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隔120萬公裡回望地球,天問一號拍了一張地月合影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
-
火星探測器回望家園,在兩億公裡外拍下神奇的地月合照!
MRO於2005年8月12日發射升空,並於2006年03月10日順利進入火星軌道,一直服役至今,為人類搜集了關於火星的大量寶貴數據。NASA在今年1月7號發布了一張由HiRISE拍攝的神奇圖像。不過,這次的並不是火星照,而是HiRISE回望家園時拍下的地月合照。看著這樣的一幅圖像,心中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天問」離家,不知何時能回來,趁家鄉還沒飛出視野,它趕緊按下快門,用這張照片給家人報了出門後的第一次平安。照片發回地球後,不少人在網絡留言,有人問它「是不是已經飛出銀河系了?」,有人鼓勵它「別害怕」,也有人好心提醒「看著路慢慢走」!
-
「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其中,大的新月狀球體為地球,小的新月狀球體為月球。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天問一號回望地球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胡喆)記者昨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見右圖 新華社發)
-
在外太空的一次次回望,原來地球長這樣
那麼你是否幻想過,在太空中回望地球是什麼樣的感覺?當然了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親眼去看的,但是自從上個世界五六十年代開始,人類已經開始了太空探索之路,發射了很多無人探測器,最遠也登上了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看一看曾經在外太空的次次回望,我們的地球到底長成什麼樣子?
-
在其它天體上回望地球是怎樣的感受?為什麼令人恐懼不安?
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已經真正地開始了太空探索,也飛出了地球進入太空,肉眼看見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顆藍色星球,表面上的70%被海水所覆蓋,1961年4月12日上午9時7分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歷時108分鐘繞地球一周,最後安全返回地球,那是進化了數百萬年的人類第一次親眼目睹地球的全貌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本報北京7月28日電(記者馮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奮鬥進行時丨法律監督12月回望(2020年12月1日至31日)
第1129期法律監督12月回望● 開欄語: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抓實抓細抓落實最關鍵。法律監督12月回望(2020年12月1日至31日)一立案監督全市共有立案監督判決生效案件5件。
-
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7月28日發布...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7月28日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目前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回望歷史展望發展 2020開明文化論壇在大同開幕
回望歷史展望發展 2020開明文化論壇在大同開幕 2020-10-15 15:50: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季 責任編輯:李季 10月15
-
奔火路上的天問一號,給地月拍了張合影
圖為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黑白地月合影。國家航天局供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28日電 (葉雨恬 記者付毅飛)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目前飛行狀態良好。
-
那些中國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地月合影
那些中國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地月合影】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獲取了地月合影。此前,我國的太空飛行器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和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也曾拍過地月合影。戳圖感受宇宙裡的浪漫。
-
回望2013年文化圈:爭議性事件層出不窮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題:回望2013年文化圈:爭議性事件層出不窮 作者:劉歡 上官雲 宋宇晟 唐云云 回望2013年,各種爭議性事件層出不窮,持續攪動著原本平靜的文化圈。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時代》們,或者因為票房有利可圖,就無條件地縱容《小時代2》、《小時代3》的出現,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引導社會思潮,小時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時代、大世界、大格局,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資本運作或許成功了,但是一個時代的人文建設和傳播卻失控了。
-
回望天津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紀錄片今晚開播!
回望天津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紀錄片今晚開播!歷史總在回望中給人以啟迪,紀錄片《奠基歲月》正是希望對新中國成立最初的那七年,剛剛獲得新生的天津展開回望,從而引發今天的思考:走多遠、走多久,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
回望奮鬥的青春 朱迅攜新書《阿迅》傳遞正能量
原標題:回望奮鬥的青春 勵志「阿迅」鄭州傳遞正能量 「任何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自己」「生過病以後,我覺得現在的每一天都是賺來的,感恩生活……」6月9日下午,央視主持人朱迅攜新書《阿迅》做客鄭州購書中心,與綠城讀者分享她新書創作的緣起和從小到大成長的心路歷程
-
「地月合影」揭秘!120萬公裡外的太空笑臉是這樣拍成的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人民日報,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