前就出現了簡單生命,發展到現在已經有180多萬個物種,而那些沒有發現的物種會更多,這些生命的主要能量來源就是太陽,可以說地球的生機勃勃主要靠的是太陽,而未來地球的結局也取決於太陽這顆恆星。

宇宙中的能量來源

宇宙中目前已知有118種元素,大部分都是自然形成的,少部分是在實驗室中合成的,只能短暫的存在。原子主要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而原子核內是中子和質子,繼續往下劃分就是夸克等基本粒子了。118種元素指的就是原子核內分別含有1-118個質子,例如氫原子核內就含有一個質子,同時含有一個中子和兩個中子的時候分別是氘、氚同位素。

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由一個無限緻密的奇點暴漲經過不斷的膨脹,形成今天930億光年直徑的可觀測宇宙,從奇點暴漲質子和中子開始出現,可想而知最先形成的元素就是簡單的氫原子、氦元素、鋰元素等等。含量最多的氫氦元素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會向著密度較高的地方聚集,開始形成宇宙的第一代恆星。

氫原子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發生碰撞會聚變成更重的元素,而恆星發光發熱的根源就是內核處發生的氫核聚變。太陽每秒鐘內核處都有6億噸的氫氣發生核聚變,生成5.95億噸的氦,整個過程中損失了500萬噸的質量,這些質量會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轉化為能量,最終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出去。

太陽的演化過程

前文已經說到了太陽內核時時刻刻都有氫核發生聚變,那也就意味著太陽的質量是不斷的在減小的,因為有質量損失。在這個過程中核聚變的輻射壓和恆星自身的引力塌陷相互抵抗著,但是隨著核聚變的不斷進行內核處的氫含量越來越少,而氦的含量逐漸的升高。

這個時候氫核的聚變輻射壓已經不足以抵抗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內核開始不斷的向內壓縮,密度和壓力不斷的增加,直到達到一個臨界點,內核不斷收縮外殼不斷地膨脹,這個時候太陽會處在一個短暫的紅巨星時代,其實說短暫至少相對於恆星的幾十億年上百億年壽命來說,紅巨星會持續數百萬年。

同時太陽內核處的環境越來越極端,溫度壓力不斷的升高,達到某個點的時候內核處含量很高的氦就要發生核聚變了,這個過程同樣是很短暫的,氦核聚變生成碳和氧元素,這個過程的發生會繼續使太陽膨脹,同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大劉在《流浪地球》中所描述的氦閃,如果地球還在原來的軌道,那麼瞬間就會被「融化」。

氦閃也是重要的一個過程,因為氦核的聚變才能形成更重的元素,最終太陽演化到生命的後期內核處主要元素就是碳和氧等,也就是緻密星白矮星。

人類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地球未來的命運已經是固定的了,太陽的氦閃會使四顆巖石星球瞬間汽化,而太陽進入紅巨星時代之後,它的外邊緣會延伸到接近火星軌道的位置,這意味著地球即使逃過氦閃,那麼最終也會被太陽所吞噬逃無可逃。

但其實恆星的壽命都是很漫長的,當然質量越小壽命越長,因為質量小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較弱,核聚變的效率就不高,那麼恆星就可以「燒燃」非常的久,像我們太陽這樣的黃矮星,按照它的質量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已經過去了大約50億年,可以說隨著太陽輻射能的越來越高,未來可能還有二三十億年的舒服時間。

