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主洛陽,掌控朝廷局勢,廢立皇帝,縱兵擄掠,天下諸侯深為不滿。初平元年(190年),東郡太守橋瑁假傳三公書信,發檄文給各諸侯討伐董卓。
江東猛虎孫堅當時是作為袁術的下屬參加討董聯盟的。討董聯盟聲勢浩大,董卓畏懼,竟一把火燒了洛陽,退回長安。而各路諸侯竟為自身利益,根本不與董卓交戰,反而爭著搶奪戰利品。唯有孫堅和曹操主動追擊董卓,曹操一戰吃了敗仗,無力再戰。孫堅曾三次與董卓軍交戰,其中兩次取得勝利,曾擊敗過胡軫、呂布等人,唯一的一次敗仗是敗在董卓部將徐榮手下。
《資治通鑑》:孫堅移屯梁東,為卓將徐榮所敗,復收散卒進屯陽人。
《資治通鑑》:卓遣東郡太守胡軫督步騎五千擊之,以呂布為騎督。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
《資治通鑑》:(孫堅)復進軍大谷,距雒九十裡。卓自出,與堅戰於諸陵間。卓敗走,卻屯澠池,聚兵於陝。堅進至雒陽,擊呂布,復破走。
在整個討董聯盟中,孫堅顯然是最賣力的人,似乎孫堅恨不把擊潰董卓,把董卓殺死。可惜當時董卓勢大,不是孫堅一個人的實力能夠撼動的,其他諸侯又不給力,也只能坐看董卓撤回長安。
孫堅為什麼攻打董卓會如此賣力呢?
1.孫堅為人驕橫、傲慢。在出兵討董之前,孫堅曾率兵殺死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諮。孫堅殺死王睿,是因為王睿是文官,多次蔑視孫堅,孫堅心中有氣,竟殺死自己的上司。孫堅殺死張諮,是因為南陽有足夠的錢糧,孫堅可獲取這些錢糧以壯大自己。孫堅殺死張諮之後,孫堅想要什麼,南陽的地方官無不滿足他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孫堅是比較驕橫的,而當時朝廷已落入董卓之手,朝綱已敗壞,天下諸侯也沒幾個把國家法律當作一回事,像孫堅這種任意殺死地方官員的行為比比皆是,朝廷也無能為力。
2.孫堅是個注重名利的人,對戰功極度渴望。孫堅驍勇善戰,作為一名將領,獲取功勞主要方式就是戰場殺敵,立功受賞。所以孫堅一旦有機會在戰場上立功,他從來不會落後於人。如果能夠在戰場上擊敗董卓,會給孫堅帶來極大的聲望,這是他的資本。
3.孫堅確實與董卓有仇,而且這個仇也是孫堅自己攬上身的。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邊章、韓遂等人在涼州反叛,朝廷派司空張溫率軍討伐,董卓和孫堅同為張溫的部下。有一次,張溫召見董卓,董卓傲慢無禮,竟沒有來。當時孫堅就直接列舉董卓犯的三大罪,建議張溫殺死董卓。張溫以董卓平叛有功為由,沒有採納。但當時孫堅是公開向張溫提議的,所以很多人知道,沒過多久就傳到董卓那裡。董卓知道這件事情後,自然是氣憤無比,董卓也是性格驕橫之人,豈能不恨孫堅。就這樣,孫堅和董卓就結下梁子。
4.孫堅妒忌董卓的權勢。孫堅和董卓同在張溫手下平叛,當時孫堅任別部司馬,董卓任中郎將,孫堅官職要比董卓略低,但孫堅自認為自己是沙場勇將,軍事才能也不會比董卓差。如今事隔4年,孫堅只是小小的長沙太守,董卓確實是一方諸侯,手握數十萬大軍,還挾天子以令諸侯。兩人的差距更大了,這難免讓孫堅起了妒忌之心。
如今,天下諸侯共同討伐董卓,讓孫堅可以在戰場上與董卓對決,這正是孫堅所期待的。如果在戰場上擊敗董卓,不僅讓孫堅聲勢大振,贏得名譽,而且孫堅也可以藉此次討董壯大自己的實力,在亂世中搏得一席之地,創建自己的基業。
所以,孫堅討伐董卓賣力,並不是因為他忠於漢室。如果他真的忠於漢室的話,他就不會保偷藏玉璽了。
內容素材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