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光子晶體光轉換器

2020-12-05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光譜學是利用光來分析物理物體和生物樣品,不同種類的光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真空紫外光是有用的,因為它可以在廣泛的研究領域幫助人們,但這種光的生成既困難又昂貴。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設備,利用具有納米級穿孔的超薄薄膜有效地產生這種特殊的光。

你用眼睛看到的光的波長只佔所有的可能波長的一小部分。紅外光,可以以熱的形式感覺到,它的波長比可見光長。在另一端是紫外線(UV)光,可以用它在皮膚中產生維生素D。這些和其他形式的光在科學上有很多不同的用途。

在紫外線範圍內有一個波長子集,稱為真空紫外線(VUV),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它們很容易被空氣吸收,但可以通過真空。一些波長在120-200納米左右的VUV對科學家和醫學研究人員特別有用,因為它們可以用於不同材料甚至生物樣本的化學和物理分析。

然而,光比波長更重要。為了使VUV真正有用,它還需要以一種稱為圓偏振的方式進行扭曲或偏振。現有的產生VUV的方法,如使用粒子加速器或雷射驅動的等離子體,有許多缺點,包括成本、規模和複雜性。但同時,這些也只能產生非扭曲的線性偏振VUV。如果有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製造圓形偏振VUV,那將是非常有益的。來自東京大學光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Kuniaki Konishi助理教授和他的團隊可能就有了答案。

"我們製造了一個簡單的裝置,將圓偏振的可見光雷射轉化為圓偏振的VUV,以相反的方向扭轉,"Konishi說。"我們的光子晶體介電納米膜(PCN)由一塊僅48納米厚的氧化鋁基晶體(-Al2O3)製成的薄片組成。它位於525微米厚的矽片之上,矽片上有190納米寬的孔,相隔600納米。"

在我們的眼中,PCN膜只是看起來像一個沒有特徵的平面,但在強大的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穿孔的圖案。它看起來有點像淋浴噴頭上的孔,這些孔可以增加水壓以產生噴射。

"當波長為470納米的圓偏振藍色雷射脈衝照射到矽中的這些通道時,PCN就會作用於這些脈衝,並將它們向相反的方向扭轉,"Konishi說。"它還將它們的波長縮小到157納米,在光譜學中非常有用的VUV範圍內。"

通過圓偏振VUV的短脈衝,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到亞微米尺度的快速或短暫的物理現象,否則是不可能看到的。這種現象包括電子或生物分子的行為。所以這種生成VUV的新方法對醫學、生命科學、分子化學和固態物理學的研究人員很有幫助。雖然之前已經展示了類似的方法,但它產生的較長波長的有用性較低,而且使用的是金屬基薄膜,而金屬基薄膜在雷射的作用下會迅速降解。PCN對此的抵抗力要強得多。

"我很高興,通過對PCN的研究,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有用的圓偏振光轉換應用,產生的VUV具有所需的強度,使其成為光譜學的理想選擇,"Konishi說。"而且令人驚訝的是,與以往的金屬基器件不同,PCN膜可以在雷射的反覆轟擊下存活下來。這使得它適合在實驗室使用,並可能會長期廣泛使用。"