因為太陽輻射能的增加,宜居帶會不斷向外移動,地球上的溫度會越來越高,那麼在這段時間內人類就需要想辦法尋找新的宜居家園了,當然這個時間是非常漫長的。人類在地球上才發展繁衍了數百萬年的時間,已經發展到了現在的樣子。很難想像這樣漫長的時間,人類文明等級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在宇宙中的生存模式其實已經很確認了,就是不斷的尋找能量不斷的發展,而宇宙中都是以恆星係為基本單元的,那麼就是不斷的尋找宜居行星,來吸取中心恆星的能量,從而支持文明的發展。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球上的溫度會隨著太陽的演化而發生改變?
    然而,對於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而言,太陽毫無疑問就是地球上空最耀眼的恆星,更是地球生命所必須太陽能量的唯一來源。既然所有恆星的演化都有其既定的生命周期,這便意味著太陽這個火球也有會熄滅的那一天。那麼,我們所在的地球上的溫度又是如何隨之而發生變化的?
  • 50億年後太陽將毀滅世界,地球命運將會怎樣,人類又將何去何從
    地球的命運有兩個,有可能會幸運地躲掉被太陽吞噬的命運,但已經是一顆火熱的星球了,另一個就是被太陽吃掉了。人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幾十億年後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太陽一直處在向紅巨星的演化的過程中,它核心處的氦一直在增多,太陽向外輸出的能量也一直在增加,地球接收到的熱量也一直在升高,要不了多久地球上的水分就會被蒸乾,有模型預測在大約10億年之後,海洋就會逐漸被蒸發掉了,大約28億年之後,地球將變得像金星一般酷熱,到那時,地球真的就是一顆毫無生命的星球了。
  • 太陽死亡的時候,地球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科學家給出答案
    太陽死亡的時候,地球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一旦太陽核聚變所需要的氫燃料燒完,太陽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它也會面臨死亡,不過恆星的死亡和生命是不一樣的,它們更像是另一種天體,一般來說超大質量的恆星死亡以後會變成黑洞,中等質量的恆星死亡以後會變成中子星,質量小的恆星死亡以後會變成白矮星,而太陽就像是這樣一顆小質量的恆星,所以死亡以後會變成一顆白矮星,不過,太陽死亡以後像白矮星演化的過程,會經歷一個迴光返照的過程
  • 地球最終會以這樣的方式滅亡:太陽演化
    地球有朝一日會滅亡嗎?答案是必然的。地球末日的版本有很多,諸如星球撞擊,遭遇高級文明攻擊,甚至是被黑洞吞噬......然而,這些都是可能性事件,唯獨有一種是不可避免的——伴隨著太陽演化而來的末日。現階段,太陽每秒鐘燃燒掉的氫達到了驚人的6億噸,通過氫聚變為氦的過程源源不斷地產生能量。
  • 太陽演化時間表:看看地球還能快活幾年?我們還來得及嗎?
    太陽系的形成當然不管如何,太陽但恆了,而且太陽系中形成了一大波行星,而且第三顆行星地球和第四課行星處在宜居帶內,地球上還在太陽誕生約十億年後誕生了生命,發展到現在已經達到了研究太陽系來歷的文明等級要了解太陽的未來,我們必須要來了解下太陽發光的原理,因為這將和太陽的命運息息相關,太陽的能量來源有幾個:引力坍縮能:原恆星早期的能量來源,也是太陽啟動核聚變的唯一能量來源;質子-質子鏈反應:太陽主要能量來源;碳氮氧循環:太陽部分能量來源;本文開頭說明了太陽內核的高溫和高壓
  • 太陽演化時間表:看看地球還能快活幾年?人類還來得及嗎?
    恆星的形成過程在開始坍縮的區域中,有可能形成一個或者多個坍縮區域,因此它有可能形成雙星或多星系統,不過太陽系運氣比較好,只是一個單星系統,假如有雙星或者三星系統的話,那真就像大劉筆下所描述的三體文明了,其實大劉忽略了一個事實,像三體恆星的行星中怎麼可能會產生生命嘛!
  • 太陽是如何形成的,恆星是如何演化的?
    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也是地球的光和能量的主要來源。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體和彗星都繞著這個大火球在各自的軌道旋轉。太陽的表面成分包括氫,氦,和痕量的其他元素,比如鐵,鎳,氧,矽,硫,鎂,碳,氖,鈣和鉻。太陽有著大約5780K(5506.85℃)的表面溫度,而且它距離地球1.496×10的11次方米(一億四千九百六十萬千米)。
  • 太陽會「死亡」嗎?其演化過程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影響
    將其放在宇宙之中,很多時候也是適用的,比如我們熟悉的太陽。它的演化過程也是從無到有,再到消亡的過程。當然,星際雲在演變成恆星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大小的原恆星,而太陽就屬於黃矮星。 科學家普遍認為,黃矮星的壽命大概在100億年,這個階段算是恆星的壯年。而通過推算,目前太陽大概已經46億年了,也就是說它大概還有50多億年的時間就要步入老年了。
  • 地球將如何被太陽毀滅?科學家:被烤焦
    50億年就要被太陽烤焦了。屆時,太陽的體積將增長到今天的一百倍大,吞噬水星和金星。在經過二十億年後,它變成白矮星。最近,科學家發現了距離地球208光年的一顆恆星正在經歷太陽50億年後將經歷的一切。國際電信聯盟天文學家所使用的強大射電望遠鏡觀測到了類似太陽的船尾座L2。五十億年這顆恆星與太陽非常相似。
  • 當太陽最終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被太陽吞噬?
    當太陽開始膨脹成為一個紅巨星時,它幾乎肯定會吞下水星,然後吞下金星,但地球的命運還遠未確定。再過40到50億年後,太陽將膨脹成一個紅巨星,進入其演化的下一階段。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水星和金星肯定會被吞噬,但地球呢?地球會僅僅是在太陽的外殼內運行,還是會被太陽吞噬?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問題,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h答案。這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
  • 太陽的演化過程:從紅巨星到白矮星
    NGC 5307是位於半人馬座的行星狀星雲,距地球約10000光年。行星狀星雲是當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在到達生命結尾時的殘餘物。 NGC 5307的哈博圖像不僅讓人驚奇恆星的過去,也讓人沉思我們太陽的未來。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它揭示了地球未來的命運
    在宇宙中,或許沒有什麼是永恆存在的,即使是宇宙,未來伴隨著演化,或許也有終結的那一天,只不過從時間的跨度上來看,宇宙中的很多萬物,它們存在的時間都非常漫長罷了,比方說恆星,當恆星走向生命尾聲後,便會演化成其它的天體繼續存在於宇宙之中。
  • 太陽已經燃燒50億年,未來會熄滅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其實不然,事實上,對於地球生命來說,太陽才是最根本的東西。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的生存都離不開太陽的照顧,即使是生存在地底的黑暗生物,也同樣多少會受到太陽的影響和照顧。沒有太陽,就不會有生命的誕生和演化,人類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活得自在。
  • 火星大小的太陽黑子「看向」地球?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太陽黑子與其自身活動、地球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監測太陽黑子便成為了天文學家的「日常」。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天文愛好者觀測到太陽上出現一個火星大小的巨大黑子,研究人員認為其未來幾天體積可能會逐漸增大,有可能產生強烈的太陽耀斑。 太陽黑子如何出現又如何消失?為何太陽黑子還會「成長」?火星大小的太陽黑子對地球是否會產生影響?
  • 當太陽死亡後,地球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呢?
    恆星的生命周期恆星的生命周期主要會有四個最重要的階段,誕生、成年、中年、晚年和死亡。其實這個生命周期和人的一生還挺像的,只是缺少了幼年和青年的時期。當太陽膨脹我們首先要了解太陽的內在機理,其實就是核聚變,因此當太陽核心的氫氣消耗完之後,它的生命力就基本上枯萎了。當它的氫氣消耗完之後,它會膨脹到原來體積的百倍甚至千倍。現在太陽的直徑是1.392*10^6千米,日地距離是1.496*10^8千米。也就是說當太陽的直徑增加到原來的近百倍之後地球徹底被太陽給吞沒了。
  • 410光年外,一個光點正上演著地球的未來,這是怎麼回事?
    太陽的如何演化現在只是科學家的理論推測,而地球在數十億年會有什麼樣的命運,科學家也只是推測。因此,在浩瀚宇宙中,太陽的末日和地球的未來其實每天都在上演,科學家通過觀測尋找銀河系那些進入恆星末期或者已經演化為白矮星的恆星,就可以提前知道太陽的未來如何演化,地球的未來會有什麼樣的命運。《科學》期刊前段時間發表了一篇論文,英格蘭華威大學科學家克里斯多福·曼瑟領導的研究團隊觀察了一顆距離地球410光年遠的白矮星。
  • 50億年後太陽會衰老?如是真的,地球或成「盤中餐」,命運太慘了
    這可能就是符合自然規則吧,當然本身來說,太陽系的形成就具有「演變周期」的狀況,如果未來真的上演了這一幕,其實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都是屬於正常的模式。50億年後太陽為什麼會衰老?按照科學家的推測來看,確實有可能,主要是因為太陽在這個時期之後,其中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將會失去維持主體的基礎,其中核心將會發生崩塌,導致整個溫度快速上升。同時,太陽的核心區域也會持續將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從而引發太陽的外層出現碰撞,那麼這一過程轉變完成之後,太陽的質量也會出現下滑,同時軌道也會更加靠近地球。
  • 人類如何在太陽演化成紅巨星之後生存下來?
    這個問題目前還不用人類操心,因為太陽從主序階段演化到紅巨星階段大約還需要50億年的時間,人類能否延續到那個時候都是未知數。要知道,在地球上,能夠延續上億年的物種寥寥無幾。到了那時,人類完全有能力應對太陽演變成紅巨星的問題。第一種方法,建造人造太陽。太陽演變成紅巨星後,它將有可能直接把地球吞併掉。即便地球沒有被吞併,地球也會因為太陽變得過於炙熱而被烤焦。未來人類可以選擇離開地球移民太空,在太空中建造大型空間站,並通過可控核聚變建造人工太陽。第二種方法,降低太陽質量。
  • 假如有一天太陽突然消失不見,地球上的生物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當太陽突然消失後,月亮的光輝肯定是沒有了,夜空中很多的星星也將看不到,可並不代表夜空就完全沒有星星的存在。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們在夜晚看到的星星,大部分其實都是比太陽還大的恆星,它們基本都在距地球1000光年的範圍之內。這些恆星不依靠太陽光的反射來讓我們看見,而是它們本身就是巨大的光源。只有太陽系內依靠反射太陽光的星球和月球,我們是看不到了。
  • 火星大小的太陽黑子正在朝向地球,會對地球產生致命危害嗎?
    然而,太陽上時而出現的「黑痣」卻被古人認為是災禍的徵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太陽黑子與其自身活動、地球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監測太陽黑子便成為了天文學家的「日常」。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位天文愛好者觀測到太陽上出現一個火星大小的巨大黑子,它被認為在未來幾天可能會逐漸增大,並產生強烈的太陽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