論文標題為《Circularly polarized vacuum ultraviolet coherent light generation using a square lattice photonic crystal nanomembrane》。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出光子晶體光轉換器
    真空紫外線很有用,因為它可以在廣泛的研究領域中幫助人們,但是這種光的產生既困難又昂貴。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設備,可以使用具有納米級穿孔的超薄膜有效地產生這種特殊類型的光。你用眼睛看到的光的波長僅佔存在的光波長的一小部分。有一種紅外光,你可以以熱的形式感覺到。在另一端是紫外線,可用於在皮膚中產生維生素D。這些和其他形式的光在科學中有許多用途。
  •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加速器,有助於提升運算速度與效率
    導讀據美國物理研究所官網近日報導,日本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稱為「PAXEL」的新型處理器。該器件有望繞過摩爾定律,提升運算速度與效率。PAXEL 代表光子加速器,安放在數字計算機前端,優化執行特定的功能,但功耗卻比完全電子化的器件更低。
  •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光泵浦雷射器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光泵浦雷射器,可以在活組織內運行而不會對組織造成傷害。
  • 研究人員開發出高效純藍色有機發光二極體
    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高效純藍色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目前正在進行壽命測試。基於超螢光(使用雙分子工藝發光),OLED發出純藍色的光芒,與其他高效器件相比,OLED表現出顯著提高的壽命,而且所有這些都不需要使用昂貴的金屬原子。基於螢光的穩定藍色發射器已經用於商業顯示器,但它們的最大效率很低。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光激活的氫氣傳感器
    受蝴蝶翅膀表面的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光激活的氫氣傳感器,在室溫下能產生超精確的結果。該技術可以在氫氣洩漏造成安全隱患之前就檢測到氫氣洩漏,並且可以測量人們呼吸中的微量氣體,用於診斷腸道疾病。商用氫氣傳感器只能在150℃或更高的溫度下工作,澳大利亞墨爾本RMIT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的原型是以光為動力,不是以熱為動力。
  • 丹麥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廉價光學氨氣傳感器
    奧胡斯大學工程系與丹麥技術大學(DTU)合作,開發了光子傳感器技術 來自兩個大學的光子學研究人員與化學工程師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傳感器系統,可以大大減少丹麥的空氣汙染。 研究人員開發了這一種器件時基於現代通信技術的集成光學傳感器,它使用雷射、氣體傳感器和空心光纖測量空氣中的氨氣濃度。
  • 解決數十年難題:埃因霍溫研究人員開發出能發光的矽材料
    現在,來自埃因霍溫科技大學(TU/e)的研究人員通過製造一種能發光的新型六角形矽合金解決了這個長達數十年的難題。六邊形的形狀是創造直接帶隙發射光子的關鍵。「關鍵在於所謂的半導體帶隙本質,」TU/e項目負責人Erik Bakkers指出,「如果一個電子從導帶『降』到價帶,半導體就會發出光子:光。」
  • 科研人員成功製備出高質量硫化鋅光子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佳課題組在光子晶體領域取得新進展,成功製備出高質量硫化鋅光子晶體,不僅獲得近100%的高反射率,而且飽和度
  • 研究人員開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設備
    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的研究小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描述了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裝置,消除了對移動部件的需求。研究人員發現,改變晶格點的形狀和位置會導致雷射束以獨特的方向發射,而不是將晶體的晶格點有序地排列在一起。
  • 研究人員開發出製造膠體鑽石的方法
    但是,儘管膠體鑽石的想法是幾十年前提出的,但是沒有人能夠可靠地生產出這種結構。到現在。紐約大學丹頓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教授,紐約大學物理學教授戴維·派恩(David Pine)領導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以可靠地自組裝成金剛石形式的膠體,從而可以實現廉價,可擴展的生產這種結構的製造。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超聲波探測器
    晶片表面上的黑色細刻痕是使檢測器互連的光子電路(肉眼看不見)。在背景中,在矽晶片上有較大規模的光子電路。圖片來源:Helmholtz Zentrum Muenchen / Roman ShnaidermanHelmholtz ZentrumMünchen和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超聲波探測器。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檢測微弱信號的新型傳感器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檢測微弱信號的新型傳感器引入噪聲以改善微弱信號是動物領域中常見的傳感現象。然而,在人造傳感器的情況下卻較難辦到。研究人員研究了將該技術應用於傳感器,以檢測太微弱而無法捕獲的信號。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科學家現在已經引入了少量的背景噪聲,以改善太暗而無法感知的光源中的微弱信號。
  • 科研人員開發矽光子晶片 光通信速度提高1000倍
    據報導,近日,埃因霍溫理工大學(TU/e)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矽合金,這種矽合金可以發光,實現光子傳輸。該團隊現在將在此基礎上開發一種矽雷射器,集成到當前晶片中。「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實現了幾乎可以與磷化銦和砷化鎵相媲美的光學性能,並且材料的質量正在急劇提高。如果運行平穩,我們可以在2020年製造出矽基雷射器。」該團隊相關人士表示。
  • 研究人員製造糾纏光子的效率比以前提高100倍
    超快的量子計算機和通信設備可能會給我們生活的無數方面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前提是需要一個快速、高效的糾纏對光子源,用於傳輸和操縱信息。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了一種基於晶片的光子源,其效率是之前的100倍,使大規模的量子設備集成觸手可及。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相關研究成果以Dynamics of the Berezinskii-Kosterlitz-Thouless transition in a photon fluid為題,發表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  在該光子BKT實驗中,研究人員以輸入光波的隨機性來模擬一個二維系統的「溫度」。
  • 研究人員在光子和原子之間形成超強耦合
    ITMO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單個原子可以轉化為極性粒子——量子粒子是物質和光的混合物在這種新的物質狀態下,光子和原子首次形成超強耦合。本研究的結果可用於控制光和物質的特性,並創建量子存儲器。這篇文章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材料的特性可以通過與其他物質混合或物理方式改變,如金屬在快速冷卻期間進入超導狀態。
  • 研究人員開發有潛力的光計算新平臺
    為推動這一領域的研究,哈佛大學韋斯研究所、匹茲堡大學、以及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有望實現光計算的新平臺。顧名思義,光計算使用雷射或二極體產生的光子進行計算。這項技術的基礎,依賴於控制這些光子束的能力。 傳統方法是使用能夠根據光的強度,改變其折射率的非線性材料,以產生「波導」(Waveguide)。
  • 日本研究人員用超螢光雙分子法攻破OLED顯示屏技術難點
    一直以來,如何讓藍色光源也能匹配的上紅色和綠色光源的傑出性能都讓研究人員絞盡腦汁。因為在不含貴重金屬院子的器件的情況下,難以同時實現純藍色發射,所以研究人員都需要在效率、色彩純度、成本和壽命之間作出艱難的取捨。近日,日本的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新的發射體分子組合,展示了一種有望克服OLED顯示器性能難點的新方法。
  • 研究人員發現用矽分裂和聚集光子的新方法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加州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人員找到了一種長期以來被物理學家們假設的一種現象,即矽與有機碳基分子之間的能量轉移,這一突破具有重大意義,可用於量子計算、太陽能轉換和醫學成像中的信息存儲。研究人員在今天的《自然化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公布了這項研究。
  • 研究人員開發出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
    打開APP 研究人員開發出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 蓋世汽車 發表於 2020-11-16 10:19:42   據外媒報導,中國科學院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預測鈉離子電池原子結構的方法,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將大大推進鈉離子電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